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错刀行•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作品同时由两个侧面组成:一方面是他渴望万里从戎、以身报国的豪壮理想,另一方面则是他壮志难酬、无路请缨的悲愤心情。无论是早年的“战死士所有,耻复守妻孥”(《夜读兵书》),或是中年的“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还是晚年的“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老马行》),都始终纠结着上述两方面的情绪。而且,这两者相互激扬:愈是悲愤,他对理想愈是执着;对理想愈是执着,他的悲愤也愈是强烈。这使他的诗歌既热情奔放,又深沉悲怆。写作背景孝宗乾道八年(1172)正月,陆游应四川宣抚使王炎的聘请,从夔州(今四川奉节)赴南郑(今陕西汉中),担任宣抚使司干办公事兼检法官。南郑位于宋、金对峙的前线,陆游的身份是前敌指挥部中的负责人员。这段“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观大散关图有感》)的从军生活,给陆游以深刻难忘的印象,直至晚年,他还留下了“铁马秋风大散关”(《书愤》)的回忆。过了一年,即乾道九年,那年陆游48岁,奉调摄知嘉州(今四川乐山)。10月,他根据这段在汉中的经历和感受,写下了这首《金错刀行》。层次结构这是一首托物寄兴之作,在结构上具有由物及人、层层拓展的特点。全诗分三层意思:第一层:从开头到“提刀独立顾八荒”,从赋咏金错刀人手,引出提刀人渴望杀敌立功的形象。第二层:从“京华结交尽奇士”到“一片丹心报天子”,从提刀人推扩到“奇士”群体形象,抒发共同的报国丹心。第三层:从“尔来从军天汉滨”到结束,联系眼前从军经历,揭明全诗题旨,表达了“中国”必胜的豪情壮志。艺术特色一、议论英发,情韵富饶借宝刀来述怀抱、言志向,以气势、骨力来感染读者、激励读者二、描绘简省,形象鲜明通过对宝刀的描绘和赞美,暗示了宝刀无用武之地,英雄无报国门。显出了提刀人的胸怀大志。突出了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凛然不可屈服的形象。三、语言特点这是一首七言歌行。全诗共十二句,前面十句皆为七言,最后两句先用叹词“呜呼”提唱,末句则用一气赶下的九字反诘句,读起来显得铿锵有力,掷地有金石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