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师招聘考试简单题必背5.教师的职业角色传道者,授业解惑者,学习者,示范者,管理者,朋友,研究者6.教师劳动的特点①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②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③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④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7.教师的素养①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为人师表②教师的知识素养:政治理论修养,精湛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③教师的能力素养:语言表达能力,组织教育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控制自我反思能力④职业心理健康:高尚的师德,愉悦的情感,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康的人格8.现代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的人2)学生是独特的人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9.师生关系的内容、特点①内容:教育教学上是授受关系②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③社会道德上是互相促进的关系④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心理相容10.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2)提高教师自身的素养3)要发扬民主教育4)正确处理师生矛盾11.教学的基本任务1)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基本的技能,技巧2)发展学生的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发展学生的体能,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5)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12.学生认知方式差异场依存与场独立,冲动型与沉思型,具体型与抽象型,发散型与辐合型213.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2)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相统一的规律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4)教学的教育性规律(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14.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激发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15.我国目前的主要的教学原则都有哪些启发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突出重点,深入讲解,同时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融会贯通的掌握知识,发展能力。1)贯彻此原则的要求:2)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3)调动学生的主动性4)教师讲授应抓住重点,难点,关键5)设置问题情景,启发学生思维6)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指教师要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贯彻这一原则要求:1)教师教学要有系统性2)教师引导学生善于将知识体系化、系统化3)按照学生的认知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进行教学因材施教原则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1)坚持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2)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3)教师要发现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创造条件直观性原则①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教学手段②重视运用语言直观③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结合起来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16.常用的教学方法都有什么3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实验法,练习法,产婆术17.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备课,上课,课外作业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18.教学评价的功能和意义是什么?功能:诊断教学问题,提供反馈信息,调控教学方向,检查教学效果教学评价的意义在于促进教育目标和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把竞争机制引入到教学领域,有效地调动教学各方面的积极性,改进教学管理。19.教学评价的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指导性原则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哪些因素,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学生特点;教学时间,设备,条件;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个性特点。20.德育的意义及任务是什么意义:德育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德育是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和保证德育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重要条件与保证任务:培养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逐步使学生具有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品质和法纪观念以及养成文明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和良好的品德心理品质21.德育性质和内容性质:社会性,历史性,阶级性和民族性,继承性内容: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人道主义和社会公德教育,自我纪律教育,民主与法制教育,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22.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①德育过程是学生知情意行培养和提高的过程②德育过程是学生内部思想矛盾斗争发展的过程③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④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23.德育原则都有什么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德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马卡连柯说),因材施教原则24.德育方法和途径说理教育法(学校教育的基本方法),榜样示范法,陶冶情操法,实际锻炼法,品德修养指导法,品德评价法途径: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基本途径),社会实践活动,课外、校外活动,共青团,少先队组织活动,班会、校会、周会、晨会,班主任工作425.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①加强科学思维方法训练②运用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③加强语言交流训练④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⑤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26.(1)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①加强生活目的性教育,形成科学的世界观②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取得一致断粮的直接经验③根据学生意志品质差异,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④加强自我锻炼,从点滴小事做起(2)良好意志特点: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韧性(3)意志行动的特点:①人特有的自觉确定目的的行为②意识的调节支配作用③克服内部与外部困难④以随意运动为基础27.马斯洛的层次需要理论。缺失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成长需要:求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28.