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09010110105南阳师范学院2013届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体育教学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调查研究完成人:叶阳霆班级:2009-1班学制:4年专业:体育教育指导教师:刘笑舫完成日期:2013-4-6目录摘要··············································(1)一、引言··········································(1)二、研究对象与方法·································(2)(一)研究对象·····································(2)(二)研究工具·····································(2)(三)数据处理·····································(2)三、结果分析与讨论·································(2)(一)南阳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3)(二)是否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差异比较···(4)四、结论与建议·····································(5)(一)结论········································(5)(二)建议········································(6)1.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6)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教学························(6)3.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作用···························(6)参考文献··········································(7)Abstract···········································(7)第(1)页共(7)页体育教学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调查研究----以南阳市为例作者:叶阳霆指导教师:刘笑舫摘要:河南省地处我国中原地区,是我国教育大省,基础教育普及率高。在国家宏观性政策导向下,以“健康第一”“终身体育’’为理念的体育教育思想逐步深入拓展。本文选取南阳市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8所高中作为研究样本,针对当前南阳市高中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等方法进行探究,力求对南阳市中学体育教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进行深入研究。关键词: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健康一、前言随着我国独生子女群体的日益扩大,中学生中产生心理障碍的人数呈上升趋势。因此,中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一个引起普遍重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家教育部2002年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健康概念的认识已不仅仅局限于生理健康一个方面。就目前达成的共识,健康要素主要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道德健康、生殖健康。然而,由于人们经常忽视及时调整外界诱因对自身精神压力的影响,致使人际关系不和、学习紧张、就业择偶不顺等,由此产生的心理疾病已成为影响青少年健康的主要因素。为此,我们体育教师就很有必要探讨体育教学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用,对如何利用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从而使学生在增强体质的同时促进心理健康的成长。通过对南阳市体育教学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的研究,总结经验,不但可以提高中学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与作用,而且还可以为今后更大范围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第(2)页共(7)页二、研究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本研究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南阳市中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130份,回收到130份,问卷回收率为100%。通过仔细筛选,剔除无效问卷7份,共获得有效问卷123份,问卷的有效率为94.6%。详细情况如下:表1:有效被试基本情况样本特征类别人数百分比性别男女626150.4%49.6%经常参加体育运动是否1051885.4%14.6%从表1中可以看出,中学生性别比例不较均匀,男女比例分别为50.4%和49.6%。在是否经常参加体育运动这个项目中,比例差距很大,分别为85.4%、14.6%。(二)研究方法采用王极盛教授编制的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进行调查。该量表包含了强迫症状、偏执、敌对、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适应不良、情绪不稳定、心理不平衡等10个因子,每个因子有6个项目,总计60个项目,由被试就自己近来心理状态的真实情况进行自评.每个项目采用5级评分,被试反应为没有计为1分,偶尔计为2分,有时计为3分,经常计为4分,总是计为5分。各因子均以2分为简单的判断该因子心理健康问题的分数线,2-299分为该因子存在轻度问题,3-3.99分为该因子存在中度问题,4-5分为该因子存在严重问题,因子平均值越高,问题越严重。(三)数据处理全部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录入、统计、分析。三、结果分析与讨论第(3)页共(7)页(一)南阳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表2:中学生单个因子的心理健康问题的百分数因子轻度中度严重合计强迫59.02%13.66%0.64%73.32%偏执35.6%7.22%1.06%43.88%敌对30.71%7.01%0.64%38.36%人际39.56%9.98%1.77%51.31%抑郁36.45%8.78%1.06%46.28%焦虑40.69%12.46%3.26%56.4%学习43.38%17.27%4.67%65.32%适应44.8%9.7%%0.64%55.13%情绪44.52%13.3%1.7%59.52%平衡31.78%5.02%0.42%37.23%总体44.73%5.02%0.2149.96%注:各分量表的名称有部分为简写,强迫=强迫症状,人际=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学习=学习压力感,适应=适应不良,情绪=情绪不稳定,平衡=心理不平衡,下同。各项目的频数分布表明,整体的反应倾向是“没有”,对“经常”、“总是”的反应最少.随着程度的加重,反应的人数比例逐渐减少。但各项目的严重仍有反应,表明在各项目上均有一定比例的严重问题学生,如在经常有自杀的念头项目中,不论男生女生,在各程度上都有反应。近一半(49.96%)的中学生存在轻度或更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在强迫症状、学习压力感、情绪不稳定等方面的比例最高。