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态势下的中小城市发展战略第一部分全球化态势下城市发展战略一、全球化态势对于城市发展的影响1、全球化及其特征2、首位城市主宰世界经济趋势明显3、城市连绵区更具发展活力4、多极、多层次世界城市网络体系的形成二、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城市发展1、全球化态势下中国城市发展趋势2、城市发展战略研究的意义三、我国中小城市发展战略研究(一)全球化态势下国外中小城市发展战略(二)我国城市发展的战略方针(三)我国中小城市发展战略的不同观点(四)全球化态势下我国中小城市发展战略1、制定发展战略的原则(1)遵循市场规律的原则(2)竞争优势的原则(3)空间经济的原则(4)网络化、信息化发展的原则(5)可持续发展原则2、发展战略选择标准以实现城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最大化,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为目的。3、发展战略体系的组成第二部分中小城市发展战略实证研究——以三亚市为例一、三亚市发展概况1、自然概况2、历史文化3、社会经济发展概况二、优劣势分析(SWOT分析)1、优势2、劣势3、机遇4、挑战三、战略指导思想四、发展战略的比较和选择五、战略定位的确定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以第三产业和生态农业为两翼,建设新型绿色环保生态旅游城市六、战略目标七、发展阶段和战略重点1、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2、第三产业和生态农业为两翼3、加快基础设施建设4、继承和发扬优良的历史文化遗产八、战略实施对策全球化态势下的中小城市发展战略——以三亚市为例第一部分全球化态势下城市发展战略一、全球化态势对于城市发展的影响1、全球化及其特征“全球化”的概念最初是针对经济领域而言的,而今已经扩展到城市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综观有关全球化的研究以及论述,可以将全球化概括为:“当代人类社会生活跨越国家与地区界限,在全球范围内展现的全方位的沟通、联系、相互影响的客观历史进程与趋势”。美国杜克大学教授阿里夫·德里克认为全球化具有以下特征:①资本与生产过程的全球化。资本将在全球范围内流通,投资总是在寻求其最适宜的土壤。②生产无中心化,管理集中化。生产在全球范围内扩散,由发达地区向不发达地区扩散;而与之相反,管理越来越趋向于集中,集中于世界级的大都市。③跨国公司已经取代国家市场成为经济活动中心。跨国公司及其高度灵敏的分支机构伸入世界经济的方方面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④全球不仅在经济上,而且在社会和文化上也开始同质化。2、首位城市主宰世界经济趋势明显3、城市连绵区更具发展活力5、多极、多层次世界城市网络体系的形成二、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城市发展1、全球化态势下中国城市发展趋势2、城市发展战略研究的意义三、我国中小城市发展战略研究(一)全球化态势下国外中小城市发展战略(二)我国城市发展的战略方针(三)我国中小城市发展战略的不同观点(四)全球化态势下我国中小城市发展战略3、制定发展战略的原则(1)遵循市场规律的原则(2)竞争优势的原则(3)空间经济的原则(4)网络化、信息化发展的原则(5)可持续发展原则4、发展战略选择标准以实现城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最大化,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为目的。5、发展战略体系的组成第二部分中小城市发展战略实证研究——以三亚市为例一、三亚市发展概况1、自然概况海南岛-中国南海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仅次于台湾的第二大岛。中国陆地面积最小,海洋面积最大的省。土地总面积33920平方公里.森林面积171470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51%。约占全省森林面积一半的热带天然林,从1994年起全面停止采伐,进行保护和恢复。人工林主要树种有橡胶、桉树、木麻黄、相思、国外松、芒果、龙眼、荔枝、椰子、槟榔及其它热带果树。主要林副产品有热带水果、造纸木片、橡胶及橡胶材、松脂、南药等。海南地处热带,位于东经108度37分,-111度05分,北纬18度10分,-20度10分之间年平均气温23-25°C,最冷的2月平均16—20°C,最热的8月为25-29°C,年均降水量1500毫米。长夏无冬。当北国千里冰封的时候,这里依然暖风和煦,可以海浴。,全岛面积约为3.4万平方公里,人口为700万,其中有黎、苗、回等少数民族约120多万人。