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居民脑梗塞的成因及社区干预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龙源期刊网城镇居民脑梗塞的成因及社区干预作者:鲍连梅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年第12期【中图分类号】R74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2-0438-01【摘要】我国是脑梗塞的高发国家,本文结合个人基层医疗工作实践,对城镇居民脑梗塞的成因、呈现特点及社区防治对策进行了初步探析。【关键词】城镇脑梗塞成因诊治特点社区干预脑梗塞(脑梗死、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脑梗塞的临床常见类型有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脑梗塞占全部脑卒中的80%。脑梗塞是一种严重危害居民健康的常见病,尤以老年人为多见,猝然昏倒、不省人事、常见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偏瘫等症,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特点。它的发生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和生存质量。1.资料来源资料来源于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诊治(头颅CT或MRI确诊)的脑梗塞患者60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40例,年龄分布为41岁——84岁、平均68岁。2.脑梗塞的类型与成因2.1栓塞性脑梗塞的病因主要为:①心源性:急性或亚急性心内膜炎,一般发生在心脏病的基础上。尤其某些心脏病,出现房颤时更易将栓子脱落,造成脑栓塞。②非心源性:空气栓塞、长骨骨折时的脂肪栓塞、肺静脉栓塞、脑静脉栓塞、来源不明的栓子都是非心源性脑栓塞的原因。2.2非栓塞性脑梗塞的病因有:①动脉硬化症在动脉血管壁内,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基础上形成血栓。②动脉炎脑动脉炎症性改变多可使血管壁发生改变,管腔狭窄而形成血栓。③高血压可引起动脉壁的透明变性,动脉内膜破裂,使血小板易于附着和集聚而形成血栓。④血液病红细胞增多症等易发生血栓。⑤机械压迫脑血管的外面受附近肿瘤等因素的压迫,可以出现血管闭塞的改变。2.3其它:从临床实践的角度分析,脑梗塞的的成因又可以划分为:①不可控制的因素:家族病史、年龄、性别和居住地理位置等。②可控的因素:主要是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心脏病等。龙源期刊网也有专家学者建议,将脑梗塞的成因分为①病因: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等;高血压病人中,血压越高发生脑梗塞的机会越大,高血压病人发生脑梗塞的几率是血压正常人的6倍,大约80%的脑出血病是由高血压引起的。②诱因:过高的血粘度和过激的血压波动,与患者生物钟、生活习惯、个人综合素质有很大关系。3.诊治特点及社区综合干预3.1发现晚,就诊迟很多确诊晚的患者开始误认为预防脑梗塞是老年人的事,和自己没有关系。而老年人,自认为机体衰老是自然进程,对脑梗塞的早期信号:原因不明的拿不稳东西、突现短暂视力模糊、经常性无缘无故的“工作差错”等,缺少应有的警惕。上述原因导致了脑梗塞的早期预防没有得到重视。对策:近年来开展的社区医疗公共卫生工作,对脑梗塞的及时发现、及早重视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和社区健康知识宣传活动,让居民朋友及时了解脑梗塞的相关知识;对那些年龄超过45岁,家族有脑梗塞史,又有高血压等疾病的居民,劝说他们最好每年进行一次身体检查,通过定期体检及时发现早期轻度患者;利用社区医疗信息平台,结合居民朋友熟悉的身边事实宣讲脑梗塞急性发作的危害性。重视中风先兆,控制并减少短暂性脑血管缺血发作(即一过性肢体麻木、无力或眩晕、复视、走路不稳等症状),一旦小中风发作,立即予以系统治疗,避免可能发生的完全性中风。3.2重治标轻治本一是部分患者对脑梗塞治疗个体化、分型、分期的特点认识不足,很多接受治疗的患者及家人控制病情后就认为:去过医院病情稳定下来就万事大吉了,不需要再做什么康复和保健了,这是治疗中的普遍存在的误区。