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敦煌文学的主要内容及其性质敦煌文学概念:所谓敦煌文学,指保存或仅存于敦煌莫高窟的,以唐、五代、宋初写卷为主的文学作品及文学现象。要点:1、以写卷为主,也包括莫高窟壁画榜题、石窟供养人题记等形式的作品。2、既可以是仅存也可以是不仅存于莫高窟的文学作品。3、以唐、五代、宋初为主。4、涵括文学现象等其他方面。分类有:1、讲唱文学:讲经文、变文、因缘、词文等2、曲辞文学:曲子词、俚曲小调、佛曲等3、诗歌4、赋体文学5、小说:志人志怪类、话本6、散文:世俗应用文、佛教应用文、碑铭赞表、牒、书、启、碑、铭、传、记、文、录、帖、说、邈真赞、祭文、序、跋等敦煌学一词由史学家陈寅恪在1930年提出。当时的含义主要指整理和研究敦煌发现的文献资料(敦煌遗书)。经过演变发展,敦煌学的研究范围和内容有所拓展。具体包括5个分支领域:①敦煌石窟考古主要考订各个石窟的建造年代、分期和内容,为石窟艺术和其他分支领域的研究奠定基础。②敦煌艺术对敦煌彩塑、壁画、书法、音乐、舞蹈和建筑艺术进行考察研究。③敦煌遗书主要整理研究藏经洞所藏各类写本和刻印本书籍。这是敦煌学研究的最大领域,包括天文、地理、政治、哲学、宗教、文学、艺术、语言、文字等许多方面。④敦煌石窟文物保护包括敦煌小区域气候观测,流沙治理,窟内、外温、湿度控制,壁画、塑像病害治理,壁画色彩褪变化验与研究等。⑤敦煌学理论主要包括敦煌学的概念、范围、特点、规律的研究,敦煌学在人类文化和学术史上的价值,研究敦煌学的现实意义,敦煌学发展史等等。对于敦煌学研究对象的宽度与广度,学术界有不同意见。国际上有广义敦煌学与狭义敦煌学之说,但不论研究范围的宽泛或狭窄,敦煌学是一门以地名学为基础,内容广泛,涉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学科,这个特点是没有疑义的。20年来,中国敦煌学发展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文献的整理和刊布。1981—1986年,黄永武主编《敦煌宝藏》由台湾新丰文公司出版,共140巨册,影印英国、法国、中国大陆及已经刊布的敦煌汉文文书。1990年台湾和大陆合作出版了63册的《敦煌大藏片经》,以北京图书馆所藏为主,兼及英法所藏的部分敦煌写经。1990年起,四川人民出版社陆续出版了由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英国图书馆合作编辑的《英藏敦煌文献(汉文非佛经部分)》大型图册15卷,图册利用最新摄影印刷技术,图版清晰。上海古籍出版社与俄罗斯及国内有关部门合作,从1992年起陆续出版《敦煌吐鲁番文献集成》,已刊出的是《俄藏敦煌文献》和《上海博物馆藏敦煌吐鲁番文献》等图录。二:是系统系列的研究著作。如周绍良主编的《敦煌文献分类录校丛刊》(1996年)是第一次按学科和专题对敦煌文献进行系统的整理研究的高水平著作,作者付出了十几年劳动;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的《敦煌学导论丛刊》和《敦煌丛刊》,作者有大陆、台湾和外国人,主力作者是大陆学者。三:是宗教文化出版社的《藏外佛教文献》丛书。四:是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敦煌学大辞典》这部由季羡林先生主编、100多位专家耗时13年撰稿的著作,可称得上百年敦煌学的总结性之作。五:是敦煌石窟保护和艺术研究居于世界前列。敦煌研究院和它的前身敦煌艺术研究所和国内的其他有关科研单位合作,完成了南区一段的加固工程,使南大像以南的洞窟得到了保护,通道互相连接,与中区形成了统一的整体。在清洗烟熏壁画方面也取得进展,使被日俄匪军烟熏黑的初唐壁画露出了优美的风姿。敦煌研究院还与涂料研究所合作,对壁画颜色褪变的原因进行了科学化验和分析研究,对壁画起甲原因也进行了研究和防治。与美国盖蒂基金会与兰州大学对石窟顶部的固沙问题进行了合作研究。六:是敦煌文献的利用也有新的突破。沙州归义军史的研究始终吸引着众多的敦煌学者。我国学者已基本搞清了自张议潮起历任归义军节度使的世系年代,以及张曹两姓执政时期的政治史脉络,对归义军政权与于阗、甘州回鹘通婚及其关系的研究也在深入。