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现状与中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方向――对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经济学分析作者:曾晓东来源:《学前教育研究》2005年01期上传时间:2007-02-2708:00:00关键词:幼儿教育,多层次需求,供给模式,公共服务[摘要]本文利用经济学的基本框架分析了我国社会对幼儿教育的多层次需求,又从市场特征和政府的公共服务责任和义务角度分析了我国幼儿教育的供给模式,以期有助于厘清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方向和阶段目标。[关键词]幼儿教育;多层次需求;供给模式;公共服务近年来,在国际范围内有两种力量推动决策者关注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一是基础教育体系不断延伸,要求决策者回答基础教育体系在幼儿教育阶段的延伸目标和模式是什么,它与义务教育的免费、强迫特征和高中阶段的选择和过渡性有什么不同;二是建立终身学习社会和实践新的社会参与模式过程中,迫切需要对幼儿教育的功能进行拓展,使幼儿教育成为终身学习社会的基础,成为社区社会生活的参与中心。正因为此,幼儿教育问题便超越专业范围成为一个重要的政策问题。在我国,由于经济体制正处在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除了面临以上国际范围内普遍的发展战略问题外,还必须面对体制改革带给幼儿教育的转型问题,必须解决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幼儿教育由单位提供转向社会提供过程中的矛盾和困难。同时面对发展和转型问题,使得现阶段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出现不少混乱,政策设计缺乏整体性和针对性。为了厘清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整体框架,有必要超越幼儿教育的范畴,站在更加宽广的社会发展角度理解我国幼儿教育事、比发展的终极目标和阶段目标,设计现时和长远的支持性政策。一、为什么要对幼儿教育进行经济学的分析(一)幼儿教育事业发展问题首先是个社会公共服务选择问题一旦超出了教育研究的范畴,幼儿教育就变成了个人和社会的选择问题。个人要根据自己的收人情况和倾向性为子女选择合适的幼儿园;而对于社会来说,幼儿教育是社会公共服务的组成部分,它不能仅仅服从教育规律,还必须服从资源稀缺和社会发展优先顺序等经济规律,在现有的社会经济条件和优先顺序下,选择幼儿教育的发展定位。经济规律到底在什么程度上影响幼儿教育?首先是资源稀缺。世界上所有的国家,无论是发达国家的美国、日本,还是发展中的印度、中国,都面临着教育资源(经费、合格教师)的稀缺问题,“稀缺性”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一个基本前提。正因为资源是稀缺的,人类才产生了最大程度上利用这些稀缺资源的努力,用经济学的语言来说,就是效用最大化问题。可以说,经济学分析就是帮助人们在不同的市场形态下进行效用最大化的选择,也就是最优选择。如果没有资源的稀缺性,资源充分到可以支撑任何选择,也就没有了最优选择问题。我国的幼儿教育事业发展无疑面对着严重的资源稀缺问题,对此,幼儿教育战线上的所有人员都有很深的感触。然而,资源的稀缺不应该遮蔽所有的战略性和技术性探讨,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稀缺是和我们相伴相随的,正因为资源是稀缺的,我们才应该更多考虑怎样最大程度利用稀缺的资源,确定在什么地方、提供给淮、提供多少和怎么提供幼儿教育,才能使整体效用最大化,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好的社会效益。幼儿教育是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发展,绝不能仅仅体现教育规律,还必须体现一个社会对幼儿教育的基本定位,反映社会各个阶层对幼儿教育的需求,反映现实社会经济条件给我们的约束,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对于我们认识幼儿教育的需求、供给,对于我们分析幼儿教育的供给行为提供了基本的认识工具。(二)经济体制改革是我国幼儿教育发展的社会背景我国幼儿教育改革是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进行的,经济体制要转型,社会体系也要相应地发生调整。