在各因子上存在中度问题的比例约为5%-17%左右,存在严重问题最多的是学习压力感、焦虑。这与这次所调查的样本人群的心理发展特点有密切的关系,他们正处于青春期,也处于紧张的学校教育的关键时期,这时是第二次生理与自我意识发展的高峰,对父母、教师、同伴、学校、学习等生活构成的态度也在剧烈变化,从初中到高中的新环境、新任务、新生活也直接影响着青春期少年对外部环境的评价。个体对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的关注在提高,情绪更敏感更易波动,这要求教育者,不仅是教师,也包括家庭、社会、学校等环境,给中学生更多细心的、正面的、积极的鼓励,减少其学习的焦虑,培养自我调节、控制消极情第(4)页共(7)页绪、保持积极情绪,提高其学习成绩,使其能对学习压力形成较为合理的认知和情感。(二)是否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差异比较表3:不同性别在是否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人数与百分比性别经常参加不经常参加男5893.55%46.45%女1626.23%4573.77%表4:不同性别在心理健康量表上的比较因子女(mean)男(mean)F强迫2.362.253.88***偏执1.981.921.69敌对1.891.802.57**人际2.112.032.22*抑郁2.091.895.79***焦虑2.232.083.62**学习2.392.253.22**适应2.082.080.08情绪2.192.160.72平衡1.861.801.92总体2.122.023.35***注:*p0.05,**p0.01,***p0.001,下同。从表3中可以看出,男生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比例达到了93.55%,女生仅有26.23%的人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相差十分玄虚。表4可看出,女生各因子上的平均值都要比男生高,且在强迫症状、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感等因子上存在均值差异显著,在总均分上也存在均值差异显著。这表明女生比男生存在更多、更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尤其是在抑郁程度上,女生更容易陷入抑郁的情绪困扰。男生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将注意力转移在运动上,在运动中缓解心情释放压力,而女生不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常常将自己封闭在狭小的空间,不能转移注意力,因而会出现很多心理问题。因第(5)页共(7)页此,在体育教学中,要注意男女心理上的差距,经常变换体育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鼓励女生多多的参与体育运动,这样才有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因材施教,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表5:是否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在心理健康量表上的比较因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是(mean)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否(mean)F强迫2.212.355.01**偏执1.812.0815.64***敌对1.711.939.27***人际1.92.1812.83***抑郁1.772.235.51***焦虑1.912.3323.95***学习2.022.5941.03***适应1.922.1711.98***情绪1.892.3839.21***平衡1.691.9111.16***整体1.882.2132.04***从表5可知,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学生,心理问题出现的少,不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学生,心理问题出现的多。经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在各因子和总均分上都存在差异显著。尤其在学习压力感、情绪不稳定、抑郁、焦虑等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是否经常参加体育运动较大的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由此可以看出,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高,而不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这是因为在体育运动中可以缓解压力,放松心情,体育运动给心灵卸下沉重的包袱,因此,参加体育运动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十分重要。四、结论与建议(一)结论本研究样本中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不容乐观,普遍反应学习压第(6)页共(7)页力感大、情绪不稳定、焦虑、自我调节能力差。是否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对中学男女生的心理健康差异很大,女生心理问题比男生心理问题多且严重。是否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有显著的影响。尤其在学习压力感、情绪不稳定、抑郁、焦虑等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二)建议1、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体育运动要想取得较大的心理健康效应,必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因为体育运动引起人体构造和功能方面的显著变化,不是短期就能见效的,只有经过长时间系统的锻炼,学生体质和心理水平才能明显增强。如果中断锻炼,则体内各器官和系统的构造及其功能也会逐渐消退。另外,体育习惯一经形成,就可以成为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内部动力。对此,体育教师一要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因为兴趣是习惯养成的前提;二要强化监督、管理,要求学生每天坚持锻炼30分钟,以使学生形成运动心理定式,这是运动习惯养成的重要保证。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学生的心理一直处于动态之中,体育运动的实践性、竞争性、公开性、协同性和集体性等特点,决定了体育活动对促进心理健康发展起着特殊的作用,作为体育教师,我们更应该积极把握住学生心理健康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有目的地开展各项活动,让每名学生都拥有一片纯净的心理蓝天。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教学要充分利用体育理论课,在室内讲授体育与卫生保健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讲授心理健康知识,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心理保健和心理疾病的预防常识,使其能够在必要时及时而恰当地对自己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整。如在体操和球类课教学中,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