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1年6月初,时值太平天国革命正处于高潮中,有一位日本人逗留在上海,他亲眼目睹了中国政局的变动,也看到了外国舰炮的厉害。他感慨地说:清政府之所以衰败,乃在于其不识防御外夷于外海之道。即不造能闯过万里波涛之军舰,也不造能防御敌人于数十里之外的大炮,并使彼国志士所译之《海国图志》绝版。因循苟且,空渡岁月,徒然提倡固陋之说。该年8月,他一回到长崎,就自作主张匆忙代表本藩与荷兰商人草签了购买军舰的协定,这不仅为藩里拒绝,还被传为一时笑柄。这位日本人是谁呢?他就是日本尊攘派和倒幕派的著名领导人高杉晋作。倒幕运动前的日本社会3、阶级矛盾:2、经济方面:1、政治方面:4、民族矛盾:闭关自守、封建落后封建领主经济瓦解,资本主义发展农民、资产阶级、中下级武士不满幕府统治美国率先打开大门,列强纷纷侵入内忧外患幕府成为众矢之的,矛盾的。面对这些危机,日本的出路何在?焦点一、尊王攘夷1原因:2标志:3口号及实质:4参与者:6局限:7结果:5主要活动:二、倒幕运动的兴起1原因:2领导:3根据地:4大政奉还:三、戊辰战争2、目的:3、过程:4、结果:1、原因:一、尊王攘夷1原因:根源:黑船事件后,民族危机加深直接原因:幕府对外妥协对内镇压2标志:1860年,刺杀井伊直弼3口号及实质:“尊王攘夷”中心是“攘夷”,为“攘夷”而尊王【合作探究:】日本明治维新前的“尊王攘夷”与中国春秋时期的“尊王攘夷”有何不同?答案提示:(1)背景不同:齐桓公是在周天子势力衰弱,诸侯国强大,纷纷起来争霸时提出的;而日本的中下级武士是在西方列强势力侵人日本,日本民族危机加剧,而当时幕府统治者却实行对外妥协退让,对内恐怖镇压的政策时提出的。(2)含义不同:齐桓公提出的“尊王攘夷“的含义是拥护周王室,排斥异族;日本中下级武士提出的“尊王攘夷”是尊奉天皇,赶走外国侵略者。(3)结果不同:齐桓公利用此口号,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日本尊王攘夷运动失败,后演变为倒幕运动。(1)背景不同:(2)含义不同:(3)结果不同:答案提示:4参与者:领导者:中下级武士、支持者:部分不满幕府的大名、响应者:富农、手工场主和商人【合作探究:】领导“尊王攘夷”和“倒幕运动”的为什么不是资产阶级而是中下级武士?尊王攘夷倒幕派志士,长州藩士出身。1857年师事吉田松阴。1862年他到中国上海,目睹英法殖民主义者侵略暴行和太平天国的英勇事迹。1863年炮击下关外国军舰时,高杉晋作组织“奇兵队”,任总督。1864年四国舰队炮击下关时,他作为藩正使出面签约和约,后因藩内保守势力抬头,遂逃往筑前。回藩后,高杉晋作在下关举兵,夺取藩政领导权,指挥藩兵与幕府军作战,曾大败幕府军。1867年4月在下关病死。日本资产阶级还不成熟,相对软弱,没有领导政治和军事的经验。同时,他们大多数是商业和高利贷资产阶级,又同土地有联系,非常害怕农民运动。武士是日本统治的基础,社会影响和活动能量较大。武士具有比较丰富的军事经验。由于封建经济的解体和欧美资本主义的侵略,下级武士的经济状况和政治地位日益下降,为了生存,他们与资产阶级联系。因而他们既反对幕府,又能够反映资产阶级的观点和利益。6局限:盲目攘夷;没有明确提出倒幕7结果:幕府发动政变,运动失败5主要活动:内刺卖国贼,外袭外国人奇兵队在失败和挫折面前,许多知识分子认识到,盲目“攘夷”是行不通的。要改变日本落后现状,必须打倒幕府,于是尊攘派转变为倒幕派,尊王攘夷运动演变为倒幕运动高杉晋作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西乡隆盛1原因尊王攘夷运动失败之后,有识之士认识到,要想改变日本现状,实现富国强兵,必须推翻幕府统治2领导高杉晋作及维新三杰: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高杉晋作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西乡隆盛3根据地:西南强藩:长州、萨摩、土佐土佐长州肥前萨摩大久保利通(1830-1878)木户孝允(1833-1877)西乡隆盛(1827-1877)东京(江户)京都(1)政治上:大名们不满幕府的统治,要求改革,实现富国强兵;幕府的镇压政策、西方列强的加紧侵略;倒幕派掌握了藩政。(2)经济上:经济发展较快,经济实力不断增强。(3)军事上:建立起了新式军队,购买了先进的武器。(4)领导方面:倒幕派掌握了藩的政权,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等领导正确。(5)群众基础:农民、市民等积极支持参与倒幕运动。【合作探究】:分析西南强藩成为倒幕运动的根据地的原因?