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概论目的要求重点掌握社会医学的定义、研究内容熟悉社会医学的性质、研究对象、任务、基本理论了解社会医学的发展、与相关学科的关系1社会医学(socialmedicine)的定义是从社会角度研究医学和卫生问题的一门边缘学科,它研究社会因素与健康及疾病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规律,以制订相应的社会措施,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充分发挥健康的社会功能,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主要研究社会性的医学问题及医学的社会方面的问题。2社会医学的性质具有医学和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交叉学科,连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3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通过社会卫生调查——作出社会医学“诊断”——提出相应的社会医学“处方”社会医学的具体任务1、倡导积极的健康观2、推动医学模式的转变3、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4、制订卫生政策和策略。5、注重特殊人群保健和控制社会病。4研究内容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主要是社会因素;研究社会卫生策略与措施。5社会医学的研究对象第一次卫生革命(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上半叶)以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为主要防治对象第二次卫生革命(20世纪下半叶)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攻目标主要是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意外伤害、精神病等。第三次卫生革命(20世纪70年代)以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全人类健康长寿和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为目标6社会医学的基本理论1卫生事业与社会协调发展2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双向作用3生物、心理、社会健康的观点4关注高危险人群和高危因素5疾病防治中社会因素的主导作用6卫生工作要求全社会参与第二章医学模式目的要求重点掌握医学模式的概念、现代医学模式的内容及其对医学实践的影响熟悉现代医学模式产生的背景及健康观了解医学模式的演变1医学模式的概念(medicalmodel)是在医学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人类健康与疾病总体的特点和本质的概括。属于自然辩证法领域,以医学为对象的自然观和方法论。即按照唯物论和辩证法的观点和方法去观察、分析和处理有关人类的健康和疾病问题。在不同历史阶段和医学科学水平下,观察与处理医学问题的思想与方法。2现代医学模式产生背景生物医学模式内在缺陷是现代医学模式产生的根本原因医学发展的社会化趋势疾病谱和死因谱的改变健康需求的普遍提高医学学科的内部融合与外部交叉发展3现代医学模式的内容a现代医学模式的形式环境健康医学模式综合健康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b现代医学模式的内涵现代医学模式恢复了心理、社会因素在医学研究系统中应有的位置现代医学模式更加准确地肯定了生物因素的含义和生物医学的价值现代医学模式全方位探求影响人类健康的因果关系c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及行为因素生物遗传因素医疗卫生服务因素d现代医学模式对医学实践的指导意义对临床医学的影响1、医学服务形式从医疗型向医疗、预防、保健型转变2、医学服务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病人/人为中心转变①医学的服务对象是病人,提供的是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②病人有感情的需要③病人拥有相同的尊严和权利④病人有自身的个性特征3、医学服务从针对个体向针对个体、家庭与社区的转变4、医学服务模式从以医疗为导向向以预防为导向的转变①病人教育②早期诊断③健康危险因素评价④人群健康筛查与群防群治对预防医学的影响更深入地理解社会大系统对预防医学的作用,从生物病因为主的预防保健扩大到生物-心理-社会综合的预防对卫生服务的影响从医疗服务扩大到预防服务从技术服务扩大到社会服务从院内服务扩大到院外服务从生理服务扩大到心理服务对医学目的的影响生物医学模式医学目的以治疗为主,以治愈为目的。现代医学的目的确立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解除疼痛和疾苦;治疗疾病和对不治之症的照料;预防早死和提倡安详地死亡。现代医学模式对医学实践的指导意义对医学教育的影响要求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要有社会责任感和科学献身精神。现代型的医学人才,既要有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又要有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还应加强社会实践的锻炼。4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健康观疾病目前没有一个公认的完整的定义•希波克拉底:疾病就是体内四种体液的比例失常•《黄帝内经》:疾病的本质在于人体的阴阳失调•意大利学者莫干尼:是器官形态学的改变疾病恩格尔疾病可看作是整个生物体或其他系统在生长、发育、功能及调整中的失败或失调。疾病(disease)病理状态医学判断生物尺度病患(illness)病人说明病理状态的方式,自我判断感觉尺度患病(sickness)病人对病理状态感觉的反应,社会判断行动尺度健康健康可被理解为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三维组合(threedimension)。从生物角度看人的健康从心理精神角度观察人的健康从社会学角度衡量人的健康健康与疾病亚健康(sub-health)(指人的机体虽然无明显的疾病,但呈现出活力降低,适应力呈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是由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低下所导致,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降低的状态。2002年6月,中国国际亚健康学术成果研讨会指出:中国人口中有15%属于健康人群,15%属于非健康人群,70%属于亚健康人群亚临床疾病无临床症状、体症,但存在生理性代偿或病理性改变的临床检测依据。