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促进教师良好心理素质发展杭州市第十四中学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学校关于教师心理保健开展的有关情况。学校在课题“促进教师良好心理素质发展的研究”的引领下,开展了教师心理保健的实践探索,并正式出版了《教师心理调适》一书。一、工作源起在学校进行教师素质队伍优化课题研究中,我们发现培养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非常关键,同时根据目前的许多调查数据表明,教师的心理素质水平不高。为此,我们认为,促进教师心理素质发展有利于教师素质的整体提高,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学校管理工作的改进。二、理论基础教师心理素质的发展是贯穿整个职业生涯的过程,是一个自我不断完善的过程。假设教师的心理素质是一个系统,在其向理想状态发展的过程中,可能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或减缓、制约,或加快、推动其心理素质的发展。我们认为,在承认教师原有的心理素质水平的基础上,只要能找到影响系统发展的主要因素,通过对各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控和干预,运用适当的措施和方法,就能推动教师心理素质的发展。三、实践过程在这样一个研究设想的基础上,我们构建了“调查研究——寻找影响因素——实践干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调查研究。一是运用各种已有的和编制的心理量表、问卷进行调查,二是采集个案进行访谈调查。前者主要有两类调查问卷。一是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的测试量表卡特尔16PF人格问卷,林崇德编制的“教师效能感”量表;二是依据自己需要而编制的问卷,如“家长对教师期望调查问卷”后者主要运用文献搜索法和个案访谈法。我们对教师的典型个案进行了整理和研究,对个别优秀教师进行了访谈了解。第二阶段——寻找影响因素。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是教师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反映和评价指标。在调查之后,我们对问卷进行了数据的统计、个案的归类,试图寻找可能制约教师心理素质发展的各种因素。最后我们从内外因归纳了影响教师良好心理素质发展的一些主要因素。内因主要有认知倾向、心理需求、人格因素和教学效能感,外因主要有社会期望、家庭生活、教育制度、人际关系、学校制度、经济状况。针对这些其中可干预的八个影响因素,我们进行了深入的实践研究。2第三阶段——确定干预方向。做了这样一系列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从内外两方面明确了干预的两个系统:认知化解系统和环境支持系统。1、内部干预措施。(1)改善认知倾向,增强教学效能感。①多种渠道,培养专家型的教学认知方式。学校采用“师徒挂钩”的方式,通过“传、帮、带”的途径,对新手教师采用捆绑式学习。新手教师随堂听专家教师的课,增强对学生的调控和把握能力;专家教师对新手教师要进行全程指导,包括评课、帮助新手教师积累教学经验,改进不良的教学模式;评课注重新手教师的教学成长,以鼓励和支持为主,提高新手教师的自我认同感和自信力,增加其获得成功的欲望和对工作的兴趣;强调教学反思,要求新手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回顾和总结,写反思日记。课题研究表明,备好课是提高教学效能感的前提,对教学过程的监控是提高教学效能感的有效途径。为此,学校对教师的备课和教学过程进行了分类研究和指导。组织教师进行座谈、交流和讨论,反省自身的备课过程和贯穿中间的教学理念,教师间相互启发,互相学习;建立学科网页,增强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使教师能随时随地寻找到需要的资料,增加知识来源的渠道;②通过测试充分认识自我,学会合理归因。自我认识的正确与否,归因的合理与否都关系到教师对事件的态度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学习教师心理健康标准,寻找自己心理健康方面的不足;对老师进行人格问卷的测试,让教师了解自己的人格特征和行为方式;开展“教学效能感”自我调查问卷,明确自己的教学风格;举行“班主任的困惑与思考”、“体验式班主任培训”等一系列的沙龙、研讨培训活动,让教师畅所欲言,碰撞思想的火花,学会客观科学地分析自己教育教学过程中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学习用全面客观辨证的观点来分析班里的困难学生,用积极乐观的态度来重新看待学生的缺点,强调体验教育过程中的成就感和幸福感。