(1)政治上:(2)经济上:(3)军事上:(4)领导方面:(5)群众基础:4大政奉还倒幕派实力壮大,与英国联系密切,获天皇支持幕府征长失败实力削弱,为保住实际权利以退为进,假意“大政奉还”(1)、原因:(3)、影响:幕府统治形式上的结束(2)、经过:明治天皇(1852—1912)日本天皇(1867—1912),名睦仁,孝明天皇次子,1867年即位,次年改元明治,自京都迁都东京。当时,日本发生维新运动,1868年初明治天皇发出“王政复古”号令,推翻江户幕府统治;后实行一系列改革,并颁布《帝国宪法》,建立天皇专制政权。对外,1894年发动中日甲午战争,侵占中国台湾;1904—1904年进行日俄战争;1910年吞并朝鲜。明治天皇在位时,日本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并走上军国主义、帝国主义道路。大政奉还图该图现藏于日本东京圣德纪念馆。1867年,萨摩、长州等藩组成讨幕联盟,策划武力讨幕;与此同时,人民群众反封建斗争席卷包括京都等大城市在内的幕府管辖区。幕府统治摇摇欲坠。在此情况下,德川庆喜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1867年10月24日他假意向朝廷提出辞职,将政权交还天皇,称为大政奉还。三、戊辰战争1、原因(1)、根本原因:后,实际上仍控制着国家大权。为了真正取得国家领导权,必须推翻幕府大政奉还幕府(2)、直接原因:年,京都政变(王政复古)后,倒幕派强迫幕府“”1868辞官纳地2、目的彻底打跨幕府,真正取得国家领导权3、过程鸟羽、伏见战役进攻江户,幕府不战而降4、结果彻底打败幕府,日本进入明治时期,迁都东京。三、戊辰战争1、原因东京(江户)迁都1869年京都尊王攘夷倒幕运动1868年戊辰战争失败内忧外患形式上结束了幕府统治彻底结束幕府统治,建立明治政府课堂小结问题探讨:试分析倒幕运动胜利的原因?倒幕派走向联合,实力强大;豪农富商及部分大名积极参加;利用天皇名义,舆论倾向倒幕派一方;政府军作战目标明确,士气旺盛,战斗力强。主观:客观:幕府统治腐朽,不得人心;农民市民起义暴动,严重动摇幕府统治基础;西方列强基本中立;英国商人把大批武器卖给倒幕派。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吉田松荫在《草莽崛起论》中说;“三千年来独立不受羁绊之大日本,一旦受人束缚,凡有血性之人岂能忍视之乎?如不奋起拿破仑之勇而高唱自由,则腹闷难医,”材料二木户孝允指出“如果大权不迅速归于朝廷,则将来之天下,必将落入幕府与法国手中”。(1)材料一中“血性之人”主要指哪些人?材料表达了“血性之人”怎样的决心?(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幕府和法国在倒幕运动中是如何勾结的?(3)两则材料反映了当时日本面临着怎样的时代任务?中下级武士幕府向法国贷款购买武器;聘请法国教官改编训练幕府军队反对外来侵略,推翻幕府统治武装倒幕(1)是由日本特殊的历史条件决定的。改革前夕,日本资本主义关系远远没有成熟,资产阶级刚刚诞生,人数少,经济力量薄弱,因而没有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在这种情况下,外国资本主义突然入侵,造成日本的民族危机。这就使得国内能量最大的一个集团──中下级武士仓促之间担任了革命领导者的角色,先领导倒幕力量推翻了幕府统治,然后又推动明治政府进行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2)中下级武士大多数资产阶级化了,他们最关心日本的资本主义前途和国家的命运。随着资本主义关系的发展,武士等级内部的分化日益加剧,随着武士等级的贫困和衰落,封建的等级制度遭到了严重破坏,大批中下级武士的实际阶级地位发生了变化,部分中下级武士的社会经济地位和世界观逐渐向资产阶级方面转化,成为尚未成熟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代言人,他们关心国家的命运,更关心日本的资本主义前途。(3)日本武士从来就是一个垄断文化的阶层,他们中间的大多数人接受了西方资产阶级思想。腐朽的幕府统治,迫在眉睫的民族危机,特别是中国人民在鸦片战争后遭受的悲惨命运,使日本的一些先进人士担忧祖国的前途,考虑国家的出路。他们认识到:为了挽救日本的民族危机,必须推翻腐朽的幕府统治,必须仿效西方国家,实行开国进取政策,以实现富国强兵。(4)中下级武士大多有丰富的政治斗争经验和政治才干。他们早在各藩的改革中崭露头角,其中有一大批有勇气、谋略和胆识的活动家和组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