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下达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关于下达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的通知粤计规〔2001〕933号各地级以上市计委(计划局)、劳动保障局(劳动局、社保局),顺德市计划局、劳动保障局:现将《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五”计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组织实施。二OO一年十月十六日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五”计划“十五”时期是我省为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根据中共中央和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精神,结合我省劳动和社会保障(以下简称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实际,按照前瞻性、针对性、指导性的原则,制定本计划。一、劳动保障事业“九五”发展概况和“十五”面临的形势(一)“九五”发展概况“九五”期间,我省各级劳动保障部门按照中央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我省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不断深化劳动和社会保险体制改革,初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劳动和社会保险体制。劳动力市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发挥基础性作用。“九五”期末,全省城乡从业人员达3946万人,年均递增2.1%;三大产业从业人员结构由“八五”期末的43:32:25变为41.4:30.6:28.0;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培训能力达95万人,“九五”期间共培训460万人,比“八五”增加150万人;有159万人通过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城镇就业局势基本稳定。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体系基本建立,医疗保险开始启动,预计参加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的人员分别达到850万人、777万人和912万人,比“八五”期末分别增加343万人、354万人和308万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330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260万人;各项保险基金结余222亿元。企业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城镇职工工资平稳增长,年人均工资达12610元,年均递增8.9%。劳动关系调整机制进一步完善,签订劳动合同的人数达1103万人,城镇从业人员劳动合同签订率达85%;受理劳动争议案件共13万件,结案率达98%,保持了劳动关系的基本稳定。依法行政工作成绩突出,省人大先后颁布了劳动监察、企业集体合同、养老保险、工伤保险、流动人员就业管理、职业介绍管理等条例;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进一步健全,执法手段逐步完善,力度不断加大。劳动保障领域宏观调控体系基本建立,劳动保障信息系统建设开始起步。(二)“十五”面临的形势“十五”时期我省劳动保障事业发展面临许多新的机遇和有利条件,主要是:中央和省委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决定和关于制定“十五”计划的建议,对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为劳动保障事业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各级政府发展经济的指导思想逐步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使劳动保障事业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社会各方面的重视;随着我省经济结构的调整,国有企业逐步走出困境,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为劳动保障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依法治省作的不断推进,有利于劳动保障部门依法行政、规范管理;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有利于劳动保障部门学习借鉴国外劳动保障管理的先进经验,逐步实现各项劳动标准与国际惯例的接轨;新型劳动保障体制的基本确立,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在改革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也为劳动保障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十五”时期我省劳动保障事业也面临许多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大量城镇新成长的劳动力进入劳动力市场,城市化进程加快,大批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特别是由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济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带来的就业结构大调整,导致结构性失业问题更加突出,就业压力加大,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将长期存在。人口老龄化加快,失业人员增多,人们日益增长的社会保障需求与社会保障能力的矛盾突出,使养老、业、医疗保险面临严峻挑战。企业工资分配方式和分配结构不合理问题依然突出,调控方法和手段不完善,分配秩序比较混乱。职业技能开发工作跟不上经济社会的发展,劳动者职业技能整体素质偏低,结构不合理。劳动关系日趋多元化、复杂化,劳动关系协调难度大。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完善,执法监察力量薄弱。市场就业机制尚不健全,社会保险体系还不完善,劳动保障制度改革的任务仍十分繁重。劳动保障系统的社会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与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二、“十五”时期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预期目标(一)指导思想“十五”时期我省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在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增创新优势,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体部署,坚持为经济结构调整、国有企业改革和广大职工群众服务的方向,以建立比较完善的劳动保障体制为目标,扩大就业机会,完善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灵敏高效的劳动关系调整机制和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企业收入分配制度,进一步开拓创新,依法行政,加强劳动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劳动保障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事业协调发展,使广大劳动者得到比较充分的就业和基本的社会保障。(二)主要预期目标1、确立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广开就业渠道,完善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健全就业服务体系,优化就业结构,实现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有序转移,城镇登记失业率调控在3%左右,三大产业的就业结构调整为36:30:34,保持就业局势的基本稳定。2、建立起比较健全的、独立于企业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保障方式多层次的社会保险体系,依法推进社会保险全覆盖,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基金征缴率保持在95%以上。