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亚当・斯密的经济哲学思想在大多数西方经济学家心中,亚当・斯密是西方经济学的鼻祖,他有两部著作对西方乃至整个世界的影响非常深远,这两部耗尽他毕生心血完成的著作就是《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很多人以为亚当・斯密先创作了《国富论》,从而推进了西方资本垄断,其实《道德情操论》是斯密的第一部著作,首次在1759年4月出版,之后又反复修改了五次,一直到1790年3月,《道德情操论》的第六版才出版。而《国富论》是亚当・斯密在1764年开始创作的,1786年正式定版。《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这两本书是最能体现亚当・斯密的经济哲学思想的。中西方多国在研究亚当・斯密时都是从《国富论》着手,而对《道德情操论》没有重视,但是《道德情操论》是《国富论》的基础。在《道德情操论》中,亚当・斯密阐述的是利他主义的伦理观,在《国富论》中,亚当・斯密论述的的利己主义的利益观。他的经济哲学思想不仅对西方,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亚当・斯密的“经济人”假设思想。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系统地阐述了“经济人”假设思想,这个思想是他的经济理论的基本立足点。人们把他描述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称为“经济人”。亚当・斯密认为,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瓦解后,人们开始进行商品生产和交换,并且分工越来越细致,越来越职业化,所以“经济人”是商业社会的产物。亚当・斯密的“经济人”思想有三大要点:第一,利己是“经济人”的本性,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出发点。他在《国富论》中论述,个人的利益和对财富的追求驱使人们劳动,并且这种为自己谋求利益的行为是自爱的表现,是一种能激励人们的美德。但是利己不同于自私,自私是“当你自己的需要与别人的合法权益相冲突时,对自己的需求的利己主义考虑。”他认为利己也使得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致,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各种需要和利益最大化,从包揽一切工作发展为专门从事某一工作,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也满足了各种需求。第二,对个人利益追求的利己行为能促进社会利益的增加。亚当・斯密认为每个人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时候会采取最有利于自己的使用方法,而这也是最有利于社会的使用方法。比如经济分工增加了“经济人”的个人利益,但同时也提高了“经济人”的素质与能力,提高了劳动产量,因而也提高了社会整体素质,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斯密说“雇佣大量劳动的资本所有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必然要极力将工作做适当的划分和分配,使之能生产出数量可能最大的产品。为了同样的原因,他力图向工人提供他自己或工人们所能想到的最好的机器。在某一个广场的劳动者中所发生的事情,出于同一原因,在整个社会的劳动者中也会发生。工人的数目越多,他们就更加自然地划分为不同的职业和工种。有更多的头脑用于发明完成每一工作的最适当的机器,这就更有可能实现这种发明。因此,许多商品由于这种改进,能比以前用更少的劳动生产出来。”所以,很多在利己动机的驱使下做出的事情往往对历史进步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第三,“经济人”在实现自己的利益的同时要考虑别人的自利,不能自私。社会中的人会通过他人的帮助来满足自己的各种需要,但这不是单向的,在得到他人帮助的同时也要提供他人所需要的东西,这种双向的过程就是交换。在实现利己的时候也要考虑到利他,并且必须利他,从这点来看,利他其实是为了利己,但是让自己和他人都获利了。所以,斯密说,“人总是需要有其他同胞的帮助,单凭他们的善意,他是无法得到这些帮助的。他如果诉诸他们的自利之心,向他们表明,他要求他们所做的事情对于他们自己有好处的,那他就有可能如愿以偿,任何想要同他人做买卖的人,都是这样提议的。给我那个我想要的东西,就能得到这个想要的东西,这就是每项交易的意义;正是用这种方式,我们彼此得到自己所需要的帮助的绝大部分。”二,亚当・斯密的“道德人”理念。不同于“经济人”,亚当・斯密在他的《道德情操论》中提出了“道德人”这一理念。