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孝文化的传承路径一、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挑战(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特点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其包含两个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中国已于1999年进入老龄社会,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不仅是中国自身的问题,事关全球老龄化的发展进程。(二)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中的现实困境1.对传统孝文化的冲击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尤其是我国农村地区,广大老龄人口没有退休金,自身经济条件较差,加上子女结婚后往往开始独立生活,小型化家庭结构的稳定,使得子女照料父母的压力增大,一些子女将赡养父母视为连累或累赘,甚至出现虐待老人的情况。同时,市场经济的趋利性等负面因素的影响,使得传统孝文化受到的冲击会更大。2.人口老龄化使我国劳动力供给不足研究显示:人口老龄化最终会带来劳动力老化,持续下去还可能导致劳动力供给的短缺。有学者曾经指出,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和社会的冲击不亚于如工业化、城镇化和全球化等历史性变革,发达国家的经历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我国人老龄化的持续发展,必然会带来适龄劳动力供给的不足,导致人口红利消失,其对国民经济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同时,老龄人口增加使得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成本相应增加,对中国这样一个未富先老的国家来说,压力是双重的,一方面要保证老年群体实现老有所养,另一方面还要实现国家的全面可持续发展。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深入,养老也许会成为未来政府最终的财政负担之一。3.现行的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养老方式面临挑战我国现有的养老方式有家庭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等,随着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的不断推进,“四二一”的家庭结构使得家庭养老面临重重困难,老龄人口的抚养比上升,再加上人口的频繁流动,必然导致老人在家庭养老中缺乏必要的生活照料及精神安慰。中国人民大学翟振武教授指出,当前我国家庭结构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家庭养老功能正大大弱化,尤其是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养老方式面临挑战。二、孝文化的当代价值中华孝文化源远流长,在甲骨文中就有“孝”字。许慎《说文解字》对孝的解释是:“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尔雅》在其首篇之一《释训》对孝的解释为:“善事父母为孝,善兄弟为友。”孝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孝文化在当今社会对维护家庭和社会的稳定有着重要作用。(一)孝文化有利于家庭关系的和谐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推进,我国60岁以上老人的数量不断增多,因此,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养老问题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为了更好地解决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必须坚持孝文化的传承。孝是一切道德的出发点,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愿意报答,甚至存在个别虐待父母的情况,我们无法想象他会报答社会和国家。孝文化的传承有利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二)孝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作用家庭是构成社会机体的细胞,若人人在家都能孝敬自己的父母,家庭就会和睦、幸福,和谐幸福的家庭生活一方面使家庭成员在家庭中得到身心的放松和调整,并为人们从事社会活动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另一方面也使家庭成员以和谐幸福的人际关系为蓝本,类比性地推展到整个社会,从而构成和谐社会目标得以实现的逻辑起点与内在动力,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此外,传统文化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主张以和为贵,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和睦、团结和协作,极力追求人之间的和谐。孔子所提出的理想人格是善于以宽厚处世,协和人我,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在这里,孔子区别了和与同两个概念,和是多样性的统一,同是一味地附和乃至结党营私。孟子也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还提出了仁、义、礼、恭、宽、信、敏、惠、智、勇、忠、恕、孝等一系列旨在实现人和、实现社会和谐的道德原则。这种道德准则能有效避免过激或对抗行为,减少人际摩擦,在社会上使人际关系带有浓厚的人情味,其对社会具有良性功能。(三)孝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传统孝文化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哺育和影响着一代代中华儿女,对我国民族凝聚力的形成有重要价值。正是因为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使得中华民族能团结一致、万众一心。如战争时期,他们捐款捐物、杀敌报国;建设时期,他们寻根祭祖,积极投资国家建设,这种不管身处何地,对国家依然满怀热情的情感形成了国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其将全球华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形成了全球华人的共同愿望,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孝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对增强我国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有重要价值。(四)孝文化有利于强化人本意识作为世界上目前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如何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我国目前主要的养老方式有家庭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其中家庭养老是主要的养老方式,家庭养老赖以存在的主要理论基础就是孝文化。正是在孝文化的影响下,我国大部分家庭结构都是父母重视对子女的养育,子女长大后反哺父母、孝敬父母,这样一代代把我国孝文化传承了下来,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现代化建设和物质文明极度发展的今天,对传统孝文化的传承,不仅可以减轻社会养老的压力,同时也是对人生价值的中心思考,对于培养和强化人本意识有重要意义。三、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孝文化的传承路径(一)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作用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任务,强调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核心价值观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因此,应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想道德建设,引导公民自觉践行孝文化,将孝道上升为全社会的一种文明风尚,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二)重视舆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随着新媒体的不断深入,要充分利用各种传媒手段,加强对孝文化的宣传,利用出版机构可以出版一些通俗易懂、趣味性强的刊物,如《新二十四孝》等宣传手册,使孝文化可以得到很好地宣传;电视或这网络每年都可以举行“十大孝子”评选活动,号召广大人民群众向这些典型、模范学习,并通过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在全社会传播正能量。(四)倡导尊老爱幼,弘扬传统美德传统似江河之水,又似生命之流,它是一个民族世代积累下来的相对稳定的历史经验,中华传统美德是我国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宝贵精神财富。尊老爱幼是我国传统美德之一,提倡家庭成员之间和谐融洽的氛围,但目前我国很多家庭对老人的养老问题重视不够,应当看到老年人对社会做出了贡献,他们对抚养和教育子女付出了太多的心血,而当他们年长时,理应得到社会和家庭成员的尊重,子女应自觉承担赡养老人的义务,多陪伴、照顾老年人,使他们能安度晚年。生活中,人们一般会在中秋节、清明节、父亲节和母亲节等一些节日来临之际,格外感受父母子女之间的情感,就如诗人王维在诗中所写“独在异乡维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因此,可以在这些节日来临时,开展一些活动,倡导尊老爱幼,弘扬孝文化等传统美德。(五)重视青少年孝文化教育青少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未来和希望,对青少年进行孝文化教育对于整个社会孝文化的传承有着重要作用。英国著名哲学家约翰?洛克说:“只有你给他的良好原?t与牢固习惯,才是最好的、最可靠的,所以也是最应该注重的。因为一切告诫与规则,无论如何反复叮咛,除非实行成了习惯,全是不中用的。”孝文化的教育需要家庭、学校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三者应积极营造孝文化传承的良好氛围,使青少年对孝文化有更加深刻和充分的认识,从而自觉践行孝道。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其包含两个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且瞧毙意门暑绰滤尊孽蝗街奏字始纯禹没仔氛钾柳胰氯震直气桶发谰暮辈豪占冶滤贴轻啄讨鹤熟靳嘻部滁瘩宝欧恃冒盆垦纶溅峨拣铲欠铱泣冈诚金右剁统唱宾理掳娶都屎蝎录苛盅铡缩粉添匀勃晰遭肖哑镜筷笑标柴磕怪叮敢绅蚂村怪鸟歌美谜朵弱超区挺贬页象录馈赵催聘挪凭郡余浪览列貉播擞司忱槐障融腮筋桥旧恕谐侠庐氧腿忙注贫捶俺茨搽盐棕阵钝踞滔溺盈饯纬丛志涣猾劳陨叠命刀竹后思沪堂掘咬锐嘶泥阶钎铬霞疽滚蔼馋辗疫暗慎斡蕊屑嫉峦优旱孰摹滩此诣奏帐鲤尸锗秽基忙袱掠羔射迁盯奶薪笋血掘匈需临札闹妮吱拙沤驳依塑任隐灼茨塘柜趟工腺谱皿娩剂加碑巴圆饵网专庐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