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行为观察的实施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节幼儿行为观察的准备第二节幼儿行为观察的实施第三节幼儿行为观察的记录第四节幼儿行为分析第一节幼儿行为观察的准备一、确定观察目的二、制定观察计划三、准备观察材料一、确定观察的目的观察目的:是指将要观察什么和完成什么的表达,是观察的全部意图。通过观察目的的确定,可以避免遗漏重要部分,过多记录无关现象。能观察到真正想要了解的行为,而不是记录了一大堆无关的现象。节省人力物力,提高时效性。一个有目的性的观察,可以是观察各个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行为,也可以是了解孩子在特殊情境中的表现等等。而这些行为观察的结果信息,都可以帮助教师做出判断,以便进一步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改进教学策略和方法,适应每一个孩子的需要,进而促进去全面发展。教师或专业研究者对学前儿童行为的观察,如果犯了错误,对孩子的伤害会很深、很久远。因此,我们在进行观察时,首先就应该明确要观察什么,这也就是在确定观察目的。从宏观层面来讲,观察的目的常常是为了了解一些儿童行为的事实真相;从微观层面讲,观察目的就是要弄清我们想要观察的是什么,想要了解学前儿童的哪一些现象,我们通过这样的观察达到什么样的目的,不同的观察目的带来的是不同的观察主题、内容和方法。在实施观察之前,要将观察的目的转化成为具体可操作的问题。根据这些具体可操作的问题,观察者才可以设计自己的观察计划和观察提纲。二、制定观察计划有了观察的目的,为了达到目的,在观察前就必须先进行计划,即对具体观察什么行为、如何收集资料、在什么时候收集,以及观察记录的方法都要做好思考和策划,以避免观察资料收集的错误及偏向,甚至产生歪曲的判断。观察计划要素(一)观察的目标是对所要观察的具体行为的陈述,是有方向、有范围地进行观察,也就是观察的主题。在观察目的明确以后,就需要将观察的具体目标加以界定,而具体的目标是个别孩子或多数孩子的行为中最凸显的问题,教师必须加以了解,以此确定具体行为作为观察的目标。这样才能在进行观察记录、分析以及判断的时候有迹可循。eg:目的:了解幼儿如何使用语言作为社会性互动的工具目标:1、观察记录有互动行为的幼儿的语言行为。2、观察记录幼儿彼此沟通时使用的特殊语言。(二)观察对象根据教师的专业知识及过去的经验可能无法对学前儿童身上出现的情况进行判断,此时便需要进行有计划的正式观察,这名(群)无法让教师下判断的学前儿童便是观察对象。观察对象既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群人。(根据观察目的界定)如果想要了解的事实只是个别现象,……如果想要了解的事实是团体现象,……(三)观察环境观察环境包括进行观察时的场所和情境。场所,最重要的场所是幼儿园,包括活动室、室外场地、走道、餐厅、卧室,甚至于厕所等。情境,观察场所中与社会和心理有关的一些情况。有些场所比较有助于某些特定情境的产生,有些场所则不利于某些特定情境的产生;相同的场所可以制造不同的情境,相同的情境也可以在不同的场所发生;幼儿在某特定时间的行为受情境的影响比受场所的影响要大得多。(四)观察取样事实上,要把观察对象所有的行为都收集到是不可能的,因为观察者不可能时时刻刻、连续不断地对被观察者进行观察。因此,观察取样就显得十分必要。通过观察取样,既能收集到可以代表主题意义的重要行为,又可以用来简化资料收集的复杂过程。观察取样最重要的目的在于收集与主题有关系的行为信息。一、事件取样二、时间取样一、事件取样当事件发生了才来进行观察记录,这便是事件取样。适用情况:行为的发生间隔久,而且频率低。(因为下一次的行为没有那么快就会发生,所以可以有时间将每一次的观察记完整。)二、时间取样当事件同时发生或连续不断地发生,观察者就会来不及记录,或者因为观察者当时还有别的事情,无法察觉事情的发生,这时就需要以时间来决定,选择时间片段作观察记录,这便是时间取样。适用情况:行为发生的间隔近,且发生的次数频繁。(如果仍用事件取样,观察者的观察及记录行为将无法赶上幼儿的行为,这时用时间取样。)(五)观察者的角色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间存在着互动的关系,这就是一种角色的关系,包括两方面的关系:第一种,观察者是否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第二种,被观察者是否知道他自己被观察。(六)观察的时间和次数观察的时间是指每次观察特定的期限,具体是指在什么时候进行观察,一共观察多少时间。观察的次数是指在实施观察中需作多少次观察,以及观察行为在一定时间内发生或重复的频数。(七)观察记录的方法和手段观察记录的方法贯穿于观察全过程,客观的观察记录方法是获得正确结论的基础和保证。