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球化与区域经济发展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柏兰芝不只是传统的区域经济学/空间经济学/经济地理学,更倾向于介绍对现实的区域经济问题的分析不同的理论—牵涉不同的价值立场强调范式转移(paradigmshift):不同历史脉络下新的发问以欧美理论辩论为主,带入亚洲以及国内区域发展案例讨论。2I.为何要研究区域经济31.研究区域为何发展,以及不发展—来自现实的压力美国:阿帕拉契亚山区为何一直穷困?为何传统工业区面临去工业化?(deindustrialization)?新兴工业区何以崛起?硅谷VS.波士顿中国:历史的区域不均等发展社会主义的区域发展战略改革开放后的特区政策国际:from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to第一世界和第四世界的差距哪里有什么,为什么,又怎么办(即政策)?GETncm/justsacust-recrate-itemcommunitytg/storestg/stores-favorite-truejust-say-42.什么是区域?由上而下的(如行政区划:海淀区;选区)由下而上的:透过文化,历史,经济与社会动员方式界定区域--两者有时一致,有时会出现冲突例,徽州,昆山/苏州/南京/上海,粤港(珠三角,泛珠三角9+2),欧盟--视研究的问题与规划的目的决定一个区域的范围与所要探讨的区域面向粤、桂、湘、闽、赣、琼、川、滇、黔53.怎样去衡量区域发展?可以用那些指标?常用的指标GNP/GDPpersonalincome,industrialstructure,newconstruction,Employment/unemploymentMigration--这些指标有没有可能互相冲突?如:GDP高,人均收入不高?就业数量增加,但个人所得减少?关掉煤矿,开电子工厂,对地方的影响?6StructureandqualityofgrowthGNP增长=生活改善?JoblessgrowthVoicelessgrowthRootlessgrowthFuturelessgrowth7增长和基本需求From“growth”to“basicneeds”发展对不同群体有不同的影响urban/rural;male/femaleHumandevelopmentindex营养预期寿命生活条件:Accesstowater,gas,electricity,telephone,heat,etc.公共卫生/医疗AIDS,SARS教育DecisionmakingDigitaldivide84.什么是发展?发展=工业化?进口替代论:一个区域自给自足的能力越强,依赖进口的货物或服务越低,表示该区域发展程度越好。--然而,在区域间贸易,投资频繁的条件下,将自足率当作发展指标是否适当?出口导向论:认为出口才是带动区域内各部门增长的动力--但是否对出口市场依赖太深?(从咖啡到IC)95.为什么区域之间发展有差异?天然条件说:很难解释为何天然条件不佳的地区可以比天然条件优越的地区发展的更好(日本vs.印尼,好莱坞v.s印度)比较优势说:认为每个区域都有一些相对优势,如劳力便宜或资本报酬率高,每个区域依此发展就形成了区域间的差距。--问题是这些生产要素经常是被建构出来的,不是天生如此。有计划的对生产要素进行投资(如教育),可能让处在不利竞争条件下的区域得以改变发展模式。10(续)区域差异政府投资说:问题是,政府为何选择特定区域而放弃其他区域?另外,政府的介入也常常是失败的,并不保证成功(例,田纳西流域管理局,三线产业)。重要的是讨论成功的条件何在?制度与组织说:认为经济行为是附着在社会关系上的。因此,一个区域的发展成功与否,不在于有多少资源或政府投资,而在于相配合的社会条件和文化等因素,特别是行之多年而不自知的习俗(custom)与制度性力量的整合。116.两个主题解释区位选择:即产业的空间布局、分工,和城市体系的关系解释集聚:企业之间的关系;外部经济:专业化供应厂商的形成,劳动力市场共享,信息外溢;制度和文化…12全球化与区域经济发展课程简介本课程将审视都市及区域成长的过程及其动力。近年来都市及区域发展的政策和研究都发生根本的范式转变:由传统关心区域发展不均,如何引进产业、消弥差距的问题,转向如何发展地方产业、活化区域经济,而相关的理论也随之产生剧烈的变化。课程中将引介并导读相关的地方与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包括新古典经济模型(如Hoover,Vernon的外部经济,North的需求导向模型、乃至Myrdal与Hirschman的不均衡发展模型)与政治经济学取向(如Massey的空间分工理论)。同时,并处理相关的重要的辩论,像全球化(globalization)与地方化(localization),大量生产与弹性专业化(flexiblespecialization),以及增长极(growthpole)与工业地域(industrialdistrict)等这些争议性的问题。13成绩结构1.阅读笔记(20%):在指定读物中任选两篇各撰写约一千字的读书笔记。2.案例研究报告(40%):四到五名同学一组,选择一个区域,界定和描述其问题,对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并提出对策。十一假期后(10月11日)缴交研究题目和大纲(1页);12月2日交书面报告(3000-5000字),不能迟交。优秀的报告将在讨论中国区域发展时由小组同学在课堂上报告(选6-8组,每组15分钟),用作案例讨论。3.期末考(40%):当堂闭卷。14reading鼓励同学购买下列参考书,三角地书店有售。另有部分教材需复印或由网上下载ManuelCastells(2000)TheInformationAge:Economy,SocietyandCulture,Vol.I.Oxford:Blackwell.(网络社会的崛起,夏铸九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AnnaLeeSaxenian(1994)RegionalAdvantage.Cambridge,Mass.:HarvardUniversityPress.(硅谷优势,曹蓬等译,上海远东出版社。)PaulKrugman,(1991)GeographyandTrade.Cambridge,Mass.:TheMITPress.(中译本,地理和贸易,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RobertPutnam(1993)MakingDemocracyWork(中译本,使民主运转起来,江西人民出版社。)王缉慈等著(2001)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5欢迎同学在学习过程中随时发问或使用Email与我联系lanchih@ccer.edu.cnOfficehour:Monday:14:00-16:30CCER,Room627.Tel:62758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