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批河南省重点学科建设情况自评报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八批河南省重点学科建设情况自评报告学校名称商丘师范学院学科点名称理论物理学科点性质二级学科学科带头人陈向炜填报日期2016年5月10日第八批河南省重点学科建设情况自评报告学校名称:商丘师范学院重点学科名称:理论物理学科层次(一级/二极):二级学科带头人:陈向炜理论物理重点学科是本着河南省重点学科建设的有关精神,以及商丘市及周边地区经济建设的迫切需要和我校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根本目标,依托我校物理与电气信息学院的学科优势,统一规划、择优遴选、重点建设的省级重点学科,是理论物理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在全校学科体系中处于重要的地位。三年来,在学校的大力扶持下,在学科带头人的带领下,在学科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理论物理重点学科的建设工作已初见成效。一、本学科建设情况基本概况理论物理学科于2008年成功获批为河南省第七批重点学科,在2012年又被直接认定为河南省第八批重点学科。物理与电气信息学院为保证省级重点学科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特成立了如下机构:以陈文聪为组长的学科建设领导组,以陈向炜(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为组长的学科建设专家组和以李汝良为组长的学科建设监审组。经过近年来的建设和发展,理论物理学科已经凝练和形成了恒星物理、数学物理与数学力学、计算凝聚态物理、微腔模拟4个稳定且各具特色的研究方向,在省内外享有较好的学术声誉,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中正发挥着重要作用。学科已经组建了一支创新能力强的科研团队,培养了多名学术带头人和一批青年学术骨干。近3年来通过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博士数量增加14人,其中引进11人,培养3人,此外还有4名在读博士。到2015年12月,学科拥有教授7人,副教授9人,讲师15人。其中博士23人,硕士4人。学科团队人员的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人员稳定,团结协助,有凝聚力。表一学术队伍一览表研究方向姓名出生年月学位职称数学物理与数学力学(7人)陈向炜1967.09博士教授郑世旺1963.08学士教授李彦敏1966.01学士教授刘翠梅1962.12学士教授赵纲领1975.07博士副教授韩晓琴1975.11硕士讲师吴萍1986.10博士讲师恒星物理(8人)陈文聪1971.02博士教授王明泉1956.08学士教授刘伟民1978.07硕士副教授胡宏伟1973.08博士讲师曹洪敏1980.07博士讲师姜龙1983.09博士讲师谷勤忠1972.01硕士副教授曾1981.07博讲庆国士师计算凝聚态物理(11人)李朋1980.01博士副教授赵世华1979.08博士副教授李汝良1956.10学士教授杜雪莲1979.09博士副教授常旭1982.09博士副教授麻焕锋1980.06博士讲师张文星1974.08博士讲师李立强1985.02博士讲师杨同辉1982.04博士讲师刘亚强1980.11博士讲师丁艳丽1979.07博士讲师微腔模拟(6人)舒方杰1980.03博士副教授程文静1986.10博士讲师贾廷见1972.05硕士副教授梁果1985.04博士讲师周闪1984.04博士讲师尹乃强1987.07博士讲师近3年来,科研平台建设卓有成效。已建成材料分析测试中心和计算物理研究所两个校级科研平台。在人才培养上,学科成员也发挥着积极作用。以学科成员为主体的电工电子教学团队被建设成为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电工电子实验中心获批河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这些都为本学科乃至其它相关学科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平台和有力支撑。二、建设规划完成情况1.建设目标的完成情况理论物理学科提出的建设思路和目标: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科研平台建设为抓手,以高层次科研项目为依托,不断提高科学研究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涌现出一批在省内有较高知名度,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力争打造一支省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并取得一批达国内先进水平的原始创新成果。经过三年的建设,理论物理重点学科已经基本完成所规划的目标,在凝练学科方向、汇聚学科队伍、加强科学研究和学科基地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2013-2015年主要绩效完成情况如下(详细情况参见建设情况表):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经费350万元(目标任务5项/450万元,由于学校配套经费比例下调,所以总经费有所减少);获批省级科学项目9项,经费100万元(目标任务9项/90万元,已完成);发表SCI论文57篇,其中第一作者47篇(目标任务SCI、EI论文45篇,超额完成),EI论文2篇,第一作者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7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目标任务2项,完成);获批省级以上质量工程项目2项(目标任务1项,超额完成)。在团队和人才建设上,2人获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支持计划资助(目标任务1项,超额完成),计算物理创新团队获批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1人被评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当选河南省物理学会常务理事。在国际合作交流方面,2人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河南省地方合作项目资助。对照2013-2015年期间建设目标任务书,共33个绩效指标,完成27项,未完成6项,完成率81.8%,基本完成目标任务。2.主要研究方向的进展情况,取得的研究成果及其水平在研究方向上,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立足本学科现有基础,整合学术资源和研究力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本学科现有4个主要的研究方向,分别是:恒星物理、数学物理与数学力学、计算凝聚态物理、微腔模拟。目前,恒星物理和数学物理与数学力学方向已经各主持完成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2项,计算凝聚态物理方向主持完成理论物理专项2项,微腔模拟方向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1项。3年内,恒星物理方向发表SCI论文10篇,其中4篇发表于国际顶级学术期刊。数学物理与数学力学方向发表SCI论文11篇,微腔调模拟方向发表SCI论文13篇,计算凝聚态物理方向发表SCI论文23篇。重点学科成员获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一等奖4项,二等奖12项。