3、建立以职业资格培训为特色的职业技能开发体系,省、市、县分别建立综合性职业技术训练基地,新就业的劳动者参加培训达90%以上,实行就业准入制度的工种达200个,参加职业技能鉴定人数年均递增10%。4、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市场机制调节、企业自主分配、职工民主参与、政府监控指导”的企业收入分配制度,在岗职工实际平均工资年均增长7%。5、全面建立劳动关系双方自主协商、政府依法调整为主要形式的劳动关系调整机制,城镇用人单位与职工均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健全企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完善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劳动争议案件处理结案率达95%以上,保持劳动关系的基本稳定与和谐发展。6、全面推行依法行政,进一步形成与国家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相配套的地方性劳动保障法规规章群体,健全劳动保障执法监督体系,基本实现劳动保障工作法制化。7、建成覆盖全省的劳动和社会保险信息系统,基本实现全省劳动和社会保险工作手段的信息化、现代化。8、劳动保障干部队伍思想和业务素质有较大提高,专业、年龄等方面的结构趋于合理。三、主要政策措施(一)加快完善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大力促进就业l、推动各级政府把充分就业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建立促进就业目标责任制。在制订经济发展战略时,把致力于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摆在优先位置上,逐步建立起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政策体系,结合所有制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努力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第三产业特别是社区服务业;在因地制宜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劳动密集型产业,并注意引导其向山区和东西两翼转移,扩大就业门路。积极发展吸纳就业能力较强、且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的中小企业,扶持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举办生产自救型经济实体或劳动组织,鼓励劳动者到非正规组织就业、自谋职业或组织起来就业。建立阶段性就业制度,积极推行弹性工作制等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2、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按照现代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要求和以场地建设为基础、以网络建设为核心的原则,加大对劳动力市场的投入,加快建设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至2003年底实现省、市、县(区)劳动力市场信息联网。认真贯彻《广东省职业介绍条例》,完善市场就业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公益性职业介绍机构,充分发挥其职业指导、职业介绍、转业转岗培训以及劳动事务代理等服务功能。制订和完善劳动力市场管理规则,规范非公益性的职业中介组织,维护劳动力市场秩序。3、继续做好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的工作,确保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按时足额发放,不发生新的拖欠。国有企业新增减员直接进入劳动力市场,纳入失业职工管理。对已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的下岗职工,要妥善处理其劳动关系,加快分流步伐,在2002年底前全部出中心;珠江三角洲地区和其他有条件的地区的下岗职工要在2001年底以前全部出中心。4、按照“调整布局,形成规模,提高层次,突出特色,服务就业”的方针,通过兼并、撤销、联合、股份制等多种形式对职业技能培训实体进行战略性调整。重点抓好一批国家和省级重点技工学校、职业培训中心(集团)的建设,逐步形成以职业资格培训为特色的就业培训体系,系统推进技校、职业培训机构综合改革。一是加大办学体制改革力度,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办学,积极发展技工教育产业开展办学权与所有权分离的改革探索,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的职业培训机构来粤合作办学;二是积极推进课程、教材改革,建立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在内的、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新的课程体系,扩大技校开设课程和选用教材的自主权,逐步形成一批内容新、水平高、实用性强的精品教材;三是深化招生制度改革,技工学校要放宽入学年龄、生源所在地等方面的限制,宽进严出,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习制,允许学生分阶段完成学业;四是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技术手段现代化,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和各种音像手段辅助教学,开设网络课程;高级技工学校和省级重点技工学校要在全省统一规划下,于2005年前建成校园网。开办省高级技校广州教学区,为用人单位培养急需的高级技能人才。、坚持职业培训的社会化和市场化发展方向,推动“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机制的形成。大力发展公共培训机构,根据我省经济外向程度高,高新技术、信息产业发展快的需要,引导技校和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以市场为导向,不断调整优化培训方向。全面推行劳动预备制度、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实施职业技能开发素质化战略,抓好技能人才继续教育工作,完善在职职工培训制度,积极指导企业开展职业培训,大力开展再就业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有效性,特别是加强新兴产业、行业所需职业技能的培训,缓解结构性失业矛盾。完善职业技能鉴定体系,坚持职业技能鉴定社会化管理方向,以科学管理为基础,以质量控制为前提,以技术支持为手段,建立覆盖到区县一级并向农村延伸的职业技能鉴定网络。加大对职业培训的投入,多方筹措职业培训资金,督促用人单位依法提取职业培训经费用于职工的职业培训。6、按照我省加快城市化进程的要求,抓好小城镇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组织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有序转移。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劳动力的就业现状,梯度推进城乡就业一体化进程,在珠三角等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实行城乡一体化市场就业政策。继续做好劳务扶贫工作,落实省委提出的从1999年至2003年帮助贫困地区输出25万劳动力的任务;进一步实施智力扶贫工程,提高贫困地区劳动者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能力。(二)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体系1、运用法律手段推动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实现各项社会保险全面覆盖法规规定的城镇各类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重点抓好非公有制企业的参保工作,对拒不参保的单位依法强制执行,并予以曝光。以全方位、多层次、灵活多样的方式加强社会保险法律法规宣传工作,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险参保意识。2、配合地税机关完善统一征收社会保险费的办法,核准缴费基数,努力提高社会保险基金收缴率。推动政府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的社会保险支出比例,财政当年收支盈余除了保证法定支出外,应主要用于补充社会保险基金;出售部分国有股权、企业变现部分国有财产补偿社会保险基金;积极争取发行社会保险债券、开展基金投资运营,探索基金保值增值的多种途径,形成国家、企业、社会、个人等方面共同负担的基金筹集机制,增强社会保险基金抵御风险的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