作为社会公共服务体系重要构成的幼儿教育,必然要使用行政和市场两种手段配置幼儿教育资源,必然由公共服务和私人服务两个体系来提供幼儿教育,可以说,市场经济体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应该成为幼儿教育体制改革的出发点。从目前情况看,企事业单位转制是我国幼儿教育事业转型的突出矛盾。企事业单位转制是国家经济体制调整的必然要求,企业剥离原有的社会服务职能也是这些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但旧的体制撤退,必须山新的体制替代,否则,便会使改革中的弱势群体首先感到社会服务的缺失,引发社会紧张状态。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推进,这个问题势必会更加严重,有必要对替代体制进行系统探讨。幼儿教育从单位提供转向社会供给,这是一种新的秩序。在建立新的社会秩序的过程中,政府、个人、社会组织的责任和义务要发生变化。过去单位承担的要转移出来,过去政府没有承担的要承担起来,过去政府承担过多的要出让,个人要享有超出一般水平的服务也要付费……责任的重新界定,必须理解社会秩序背后的原因。孟德斯鸠在《罗马盛衰原因论》一文中指出,社会结构中一个因素的改变,便引起整个结构的改变。在建立新的社会秩序时,应该也必须理解社会秩序背后的原因,这正是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所倡导的思想。(三)幼儿教育事业必然包含经济因素对幼儿教育事业进行经济学分析,还因为幼儿教育事业必然包含经济因素。幼儿教育是一项外部性很强的社会事业。所谓外部性是指个体接受幼儿教育,除本人获得收益外,还对他人和社会带来收益。”而幼儿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干预性、补偿性和参与性的社会服务元素,使得其定价、价格管制、补贴、预算……问题不仅由市场“需求供给”因素决定,而且,还要受到政府的干预。政府干预下的价格管理恰恰是现代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另外,幼儿教育还是一项专业服务,服务项目中隐含大量专业知识,幼儿园和幼儿家长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而经济学对信息披露的研究无疑会有助于完善幼儿教育中的信息管理制度。因此,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幼儿教育的供给、需求和价格问题,立足社会需求讨论幼儿教育体系的改革和重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型构新型幼儿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二、对幼儿教育的经济学分析告诉我们什么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是对需求――供给行为和市场形态的分析。在我国,民众对子女的教育非常重视,同一预算约束下对幼儿教育的需求很少会出现个体偏好的不同,也就是说,只要条件允许,大家都会为子女选择最好的幼儿园,而不会因为个人偏好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因此,对幼儿教育需求的差异表现为阶层的不同。供给行为分析是对不同层次的公办、民办幼儿教育机构办园行为的分析。和其他社会公共服务一样,对幼儿教育来说,其市场形态为政府高度参与和管制下的市场。由于需求行为是理解供给和市场的基础,本文首先分析社会各个阶层对幼儿教育的需求。(一)社会各个阶层对幼儿教育的多层次需求虽然人类对“大同世界”的追求锲而不舍,但社会分层是人类现阶段无法摆脱的事实。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关于中国社会阶层的调查研究报告》,用事实说明了中国社会阶层的差异。不同阶层利益的不同是现代政治的基础,而在利益基础上形成的情感和认识的不同,则造成了不同阶层文化和社会需求方面的巨大差异。就幼儿教育来说,一般的教科书都会讲到幼儿教育具有多种职能,幼儿潜能开发、社会福利、解放妇女生产力、优生优育……如果将这些职能放在社会背景下考察,会发现不同社会阶层对这些职能的需求重点是不一样的,他们对价格的敏感程度也存在巨大的差异。改革开放在中国大地上造就了一个规模越来越大的中产阶级和有产阶级,尽管我们对什么是中国的中产阶级还有不同的定义,但不可否认,中国社会目前的确存在一大批由资产所有者、企业经理、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和文化、教育从业者组成的队伍,他们往往有良好的教育背景,不仅对各类消费品的质量有较高的要求,而且,尤其重视教育。具体到幼儿教育,他们要求其子女能够进好幼儿园,改变优质教育归单位所有的现状,要求体制内享有的教育资源也能够为他们所获得要求教育体现个性,反对针对大多数儿童的普通教育。