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人教版历史七年级知识点整理汇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朝代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二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第二单元第四单元第三单元秦朝西周东周春秋战国西汉东汉三国夏商元谋人北京人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尧舜禹:禅让制炎帝黄帝:人文始祖,华夏族形成西晋十六国东晋中国早期人类元谋人最早人北京人最典型原始农耕生活远古的传说河姆渡居民7000年前左右河姆渡居民6000年前左右炎黄帝:人文始祖和发明尧舜禹禅让制夏商与西周禹建夏启夺位商汤灭夏盘庚迁殷武王伐纣分封制青铜器与甲骨文:司母戊鼎与最早文字东周前期春秋东周后期战国铁农具和牛耕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影响:1.有利于统一,2.出现民族交融,3.给人民带来灾难战国七雄与商鞅变法秦国都江堰,成都天府之国百家争鸣第二单元重点第4课分封制目的、对象、义务和作用。第7课商鞅变法:根本原因、目的、内容和影响。第8课百家争鸣人物主张,孔子的政治主张、思想和教育主张。秦朝西汉东汉西汉丝绸之路路线与影响汉武帝巩固大一统措施秦始皇统一全国巩固统一措施秦的暴政导致陈胜吴广起义西域都护设立及影响(汉宣帝)刘秀光武中兴汉高祖和文景之治中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末年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西晋十六国(前秦)东晋南北朝王与马公天下司马睿八王之乱的影响魏蜀吴及其贡献东晋与前秦淝水之战南朝:宋齐梁陈西晋的短暂统一司马炎北朝北魏到北周三国三国两晋南北朝重点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两种情形及影响。(17课)2.江南地区的开发原因及影响。(18课)3.北魏孝文帝改革目的、内容及影响。(19课)第三单元单元第9课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政治、文化、经济和军事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措施:政治、思想和经济。秦始皇和汉武帝一系列巩固措施的共同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治第14课丝绸之路的路线及影响(或作用),西域都护设立的时间、职能及意义。第四单元重点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两种情形(或方向)及影响。(学检67页第一个材料题)2.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原因及影响。(详见学检69页知识梳理)3.北魏孝文帝改革目的、内容及影响。(详见学检72页知识梳理)改革目的:巩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第一单元中国境内的人类活动中国早期人类代表元谋人时间及地点:距今约170万,云南省元谋县;地位: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人类。北京人时间及地点:距今约70—20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体貌特征:(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等)保留了某些猿的特征,能直立行走生产生产状况:使用打制石器;群居生活,会使用火,并能长时间保存火。意义: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致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对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第一单元中国境内的人类活动原始农耕生活黄河流域:半坡居民生活在距今约6000年前,居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会制作磨制石器,种植粟,制造彩陶(人面鱼纹彩陶盆),制作乐器(陶埙),会简单的纺织、制衣。长江流域:河姆渡居民生活在距今约7000年前,居住干栏式房屋(最早木构建筑),使用磨制石器,出现了最早的木构水井。农业工具骨耜最为典型,种植粟,会雕刻,懂得使用天然漆。原始农业发展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第一单元中国境内的人类活动远古的传说炎黄部落阪泉之战(黄帝胜炎帝败),涿鹿之战(炎黄帝胜蚩尤)后,炎黄帝部落联盟逐渐形成华夏族,炎帝和黄帝被称为“人文始祖”。炎帝和黄帝的发明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会制作乐器琴瑟,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作船只,会炼铜,发明弓箭和指南车;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嫘祖擅长纺织并会缫丝。禅让制尧舜禹时期:原始社会末期部落首领传位给贤德之人的办法。第二单元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4课夏朝第一个国家夏王朝,建立者禹。启夺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夏桀暴政灭国。商朝商汤灭夏,盘庚迁都殷,商纣王暴政灭国。周武王讨伐商纣王,建西周,镐京为都,实行分封制。周厉王引发“国人暴动”,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犬戎族灭西周。青铜器与甲骨文青铜器:出现于原始社会后期,商朝以后发展为礼器,采用“泥范铸造法”制作,代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西周甲骨文:我国文字可考历史从商朝开始;甲骨文是中国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西周等级示意图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奴隶平民统治阶级被统治阶级西周分封制目的:为稳定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对象:宗亲、功臣内容:周王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诸侯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作用: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扩大统治范围。义务:诸侯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第二单元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动荡的春秋时期经济发展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手工业规模扩大;商品交换市场出现,金属货币被更多使用。政治特点分封制逐步瓦解,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实力崛起。齐桓公第一个称霸,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后继称霸,吴越(卧薪尝胆)国北上争霸。1.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2.促进了民族交融;3.给人民带来了苦难。诸侯争霸影响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战国七雄兼并战争不断:赵魏韩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形成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地处西部的秦国逐步强大,威胁东方六国。各国大改革商鞅变法根本原因: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内容: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管理治理;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作用: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基础。秦国李冰修建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防洪灌溉,促进了当地农业发展。都江堰第二单元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百家争鸣春秋时期老子,创立道家学派,提出: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对立双方相互转化。