《礼记》二则SUIYOUJIAYAOADAOZHIXINGYE儒家经典■虽有佳肴■大道之行也1《礼记》是十三经之一,与《周礼》《仪礼》全称为三礼。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礼记》一些篇章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知识备查2第壹则Zhibuzhu,ranhounengzixingye,zhikun,ranhounengziqiangye。Guyu:“jiaoxuexiangzhang。”虽有嘉肴3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虽有佳肴本文选自《礼记·学记》。题目是编者加的。《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论著。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4儒家经典字词学习嘉肴()弗食()自强()教学相长()兑命()学()学()半yáoqiǎnɡyuèxiàofúzhǎnɡxué5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读准句读虽有佳肴◎DUZHUNJUDOU6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读准句读虽有佳肴◎DUZHUNJUDOU7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读准句读虽有佳肴◎DUZHUNJUDOU8课文解读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指肉食指味美最好的道理好处虽然9课文解读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所以困惑自我反思自我勉励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10课文解读《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尚书》中的一篇教导表示推测,大概倒装句(“之谓”是一种较固定的用法,是将宾语提前的倒装句,译为“说的是”。作用:宾语用代词“之”复指一下,强调宾语。)11课文解读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吃,就不能知道它的味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能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知道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自己有困惑的地方,然后就能自我勉励。12课文解读所以教与学是相互推动,互相促进的。《兑命》上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131.不知其旨也(古:味美今:主旨)2.教然后知困(古:困惑今:穷苦,艰难)4.然后能自强也(古:勉励今:健壮的,有力的)5.教学相长也(古:促进,提高今:增长)14学学半()学学半()不知其旨也()其此之谓乎()学其动词,教导动词,学习代词,它的副词,表示推测一词多义是是鱼之乐()代词,这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惟利是图()“是故”“是以”连用,相当于所以、因此等助词,用在句中,起到强调宾语的作用,不必译出151、本文议论的话题是什么?2、中心的论点是什么?【品读赏析】教学相长教与学的关系163、完成P130的表格,理清脉络,读懂课文。【品读赏析】中心论点主要内容重要观点论述特点弗食嘉肴不知其旨《兑命》曰:学学半弗学至道不知其善贵在学习学后知不足教后知困知不足能自省知困能自强教学相长教促进学引证作结教学相长类比引入逐层论证174、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品读赏析】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学以后才能知道有理解不了的地方。教和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18本文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问题,说明了教和学是相辅相成的,是互相促进的道理。◎ZHUTISIXIANG主题思想虽有佳肴191.运用类比手法。2.逻辑严密,有条有理。◎YISHITESE艺术特色虽有佳肴20第贰则Dadaozhixingye,tianxiaweigong,xuanxiejunengjiangxinxiumu.大道之行也2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道之行也本文选自《礼记·礼运》。《礼运》是《礼记》中的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本文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里的一段话,主旨是阐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22字词学习大道之行也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矜()货恶其弃于地也()幼有所长()男有分()谋闭而不兴()jǔmùɡuānwùzhǎnɡfènxīnɡ鳏23读准句读大道之行也◎DUZHUNJUDOU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24读准句读大道之行也◎DUZHUNJUDOU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25读准句读大道之行也◎DUZHUNJUDOU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26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同“举”,选拔施行27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父母老年人幼童中年人供养28从外面把门带上这叫作图谋之心因此用门闩插上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29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所以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30要使老年人能终老的保障,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能及时婚配。31财货,厌恨把它扔在地上,不是一定要据为己有;力气,厌恶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多出力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因此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财物和作乱害人不会发生。门从外面带上,而不从里面闩上。这就叫作“大同”社会。321.选贤与能(通“举”,选拔)2.矜、寡、孤、独、(通“鳏”,指老而无妻的人)1.大道之行也(古: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今:宽而长的路)2.男有分,女有归(古:归宿今:回来)3.盗窃乱贼而不作(古:作乱/害人今:没有秩序,没有条理/小偷)33今天下三分()男有分()货恶其弃于地也()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动词,分裂名词,职分,职守动词,讨厌、憎恶名词,罪恶分恶故人不独亲其亲()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副词,单,只形容词,老而无子的人DUDU独34判断句: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也”表判断)1.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意动用法,以为……亲,以为……子)2.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形容词作名词,老年人,壮年人)35大道,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大同,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思考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大道和大同有什么关系?36大道1.“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请找出相关语句,并作讲解。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政权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社会的管理者应由品德高尚的人和能干的人担任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起良好的关系372.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人人都能得到社会关爱货尽其用人尽其力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满足生存需要满足发展需要满足精神愉悦的需要383.作者描绘的大同社会的景象是什么?39从“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中,你感受到了当时社会怎样的状况?“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是大同社会安定、和谐的状况的反映,其中折射出现实社会的黑暗、阴险,这正是人们迫切追求理想社会的原因。思考Sikaoo40结构梳理大道之行也社会纲领基本特征理想社会天下为公人人都能得到社会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谋闭不兴盗乱不作外户不闭太平盛世心驰神往411、文中的“大同”社会跟陶渊明的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为什么?互动探究42互动探究“世外桃源”显然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是艺术地再现“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例如: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花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因为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了。由此还可以推知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也同样受到社会的照顾。思432、你觉得“大同”社会能实现吗,为什么?互动探究44互动探究我认为不能实现。这显然只是儒家学者一个理想社会,与现实还有很大的距离。从孔子提出这种思想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两千多年,但是我们仍然没有达到,这其中更重要的原因就是人人都是有私心的,没有谁能句完全无私地为别人付出大同社会只能是而不能成为现实。反45互动探究“大同”社会是可以实现的。人类社会已经发展到了今天,社会形态日趋完善,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应该说是越来越进化,一个比一个高级。而科学技术的进步,更是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密切了人们之间的联系,缩短了人与人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距离。等到社会物质极大丰富,人类的觉悟进一步提高,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之后,“大同”的理想就应该不再是理想了。正462、“大同”社会对于孔子而言只是理想,有什么现实意义?互动探究47“凡大同之世,全地大同,无国土之分,无种族之异,无兵争之事……铁道横织于地面,汽球舞于天空,……乡邑yi之殊,无僻闹之异,所谓大同所谓太平也。”康有为《大同书》48“民幼有所教,老有所养,分业操作,各得其所。”“国家为人民共有,政治为人民共管,利益为人民共享。”孙中山向往的理想社会49“民幼有所教,老有所养,分业操作,各得其所。”“国家为人民共有,政治为人民共管,利益为人民共享。”孙中山向往的理想社会50“特别要使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使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十六大报告中国和谐社会51互动探究1、它寄托了作者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憧憬;2、反映了广大人民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争的愿望,发出了人民的心声;3、成为我国社会思想史上宝贵的财富,两千多年来一直成为许多思想家和改革家所追求的理想“桃源”。思52主题思想本文通过对理想中的社会特征的描述,阐明了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