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滇中城市经济圈区域协调发展规划》(2009年—2020年)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00九年十月前言滇中城市经济圈是指云南中部以昆明为核心,半径约150~200公里左右包括曲靖市、玉溪市和楚雄彝族自治州四个州市组成的行政辖区,总面积94558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24%,2008年该区域人口1698.7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37.4%。该经济圈位于全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中包昆通道纵轴的南端,是在滇中城市群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城市间功能不断聚集、运作不断协同、点-轴-圈式空间结构布局日益突出所形成的城市集群,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地带,是中国连接太平洋、印度洋的陆上枢纽,也是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核心区域,对促进我国东西互动、海陆并进的完整开放格局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为全面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2009年7月视察云南的重要讲话精神,有效落实国家和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根据国家和我省“十一五”规划纲要,结合国内和国际环境的新变化,充分发挥滇中城市经济圈的特色和优势,形成和强化滇中城市经济圈的主导功能,明确滇中城市经济圈协调发展的方向和工作重点,进一步推进滇中区域一体化,使滇中城市经济圈在实现国家“深化沿海开放、加快内地开放、提升沿边开放”战略中发挥带动西部沿边地区对外开放的功能,不断巩固提升云南在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的战略地位和辐射作用,引领云南不断向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经济发展、环境优美和社会和谐的科学发展道路,特制定《云南省滇中城市经济圈区域协调协调发展规划》。本规划是指导云南省滇中地区“十二五”及未来一段时期科学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和编制相关规划的重要依据。规划期为2009~2020年,其中:《云南省滇中城市经济圈区域协调发展规划》(2009年—2020年)2启动期:2009年~2010年;推动期:2011年~2015年;深化期:2016年~2020年。《云南省滇中城市经济圈区域协调发展规划》(2009年—2020年)1一、发展基础和重大意义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快速发展,滇中四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城镇区域不断扩展,城镇集聚正在显现,正在从城市经济圈萌芽阶段向快速发展阶段过渡,成为全省发展基础最好、发展水平最高、发展前景最广阔的区域。面对国内外不断变化的新形势,主动适应国家区域发展的新格局,加快推进滇中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充分发挥滇中地区在我国提升沿边开放战略中的重要作用,努力构建功能定位准确、空间结构优良、发展环境良好、引领作用显著的滇中城市经济圈,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云南加快发展的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一)丰富多样的资源禀赋,为滇中城市经济圈区域协调发展奠定了巨大的发展潜力滇中四州市地势相对平坦,气候宜人,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丰富且各具特色,互补性强,是我省最适宜聚集人口、休闲度假、建设城市和发展产业的区域。滇中地区矿产资源储量大、经济价值高,集中了全省绝大多数磷、铜、铁、铅、煤等矿产。生物资源种类繁多,是我省粮食、烤烟、蔬菜、花卉、畜牧等主要农作物的主产区。生态环境总体水平保持良好,森林覆盖率超过50%。旅游文化资源仅次于滇西地区,滇中地区不仅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古滇文化和彝文化的发源地,是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的旅游休闲度假胜地。(二)不断增强的综合实力,为滇中城市经济圈区域协调发展增添了强劲活力滇中是我省经济发展最快的区域。2008年,滇中四州市共实现GDP3295.1亿元,占全省的57.8%,人均GDP约为19400元,是全省人均GDP的1.55倍;财政收入占全省财政收入的49.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省的68%;投资和商品零售额分别占全省的42.4%和60.6%;城镇化率超过42.6%,高于全省33%的平均水平。区域交通、通讯、供电等设施较好,已基本建成门类齐全的产业体系,在烟草、冶金、化工、机械、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休闲旅游、商贸物流和生物资源开发创新等产业方面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优势,有全国最大的烟《云南省滇中城市经济圈区域协调发展规划》(2009年—2020年)2草基地、磷化工基地和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滇中城市自身实力的增强,不仅为滇中城市经济圈吸引外资和承接产业梯度转移赢得了契机,也为滇中城市经济圈的合作共建创造了良好基础条件。(三)加快发展的现代新昆明,为滇中城市经济圈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核心辐射力、影响力和带动力2008年,根据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对包括港澳台在内的中国289个地级以上城市进行系列排序显示,昆明城市整体竞争力在全国排名第16位、居西部1位,在中国城市诚信政府排行榜中排名第9位;在中国国际化城市排行榜中排名第16位,在国家环境保护部《2007年全国城市环境管理与综合整治年度报告》中昆明环境空气质量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2位,仅次于海口市。无论从经济总量,发展速度还是发展势头看、昆明的综合竞争力十分突出。随着现代新昆明建设步伐的加快和泛亚铁路、泛亚高速公路、昆明国家门户机场的建设,城市发展进入了新阶段,昆明的影响力、辐射力、带动力将进一步提升。(四)不断加强的合作愿望,为滇中城市经济圈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内在动力我省《“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把滇中列为全省的重点开发区,随着省政府对滇中各州市发展定位的明确,为滇中地区差别化发展和协作分工的广泛开展奠定了基础。滇中各州市也把统筹区域发展,“加强滇中城市合作、构筑区域共同体,推进整体竞争力提升”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共识,签署了相互合作框架协议,明确了各方积极推动合作,加强资源整合,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增强区域整体实力,以统筹发展为主旨的区域竞争新格局正在初步形成。(五)制约和挑战滇中城市经济圈的协调发展仍然面临许多制约和挑战,主要表现为四州市之间的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雷同,未形成匹配、关联的格局,重复建设、各自为政现象仍然普遍,人力资源条件亟待改善,基础设施有待完善提升,区域间协调机制不完善,资源环境承载力脆弱,尤其是水资源量极少且时空分布不均,环境保护与建设任务艰巨。《云南省滇中城市经济圈区域协调发展规划》(2009年—2020年)3(六)重大意义滇中城市经济圈位于我国内陆地区和东南亚、南亚的结合部,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撑和国家沿边开放战略的主阵地。