他认为,“道德人”不仅是利己的人,还是要利他的人,是有同情心的人。作为经济人,人是有追求利己的本性,但并不代表人是完全自私自利的,自利只是一个方面,人同时也有利他的一面,富有同情心,考虑自己的时候也考虑到了别人。关心别人的生活,关心别人的命运,因别人的幸福而感到快乐即使自己一无所得,这也是人的本性,无论人如何自私,这个本性都存在。在斯密看来,人的这种利他心对于市场经济而言非常重要,“如果贪婪肆意猖獗,人们还会支持自由市场制度吗?如果客观的逻辑和合理性成为每一个不公正结果的庇护所的话,人民还会支持自由市场制度吗?”“‘个人’这一概念是随着相互的权力、责任和义务才形成的。道德规则不仅承认个人的尊严,也承认其相互关系。如果人类没有基本接受的道德规则的话,社会将会崩溃。”因而,在自由的市场经济社会里,需要诚信、利他这种道德来制约,每个人都对自己的个人行为自我约束,注重自我形象,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就会产生,市场就会因此更有效地起作用,人们在收获利益的同时也收获了快乐和幸福。如果没有人们之间的信任,那么自由市场将难以运行下去。因此,每个人对利益的追求并不是没有限制,而是以利他为前提,是建立在道德上的。亚当・斯密认为,经济学不是只研究经济的冰冷学术,而是一门使人生幸福的艺术,人在追求财富的同时也获得了幸福。亚当・斯密在他的《道德情操论》中叙述过一个精彩的寓言故事,这个寓言故事的名字是“穷人的儿子”。讲的是一个穷人的儿子为了过上富人的生活辛苦了一生终于拥有了物质财富,但是这个时候的他已经年老多病,痛苦不堪,此时的他更向往健康快乐的生活而不是物质财富。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人类道德的发展应该是步伐一致的,如果只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社会的道德建设,那么,虽然社会总体财富在日益增加,但是贫富差距会越来越大,社会矛盾会越来越多,从而造成社会的不和谐。三、社会人是“经济人”与“道德人”的统一。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是从不同方面说明了人是有“利己心”和“利他心”两个本性,这两个本性主导了人的社会行为,人是“经济人”与“道德人”的统一体。一方面,人自爱自利,关心自己,另一方面,人自我节制,关心他人。斯密在他的《道德情操论》中把“利己心”和“利他心”比作时钟上的长针与短针,是自动工作的,不需要人为拨动。斯密的“经济人”只有作为经济活动主体的经济属性,而没有政治,文化,道德等属性,这个本质特征是片面的,因而不能把这一个本质特征普遍化为人的一切特征,不能把人的一切行为都归结为追求利益最大化。“道德人”也同样只是拥有一个属性,是一种理论抽象。人在实际生活中不是单面的,而是有着多重身份。“经济人”与“道德人”都是人的特性的抽象,人的所有行为包括经济行为都是受道德制约,人的经济活动目标与道德活动目标从根本上来说是一致的,是为了实现个人利益和他人利益的互利及共同增进,人在自利时通过客观经济运行机制实现了个人利益,也增加了社会利益,自身的“利他心”在利他的同时也达到了利己。由此可见,虽然《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这两本书的着重点和角度不同,但是都阐述了人是“利己心”和“利他心”的统一。综上所述,亚当・斯密这个现代经济学之父对于经济学的贡献非常大。他开创性的把经济学理论建立在对人性承认的基础上,还发现并阐述了利己与利他、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是有机统一的。亚当・斯密的经济哲学思想对中国的影响非常大,给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提供了理论与现实的指导。一方面,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要以符合人性为基础,保证人们在不违反法律的时候能够使用自己的方法,追求自己的利益,能够保证人们追求自身物质利益的正当权利,当人们在使用自己的合法权益追求自身利益时,社会财富也会得到不断积累,从而推动社会快速发展。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要建立在道德的基础之上,受道德的制约。经济与道德相联系,经济行为与道德行为相联系,这样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会得到良性发展。如果缺少道德,市场上一些恶劣行为将会产生,如金钱至上,假冒伪劣,坑蒙拐骗等,那么社会将会崩溃。在市场经济建设之前,人们就要拥有自爱,诚信,公平,勤劳等公共道德,不要过于追求物质财富,而忽略精神财富,将经济与道德相结合才会推动社会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