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培训中心二OO七年卫星远程培训系列“十一五”期间农村经济发展重点培训班国家发展改革委培训中心社会教育培训部联系电话:010-63908430,8427网址:ltps.cei.gov.cn全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与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村饮水安全(初稿)(2007年9月3日稿)国家发展改革委农经司司长高俊才“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当前,我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推进,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国家初步具备了进一步加强扶持“三农”的能力和条件。近几年来,支农投入不断加大,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随着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饮食方面,越来越多的人,不仅追求吃饱,而且追求吃好。从总体情况看,加强“十一五”时期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村饮水安全工作非常重要。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饮食安全包括饮水和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我国城乡居民的身体健康、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饮用水和食品在量和质两个方面都在持续提高,但是量和质两个方面相比,对数量增加的重视程度总体上说不同程度地超过质量安全方面,其历史原因就是我国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长期处于商品短缺的时代。二十多年来,随着农业的较快发展,大多数人已不再为温饱而发愁,转而对农产品和食品的质量越来越关心,人们开始更加注重吃到的东西是否既好吃,又营养全面,还对身体无害,有利于健康,然而近几年发生的一系列与食物安全有关的问题,虽然不代表整体情况和多数情况,甚至有的是个别地区的个别现象,但却在向我们不断地敲响警钟;“水是生命的源泉”,一些地区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和饮水不安全问题,制约着我国相当一部分地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社会发展。广大农村,随着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农民的生活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但是,由于农村人口众多,分布广泛,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长期相对不足等原因,我国农村饮水安全依然没有得到完全解决,存在水量不足、水质状况差、取水不方便等问题的农民达3.2亿人,饮水不安全问题对这些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造成诸多不利影响。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需要持续不断地改善物质和文化条件,既包括量也包括质。目前,一些地区的饮用水和食品在量的方面提高的较快,在质的方面改善的较慢,质与量不平衡。其中个别地区、少数人甚至存在相对下降或绝对下降的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不断加快,楼房、公路等固体形态的,用肉眼看得见的物质财富发展很快,而水、空气这些液体和气体形态的、用肉眼难以辨认的物质,其安全性如何,很多人对此越来越担忧。大量事实说明,水污染、空气污染和一些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造成了危害或威胁。要做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科学生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高生活质量,就必国家发展改革委培训中心二OO七年卫星远程培训系列“十一五”期间农村经济发展重点培训班国家发展改革委培训中心社会教育培训部联系电话:010-63908430,8427网址:ltps.cei.gov.cn须统筹兼顾人的多种需求,首先要保证人们呼吸新鲜空气,喝上洁净的水,吃上安全的食品,既不能造成现实的危害,又要防止潜在的威胁和风险。一、当前食品安全总体状况从总体上看,我国的农产品是比较安全、放心的。2006年9月,农业部组织的第四次例行监测,37个城市蔬菜农药残留监测平均合格率为93.7%;22个城市畜产品中瘦肉精污染监测平均合格率为98.3%,磺胺类药物残留监测合格率为97.5%;8个城市水产品氯霉素监测平均合格率为98.7%,孔雀石绿监测平均合格率为94.4%;畜产品、水产品兽药残留总合格率达到97.9%。近些年来,各级政府鼓励和支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有力地促进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升。我国现已初步形成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三位一体、整体推进”的发展格局。截至2006年底,我国累计认证无公害农产品23636个,总量14400万吨;绿色食品12868个,总量7200万吨;有机食品2278个,总量1956万吨。近两年来,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平均保持在96%以上。在部分大中城市,无公害农产品已成为市场准入的基本条件。在市场上,绿色食品的销售价格比普通产品平均高出10%—30%,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品牌效应和经济效益日益增强。当前,我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也正在抓紧建立之中。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一旦农产品出现问题,特别是出现危及消费者生命和健康的重大问题时,可追究直接责任人和监管部门的违规责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7]1号)提出:“加快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立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建立从产地到市场的全程质量控制系统和追溯制度,可以加强对农产品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检测、包装盒标识等关键环节的监督管理,从而大大提高广大生产者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目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已在8个省市试点推行。但同时还应该看到,我国的食品安全依旧存在一定的隐患,食品安全工作绝不能掉以轻心。这些年由食品安全引发的问题可谓层出不穷,比如2006年在有关媒体上报道过的福寿螺、红心鸭蛋、“嗑药”多宝鱼等一连串的食品不安全事件,人们对此仍记忆犹新。(一)福寿螺事件2006年6月份,北京第一例食用福寿螺导致的广州管圆线虫病患者确诊。