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的加快,其在国家对外开放中的战略地位更加突出、历史使命更加紧迫。2009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云南时明确指出,“尤其要充分发挥云南作为我国通往东南亚、南亚重要陆上通道的优势,深化同东南亚、南亚和大湄公河次区域的交流合作,不断提升沿边开放质量和水平,使云南成为我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因此,按照国家主体功能区划要求,调整滇中城市经济圈空间开发结构,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加快实现滇中城市经济圈协调发展,将更有力地推动滇中乃至全省发展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促进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省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之间相协调,巩固全省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民族团结、边境安宁、生态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良好局面,加快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云南的进程,把滇中城市经济圈打造成我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环境优良、设施完善、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最重要支撑平台,是全面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提升我国沿边开放战略的新要求,是深入实施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新任务,是适应国家城市群战略的新举措,也是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手段。二、总体思路(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制度创新和体制创新为突破;依靠科技,转变方式,调整结构,科学发展;统一规划、统筹协调、扩大开放;突出重点、优化布局、互利共赢;充分发挥滇中城市经济圈的整体经济实力、综合承载力和国际竞争力,加快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二)基本原则——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努力改善民生,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转变发展方式,不断调整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云南省滇中城市经济圈区域协调发展规划》(2009年—2020年)4空间布局,努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创新发展模式,充分发挥政府优化发展环境、制定发展规划、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集约开发,空间管治。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引导人口集中居住,产业相对聚集,空间集约利用。突出空间管治的公益性,提高政府空间管理的能力和水平。——重点突破,全面推进。做大做强核心区,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加快培育新的增长极,促进所有市区县共同加快发展。——优势补充,良性互动。发挥各地特色,突破行政区划,促进产业相联、市场一体、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保护环境,协调发展。保护并合理利用各类资源,改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社会与环境的整体可持续发展。(三)功能定位——立足西部,接轨国际,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重要枢纽。——空间优化,分工有序,实力雄厚的强势增长极。——人地和谐,城乡一体,富裕文明的现代城市群落。(四)发展战略1、以中国向西南开放为主要方向的经济国际化战略以滇中城市经济圈为核心,以第三亚欧大陆桥西南通道为主轴,以泛亚铁路东、中、西三线为支撑,以“八入省”、“四出境”综合交通体系为枢纽,实施面向东南亚、南亚和“印度洋”开放为主要方向的经济国际化战略,推进我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建设。2、以强化区域优势为目的的经济协同化战略以现代新昆明作为滇中城市经济圈的龙头带动;大力拓展培育曲靖、玉溪、楚雄和武定〈禄劝〉四个城市增长极;积极引导滇中城镇空间向主要经济联系方向和发展走廊聚集,实现区域内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一体化发展。《云南省滇中城市经济圈区域协调发展规划》(2009年—2020年)53、以空间集聚为导向的城市群战略以资源承载为前提,努力协调人口城乡结构,不断促进圈内人口由乡村向城镇转移;积极引导外圈人口向滇中城市经济圈集聚,不断优化人口空间格局;大力加强城乡统筹,不断推进滇中城市经济圈城乡一体化进程。(五)主要目标1、总体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生态文明型社会为根本,以有效配置城市群资源为手段,以区域协调、跨越发展为总目标,立足大西南,承接珠三角、长三角,面向东南亚和南亚,将滇中城市经济圈建成结构合理、功能互补、资源共享、整体效益最大化的新型城市群;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排头兵。使滇中城市经济圈在实现国家“深化沿海开放、加快内地开放、提升沿边开放”战略中成为能更有力带动中国西部沿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成为我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的枢纽以及国际化经济开放示范区。2、阶段目标启动期(2009—2010年)。滇中城市经济圈建设全面启动,城市之间的行政区划约束得到化解,统筹、共建、共享的综合基础设施框架体系开始形成,经济圈对周边区域经济影响和带动作用开始显现。推动期(2011~2015年)。连接滇中各主要城市的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及城际轨道交通网基本建成,滇中城市经济圈建设向纵深推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产业优化等体制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资源节约、生态文明和环境友好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初步形成。经济圈内人口达到2090万人,GDP超过8680亿元,人均GDP接近4.2万元,各项生态环境指标开始好转。深化期(2016~2020年)。滇中城市经济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产业优化等综合配套建设主要任务基本完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文明的体制机制基本形成,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模式基本建立,作为国家生态屏障的云贵高原生态保护压力将得到极大缓解,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云南省滇中城市经济圈区域协调发展规划》(2009年—2020年)6三、空间结构与功能构筑一核、两轴、三圈、四极、五通道的空间结构。即:形成一个核心,发展两条轴线,构建三个圈层,培育四个增长极,发挥五大通道优势。(一)一核以现代新昆明(一湖四片)为核心,范围包括昆明主城、呈贡新城、晋城——新街新城及昆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