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下教师的素养王小芳222011301011179摘要:乌申斯基曾说过:“教师是克服人类无知和恶习的大机构中一个活跃而积极的成员,是过去历史所有高尚而伟大的人物跟新一代人之间的中介人,是那些争取真理和幸福的人的神圣遗训的保存者,……是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个活的环节。”教师对于人类发展和进步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在新课程改革下的今天,教师也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素养,而不是安于现状停滞不前。本文从几个方面来浅谈对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素养的认识。关键词:新课改教师素养引言:在全球知识经济和现代新信息技术的发展背景下,世界各国掀起了教育创新和学习革命的高潮,我国也紧跟时代潮流,于2001年开始了新课程改革。课程的改革给教师们提出了新的要求,提高自身的素养,以适应当前的新课改形势,是教师们的一门必修课。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教育主体是影响教育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素养的建设是提高教育有效性的重要一维。教师素质是一个综合的整体概念,是教师各种素养的集合体,是指教师履行职责、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所必须具备的内外品质的总和。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老师的德与才,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归根结底是对教师的要求。因此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基本素质:正确的教育理念;良好的职业形象;多元的知识结构;多向的教育交往;高尚的人格;执著的创新精神。(一)正确的教育理念新课改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继续照本宣科或者是单纯的向学生们灌输理论,而是启发学生们去思考,引导他们去探索。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设计恰当的课堂教学方法,例如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情境体验教学法等等。无论是哪种教学方法,目的都是使学生主动接受消化并升华知识,完善知识结构,训练思维方式。以学生为本,除了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基础和兴趣,更为重要的是关注学生们的心理状况。心理状态是影响学生学习生活的不可忽略的因素,在传统观念中,家长和教师都认为只要为孩子提供了良好学习环境,督促了孩子努力学习,就尽到了责任。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提到,当一个人基本的需要得到满足时,那么他就会需要更高层次的东西,比如安全感和爱的需要。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情绪容易波动和受影响,自尊心特别强,心理状态是不稳定的。对于老师来说,完全掌握每位学生的心理状况是不可能的,但是有一点毋庸置疑,那就是每个学生都需要老师的关注和爱。平等的对待学生,即使是“差生”也不轻言放弃,是赢得学生们信赖的关键。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是教师们有待完善的素养之一。(二)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新课程改革的特点是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新课程的内容更具有基础性,时代性,实用性和综合性。以前的教师只要能把要讲的教材掌握透,专注于自己的学科领域即可,但是新课改给教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现代老师,仅掌握单一的学科远远不够,还要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当今世界,经济科技以及社会各方面都在飞速发展,教育也不例外,教师们不断涉猎不同的领域,拓宽知识面,同时还要不断进修,与世界最新的社会科学成果和自然科学成果保持同步。例如越来越多的教师有了出国学习交流的机会,那么教师就至少要学习一些外语,才不致与错失良机;为了使教学活动丰富多彩,通常要借助音频,课件,查找资料,这就要求教师会一些简单的计算机操作。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不单指学术意义上的知识,也包括社会实践知识。教师们积极投身社会社会实践,关注社会上的热点事件,将会有更多直接经验和心得体会,对于教学有莫大的帮助。身教重于言传,正如陶行知所说,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总之,教师应当是自己的知识结构总是处于不断完善的状态中。(三)良好的职业形象职业形象是指你在职场中公众面前树立的形象,具体包括外在形象、品德修养、专业能力和知识结构这四大方面。它是通过你的衣着打扮及言谈举止反映出你的专业态度、技术和技能等。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自身的形象对学生的感染性极强,因此在这方面的要求更加严格。得体的穿着,符合礼仪的言谈举止,是教师的基本素养。为人师表,重在“表”字,老师以一个优雅的形象每天对学生耳濡目染,相信学生也会有所感受。当然,光是拥有光鲜的外在形象而缺乏内涵的老师,是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的。腹有诗书气自华,教师必须努力使自己的各方面的知识跟上时代的步伐,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四)多向的教育交往教师和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客体,他们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相互协调,共同推动教学活动的发展。在传统教学中,往往老师扮演的是灌输者的角色,学生则是被动的接收者,缺乏主客体之间的交往,也就是缺乏双向互动。教师可以营造多变互动的教学环境,在教学双方平等交流探讨的过程中,达到不同观点的碰撞交融,进而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和探索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在过去的教育过程中,多数教师仅仅把视角放在学生身上,而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为发掘学生的能力,还要进行多向的教育交往。教师要与同事多做研讨,把教学当做大家共同的事业,分享经验,取长补短。尽量多和家长沟通,与家长建立相互支持的关系,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联系在一起,弥补只有一方教育的缺陷,更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发展。(五)健康的人格空有一身学识但人格却不健全的教师是不可能得到学生的欣赏和认同的,人格魅力的培养也是教师素养的重要方面。人格包括很多方面,如行为特征,心里特征等。据学者研究,除了家庭以外,学校教育对学生人格的形成与培养作用也非常重要。孩子是在学校里形成较固定的自我意识和社会意识的,学校对他们的评价以及他们在学校中的地位也对他们的人格发生着影响。由此可见,若是教师没有健康的人格,那么对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是有阻碍作用的。从生理上说,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尽管一些先天的体质没法改变,但是教师应该积极锻炼身体,训练自己的体力和其他方面的身体素质。从心理特征上说,教师应该具有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积极进取的精神,勇于承认错误的勇气,宽广的胸怀,饱满的工作热情,耐心的脾性,乐于与同学打交道,有正确的价值观念等一系列品格。每个人表现出来的人格不一样,或冷静,或活泼,或恬淡……但不管怎样,教师的人格都应该是健康的。(六)执着的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教育事业的发展也离不开广大教师的不断创新。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桶水要是鲜活的,而不是一桶死水,鲜活的水源泉即是创新。教师的创新精神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教学方式的创新。在新课改背景下,过去的很多教学方式比如满堂灌,灌输论已经是老掉牙了。新课程所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是自主、合作、探究。如果我们的学校教育还停留在“教师讲授,学生记笔记”为特征的教学方式上,那么学生的创新能力也会愈来愈低下。教师们所设计的课堂,可以适当增添一些新的元素,来丰富课堂内容。第二是教学理念的创新。教师们应该扭转“课堂是老师为主的,向学生传授知识”的理念,“出考题以课本知识为主,难偏怪”的考试理念……新课改的目的是培养新时代需求的人才,过时的教学理念不应该继续强行加在新一代人身上。第三是教学管理和评价制度的创新。中国的教学管理一般是靠权威来执行的,权威可能会起到作用,但是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和老师产生了情感上的鸿沟,学生压抑情绪容易叛逆。在教学评价上,一般采取的是考试成绩定生死,这个评价制度在今天已经不科学不适用了。新课改追求的是: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老旧的教学管理模式和评价制度,也许会扭曲学生们的价值观。教师们在这个方面也需进行创新,使之符合新的教育形势。参考文献:[1]思想政治教学技术论邹绍清等中央文献出版社[2]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罗洪铁等西南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