3.第一学术带头人作用及学术团队建设情况在学科建设过程中,第一学术带头人陈向炜带领学科团队,在学科平台建设工作、学科队伍建设及科研工作中都发挥了积极作用,肩负起了学科建设中坚力量的职责,在学科方向凝练、学科团队建设、教学科研工作和科研经费争取等方面,做出了较为突出的成绩。三年来,以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建设为重点、以扶持优秀中青年学术骨干为核心、以培养青年教师为基础,大力加强学术队伍的内涵建设,优化学科队伍结构,大大提高了学术队伍的核心竞争力。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理论物理学科现有教师总数32人。现有博士23人,硕士4人。建设期间,引进博士11人,3名教师在职获得博士学位,有3人晋升副教授。现有教授7人,副教授9人——高级职称比例为50%。陈向炜、陈文聪、舒方杰、李朋等学术带头人的科研成果在国内相关研究领域均有一定的影响力。4.培养人才的措施及取得的成绩在培养人才方面,按照“宽基础、多方向、重实践”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坚持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加强基础与强调适应性相结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保证人才培养的顺利开展:(1)加强师范专业的职业技能培训,丰富实践教学内容、方式和途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鲜明的专业人才培养特色,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例如,在河南省师范毕业生教学技能大赛中,我院参赛选手1人获一等奖、2人获二等奖。在2013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河南赛区2组获一等奖,2组获二等奖。(2)以科研促教学,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在全国微课比赛中,获河南省一等奖和获二等奖各1项。在2015年全省教育系统教学技能竞赛中,2人获一等奖,2人获二等奖。(3)构建学生课外自主学习体系。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学习主动权和自主权,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在三年的学科建设过程中,本学科吸纳部分学有潜力的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对他们进行早期科研训练。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查阅资料、实验操作、计算机软件和创新意识等方面的能力得到了较好的培养,这为他们今后进入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4)在培养更高层次人才方面,以建设硕士学位授权点为目标,充分整合人力和资源优势,深化与苏州科技学院、郑州大学等高校开展的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工作,在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开展探索性的工作。(5)建设期内,本学科组成员组成的电工电子教学团队被评为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2013年,物理学科被评为学校申硕重点学科。5.科学研究情况学科建设期间,在学校重点学科建设领导组的指导下,在校领导和学院领导的支持下,重点学科力争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凝练科研团队;高度重视科研成果的质量要求,着重突出应用性成果,加大了对优秀科研成果的奖励力度,大力支持国家级项目、省部级重大项目和人才项目的申报工作;同时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邀请国际国内高水平专家学者参与本学科的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三年来,学科组成员共发表SCI、EI收录论文59篇,其中第一作者SCI论文47篇,有相当一部分研究工作发表于本专业国际顶级学术期刊。2013年以来,本学科主持完成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1项,理论物理专项基金2项,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青年基金1项,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1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联合基金2项,理论物理专项基金2项,并获得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的资助,2人获得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支持计划资助。在国际合作交流方面,2人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河南省地方合作项目资助,已赴牛津大学和华盛顿大学合作访问一年。表二学科团队成员发表的主要论文一览表序号论文名称作者(*)发表时间发表刊物名称1OrbitalperioddecayofcompactblackholeXraybinariestheinfluenceofcircumbinarydisks陈文聪(1)2015(SCI收录)Astronomy&Astrophysics2Influenceofhigh-intensitypulsedionbeamirradiationenergyonmagnesiumalloysurfacemodification李朋(1)2015(SCI收录)Vacuum3AnnealingeffectsonthephysicalandopticalpropertiesofCu2SCIGScoreshellnanowirearrays李立强(1)2015(SCI收录)AppliedPhysicsA4Effectoffluorinationonthesurfaceelectricalpropertiesofepoxyresininsulation刘亚强(1)2015(SCI收录)AppliedPhysicsA5MorphologyandstructurefeaturesofZnAl2O4spinelnanoparticlespreparedbymatrixisolationassistedcalcination杜雪莲(1)2015(SCI收录)MaterialsResearchBulletin6OpticalpropertiesofCu2Snanohollowcactusarrayswithdifferentmorphologies李立强(1)2015(SCI收录)JournalofAlloysandCompounds7PairProductionoftheDoublyChargedLeptonsAssociatedwithaGaugeBosonrorZine+eandrrCollisionsatFutureLinearColliders曾庆国(1)2015(SCI收录)Commun.Theor.Phys.8Polarizedvectorspiralingellipticsolitonsinnonlocalnonlinearmedia梁果(1)2015(SCI收录)OpticsCommunications9Product

1 / 2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