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保持中医特色优势建设促进医院健康可持续发展柳州市中医院祖国医学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为维护民族的繁衍、生存与疾病斗争的智慧结晶,有着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独特的诊疗方式,同时也具有神奇的临床疗效。保持和发扬中医特色优势,是中医医疗机构的历史使命感和基本任务,中医医院作为中医医疗服务的最大提供者,建设和发展中医特色优势是立院之本、建院之基、兴院之源,是与其他医疗服务机构最显著的差别所在。为探索我院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之路,院领导班子带领全院职工,坚定信心,明确方向,贯彻落实,“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建设是医院深化改革和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坚持“中西并重,两条腿走路”的办院思想,以差异性竞争为统领,求生存,谋发展,制定了“质量、学科、成本、中医特色”的长远目标,提出了“确保基础医疗质量,重点学科重点发展,优势学科优先发展,特色科室特殊发展”的工作思路。实施中医特色优势“四抓二培一优化”建设工程,一心一意炼内功,勤勤恳恳找市场,为丰富中医的临床治疗手段,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作出应有的努力,现将我院的具体做法和体会与同行进行交流:一、抓临床工作,展示中医医疗服务临床工作是医院体现中医医疗服务的有效载体,在诊疗活动中,必须坚持运用中医药理论、诊疗方法和手段指导临床实践,用中医治疗率、危急重症中医参与率、辨证论治优良率等质量指标考核临床工作,用业务收入等效率指标调整价值取向,实行中成、西药不计入科室业务收入,不仅有效地控制了药品比例在38%,还将收入分配向中药饮片、院内制剂及中医治疗方法倾斜,极大鼓励了中医诊疗方法在临床各科全区中医医院中医药特色优势建设发展工作会议交流材料2的广泛运用,中药饮片使用量月均达27吨,为中医药特色优势项目的创新、筛选奠定了坚实的临床基础,涌现了独具优势的双手切脉法、周易象数切脉法、脊柱整体辨治疗法、脊柱微调手法、针刺麻醉、药穴指针疗法、醒脑开窍法、腹针疗法、平衡罐、循经灸、盐熨等112种特色治疗项目和开发了在本市级具有影响力的银翘散袋泡剂、外感止咳露、大膏药、双柏散等56种院内制剂,极大地满足了广大病人的中医医疗服务需求,赢取了病人及家属的信赖,提高了社会对中医药的认知度和认同感,大力推进了中医药的传承、传播与共享。二、抓重点科室,树立特色优势品牌临床科室是临床医疗的基本单元,是中医特色技术项目产生的摇篮。由于科室设置随疾病系统划分,选取适合中医治疗方法的重点科室,就能充分体现中医特色技术的优势。在学科发展过程中,我院遵循“重点学科重点发展”的思路,集中医院的人力、物力、财力给予倾斜。如消化内科,从2001年进行二级分科后,医院从人员配备、医疗场地、专科设备、科研立项、劳务分配等方面均给予大力支持,同时要求科室对脾胃病的中医疗法开展研究,现今已在临床使用的药穴指针疗法、子午流注开穴法、周易象数切脉法等40余种非药物疗法,深受患者的欢迎和同行的认可。经过8年快速成长,现床位规模150张,床位使用率101.2%,年门诊量达3.7万人次,出院病人数3452人次,还拥有中医文化氛围浓厚的外治中心600平方米,日均治疗病人达300人次,年业务收入近4000万元,接受进修医务人员近百人,每年接待参观学习的人员达50多批次。已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五”重点中医专科建设单位的验收,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中医专科强化建设单位,为中医特色优势品牌的打造,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三、抓优势病种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如何把特色疗法变成优势?选取适3合中医治疗的病种就成为关键。我院脊柱科在学科带头人、广西名中医王力平主任医师的带领下,对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脊柱疾病和脊柱相关性疾病引起的颈肩腰腿痛病人治疗进行攻关,以中医整体观,辨证论治为指导原则,结合现代运动生理学、生物静力学和动力学之关系,探索颈肩腰腿痛病人的疼痛发生机理,利用动态平衡和静态平衡观找出病灶靶点,形成一套完整辨证施治的外治方法为主治疗方法,取得可喜疗效,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50项中医特色治疗技术规范化研究”课题立项的“脊柱整体辨治方案”,独创性地运用小针刀技术和脊柱微调手法相结合,使很多面临手术治疗的病人摆脱手术恐惧而治愈,而更多的病人疼痛缓解迅速、治疗时间缩短。而针对膝关节骨关节病的治疗,以缓解疼痛、改善功能为目标,利用中药薰洗法开发的关节外洗一号方(冷方)、二号方(热方),总有效率达92%,优良率达60%;另外我院还在手术病人中对开发中医特色优势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目前我院在开放性或利用胸腔镜微创技术对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和心脏不停跳的换瓣手术治疗中,开展针刺麻醉,使病人在术中无需呼吸机支持,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手术费用节约1/3,该技术进入了全国的领先行列,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四、抓物价、医保、新农合的沟通协调,让患者受惠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开发、引进,目的是推广应用,为广大患者解除痛苦,不能“养在闺中不识君”,而要走出“闺阁”。