③学习运用各种手段培训教师进行积极情绪调节。情绪是可以选择的,其关键是转变认知。对教师通过讲座、体验进行心理培训,注重教师运用ABC理论的能力,在班主任辅导中模拟实际教育情境让教师尝试对事件重新进行解释和评价,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换位思考问题,纠正不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等等,减轻情绪的困饶,保持心理健康。如怎样对待迟到的学生、怎样处理长头发的学生等;(2)树立优秀教师形象,完善自我人格。进行调查,发现学生比较喜欢的教师特点为:上课认真,语言清晰、幽默,板书工整,不拖堂;对人和气,无偏见;对犯错误的学生,不讽刺打击;改作业细致认真,百问不厌;以身作则等。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喜欢的教师类型与我们所构建的心理素质理想模型的教师类型比较吻合。开展“爱心教师评选活动”,在高中三个年级的1872名学生中进行了一次全校性的教师教育、教学情况调查。内容涉及教3师的工作态度、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学生认可程度等一系列问题,先由学生打分,再由每一位学生提名一个“我最喜爱的老师”。通过评选学校树立了一批学生、家长满意负责、受学生欢迎的有个性的、受学生崇拜的有人格魅力的教师。(3)加强自身修养,悦纳教师职业。①学习提高教师的道德认识,树立正确的职业观,热爱教育工作。组织教师认真研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发展的学生观和教师观》等资料,分组讨论感受与领悟,要求定期撰写心得体会,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使教师建立科学的学生观、教育观,培养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拥有开放的胸襟。②通过自评互评内化规范意识。教学线、年级组、服务线三个基本群体单位的工作特点,制定了《杭十四中教职工工作职责》、《班主任职责及考核条例》等群体师德创优达标标准,作到有规可循,倡导优良的校风,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同时学校制订了《教职工自评互评工作条例》、《教师自评互评的指标与赋分》等一系列工作条例,采用自评与互评、组评与校评相结合的办法,加强对教师规范意识的培养,激励教工群体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提高,以规范的行为准则来塑造教师自我的良好形象。(4)开展健康活动,学会休闲放松。①发展多方面兴趣爱好,让生命充满活力。工会开设各类俱乐部,让教师能根据自身爱好。积极开展各种活动。目前,学校有瑜伽、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等多个俱乐部,教师们在俱乐部里不仅得到身体的放松,更多的得到了心理的放松。②利用条件进行锻炼放松。在学校工会倡导教师进行冬季锻炼后,得到了教师们的积极响应,许多教师每天挤出一定的时间进行健身运动;学校有了教师健身房后,引来了老师们极大的兴趣,不少教师抽出时间在健身房锻炼,放松一天工作的紧张和疲劳;教师积极参加校工会组织的登山、唱歌、游玩,年级组安排的拔河赛、篮球赛等活动,以调节自己的情绪状态。2、外部干预措施。(1)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提供心理素质的发展空间。①环境的“和谐美”,营造教师发展的“人本化”。校园环境整洁、大方,建筑的结构和绿化的设计体现了优雅的江南园林的特色,让人感觉清新自然,心情舒畅;学校改进了教师的工作生活环境。办公室统一设计,体现温馨的生活气息;教师食堂整洁、干净、舒心,体现人本氛围;教师阅览室安静、便捷、体现信息化浓度;教师健身室规范、科学、合理,体现人文关怀;年轻教师宿舍整体装修,温馨、4宁静,体现温暖的校园氛围。总之,整个校园渗透着和谐,蕴藏着对教师浓厚的人文关怀。教师尽管工作繁杂,但在这样一个美丽的环境中工作,感到的是精神的愉悦和情绪的放松,心灵的健康和自由。②营造积极向上的校风,提升教师高尚的精神境界。学校以“和谐、勤奋、严谨、创新”为校训,经过长期的努力,确立了“孜孜以求、诲人不倦”的教风和“勤思好问,持之以恒”的学风,形成了与社会主导文化相融合,促进教师心身健康成长的和谐文化氛围。学校的每一位教师都能够在这种和谐舒畅的人文氛围中敬业、爱业、乐业,敢于竞争,乐于合作,得到自我人格的熏陶和提升。