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课程实施水平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刘坚ncctlj@sina.com高中新课程的核心实现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学生在每个学年每个学习领域都必须获得一定的学分;改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和能力;推行学分管理、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定和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行走班制、行政班与教学班相结合,促进每个学生形成有个性的学习计划;一、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是高质量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过程中必须确立的基本制度案例及其评论[案例1: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这是2004年9月,金水区教育局为将要召开的《校本教研工作研讨会》而起草的方案(节选)会议内容:坦陈我们的想法和做法——对于校本教研,我们是怎么想、怎么看的,我们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和具体措施是什么,其中肯定有对有错,有合理的有不太合理的,不管怎样,我们将和盘托出,向大家坦陈心迹,如实汇报。展示我们的工作和成果——开展校本教研,投入新型教研文化的建设已有两年。其间,我们作了大量的工作,学校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具体情况如何,我们将把与会者请到学校,请到课堂,请到教研组,尽最大努力把我们工作的实际情况真实地展现在大家面前。汇集与会者的经验和智慧——在会议上两步内容的基础上,不同背景的与会者,不论是领导、专家还是一线教师都将有话要说,与会者将在平等对话、互动研讨中把自己的智慧和经验贡献出来,让我们的思想在碰撞中迸发出火花。生成新的认识和策略——希望在大会结束时,与会的所有人员都有收获,我们的思想和认识不一定完全一致,但是大家对校本教研,对新型教研文化的建设都应该有新的认识和更深刻的思考,并形成新的更合理的工作策略。[案例2:内蒙古乌海市海渤湾区]以下内容选自《问题解决螺旋式提升》(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片段一]与校本教研的精神苦恋(乌海市海渤湾区第二小学)2004年,夏。翻看三年来校本培训的资料时,有意无意地心算出几个数据:大小型培训活动60余次,培训教师3000多人次。教师撰写的文字材料已近百万字。50%的教师曾以培训者的身份亲历教研活动的策划、组织和管理……[片段二]让自己站在一个更高的台阶上(乌海市海渤湾区第五小学)大规模培训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是非常好的,但如何将学到的理论落实到操作层面上来是个难点。尝试——教师沟通会探索——以校本为的教研自修+反思学习化小组建设启动集体科研课题[片段三]求索,永不停歇(乌海市海渤湾区第一小学)新课程,犹如一个无形却又巨大的磁场,将热爱教育事业的人们吸引在一起,让无数的心灵碰撞出火花。新课程也给海勃湾区第一小学一、二年级数学组所在的小小办公室注入了无穷的活力,带来了令人无比兴奋的变化。这里展现给我们的团结、奋进、务实、创新不仅仅是一个教学组的精神写照,更是海渤湾区第一小学整个集体精神的缩影。合作的力量第一轮——独立备课下的课堂交流第二轮——改进后的课堂交流片段第三轮——再次改进的课堂交流片段尝试将课堂还给孩子让作业不再枯燥——孩子的能力有多大?——特色作业老师的困惑我们开始了研讨给学困生表现的机会让学生学会简洁地总结总结得能不能有一些条理开始合作了让合作的效率高一点汇报小组的观点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案例3:福建省南安市]节选自《全国校本教研基地典型报道之八》(4月25日发表于《现代教育报·教师周刊》第3版)反思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南安市把教师的自我反思作为校本教研的基本要求,课前形成教案;课中灵活调整教学设计;课后回头“看一看”教学过程。一位老师说“以前,上课就是执行教案,从不把学生的感觉当回事,上完课也就完了。参加培训后我学会了反思。如今,课前,我思考如何才能更好的启发、引导学生;课后,我努力写好每堂课的小结,如学生的思维状态、合作交流是否有效等。