首先遇到的“拦路虎”是物价标准,其次是要纳入医保、新农合的治疗项目,从而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激发医务人员的创造欲望。由于相关部门的人员对中医治疗方法的不理解,致使很多项目在临床使用中成了“白打工”,或使部分医保病人从医疗费用负担过重考虑拒绝使用,使优势特色项目缺乏活力,挫伤了医务人员开发新项目的积极性。因此,医院必须重视多渠道、多场合、多形式的与上述部门人员沟通,惠及患者,让特色优势项目焕发青春活力。4五、培养中医人才,把握学术发展方向事业的成败,关键是人才。中医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中医院姓“中”还是姓“西”,只有把握好医院的学术方向,才能促进中医特色优势建设。我院在人才培养上从源头抓起,首先对人员的聘用把好“身份”进口关。目前医院中医药人员占全院医务人员的比例达72.3%,中医执业医师占医师的比例达70.5%,中药人员占药剂人员的比例达70%。其次在中医人才的培养上有目的、有计划、有安排地落实人才小高地建设项目,制定有可操作性的“名老中医师承方案”,“杏林青苗计划”,开展了“树名医,扬国粹”拜师大会、“弘扬国学精髓,挖掘中医内涵”医院青年读书活动和“复读经典,扎根回归”等系列活动,同时充分发挥名老中医的学术指导作用。我院现有的4名广西名老中医、11名广西名中医都活跃在临床一线,现在跟师出师的高徒有5名,脱产、半脱产跟师学习的徒弟有9名,医院为此每年补贴老师带教、徒弟工资奖金要投入20余万元。在人才的使用上提出“想做事的有机会,能做事的有舞台,做成事的有位子”,形成了“要我做变成我要做”的良好局面。而选拔任用的干部中,医院业务副院长均是正高级职称的中医执业医师,职能管理部门的负责人2/3是中医药人员,临床学科带头人1/2是高级职称的中医执业医师,药剂部门的负责人也是副高职称的中药师,使我院的中医学术坚实稳固,为中医特色优势项目的开发、引进、使用提供了充实的人才储备。六、培育文化氛围,拓展中医市场一位先哲说过“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是根,是灵魂”,中医药文化就是我们民族的根和灵魂。作为中华瑰宝的中医药学,集养生、保健、医疗为一体,而我们中医人和中医医院就是这文化的传播使者。在历史这个大舞台上,我们肩负着传承的使命,认识到这点,就要求我们不仅在院内而且要在社会上去营造我们的中医药文化氛围。因此,我院不仅在院内定期举办各种中医学术活动,还开展了“中医在我心5中”的征文活动,建起了中医药文化长廊,宣传中医药养生保健、防病治病的相关知识,让患者在就医的同时,受到中医药文化的熏陶。同时,我们还利用“健康大讲堂”的健教阵地,“走出去,请进来”,每年在医院的组织下,由科室举办的健康教育讲座达120多场,受惠人数10000余人。消化内科、内分泌科等部分科室,积极主动地走进社区、学校、军营,组织中医药养生保健讲座,参加消化内科谢胜主任讲课的听众最多的一场达500余人。08年医院成功承办了“中医中药中国行——走进广西”柳州站的大型科普宣传活动,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好评,使我院获得了由市民参加投票选举的“柳州市最具影响力的十大品牌”的殊荣。今年我院的门诊量已突破70万,出院病人超过2.5万,中药饮片日均4500付,70%的住院病人服用中药,为开发、引进、运用中医特色优势技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七、优化发展环境,孵化特色优势技术为使我院保持特色优势技术发展的良好势头,将成立以院长任组长的“中医药特色优势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建设规划,调集医院的有限资源,“有所为,有所不为”,通过抓好“三名三进”工程,选取优势病重,组织名老中医、学科带头人、重点学科进行攻关,搭建好脾胃病研究室、骨伤科研究室、名老中医工作室等工作平台,强化我院“3311工程”(要求各科室每年至少发表3篇论文,开发引进3项新技术,每年要有一项科研立项或者结题,每年要有一个学术结对单位)的组织管理,医院每年拿出20余万元奖励新技术、新开展的中医药项目,加快了孵化中医特色优势技术的步伐,服务大众健康,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开创一个崭新的局面,让中医这枝古老的“奇葩”绽放光彩。八、存在的困难1、中医人才的培养周期较长,成才、成名难度较大;2、在多发病、疑难病的诊疗技术上缺乏创新性;63、部分独创特色治疗技术缺乏完整的理论体系,具有鲜明特点的原创诊疗技术的发展还无法跟上医院的高速成长;4、原创特色技术的推广中,缺乏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5、医院特色制剂的推广销售难度较大,缺乏物价政策的有力支持,医院也无专业的销售队伍和销售网络;特色技术的创新与物价收费标准滞后的矛盾逐渐突显,极大制约了其临床运用和推广;6、对特色治疗民间项目的关注不够,无法形成具有鲜明个性的地方中医流派。九、今后工作方向1、抢救整理名老中医工作经验,挖掘特色优势项目;2、加大与医院、大专院校的联系,提升我院的中医学术水平;3、继续做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传播工作,使特色优势有用武之地;4、开发引进特色技术,要着眼急、危、重症,扩大阵地,提升质量,彰显优势魅力;5、在中医特色技术的创新上,既要做到遵循中医自身的发展规律,又要注意与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相融合,创新是在继承中的发展,继承要在创新中获得新生。当代社会,在科学技术和人文精神的关怀下,社会进步日新月异,我们要加快步伐,紧跟时代,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抓好中医特色优势建设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历史使命而努力。二○○九年十二月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