战国时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政治方面:核心思想“仁”,主张以德治国。教育成就:教育对象: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学习方法:温故知新,学习态度:谦虚好学。墨家:主张“兼爱”、“非攻”,选贤任能,提倡节俭儒家:孟子主张“仁政”,民贵君轻;荀子“礼治”道家:庄子强调顺应自然和民心,无为而治。法家:韩非强调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秦朝15年速亡秦朝建立公元前221年,嬴政(秦始皇)定都咸阳,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统一措施政治: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度经济: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轨。军事: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开凿灵渠。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秦朝疆域灭亡公元前209年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陈胜、吴广起义。根本原因:秦的暴政。项羽巨鹿之战战胜秦军主力,刘邦直接灭秦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西汉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汉高祖)建立西汉,定都长安。休养生息政策汉初汉高祖实行休养生息政策(3条略)。文帝景帝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3条略),迎来封建社会第一个盛世局面“文景之治”,为西汉的强盛奠定了基础。政治:颁布“推恩令”;削爵、夺地、除国,建立刺史制度。汉武帝大一统措施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长安兴办太学,诗书礼易春秋作教材。经济:把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行盐铁官卖、专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东汉建立公元25年刘秀(光武帝)建立东汉,定都洛阳光武中兴东汉初,光武帝为巩固政权采取措施:1.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2.合并郡县,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3.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他统治后期,社会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后期政治特点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使其趋于灭亡。东汉末张角领导,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沉重打击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黄巾起义三国鼎立官渡之战公元200年,袁绍和曹操大战,以少胜多曹胜袁败。影响: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赤壁之战公元208年,赤壁,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军。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础。三国鼎立曹丕、刘备、孙权三人分别在魏蜀吴三国相继称帝。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兴修水利;蜀汉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孙吴造船业发达,发展海外贸易,230年卫温到夷洲,加强了与台湾(当时的夷洲)的联系。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汉朝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张骞两次出使西域①公元前138年第一次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②公元前119年第二次,目的同第一次,但带着牛羊、金币与丝绸等。作用: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丝绸之路路线:从长安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更远的欧洲(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作用:促进了中西方之间的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西域都护设立公元前60年设立,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从此,今新疆地区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班超西域东汉明帝时,班超经营西域派甘英出使大秦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两汉的科技与文化科技造纸术:西汉时期发明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医学东汉末年:医学家:张仲景和华佗。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被称为医圣。华佗:会外科手术,发明“麻沸散”、“五禽戏”作者:西汉汉武帝时期史学家司马迁地位: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内容范围: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评价:伟大的历史著作,优秀的文学作品:“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学《史记》宗教道教(本土):东汉末年兴起,主要:张角太平道、张陵五斗米道。佛教(外来):西汉丝绸之路传入,东汉明帝大推广。西晋东晋南朝三国两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第四单元)重点:(魏晋南北朝时代特征: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1.两种人口迁徙情形:五胡名称及迁徙带来的影响。(17课)2.江南地区的开发原因及影响。(18课)3.北魏孝文帝改革目的、内容及影响。(19课)十六国前秦北魏曹魏三国蜀汉孙吴三国归晋魏(西晋灭魏)蜀(魏灭蜀)西晋266-316年东晋时期吴(280年西晋灭吴)十六国(北方)(后期:前秦北魏)东晋(南方)317-420年北朝439-北魏东魏北齐北周581年西魏北周420-589年宋齐梁陈北朝始刘裕灭东晋建宋朝,南朝始南朝西晋的兴亡266年,司马炎称帝,西晋建立,定都洛阳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西晋。速亡原因:1.西晋统治腐朽。2.八王之乱,耗尽西晋的国力。3.内迁的少数民族受西晋压迫后反晋,最终推翻了西晋的统治。西晋短统一和北方民族内迁八王之乱时间:晋惠帝在位时期原因:1.封王势力强大,掌握实权。2.晋惠帝昏庸无能。3.西晋统治腐朽。影响:1.西晋从此衰落。2.形成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影响: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有利于江南地区的开发)。民族内迁东汉末年魏晋时期,匈奴、鲜卑、羯、氐、羌族内迁到中原地区,原因:受汉族先进经济文化的吸引:躲避北方战乱。影响:促进了北方民族交融:前秦(氐族)和北魏(鲜卑族)先后统一过黄河流域(关键:前秦苻坚、王猛、北魏孝文帝)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东晋兴亡317年,司马睿靠着王导、王敦建东晋(王与马公天下),都城建康。420年,东晋灭亡。南朝:420-589年:宋、齐、梁、陈四个王朝,都城均为建康。江南开发原因:①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②北人南迁,为江南地区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主要原因)。③江南地区战乱少,社会秩序稳定。④南北劳动人民共同的辛勤劳动。⑤统治者大力支持。表现:需要了解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措施影响:促进了北方大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目的:巩固

1 / 3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