二是不对症不分期盲目选药,部分患者自恃“久病成医”,不向医生咨询,自行停服或换用药物,结果由于药物剂量不够,达不到防治目的。另一种情况是部分患者“病急乱投医”,不分青红皂白,到处重复医疗,认为用药种类多点更安全,结果反而因用药过量导致脑梗塞。三是偶尔漏服药无所谓,一些老年人常忘记服药,主观认为漏服一两次没关系,其实这是非常危险的,有可能诱发脑梗塞。对策:对已经发现的社区内患者建立档案并开展随访活动,在抓好急性发作期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切实做到治疗和预防双管齐下。增强患者及家属的医疗科学素养,以常态化的跟踪随访,促成患者尊重科学、合理用药。引导患者接受专业医疗机构和专业医生的指导,增强对脑梗塞复杂性的认识,而不是简单轻信一些媒体对药物的宣传,根据个人实际接受合理用药,不要搞突击预防。龙源期刊网建议危险人群将自己每日用药按时间写在一张纸上,贴在家中醒目处备忘。建议工作繁忙的朋友应备三套药,办公室、家里、手提包内各一套,随时提醒自己服药。3.3唯“药”是从,忽视非药物因素许多患者家属及患者误认为药物治疗就是疾病防治的全部,忽视了吸烟、酗酒、性格暴躁、不参加体育活动、劳动或活动强度等因素对脑梗塞的影响。实际上,控制脑梗塞除了正确用药,还应树立科学的预防及预后态度,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对策:引导潜在人群与既有患者努力做好以下三项工作。①预防脑梗塞就是防治脑梗塞的关键。人们无法改变自己的年龄、种族和家族史,但是可以控制高血压,降低血脂,控制糖尿病和戒烟。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的脑梗塞危险性是正常人的3.1倍;高血脂尤其是高胆固醇者的脑梗塞危险性比正常人高1.3到2.9倍;糖尿病使脑梗塞危险性增加2-3倍。同时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人患脑梗塞危险性就非常大。改善环境,远离烟草。吸烟量越大,发生脑梗塞的几率就越大,吸烟者发生脑梗塞的几率是不吸烟人群的6倍。②尊重患者、呵护身心。脑梗塞多发生于中老年人,起病多突然,病人在短时间内从正常人变成一个残废人,特别是老年患者更容易伤感、孤僻、抑郁、烦躁、易激动和以自我为中心,尤其伴有失语的患者表现更为突出。因此,医护人员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心,不急躁、不厌烦精心照料。对患者多接近、多询问、多安慰和多鼓励,耐心细致地为病人服务,针对病人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以真诚的态度与病人交谈,答疑解惑,使其自觉配合治疗,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鼓励病人多做眼、嘴、脸部运动,并经常按摩局部。③饮食调养,合理运动。高危人群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既有患者平时要坚持规范系统治疗,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多食深海鱼类及高纤维食物,富含纤维的食物可降低胆固醇。还应加强锻炼,养成运动习惯,持之以恒,维持理想体重,并减少胆固醇过高、高血压、糖尿病和肥胖的发生。研究证实:合理运动可以增加寿命,科学的运动再加上日常心情开朗,才能远离疾病。4结果与讨论患者入院接受系统、正规治疗后,病情得到控制。回归社区后由于社区团队医师的定期随访,督促患者定时服药和体检,给予健康宣教及精神心理疏导等,发病后一年内的恢复期中,辅以功能训练,饮食调节等综合性治疗,多数患者头晕头痛、肢体麻木障碍、语言不利等症状得到缓解,身心达到最佳状态,有效降低脑梗塞的复发率。实践表明,通过社区综合防治,提高患者对脑梗塞的认识,在了解到相关危险因素、积极加以干预、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潜在人群及患者睡眠充足适当、睡眠习惯科学;冷暖自知,能根据季节气候变化增减衣物、预防感冒;参加适量的运动,保持气血流通;科学饮龙源期刊网水,促进血液循环;涵养品行,保持乐观开朗的精神状态。进行合理社区综合防治,有效地降低脑梗塞对居民生活质量的破坏,达到了最佳的防治效果。参考文献[1]王志文等我国三城市开展社区人群干预九年脑卒中发病率的变化[J]中华老年心血管杂志2002年01期[2]王维治罗祖明神经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3]傅华段广才等预防医学(第4版)2007年人民卫生出版社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