海南岛处于亚洲太平洋经济圈的中部,北隔琼州海峡与雷州半岛相对,包括海南岛和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的岛礁及其领海。中部有五指山、黎母岭山地及台地,四周有宽窄不等的平原。三亚市地处中国海南省(海南岛)最南端,位于北纬18度9分34秒-18度37分27秒、东径10度56分30秒-109度48分28秒之间,全市面积1919.6平方公里,境内海岸线209.1公里,有19个港湾。主要港口有三亚港、榆林港、南山港、铁炉港、六道港湾等。主要海湾有三亚湾、海棠湾、亚龙湾、崖州湾、大东海湾、月亮湾等。有大小岛屿40个,主要岛屿10个,面积较大的是西岛、蜈支洲岛。三亚市气候独特。三亚地处低纬度,受海洋气候的影响较大,属热带海洋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25.4℃,气温最高月7月,平均气温28℃;全年日照时间2563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279毫米。这里四季如夏,可谓三冬不见霜和雪,四季鲜花常盛开,素有东方夏威夷之称。这种气候最适宜旅游休闲度假。2、历史文化三亚古称崖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考证,三亚落笔洞一万年前就有人类活动,沿海一带还发现古波斯人的墓群。早在秦始皇设置南方三郡时期,崖州是其中之一的象郡。因其远离帝京,孤悬海外,自古以来一直被称为天涯海角。唐代宰相李德裕、名僧鉴真,宋代名相赵鼎和纺织家黄道婆等先后来过崖州,现在相关景点都有雕像以示纪念。三亚市是汉、黎、苗、回等20多个民族聚居的地方。全市总人口45.6万(城区人口13万人),其中黎族17.3万人,苗族0.3万人,回族0.6万人。各民族勤劳智慧、能歌善舞,创造了源远流长的文化艺术。少数民族仍保其特有的文化和风俗。浓郁的乡土气息、多姿的民族风情、多彩的民族艺术,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悠久的历史和多种民族聚居,铸就了多姿多彩的民间文化艺术,也孕育了极富浓郁乡土风情的工艺精华与宗教文化。传统的风俗与文化生活令人怦然心动,神话传说、民间舞蹈、民族音乐、雕塑、园林、宗教、工艺品等等,体裁多样、形式各异,美化了三亚、精装了三亚,使游客们赏心悦目、叹为观止。黎苗歌舞是三亚舞蹈艺术的代表,其舞姿提炼于狩猎耕作基本动作,其旋律提炼于民间传统歌谣。每逢丰收、新春佳节、“三月三”,黎苗同胞不约而同携妻带子,来到村寨开阔之地燃起火把,敲响铜锣,舞起打鹿舞、鹿回头、椰壳舞等欢庆舞蹈,自娱自乐,唱也融融,舞也融融。其中《跳柴舞》被评为全国优秀舞蹈节目,并被定为全国少数民族舞蹈保留节目之一。姿态各异的椰工艺品、贝雕工艺品及各种海洋动物标本、蝴蝶标本,是三亚新近崛起于海南旅游商品市场的工艺美术新品种。民间艺人利用椰壳资源,摄取生活中的神话传说为表现体裁,精心雕刻、再现生活。三亚的民间编织历史悠久,扬名海内外。大体可分为:布织和竹织。布织主要以黎族织绵为代表,图案精美、色彩斑澜。有毯、布巾、腰带、头盖、背包、裙等各种款式;民间竹织以山间竹子为材料,经劈刮、刷亮等复杂工序,制成品种齐全、观赏实用皆宜的竹器工艺美术品。三亚市是一座依山傍海,充满椰风海韵的园林城市。在南山佛教文化旅游区,有以生态和佛教文化为主题的雕塑精品;在天涯海角游览区,有伴着不息涛声的历史名人雕塑群;鹿回头山顶公园那栩栩如生的人物雕塑,在诉说鹿回头美丽的爱情故事;亚龙湾中心广场,一座荣获国家建筑鲁班奖的现代园林广场及雕塑群,将把您带回久远的历史。一切的一切让您目不暇接。三亚宗教文化丰富齐全。伊斯兰教,1000多年前随回民传入三亚,清真寺、伊斯兰古墓异彩纷呈。佛教,三亚是南海观音菩萨长居之地,南山文化旅游区的观音阁供奉着世界首尊金玉观世音。道教,南山文化旅游区内完整地保存着道教开山始祖的相关遗迹。3、社会经济发展概况二、优劣势分析(SWOT分析)1、优势区位条件独特。海南地处中国大陆的最南端,是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近傍香港,遥望台湾,内靠我国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外邻亚太经济圈中最活跃的东南亚地区。海南在这种大格局下,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将有条件发展成大西南走向世界的前沿,南海资源开发利用的基地,海南铁路通道建成后,这种优势将会进一步明显加强。政策相对优惠。国务院赋予海南实行比其他经济特区更加优惠的政策,进行改革有更大的灵活性;全国人大授予海南省人大以地方特别立法权。建省以来,海南运用这些政策和权力,结合实际,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推进改革开放,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机制发育和完善的政策法规,为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基本保证,也为全国改革开放提供了许多成功的经验。