卫生监督部门从北京蜀国演义酒楼销售的福寿螺中抽检了12只,检测发现,其中2只有广州管圆线虫幼虫。到8月24日,北京因食用凉拌福寿螺肉而患“广州管圆线虫病”的患者达到87例。去年11月,有两名经治疗好转出院的患者感到皮肤痛感加重,同时视力模糊、肺部疼痛,经医院复诊再次住院。(二)“苏丹红”红心鸭蛋2006年11月12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播报了北京市个别市场和经销企业出售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培训中心二OO七年卫星远程培训系列“十一五”期间农村经济发展重点培训班国家发展改革委培训中心社会教育培训部联系电话:010-63908430,8427网址:ltps.cei.gov.cn自河北石家庄等地用添加苏丹红的饲料喂鸭所生产的“红心鸭蛋”,并在该批鸭蛋中检测出苏丹红。报道出来以后,北京市政府食品安全办公室14日公布了北京市场红心鸭蛋检测结果,抽检的样品中有6个“红心鸭蛋”被检出苏丹红B,其中有5个来自河北、1个来自湖北。北京、广州、河北等地相继停售“红心鸭蛋”。苏丹红是一种人工色素,进入体内后通过胃肠道微生物还原酶、肝和肝外组织微粒体与细胞质的还原酶进行代谢,在体内代谢成相应的胺类物质,苏丹红的致癌性即与胺类物质有关。(三)“嗑药”的多宝鱼2006年11月17日,上海市公布了对30件冰鲜或鲜活多宝鱼的抽检结果,30件样品中全部被检出硝基呋喃类代谢物,部分样品还被检出环丙沙星、氯霉素、红霉素等多种禁用鱼药残留,部分样品土霉素超过国家标准限量要求。(四)“孔雀石绿”桂花鱼内地的多宝鱼事件还没消停,2006年11月24日香港特区政府食环署食物安全专员表示,香港食物安全中心抽取蛋类及淡水鱼样本做化验,结果发现,在已抽取的15个桂花鱼样本中,11个样本发现含有孔雀石绿,占样本数量的近3/4,含量为0.0022%—2.3%。虽然有问题的样本含孔雀石绿分量并不多,多数属“低”或“相当低”水平,香港食环署仍呼吁市民暂时停食桂花鱼。孔雀石绿是有毒的三苯甲烷类化学物,既是染料,也是杀菌剂,可致病。它是带有金属光泽的绿色结晶体,可用作防治鱼类或鱼卵的寄生虫、真菌或细菌感染。现已禁用,但仍有渔民在防治鱼类真菌感染时使用,也有运输商用作消毒,以延长鱼类在长途贩运中的存活时间。除了以上热点事件,蔬菜农药残留、瘦肉精、禽流感等问题依然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由于各种饮食事件在媒体的连续曝光,许多人开始担忧农产品的质量,变得“吃动物怕激素,吃植物怕毒素,喝饮料怕色素”。虽然发生的不安全事件都属于极个别现象,但对于食用者来说,造成的危害却不小。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实施农业标准化,保障食品安全,是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大任务。我们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以对人民群众负责的精神,提高对实施农业标准化和保障食品安全重大意义的认识,扎扎实实做好工作,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006年,国家颁布实施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标志着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正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贯彻实施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对于推动我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进一步促进农产品的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和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二、农村饮水安全面临的形势在广大农村,尽管经过长期的不懈努力,我国的农村饮水不安全状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但农村饮水安全形势仍然非常严峻,安全饮水是当前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国家发展改革委培训中心二OO七年卫星远程培训系列“十一五”期间农村经济发展重点培训班国家发展改革委培训中心社会教育培训部联系电话:010-63908430,8427网址:ltps.cei.gov.cn益问题之一。据有关部门的资料介绍,由于水质不达标,全国饮水氟病区有氟斑牙患者2100多万人、氟骨症患者130多万人,饮水型砷病区有砷中毒患者近万人。此外,水源污染导致传染病暴发的事故屡有发生。在一些缺水严重的农村,缺水季节仍然没有摆脱拉水、买水的困难。目前,我国农村饮水仍以分散式供水为主,自来水普及率低,规模小,管理方式落后。据调查,截至2004年底,全国农村分散式供水人口5.81亿人,占农村人口的62%;集中式供水人口为3.62亿人,占农村人口的38%。分散式供水多为户建户用,其中浅井供水占67%,集雨工程占3%,引泉供水占9%,直接取用河水、坑塘水占21%。集中式供水中,单村式占了总数的91%,这类工程一般无水处理和水质监测设施;有水处理设施的联村式供水工程只占8%左右。截至2004年底,我国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为3.228亿人(在30个省市均有分布),占农村人口的34%。按地区统计,西部地区人口为1.1498亿人,占总数的36%,中部地区为1.3797亿人,占43%,东部地区为6985万人,占21%;按类型统计,水质不安全人口为2.2722亿人,占总数的70%;水量不足、保证率低、取水不方便人口为9558万人,占30%。水质不安全人口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因水文地质等自然原因引起的水质不达标,如氟、砷、盐、铁、锰等超标,人口1.3亿多人,其中饮用高氟水人口为5085万人、高砷水人口为289万人、苦咸水人口为3855万人、铁锰等超标人口为4410万人;二是人为原因造成,因水源受到严重污染的约9000万人,其中地表水人口4403万人(含血吸虫病疫区影响人口934万人),地下水人口为4681万人。三、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条件和措施饮食饮水安全工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全面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一)发展机遇与面临的挑战1.发展机遇。一是“十一五”期末,城市化率将提高到47%,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将分别由2004年的37.7%和47.2%下降到2010年的35%和41.6%,这意味着城乡居民在食品消费方面的支付能力将进一步增强。发展优质品牌农业,既可以提高城乡居民的健康水平,又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城里人愿意花钱买健康,农民生产的产品优质优价,城乡居民双赢;二是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农业生产越来越向市场导向型转变,必将推动农产品生产进一步的专业化、优质化和区域化,为食品工业和农产品市场提供优质的原料和商品;三是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崛起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等重大发展战略,为农产品质量的不断提升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