这是一笔不小的‘财富’,让我不断地成长着、收获着。”交流教师每天的必修课在南安,教研活动如同家常便饭,不拘时间、地点和形式,教研伙伴也不限于本学科、本学校的教师。周一备课组活动、周四教研例会、周六教研片活动,老师们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教研。这种大量的、经常性的互助,分担了老师们的压力,也丰富了专业素养。天山中学校长感慨地说:“现在我校的教师休息室也变了样,随时可见一些教师聚在休息室谈课改、谈学生、谈教案。开始主要是实验年级教师,慢慢地非实验年级的教师也参加了,休息室变成了‘聊天室’,变成了‘教研室’,教师间的交流已经成为他们每日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机制,为教师超越搭桥——定期邀请师范院校、教研机构专家到市里讲学或参与教研活动、听课、调研或课题研究指导。——创设与国内名校、名校长密切交流机制,把提升校长素质放在重要位置,设立了“每月校长论坛”。——创设与教育学术团体密切的业务联系机制,邀请省内外教育学术团体的专家、特级教师进行业务指导。——创设教师专业发展机制。建立“多层面、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的教师培训格局;形成教育行政管理者、学校管理者、教研员、教师齐参与的“四支队伍”,推出专题讲座、参与式研讨、案例教学“三种模式”。网络,教研互动的平台教师们只要登陆南安教育信息网都可以直接与局长、教研员和其他教师对话交流。“局长在线”、“教师交流中心”、“教研论坛”、“虚拟教研室”、“案例评点”等栏目拉近了不同区域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距离。石井乡通过整合各小学的资源,组成一支研究的队伍,他们围绕课改面临的普遍问题,归纳提炼成专题进行研究,然后辐射到全乡中小学。翔云中学建立了“教师讲听课故事”制度,即每周五教师例会时由1到3名校长随机“点将”的教师,上台讲本周的“听课故事”。[案例4:四川省郫县]实话实说中的思维碰撞过去的教研,通常是围绕需要解决的问题,组织教师轮流发表意见,再由组织者归纳、小结,形成结论。这种教研活动形式固然能解决一些实践中的问题,但不能引发教师对问题深层次、多方向的思考,不利于教师研究能力的提高。课改实验中的教学研究,需要一种思维碰撞、语言交锋的研究情景,只有真正做到实话实说,才能促进研究者心灵沟通,情感相融,一些有价值的想法才可能在思维的相互碰撞中产生。这种研究状态对于教师来说,更为引人入胜,它能产生激励研究者探究的力量,促进研究者对问题的深层次思考。因此,实话实说,沙龙似的对话交流的研究方式,能有效地激发教师的研究热情。采用这种方式,可研究一些课改中的难点、热点问题。[案例5:青海省湟中县]各级教研活动蓬勃发展2002年度,为了更好地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增强教研力量,先后聘请了120名县级兼职教研员,成立了8个中学中心教研组,18个小学中心教研组,并相应聘请了乡镇(校)级兼职教研员,在此基础上又组建了各学科教研组。各乡镇教委小学中心教研组发挥了专职教研员的组织、协调、管理等作用。多巴教委的语文、拦隆口教委的艺术等教研组针对本学科存在的问题展开研究,发挥兼职教研员和骨干教师的辐射带动作用。田家寨、一中中心教研组组织教师学习理论,相互听、评课,共同发现问题,共同研究解决问题,体现了校本研究的方式和特点,推动了面上的教学研究工作。上五庄、大源、多巴登教委的校长亲自参加每次教研活动,从宏观上把握了课改的方向和进展。教研员在学科教研组建设、骨干教师培养、课堂教学指导、校本课程开发等方面的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绩。通过观摩八年级研究课,教师们普遍反映,实验一年来实验教师的理念、行为发生了许多变化。特别是在教师的评课观念与方式上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教师不再把评课活动视为“说好话、挑毛病”,开始将其作为研讨、交流、提高的过程,在研究课研讨中畅谈启示、反思教训、反观自己的教学并提出建设性的方案、意见,使研讨活动体现出了民主、共建的特点。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部分教师仍然把课前准备等同于编写教案;课堂讨论的设置中还存在针对性不强、组织不严谨、讨论不到位的现象;对学生的研究还不够,差异教学在教学各环节中还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在有些教师的课堂上,齐读、齐问、齐答代替了自主阅读、个别提问和个别回答,教师在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有创见地作答”和对问题进行创造性地发挥方面做得还很不够;‥‥‥[案例6:宁夏灵武市]狠抓教研活动,提高教师专业水平1、我们利用假期培训和周六培训活动的机会,进行全市性的集体备课。