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导言全球化的概念西方理论界关于全球化的确切定义众说纷纭。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①全球化的影响无所不及,涉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层面;②个人和团体的反应各式各样。由于它们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位置、受冲击程度以及各自的传统背景等情况不同,所以各自从不同角度看待全球化;③从词源学的角度讲,“全球化”这个词本身是一个崭新的词,没有一个传统上内涵和外延非常明确的指定含义。渥特斯(Waters)认为,大约在1960年,全球化这个词才进入英语世界的日常生活中。①。据罗伯逊(Robertson)考证,1991年出版的《牛津新词词典》实际上把“全球的”(global)一词作为新词收录进来,但是在解释上颇有误导之嫌,只说它用于“环境术语”中②。基于这些原因,在西方理论界,出现了诸多在外延和内涵上交叉或吻合的全球化概念。这些不同的概念在不同的理论框架中被用来描述全球化的总体特征或局部特征。客观地说,这些概念在特定的领导中,就其所指向的目标而言,有相当的准确性。但是如果被用来描述全球化这一特有对象,就显得或者过于含混或者过于偏狭。因此,清楚地梳理全球化概念对于我们认识全球化这个复杂的现象非常重要。一、全球化:现实还是幻觉在理论界,对于全球化是否是一个现实存在一直存在着争论,尽管争论的双方在力量上并不均衡。否认全球化存在的学者分为两派,一派认为,现在所说的全球化不过是对区域化的夸大;另一派认为,从经济开放度上看,现在的国际经济并没有超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水平。现在看来,第一种观点似乎有些无理纠缠的味道,因为毕竟区域化是全球化的必要组成部分和发展的前提条件。第二种观点是依据经济统计数据得出的结沦,有着的身学术上的逻辑严密性,但是为了论证的合理,而忽视了更广阔的现实。现在的国际经济与20世纪之初的国际经济有着巨大的不同,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在1914年前,世界大部分地区并没有参与到国际活动之中,而现在世界各个角落都被卷入了全球化;②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国际贸易的发展是运输成本下降推动的,而现在则是通讯成本下降推动的。这种技术创新带来公司乃至社会组织方式的变革,而且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更加紧密;③即使在资本流动总量上现在没有达到世纪之初的水平,但是国际金融流量大大超越了以前,尤其是证券和外汇交易发展迅速。因此,全球化是否存在现在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而全球化究竟如何发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才是问题。①M.Waters,Globalization,P.2,London,Routledge,195.②RolandRobertson,Globalization:Socialtheoryandglobatculure,P.8,London,Sage,1992.2从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全球化在西方社会生活和社会科学研究中出现的频率就可以证明这点。二、全球化开始的时间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克利夫·甘保尔(CliveGamble)认为,全球化的第一个标志是人类几乎在全球范围的分布”①的确,从某种角度来说,全球化就是人类行为的空间范围不断扩大的过程。但是这种看法过于宽泛,无法凸现全球化所具有的独特性。还有人从市场角度出发,把全球化的起源归到11世纪,当时市场和契约关系开始出现并发展起来。这种看法显然有些偏颇,把全球化简单地等同于市场的扩张,没有看到全球化是一个超越经济领域的现象。人们通常的看法是把全球化看成一个近代才出现的现象,因此对全球化开始的时间争论经常集中在近代。J.N.彼德舍(Pieterse)总结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见表1)。总的来说,虽然在具体时间上有出入,但是全球化做为一种具体的存在确是近代以来出现的。表1几种关于全球化开始时间的代表性观点作者全球化开始的时间体现的形式马克思沃勒斯坦罗伯逊吉登斯波尔穆特(Perlmutter)②15世纪15世纪1870-1920年18世纪东西方冲突的结束现代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多维度的现代化全球文明来源:J.N.Pieterse,Globalizationashybrdization,inM.Featherestone,S.LashandR.Robertson,eds,GlobalModernities,P.47,London,1995.三、全球化起源的地点这个问题似乎没有引起太多的争议。学界普遍认为全球化是从西欧开始出现的。在当时的各文明中,只有西欧具有向更大的地理空间扩张的条件。但是这里的关键问题是把全球化看做是近代以来的现象,还是看成一个人类长期发展的过程。如果看成是近代以来的现象,那么必须找到一个起点,这个点肯定与西方世界的崛起和扩展有直接的联系。如果把全球化看做人类长期发展的过程,由于每一种文明在价值取向上都有世界关怀和扩展趋势,并且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延续着这种追求。因此,在这个意义上,全球化进程的起点不是一个,而是多个。现有的大多数全球化有关文献,基本上都明确或者隐含地把全球化进程的起点认同在近代西欧,这毫无疑问拥有更确切、更实在的历史证据,并且对于分析全球化进程的基本动因——经济因素,具有明显的优势和便利性。但是,值得研究者注意的是,这种认同必须与“西方中心论”区分开来。要把历史进程的辨认和价值取向区分开来。在肯定西方在近代以来的全球化进程中的主导地位的同时,从价值取向上采取普遍主义的态度,平等对待非西方的社会力①CliveGamble,Timewalkers:theprehistoryofglobalcolonization.London.AlanSutton,1994.②H.V.Perlmutter,Ontherockyroadtothefirstglobalcivilization,inA.Kinged.,Cultrure,globalizationandtheworldsystem,London,1991.3量,尤其是它们对全球化进程的推动作用和平衡作用。