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信用评分设定贷款限额的通用模型杨根深常规来讲,互联网金融公司都会有一个自己的贷前风控模型及对应的评分,通常我们管这个叫A卡评分。每个评分分别对应着相应的违约概率。直觉上来讲,风险越大的借款人,其能获得的贷款额度越小。那么这种负相关的函数关系具体是怎样的?我们的目标是使贷款盈利最大化,定义target为Target=max()=×(+-Lossi)其中,为每笔贷款对应的利率,为每笔贷款对应的罚息及其他收入,Lossi为每笔贷款对应损失比率。这里,×/=×我们假设,和线性负相关,存在如下的线性关系:=α-β×(1.0)其中,α是单笔贷款最大额度,需要求β。将target公式重写成:Target=max()×(+-×))(1.1)需要满足的限制条件是:≤C(1.2)(1.2)经整理,变为:n-erofbads≤C(1.3)≥(1.4)由(1.1)=×(+-×)(1.5)如果(1.5)是一个小于0的常数项,则=时target取得极大值。如果(1.5)是一个大于0的常数项,则=+∞时target取得极大值。代入到的公式中有:(1)当+-×0,也即每笔贷款都是盈利,且n笔贷款的总授信额度限定为C的时候,=α-×(1.6)(2)当+-×≤0时,=0(1.7)(1.7)实际上规定了信用评分模型接受与拒绝的cutoffpoint.它和由模型K-S值产生的cutoffpoint并不完全一致,但也不矛盾。(1.7)实际上说的是,如果一笔贷款,统计上看不赚钱(×太高),那我就不给额度,这笔贷款就不做。这个cutoffpoint和一个金融公司的经营策略和水平直接相关(+)。(1.6)的α,实际上是一个金融公司设置的单笔贷款最高额度,它和统计无关。事实上,(1.6)显示,每笔贷款的额度和金融公司的经营策略(+)无关,仅和该公司的风控水平相关。在现有风控水平下,每单位样本中numberofbads越少(也即风控能力越强),两笔不同贷款间的额度差异越显著。直白的说,我越清晰的知道谁是好的客户,谁是不好的客户,我越把额度尽量分配给好的客户;反之,我对好坏客户分的不是特别清楚,那大家只能得到一个大约相等的贷款额度。C可以对每笔新贷款额度进行动态的调整。比如说,2018年的3月,我手头资金相对充裕,有2000万¥,目标是对5000户贷款申请人放款,单户最高额度10万元,则C=2000万,可以根据(1.6)核定单户根据风险状况决定的额度;2018年的5月,手头资金紧张,只有500万¥,目标是对5000户申请人放款,单户最高额度10万元,则C=500万,我仍能保证最高额度10万,但是单户实际获得的贷款额度将减少。(1.6)是把贷款申请人每个人都分了一类,实际上我们完全可以根据风险模型的表现,把借款人群分成A,B,C,D,E这样的几类,每一类的平均用在(1.6)中,这样可以得到这一类客户的贷款额度上限。(1.6)可以用于包括但不限于小额贷、消费金融、信用卡、按揭贷款等产品的额度设定过程。不同的产品,表现不同,最坏的情况下,=1,贷款全损,这种情况大多发生在到期一次性还本付息。对于等额本息、等额本金情况下,小于1.产品的设计,风控的能力,决定了的水平。并且可以看到,不管哪种贷款方式,尽量避免到期一次性还本付息的方式有助于降低金融机构风险。单户贷款首笔出账后的额度调整,可以根据决策时的水平动态设定。此时的并非贷前模型形成的,而是由贷中模型产生的。本文没有讨论对额度的影响。事实上,对很多公司,构成最重要的收入源,这些公司往往追求的不是风险上最安全的,而是最大化的,比如CapitalOne.我们将在其他场合专门讨论对额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