在大家通览教材,填写教材分析表的基础上,分小组共同商讨每周将要进行的内容。同一内容各小组分别拿出自己的施教方案,然后全班交流,各任课教师再根据自己教的情况,可有取舍的选择某一方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愿意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进行研究课的做课,课后大家针对实施情况进行仔细地分析、评议,找出实施过程中的长处与不足及是否反映了新理念,并针对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或建议,教师们普遍感到这种备课是很有必要的,收获也很大。2、成立了邻近乡镇中小学的片区教研组,把邻近学校集中起来搞教学研究活动。一是针对专业知识方面的问题,各任课教师相互请教共同学习;二是集中对理念方面的问题进行学习、开展专题讲座或专题讨论;三是通过集体备课、做课、看课、说课,共同切磋综合课教学中,哪些方面是符合新理念的,是值得肯定的,哪些方面和新理念是有差距的,是应该改进的。3、综合学科教研组集体备课,发挥集体智慧。梧桐树中学、市二中等综合课教研组,对同一内容教师所设计的不同方案,只要有道理均可在各班试教。试教完后,再回过头来看,哪种方案更完善,更适合学生实际。东塔中学则把有共性的方面在备课时写在教案的一侧,另一侧各教师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在进行补充完善。4、写课后反思已成综合课教师必须坚持的一项制度。通过及时纪录,反思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积累点滴的体会和认识。5、给每一位教师做录像课。课改以来,各校都想方设法为每位教师做录像课,使教师们及时通过看录像课,分析自身教学理念、行为,教学的组织、管理、评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这种方式,使许多教师,能够看到自己的优势,寻找自己的不足。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自我反思,快速提高的极好的方法。6、教研员在集中学习,亲自上课的基础上,及时到学校听课和教师一同研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加强专题研究,如:二中确定了“综合课学生评价探讨”;三中确定了“如何创设问题情境”;东塔中学确定了“如何教会学生提问”;梧桐树中学确定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方式的研究”“注重过程性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研究”等课题。为积累第一手资料,他们互相开放课堂,一道查阅有关资料,团结协作,集体攻关。[案例7:山西省曲沃县]深入开展课程改革的过程性研究1、普遍实行集体备课各学校以学科为单位,对照标准、教材,反思过去的教学行为,研究以前教改实验与现在课改实验的联系与区别,研讨课改教学模式。广大教师一改过去怕人听课的自卑心理,主动请人听自己的课,自己主动听别人的课,互听互评,研究课堂教学规律。2、落实“5+1”研训制度各学校组织教师5天教学,1天研训。乡镇教办、学校打破了原来的以一校为主的封闭局面,建立了开放性的教研新格局,具体组织形式是小学分为七组,中学分为两组,每组都设负责人二人,每到周六时间,各科教师分别集中在一个学校,加强集体教研,进行合作攻关,在平时一人或一校同科教师解决不了的问题,在此时大家把问题摆出,交流各自的看法,寻求对问题的解决办法,逐渐形成“教师——教研组——校际教研组——教研室”自下而上的“草根模式”。3、教研员实行“四加二制度”对教研员严格要求,明确职责。要求教研员在每周之内,四天深入学校听课参与,一天梳理、汇总、研究,一天下基层参加校本教科研活动。4、深化研究课改启动后,县教研室及时下发了《曲沃县中小学课程改革课题研究指南》,按课程标准,确立并开展了教材的适应性研究、教师教学行为变化研究、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研究、评价机制研究、地方和校本课程开发等重点课题和子课题,组成了以骨干教师为主的学科课题组。服务项目名称及内容基本形式1各学科教学质量调查,发现经验,分析问题,寻找对策抽样调查2学校课程改革现状分析座谈与讨论3通过调研,确定教研活动的主题、方式,协助落实培训4研究各学科考试与评价的基本走向和命题方式讲座5提供研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