这种态度无论对于理论者还是实践者认识当代全球化进程,把历史眼光和普世关怀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都是非常重要的。四、全球化的动力和推动者生产力,尤其是知识的积累普及和技术的发展是全球化进程向前推进的根本动力。在这个问题上并没有太多的争论,半个世纪以来的全球化进程充分说明了这点。知识的积累普及提高了人类的认知能力,开阔了视野和胸怀。运输工具和通讯工具的不断革新缩短了空间距离,直接造成了生产成本的下降(见表2),人类活动范围和想像空间的扩大,相互交往的深人,从而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念,出现了吉登斯所说的“时空压缩”。至于全球化的推动者,我们可以列举出民族国家、国际组织、跨国公司以及个人。从总的趋势来说,这些主体的数量和活动范围是不断扩大的。民族国家是全球化进程开始以来最主要的推动者,虽然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其地位和职能遇到了挑战,但是至少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它依然是人类最重要的制度形式。国际组织被认为是全球化活动规则的主要制订者和全球治理的执行者,而且这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跨国公司是资本扩张的载体,是经济全球化的集中体现者,无论在经济规模还是在活动范围上影响力都在不断扩大。至于个人则由于活动领域的扩大而充当了文化交流和交往的中介和体现。表2运输和通讯成本下降(1920~1990年,以1990年美元价格为基准)单位:美元年份海运费Ⅰ空运费Ⅱ跨大西洋电话费Ⅲ年份海运费Ⅰ空运费Ⅱ跨大西洋电话费Ⅲ192019301940195095606334-0.680.460.30-244.65188.5153.201960197019801990272724290.240.160.100.1145.8631.584.803.32Ⅰ平均每吨进出口货物的运费和码头费Ⅱ平均每英里乘客费Ⅲ纽约到伦敦3分钟通话费转引自:HufbauerG,Worldeconomicintegration:thelongview,internationalEconomicinsights,vol.2,No.3.五、全球化的维度全球化是一个多维的过程,包括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诸多领域的变革。因此,我们可以说经济全球化、政治全球化、文化全球化。这些领域变革的总趋势是相互交往的加深与扩大,而且这些领域相互之间的联系程度也在加深。在这种交往方式变革的过程中,出现了新的制度实体和规范性规则。但是,在这个总趋势之下,还存在许多即时性问题,由于这些问4题常常介于新旧制度之间,一方面旧制度无力应付,另一方面新制度还不成熟,所以会产生强烈的负面影响,引发激烈的反对。在这些负面影响中,较突出的有两种:霸权主义与原教旨主义。前者指的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力图把自己的模式推广到全球范围,并且为此不惜诉诸武力;后者并不是单纯宗教意义上的,还泛指一种武断地维护某种教义,没有宽容的态度。从本质卜来说,霸权主义和原教旨主义都是一种中心主义,都忽视厂全球化的多元特征。全球化的多维度特点需要各个学科的共同关注和相互合作。约翰·迈克莱恩(JohnMacLean)通过对西方国际理论的传统的梳理指出,对全球化的研究应该从跨学科的解释转向反学科的解释。所谓的反学科,就是要清理本学科的内在问题和缺陷,再把全球化纳入研究的视野和学科系统中。①六、与全球化相关的几个概念全球化的多维度特点直接决定了不同领域对全球化的不同理解,因此也相应出现与全球化相关的多种概念。这些概念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从全球化作为一种实际运动进程和发展趋势角度出发;另一类是从全球化作为一种观念影响力出发。在前一类概念中,表述的方式是“XX化”,可以列举出来的包括区域化(Regionalization)、国际化(Internationalization)、跨国化(Transnationalization)、超国化(Supernationalization)、世界化(Cosmop01itanization)、美国化(Americanization)、麦当劳化(MacDonaizaiton)等。在这些概念中,前四种主要是政治经济意义上的,后三种主要是社会文化意义上的。从构词学的角度看,国际化、跨国化、超国化这三个词的词根是国家/民族(nation),实际上就是现代民族国家。换句话说,这三个概念都是围绕民族国家展开的,揭示了与民族国家有关的由不同主体承担的不同变化趋势。国际化强调的是国家之间联系广度和深度的加强,更多地着力于国家。跨国化指的是非国家主体,特别是企业活动范围超出国界。这个概念与跨国公司有着密切联系。超国化相比之下是一个非常新的词,被认为是欧盟建立以来形成的新概念。它强调的是出现了超越国家,并且能够全面替代具体国家的政治经济实体的趋势,欧盟是其典型代表。而区域化强调的是在特定地区的国家之间进行经济合作的制度化形式。区域化被认为是全球化的必要组成部分和制度化实现的前提。世界化这个词与基督教思想有密切联系,强调的是全球观念的趋同。美国化和麦当劳化带有强烈的社会文化批判色彩,美国化指的是美国的价值观念、消费方式在世界范围的扩张,而麦当劳化指的是社会文化领域的快餐化和消费文化的扩张。另一类概念的表述方式是“XX主义”,例如全球主义(Globalism)、跨国主义(Transnationalism)、区域主义(Regionalism)、超国主义(Supernationalism)和世界主义(Cosmopolitanism)。以“主义”(ism)作词尾,强调这些概念表述的是一种理念或者观念,是与它们相关的过程背后的指导性原则。全球主义通常被认为是新自由主义在全球化问题上的代名词,但是也有人把所有认为全球化是一种天命论趋势的观点称为全球主义,因此一些左①JohnMacLean,Philosophicalrootsofglobalizationandphilosophicalroutestoglobalization,inRandallD.5翼观点也被包括进来。保罗·克罗斯等人(PaulClose,EmikoOhki-Close)认为跨国主义是一种政治教义,一种意识形态和运动,主张(特定的)民族国家和民族要把合法性、权威以及主权交给一个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