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克庄《贺新郎》教学设计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贺新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熟悉本词典故,体会作者诗词用典、议论化、散文化特点。2.理解词人济世救国的激情和宏伟志向。【教学重点】1、感受词人济世救国的激情和宏伟志向;2、学习本词用典的手法。【教学难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体会诗歌中包含的人生哲理。【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知人论世,导入新课。迅速崛起的蒙古族,已经给周边的国家带来了灾难性的威胁,数十年间它相继灭亡了西夏和金,接着开始逐步南侵,并最终形成了对南宋王朝大包围的战略态势。这首词即写出了词人对时局的忧心忡忡及想要挽救民族于危亡之间的爱国热情。刘克庄(1187-1269)字潜夫,号后村居士,莆田(今福建蒲田一带)人,南宋著名的江湖诗人和辛派词人的重要作家。以荫入仕(受长辈庇护入朝做官荫,封建时代由于父祖有功而给予子孙入学或任官的权利),淳祐六年赐进士出身,官至工部尚书兼侍读。任建阳县令时,曾因作《落梅》诗中有“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句(诗人用暗讽的笔触巧妙而又曲折地把矛头指向历史和现实中的一切嫉贤妒能、打击人才的当权者),得罪权贵,废置十年。刘克庄所写诗词多感时事之作,渴望收复中原,振兴国力,反对妥协苟安。词风粗豪肆放,慷慨激越,有明显的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二、诵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朗读读准字音2、教师范读读出节奏3、解读小序,了解背景1)齐读小序2)思考:交代了哪些信息?3)具体分析。小序:“实之三和有忧边之语,走笔答之。”这首词是作者和朋友王实之六首唱和词中的第四首。同作者其它豪放词作一样,字里行间洋溢着济世救国的激情和宏伟志向。“忧边”为全篇行文的中心,是爱国之士对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所表现出的深切忧虑。它不是对金而是对元,因为此时迅速崛起的蒙古族,已经给周边的国家带来了灾难性的威胁,数十年间它相继灭亡了西夏和金,接着开始逐步南侵,并最终形成了对南宋王朝大包围的战略态势。这首词即写出了词人对时局的忧心忡忡及想要挽救民族于危亡之间的爱国热情。三、解读文本、初步鉴赏1.赏析“国脉微如缕。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运用了比喻、设问手法。“缕”字,比喻国家的命脉,实在已经衰微不堪。“何时入手,缚将戎主”发一声问:不知何时才能请得长缨,将敌方首领擒缚!将统治者的麻木不仁,请缨报国之志士的热忱,尽情表达出来,铮铮有声。2.“未必人间无好汉,谁与宽些尺度?”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诉求?任人唯贤3.“试看取当年韩五。岂有谷城公付授,也不干曾遇骊山母。谈笑起,两河路。”表达作者什么观点?试分析。词人运用韩五的典故。以本朝名将韩世忠为例,热切地希望朝廷能够放宽尺度,不拘一格尽一切可能擢拨英才。让有识之士有其用武之地。以下又连用西汉张良遇谷城公(即黄石公)传授《太公兵法》和唐将李筌得骊山老母讲解《阴符经》而俱立大功的两个典故,来说明即使没有承授与凭借,照样也可以保家卫国建立功勋。4.“叹而今登楼揽镜,事机频误。”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登楼揽镜:上楼照镜。语出杜甫《江上》诗:“勋业频看镜,行藏独倚楼。”暗指容颜憔悴衰老。登楼远望,揽镜自照,伤感一事无成,痛心国势日非,愁肠百转、感慨万千。一声长叹,将那长期以来怀才不遇、屡屡丧失杀敌报国之机的心情,尽数迸发了出来。5.“闻说北风吹面急,边上冲梯屡舞。”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又什么作用?一方面是写敌人攻势的凶猛和情势的危急,另一方面则说出了南宋集团醉生梦死,仗恃长江天险苟且偷安的消极备战态度,为词人在下文的纵横议论设下了伏笔。深切地表达了词人对时局的忧虑。6.“君莫道投鞭虚语,自古一贤能制难,有金汤便可无张许?”运用哪些典故,表达什么观点?投鞭:典出《晋书》,苻坚进攻东晋时曾说:“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虚语:不可能实现的话。一贤能制难:语出《旧唐书·突厥传》载卢俌上唐中宗疏中语:“汉拜郅都,匈奴避境;赵命李牧,林胡远窜。则朔方之它危,边域之胜负,地方千里,制在一贤。”制难:解除危难。张许:张巡和许远,唐安史之乱时死守睢阳的名将。作者认为在当前形势下,只靠地势的险固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许多忠勇的英雄人物为之筹划奔走。7.“快投笔,莫题柱”运用哪些典故,表达什么观点?投笔:取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题柱:常璩《华阳国志·蜀志》载“(《成都》城北十里有升仙桥,有送客观。司马相如初入长安,题其门曰:‘不乘赤车驷马,不过汝下也。’”有志之士,赶快投笔从戎、共赴国难吧,不要再做只知追求荣华富贵、空谈误国的雅士了!大声疾呼,这是对爱国志士的期望,也是和王实之共勉。句短气促,喷涌而出,极富鼓舞力量。四、拓展延伸、探究鉴赏贺新郎九日刘克庄湛湛长空黑。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老眼平生空四海,赖有高楼百尺。看浩荡千崖秋色。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①滴。追往事,去无迹。少年自负凌云笔。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②,把破帽年年拈出。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人岑寂。鸿北去,日西匿。[注]①牛山:齐景公登上牛山想到终有一死而凄凉落泪。②南朝狂客:孟嘉。晋孟嘉为桓温参军,尝于重阳节登龙山,风吹帽落而不觉。思考:诗人主要用了哪些手法表现自己的家国情怀?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①借景抒情(或借助景物描写),开篇描写交织着斜风细雨的暗沉沉的天空,中间描写登楼所见的点点秋色,结尾描写大雁远飞、斜阳西沉,都表达了诗人对神州陷落金人之手的忧愤之情。②用典,反用齐景公登牛山为个人生命短暂流泪的典故,表现诗人心忧中原的爱国情怀;化用孟嘉登高帽落的典故,谴责当时文士不顾国家多难,只想效法魏晋风流的狂客行径,表现诗人对国破家亡的现状忧心如焚又无能力为的心情。③对比,少年的才华横溢与如今的才气凋尽形成对比,表现青春已逝壮志成空,进一步突出如今的家国之恨;将自己对家国的忧心与当时文人不顾家国现状,仿效魏晋名士的狂放不羁形成对比,表现救国无望的无可奈何。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课堂小结:此词慷慨陈词,议论风发,笔力雄壮,又极尽抑扬顿挫之致;运用了大量典故,自然贴切,蕴义丰富。这是宋末词坛上议论化、散文化与形象性、情韵美相结合的代表作。这首词大约作于词人五十岁左右的时候,垂暮之年却志在千里,其高尚的情操与民族气节令人肃然起敬。词的风格明朗,脉络清晰,然而在论述的过程中也过分地强调了“一贤制难”的个人作用,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这一点在解读的时候是需要引起注意的。2.布置作业:背诵本词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