敦煌出土的唐代均田、差科、赋役、户籍等文书,以及手工业、商业等有关政治、法律、军事、经济及社会生活等方面文书的分类及综合研究出现了一批高水平的成果。对寺院经济的研究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如姜伯勒《唐五代敦煌寺户制度》。七:是对敦煌语言文学研究成绩斐然。敦煌文学研究歌辞、诗歌、变文、俗赋等方面出现了一大批考证翔实,内容丰富的专著和论文。随着研究的深入,在理论上开展了对敦煌文学概念及范围的探讨。另外,少数民族历史语言、音乐舞蹈、科技及宗教的研究也获硕果。特点:1、模糊性:范围、作者、时间、与传统文学的关系、体裁2、地域性:《敦煌廿咏》、《张议潮变文》等3、民俗性:变文、话本、曲子词、俗赋4、宗教性:讲经文、变文、佛曲、佛教应用文二、敦煌变文的主要内容清朝末年,在敦煌石室里发现了一批唐、五代的俗文学写卷,学者泛称之为“变文”,变,是改编,改写的意思。佛教东传,翻译注释大量涌现,但一般民众仍难接受,所以约东晋以来,有些和尚就用浅近的方法如“唱导”来传教。唱导讲究声,辩,才,博。其留下的底本称之为“讲经稿”。稿中每每穿插许多故事,遇到人名地名更是极尽铺张,故事部分畸形膨胀,后来逐渐演变,趋向于以故事为主题的方向发展,佛经本身则变成了故事的素材。这种作品,就称之为“变文”。【又】变文是唐代兴起的说唱文学,“变”指“经变”,佛教用语。以佛经的内容为题材写成的文学作品即变文。“变文”最初是寺院里以通俗语言解说佛经的俗讲,连说带唱,后来内容扩大,也演唱历史故事,民间传说。1899年敦煌千佛洞从佛经中发现大量唐代变文钞本,即敦煌变文。归纳为三大类:1、佛经故事题材内容a.佛陀故事题材:《太子成道经》(《悉达太子修道因缘》、《太子成道变文》、《八相变》)、《破魔变》、《双恩记》b.佛弟子及信众题材:《难陀出家缘起》、《丑女缘起》、《欢喜国王缘》、《降魔变文》c.佛教中的孝道题材:《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d.佛法论辩题材:《维摩诘经讲经文》2、民间故事题材内容:民间百姓的审美情趣a.对故土的依恋情怀:《王昭君变文》b.百姓的痛苦:《孟姜女变文》(“妇人决裂感山河,大哭即得长城倒”//“若是儿夫血入骨,不是杞梁血相离”)c.忠孝与贞节:《舜子至孝变文》、《董永变文》、《秋胡变文》(“玉面映红妆,金钓蔽采桑。眉黛条间发,罗襦叶里藏。颊夺春桃李,身如白雪霜。”//“仰赐黄金二两,乱采一束。”)妻贞孝两全,秋胡于国不忠,于家不孝。3、历史故事题材内容a.历史人物:《伍子胥变文》、《汉将王陵变》、《捉季布传文》(周谥、朱解)、《李陵变文》b.敦煌的当代历史故事:《张议潮变文》、《张淮深变文》三、敦煌变文的艺术成就表现在三个方面:1、讲唱结合,散韵兼用讲解部分半文半白:《汉将王陵变》中:“忆昔刘项起义争雄,三尺白刃,博(拨)乱中原。东思禹帝,西定强秦。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大陈七十二陈,小陈三十三陈,陈陈皆输他西楚霸王。”讲解部分兼用骈文:《破魔变》中:“侧抽蝉鬓,斜插凤钗;身挂绮罗,臂缠璎珞。东邻美女,实是不如;南国娉人,酌(灼)然不及。玉貌似雪,徒夸洛浦之容;朱脸如花,谩说巫山之貌。行云行雨。倾国倾城。人飘五色之衣,日照三珠之服。仙娥从后,持宝盖以后随;织女引前,扇香风而塞路。召六宫彩女,发在左边;命一国夫人,分居右面。直从上界,来到佛前,歌舞齐施,管弦竞奏……”2、表现出奇特的想象和夸张《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对地狱的想象、《降魔变文》中舍利弗与劳度叉半法六个回合(宝山:金钢力士,水牛:狮子,水池:白象,毒龙:金翅鸟,鬼怪:毗沙门天王,树:风)《丑女缘起》中的夸张3、初步运用生动的情节来刻划人物性格,塑造出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丑女缘起》中佛教人物的人性化,损害的心灵,具有人格尊严;《伍子胥变文》中与子尚的对比,耿耿于怀、刚毅玩强;《李陵变文》以情节写心理;《难陀出家缘起》人物表象鲜明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