第三章社会因素与健康目的要求重点掌握社会因素的内涵及其对人群健康的影响熟悉文化的概念、社会阶层、亚文化、社会制度、社会关系、卫生服务的基本功能、医疗保健制度的定义及家庭结构的类型了解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基本规律和特点、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机制社会因素的内涵社会的各项构成要素,包括一系列与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因素,即以生产力发展水平为基础的经济状况、社会保障、人口、科学技术等,以及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政治、文化、社会关系、卫生保健等。主要包括环境、人口和文明程度(政治、经济、文化等)三个方面。也可将社会因素分为两个方面,即自然环境(physicalenvironment)社会环境(socialenvironment)社会经济因素与健康a经济发展水平与健康b社会阶层与健康c社会营养与健康a经济发展水平与健康经济发展水平对健康的促进作用经济发展对健康的负面作用:1.环境污染和破坏2.不良行为生活方式3.社会负性事件增多5.社会流动人口增加健康水平的提高和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劳动能力、体力、技能和智力的提高,促进经济的发展b社会阶层与健康社会阶层:西方社会学的一个重要概念,主要是指由财富、权力、和威望不同造成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等方面不同的基本层次。研究的主要意义发现高危人群,采取相应策略与措施维护和促进健康不同阶层的人群健康状况有明显的不同:eg城市中的肥胖人群&黄河边的儿童与妇女英格兰和威尔士不同社会阶层的患病指标c社会营养与健康(一)营养状况与健康1.总摄入热量,与平均期望寿命呈正相关2.食物营养结构:Pr、脂肪、碳水化合物(3:4:13),蛋白质以动物蛋白及植物蛋白各占50%为宜(二)营养政策与健康1粮食生产政策2引导食物消费社会发展因素与健康a社会制度与健康b社会关系与健康c人口发展与健康d卫生事业发展与健康e科技进步与健康f城市化与健康a社会制度与健康社会制度约束个人、群体、组织的社会行为规范。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涵义有三层:社会形态(socialformation);社会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各种具体的社会制度(socialsystem);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法律制度各种社会组织的规章制度(socialregulation)。考勤制度、奖惩制度等社会制度影响人群健康的特征:双向性;普遍性或稳定性;变异性;强制性社会制度影响健康的途径:分配制度;社会卫生政策;社会规范对健康行为b社会关系与健康人际关系与健康;家庭关系与健康(家庭关系协调,气氛和谐,有利于家庭成员生理心理调节控制处于稳定状态,促进身心健康。);家庭结构的类型常见最基本的家庭类型核心家庭、扩展家庭(主干、联合)、异常家庭退休、失业与健康c人口发展与健康(一)人口数量与健康人口过多对健康影响:1.加重社会负担,影响人群生活质量;2.加重教育及卫生事业负担,影响人口质量;3.加重环境污染和破坏(二)人口结构与健康1.人口年龄结构与健康2.人口性别结构与健康(三)人口流动与健康(四)人口素质与健康d卫生事业发展与健康卫生服务的基本功能保健功能、社会功能医疗保健制度的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为解决居民的防病、治病问题而筹集、分配和使用医疗保险基金所采取的综合型措施。e科技进步与健康f城市化与健康文化的内涵文化的概念广义的文化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即精神文化,包括思想意识、宗教信仰、文学艺术、道德规范、习俗、教育、科学技术和知识等。文化诸现象对健康的影响(一)教育对人群健康的影响(二)风俗习惯对人群健康的影响(三)宗教对人群健康的影响亚文化(subculture):指非居社会主导地位或不具全社会性的思想文化,包括那些只在少数民族或集团中留存的或具地方性特征的思想文化。第四章行为心理因素与健康目的要求重点掌握行为、人格的定义、气质与性格的区别。熟悉健康相关行为的定义、健康危险行为的特点。了解行为和心理问题的干预。人格是稳定地表现于个体的心理特征,由遗传和环境共同决定,对人的社会化过程的作用举足轻重。气质(temperament)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性情、脾气,是个人在情绪发生的速度、强度、持久性、灵活性等心理特征的总和。也就是人的情感体验特点的综合。性格(character)是指人类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稳定的、定型化即一贯性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性格和气质都属个性的范畴,具体内容难以分清,且两者互相作用,影响于人的行为。气质与个人的身体条件、遗传等因素有较大的联系,易变性差。而性格则主要与后天条件有关,性格虽然稳定,但是通过努力是可以改变的。行为(behavior)和健康行为人类在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外部活动。行为分(隐性)内在行为和显性行为内在行为人的心理活动过程。显性行为可以被人直接观察到的行为。健康相关行为个人或群体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分为促进健康的行为和危害健康的行为。健康危险行为是指个体或群体在偏离个人、他人及社会的健康期望方面表现出来的一系列相对明显、相对不确定的行为。特点a后天生活习惯b长期稳定的行为c有明显的健康危害第五章社会医学研究方法目的要求重点社会医学研究的步骤、定性研究的特点及方法熟悉社会医学的研究方法类型、定性研究方法的实际应用。了解问卷的主要类型、问卷设计的原则、答案的设计和问题设计的常见错误社会医学的相关研究方法1调查研究在某一特定现场的人群中,采用一定的工具和手段收集研究所需资料的过程。所要研究的问题及因素是客观存在的。从调查的目的分现况调查研究、病因学研究;从调查事件的时间序列分回顾调查研究、前瞻调查研究;按调查结果的分析分定性调查、定量调查;从收集资料的具体方法来分观察法、访谈法、信访法;从调查对象的范围分全面调查、非全面调查2试验研究根据研究对象及场所的不同,可分为动物试验、实验室试验、临床试验及现场试验。社会医学所做的实验研究主要是现场实验研究;又名社区干预试验。3评价研究a健康危险因素评价b生命质量评价c卫生服务评价4德尔菲法评价指标的选择、各指标的权重确定。主观评议法。核心专家独立评价,但又相互了解,逐渐取得一致。具体做法通过多轮函询征求专家对某一问题的意见,并对每一轮的意见汇总,剔除专家共同否定的问题,增加专家提出的新建议,在下一轮函询时寄给专家供其评价时参考。通过2-4轮的反复评价,使专家的意见逐渐趋于一致,最终达到研究的目的。关键专家的选择,对所研究事物有充分了解的“知情人”,专家人数以15-50人为宜。5文献评价利用已有的文献资料,通过整理、综合、分析等手段,最终达到研究目的的一种研究方法文献的种类:第一手和第二手资料社会医学研究的步骤一、选择课题课题评价和可行性论证a课题评价评价一个课题是否值得研究需要性原则社会实践的需要、科学发展的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