③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使教师保持愉悦心境。学校在备课组、教研组、年级组内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群体上做了许多工作。首先是合理的教师群体配置。学校领导在教师人员的分工调配时,不仅只考虑到教师的教学能力、业务水平的强弱和高低等问题,还注意到班级教师的人际关系、个性特点、年龄差距,尽量使一个班级、年级的教师群体组成良好的人际结构,减少人际摩擦,发挥团体的功效。其次是加强备课组、教研组、年级组建设。针对教师与家长的人际和谐,学校也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学校要求每一位班主任在接班前进行三分之二的家访,以了解家庭情况,为日后的工作开展提供信息;学校注重每一次家长会的进行,会前对班主任进行相关指导,搞好专题,作好沟通,及时了解家长的要求;设有专门的家长接待日,以明晰家长的需要,解决家长与教师之间的矛盾;针对一些年轻教师易与家长起矛盾冲突,学校提前作好事前的指导工作,以及可能事后发生问题的妥善处理工作,以减轻这部分教师因经验不足带来的心理压力。(2)开展各种心理培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①通过学习心理学知识来完善心理品质。学校心理辅导站每年向教师推荐有关教育学、心理辅导方面的书籍及文章,在校教师人手一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读本》、《教师心理保健》、《教师心理卫生》等书籍,要求每位教师暑假期间撰写一篇读书体会在开学后各教研组的活动中进行交流;心理辅导站编辑了校内教师心理导读刊物《心帆导航》,为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提供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内容包括学生心理问题、心理学知识、教师心理个案等。②通过各种服务来缓解教师的心理压力。学校购买了《大众心理》、《心理健康辅导》等大量的教育、心理学方面的专业报刊杂志和电子读物提供给教师借阅;针对少数已经发生心理问题的教师,如离婚教师、调至我校后教学不适应的教师等,学校设立了专门的心理辅导站对他们进行个别的针对性辅导,并提供教师外界心理服务帮助的有关咨讯;学校开通了校园答疑网、设立校长信箱,为教师提供咨询和投诉服务。③举办各种心理培训来提高教师心理素质。自2001年起至今学校已聘请了许多如杨宏飞、张志刚、冯永熙等心理学教授、专家为教师进行心理学讲座,如“教师心理卫生”、“咨询与健康”、“有效沟通”、5“心理结构和心理辅导”等内容,受到教师的一致好评;学校对班主任教师进行团体心理辅导,体验式培训,主要内容涉及学生教育管理,提高班主任工作的自我效能感和幸福感;班主任运用心理学原理进行心理咨询实践,并撰写学生辅导个案,目前个案累计达到50余份;学校派专兼职心理辅导员20余名接受各种专业培训,参加各级各类的心理咨询班和年会。目前已有2名教师获得国家级咨询员资格,还有四名省级心理辅导员。(3)改进学校管理制度,增强教师的心理动力源。①改进评价制度,正确处理评价结果,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学校制订了《教职工自评互评工作条例》和《教师自评互评的指标与赋分》条例,在每学年结束前进行自我考评和互评,把个体评价和群体评价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全体教师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促进教师与学校各层面的多方位沟通,发挥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学校考虑到评价对教师会产生某些负面心理效应,一般将每年教师的教学成绩、学生评价、自评互评等数据统计的考评结果装入信封内,分发给教师个人,并提供每一门学科的平均成绩供教师进行比较参考,了解自我的教学水平。学校从不把评价结果作为经济奖罚、提职晋级的直接条件,避免教师由于把结果看得太重而导致严重的心理问题。②聘任工作灵活科学,减少教师的心理压力。就学校发展而言,聘任制势在必行,关键是能否科学、合理地搞好此项工作。学校以人本为基点,将聘任建立在教师自我约束、自我规范的基础之上,把既定性、又定量的“德、勤、绩、能”四个方面作为聘任教师的依据,并采取聘任、试聘、待聘、转聘等多种形式,倡导教师竞争上岗、择优聘任、优化组合的精神。针对个别教师未聘、转聘的情况,学校及时作好安抚和协调工作,尽可能减少这些教师的负面情绪,增强他们的竞争意识和自我反省的能力。四、主要效果在教师自身的调节和学校的各种措施的有力执行下,教师个体的心理素质有了较大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