投资环境日益改善。建省以来,全省开发建设成就显著,经济实力得到增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市场体系不断健全,法制建设和社会治安得到加强,社会事业有了较大发展。深层次、多功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已基本形成,为大规模开发建设创造了较好的软硬环境。有众多的爱国爱乡华侨。海南是我国主要侨乡之一,有华侨和港澳同胞约200多万人。广大华侨和港澳同胞关心家乡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公益事业,或直接投资参与家乡的建设,或帮助引进资金技术和沟通购销渠道,对海南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2、劣势海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虽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由于基础差,起步晚,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与其他沿海省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农业技术水平低,农作物单产不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地区经济发展差异较大,还有约60万农村人口没有脱贫;工业基础薄弱,新的支柱产业尚未形成;企业素质不高,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较多,亏损面大;科技、教育和劳动力素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还有较大的差距;自我积累能力和融资能力较弱,资金缺乏。改变这种局面,需要作出极大努力。3、机遇中国旅游市场已逐步形成海外入境市场为先导、国内市场为基础、出境旅游为补充,三者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2001年接待海外入境游客8901.29万人次,是1978年的49倍,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77.92亿美元,是1978年的68倍。在中国入境客源市场中,香港、澳门、台湾和海外华侨游客约占8/9,其中香港5857万人次,澳门1578万人次,台湾344万人次。外国游客1122.6万人次,约占1/9,超过20万人次的客源国有日本、韩国、俄罗斯、美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蒙古、英国、泰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印度尼西亚和法国。2001年,国内游客7.84亿人次,出游率达62.2%,其中城镇居民3.74亿人次、出游率110.2%;农村居民4.10亿人次、出游率44.2%。2001年,中国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77.92亿美元,相当于当年中国外贸出口创汇的6.5%;中国国内旅游收入3522.36亿元,全国旅游总收入达到4995亿元,相当于当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GDP)5%。2001年中国入境外国旅游者人数一览表客源地区人数(万人次)份额(%)年增长率(%)亚洲698.262.212.2欧洲256.722.98.5美洲127.811.45.0大洋洲31.02.89.9非洲7.30.711.6其他1.50.1360.4总计1122.6100.010.5资料来源:中国国家旅游局(CNTA)1996-2001年中国国际旅游增长表年份人境旅游人数旅游外汇收入万人次年增率(%)亿美元年增率(%)19965112.810.2102.0016.819975758.812.6120.7418.419986347.810.2126.004.419997279.614.7140.9911.920008344.414.6162.2415.120018901.36.7177.929.7资料来源:中国国家旅游局(CNTA)1996-2001年中国国内旅游增长表年份旅游人数(亿人次)年增长率(%)旅游收入(亿元)年增长率(%)人均花费(元/人次)19966.391.61638.419.1256.2019976.440.82112.729.0328.2019986.947.82391.213.2344.5019997.193.6283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