课外校外教育的意义①课外校外教育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获得新知识②课外校外教育是对青少年儿童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特长的广阔天地③课外校外教育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各种能力④课外校外教育是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29.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①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②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③充分利用榜样的示范作用④依据性格倾向因材施教⑤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30.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感知运动阶段(0~2)前运算阶段(2~7牛羊)具体运算阶段(7~11长度面积守恒)形式运算阶段(11~成人抽象逻辑归纳演绎)31.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①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5②设置合理的目标③培养自我效能感④训练归因⑤表达明确期望,及时提供反馈⑥合理利用外部奖赏,有效运用表扬32.影响迁移的因素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要素或者相似性;知识或者经验的概括化水平;学习情境的相似性;学习的定势和态度;认知结构特点;学习策略水平。简述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学习迁移地方法①注意学习材料和内容的编排②改进材料呈现方式③加强知识的概括化水平④加强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⑤加强教学方法的选择,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⑥改进对学生的评价33.如何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①提高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②培养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③提供多种训练机会④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34.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第一,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第二,留给学生充分选择的余地(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培养第一,保护好奇心第二,解除学生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第三,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第四,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此外,提供创造性榜样(3)开设培养创造性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常用的方法有:头脑风暴法,直接思维训练,发散思维训练,推测与假设训练,自我设计训练35.教师专业发展途径①树立坚定的职业信念②提高教师的自主反思能力③鼓励教师进行研究④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636.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自我意识正确,情绪积极稳定,人格结构完善,人际关系协调,性别角色分化,社会适应良好37.简述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以学生为主体,认真研究学生的特点有效组织和培养班集体(中心环节)协调班内各种教育力量38.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①确立班集体发展目标②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③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④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⑤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39.班主任的地位和角色是什么?①班主任肩负着全面管理班级的责任,是学校教育的中坚力量。班主任的素质直接决定了班级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班集体的整体水平,从而决定了学校的教育质量。因此,班主任的素质极其关键。②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③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④班主任是协调班级人际关系的主导者40.为什么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教育规定了人的发展方向学校教育给人以全面,系统,深刻的影响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学校教育不但给人即时的作用,还有延时的作用41.班级管理模式有哪些?常规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目标管理42.论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43.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可以概括为:目标,内容,方法,评价,即确定课程目标,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根据目标评价课程44.发展性教学理论的特征以高难度进行教学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理解教学过程所有学生包括差生得到发展745.结合教学实际说明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复习①及时复习②合理分配时间复习③集中复习与分散复习相结合④复习方法多样化⑤运用多种感官进行复习⑥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46.简述一节好课的标准。目标明确,内容准确,结构完善,方法适宜,讲究教学艺术,能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板书规范47.(1)论述德育过程是知情意行培养与发展的过程知即品德认识,是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品德观念,包括品的知识和品的判断两方面。情即品德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做是非善恶时引起的内心体验,表现为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意即品德意志,是人们实现一定的品德行为所作出自觉顽强的努力地过程。行即品德行为,他是通过实践和练习形成的,是实现品德认识、情感以及由品德需要动机的行为定向及外部表现。(2)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德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人类社会不断进步,要使德育适应社会的不断变化,就需要德育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不断的加以调整、补充;其次在德育过程中,知、情、意、行的培养与提高绝非一早一夕之功,需要通过长期的训练,积累才能实现;最后意识形态领域里,不同的思想斗争长期存在,必然反映到学生的思想中来,这就决定了德育过程必然是一个长期的,坚持不懈的过程。德育过程是一个反复的过程:学生处于成长的时期,世界观尚未形成,思想很不稳定。学生品德中的反复是不断深化的过程,注入了新内容,带有逐步提高的性质。德育过程的长期、反复、渐进性特点要求教育者必须持之以恒、耐心细致的教育学生,要正确认识和对待学生思想行为的反复,善于反复抓,引导学生在反复中逐步前进。48.什么是课程?课程的具体表现的形态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的安排(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斯宾塞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按课程实施的要求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按设计,开发,管理主体来看,可以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按课程任务可分为基础型课程,研究型课程,拓展型课程49.课程的基本要素内容及课程实施的过程结构8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过程结构:安排课程表,分析教学任务,研究学生特点,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规划教学的单元和课,组织教学,评价教学过程与结果50.素质教育的内涵{简答},素质教育的意义内涵: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51.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改变课程功能,调整课程结构,精选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重建课程管理系统52.新课程下的教育观念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体现了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