具体表现为他们热衷于择校,热衷于双语教学、心理塑造、幼儿认知、情感、体能等潜能开发……新奇而时尚的教育项目。幼儿教育不能不提及的另外一个职能是解放妇女劳动力。幼儿园最早的形态是托儿所,当时就是为了给产业革命中的妇女提供慈善性的儿童托管服务而设立的。在今天,幼儿园的教育功能大大增加,但解放妇女劳动力的功能并没有因此而消退。对中国来说,解放妇女劳动力是建国伊始的一项政治承诺,是社会文明的标志。在某种程度上,中国的现代化首先是从解放妇女开始的。因此,社会各个阶层的妇女都对幼儿教育有强烈的需求,解放妇女劳动力有非常广泛的社会覆盖面。除各个家庭对幼儿教育的需求外,由于幼儿教育的强外部性特征,社会还需要幼儿教育体现干预性、补偿性和参与性的社会服务功能。不可否认,复杂的社会环境决定了儿童生活环境的复杂性,一些儿童生活在文化和经济都贫困的环境中,有些儿童虽然在经济上不贫困,但却生活在不利于他们成长的家庭。幼儿教育的一项重要职能就是减少幼儿教育的复杂环境对儿童的不利影响。开展针对不利群体的幼儿教育和家庭支持项目,这是幼儿教育社会需求的表现。(二)对幼儿教育需求的不同特征对城市中上阶层这一群体来说,他们对幼儿教育的价格虽然不很敏感,但却有强烈的权利意识,要求开放现有的优质教育资源,破除政府机关、军队、大学等单位幼儿园对体制内人群的招收特权。虽然这一群体是批评教育乱收费的重要力量,但他们实际的需求并不是降低幼儿教育的价格,或者说,他们的主要需求不是降低价格,而是教育体系的透明和开放。社会各个阶层妇女广泛就业需要有覆盖面广的幼儿教育机构,城市中上层妇女对幼儿教育的需求是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而对城市中下层妇女来说,她们对幼儿教育的需求特征同样体现了城市中下层民众的普遍需要。对他们来说,企事业单位剥离幼儿教育服务,往往是剥离了为他们服务的幼儿园;而企事业单位改制,也往往改变的是他们的工作岗位和生活状态。他们对幼儿教育的价格比较敏感,迅速为他们提供替代性的幼儿教育服务,为这个阶层的孩子提供充分的幼儿教育机会,是减少社会矛盾的重要举措。农民对幼儿教育的需求也呈现对价格敏感的特征,但和城市中下层民众的幼儿教育需求相比,农村幼儿教育还担负着推行健康生活方式,服务于城市化进程的使命,因此,农村幼儿教育对整个社会的外部性特征也更加强烈。市场经济在本质上是价格经济,市场配置资源就是要将资源配置到能够支付且愿意支付者那里,这样,就提高了资源的使用效益。由此可见,社会补偿性的幼儿教育是市场失灵的,市场不会将资源配置到社会补偿性的服务中去。市场失灵给政府干预提供了合法性。政府提供一方面是社会对不利群体儿童进行补偿服务,另一方面支持家庭的和谐和健康,也是营造儿童良好生长环境的根本,这是政府的根本职责。英国的“确保开端(surestart protect)”和美国的“优先开端(headstartprotect)”项目就是此类社会职能的体现。但是,在中国目前阶段,社会支持性的服务往往是政府最缺位的地方。今天,我们的经济还不发达,我们对不利群体的补偿和对家庭的支持做得还不好,但起码我们应该知道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只是因为条件所限,我们没有很好地完成这部分使命,而不能心里就想尽快把这部分职能推出去。这既是文明社会的要求,也是我们人类内在伦理和道德的体现。三、我们现时的供给状况在分析幼儿教育社会需求的基础上,对比现时的幼儿教育供给状况,可以清晰地发现“需求――供给”之间的差距,分析这些差距,有助于明确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目标。我国幼儿教育供给体系的突出问题有以下七个。(一)入园难问题又开始在一定程度上出现十五期间,我国企事业单位改制全面推进,这对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提高我国事业单位效率是必要和迫切的,然而,企事业单位改制却对幼儿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作为企事业单位办福利制度的一部分,企事业单位办幼儿园是我国幼儿教育体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构成部分,在企事业单位剥离社会福利功能后,旧的幼儿教育供给体系中一个重要部分被打破了,而替代性的供给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新、旧体系交替过程中出现供给缺失,再加上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生育高峰期的人口陆续进入生育年龄,在一些城市,入园难的问题又开始在一定程度上出现。和20年前入园难相比,此次的入园难并不表现为绝对数量的不足,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