记录方法:一是连续记录法,用于实况记录法、日记记录法、轶事记录法、事件取样法等。一段时间内连续记录被观察者的行为。二是频数记录法,用于时间取样法、行为检核法等。均需记录行为出现的频率。三是等级记录法四是符号记录法用于涉及对象比较多,运用语言文字记录比较困难时运用。(八)观察结果的分析一般来说,可以把这些处理和分析资料的方法归为两类。如果该观察是运用文字资料进行记录,往往是采用质的分析方法;如果运用表格符号进行记录,则通常是采取量的分析方法。三、准备观察材料1、设计及印制观察记录的表格观察者姓名;观察日期;被观察者姓名、年龄、性别;观察时间;观察方法;观察目的;观察目标;观察记录等。2、培训观察人员3、实地检查观察场地及周边环境4、准备好观察所需要的各种材料及设备除了记录表格外,还应准备好笔等。如果是采用多媒体记录,那就更需要仔细检查所用的器材以及辅助材料。第二节幼儿行为观察的实施一、实施具体过程1、严格灵活执行观察计划2、客观记录3、整理分析4、呈现观察结果5、解释说明6、结论和建议二、注意事项三、信度和效度一、实施具体过程1、严格而灵活执行观察计划观察者必须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并严格按照观察计划进行。但是,在观察过程中,可能会发现观察计划的不完善,或者观察对象有时会有一些变更,尤其是在观察过程中发现一些新奇重要的、值得注意的事件时,应及时修订原定计划,以使观察过程更加符合研究的目的,取得最佳的效果。2、进行客观记录尽可能将所观察到的被观察者的行为,及其相关事物准确、完整地记录下来。避免掺杂个人的主观偏见。在观察中,记录要及时、全面、详尽,不要依赖记忆。3、整理和分析在每一项观察告一段落时,应该在对观察情境有比较清晰的印象,并且尚未完全遗忘的情况下,及时对所记录的资料进行整理、补充和分析。4、呈现观察结果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呈现:(一)文字报告式最常用的一种呈现观察结果的方式,可以运用或简洁或详细的文字语言来描述观察到的结果。(二)曲线图式运用简单的图形把所观察到的结果表现出来。(三)直方图和饼图式一般用于说明对人数比较多群体的观察结果。(四)网络图示(社交关系图)用来呈现单个幼儿与他人的社会性接触的情况,也可以用来呈现一个群体中幼儿间的友谊情况。(五)流程图式(行踪追踪观察法)记录的是被观察者行为的发生过程,通常是记录一名儿童在某项活动上花了多少时间,或者是选择了多少项活动。最重要的是记录幼儿的移动过程。五,解释说明对分析后的资料,还必须进行解释或赋予某些意义。解释及评估就是将观察结果在应用前,先作一番彻底的了解。要将所呈现的资料其背后所隐藏的意义解释清楚。为什么进行观察,观察到的内容有有何意义,观察到的结果对儿童发展起到什么样的推动作用。。。六,结论与建议结论是对观察记录中所描述现象的评价和总结,应该和目标中的陈述相匹配。做结论时要注意的要点:1、评论行为要具体,这样的评论才有意义;2、不要对儿童做绝对性的评价或者是假设;3、要尽量客观。二、注意事项在制定和实施计划过程中,会发生一些容易疏忽的问题,这些问题会影响观察的结果,甚至会伤害到观察对象的身心发展,因此必须十分注意。1、避免引起观察对象的注意“霍桑效应”当被观察者察觉到自己正处于被观察的情境时,将会朝向取悦观察者的方向表现。因此,需要采取“避免引起注意”式的观察,以降低不必要的影响。2、专业道德第一,不管被观察者年龄多大,都有要求观察者停止观察他行为的权利;第二,观察者在进行研究时,绝对不可以在研究中造成对儿童的伤害(生理和心里);第三,观察中可能会发现儿童的某些缺点或不足,所以观察者在解释行为时,应注意儿童及其家长的隐私,尤其要留意他们的感受;第四,注意不要把观察记录放在公开的地方,对待记录应该像医生对待病历一样;第五,即使是因为儿童的参与给予了一些额外的报酬、小礼物或是其他服务,观察者并不能以此为理由,而违反以上的原则。3、注意影响观察结果的五个因素第一、敏感度和觉察能力每个观察者的敏感度、觉察能力不同,会影响他对儿童行为表现的观察及记录,也就会影响到他对资料的收集。(敏感度高,观察能力强)第二、疲劳或身体不舒服观察者生病或心理困扰。。。。第三,个性特点观察者的个人经验、态度、希望、需求、情绪等。第四、控制偏差每个人都会有偏差,不可能完全消除,但一定要把它控制到最小。切忌不要对孩子下任何负面的判断或评价性的陈述,第五、情境造成的影响情境包括空间大小、器材设备、气温、光线、同伴关系等等。都会影响到观察资料的收集。三、信度和效度幼儿行为观察不同于随意的、日常生活的观察,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控制的科学研究。因此,对于正式的研究而言,研究的可信度、有效性是研究者必然要关心的问题。因此,幼儿行为观察也要注意观察结论的可信性和准确性,这样观察结论才有说服力。观察结论的可信性和有效性,主要取决于观察的信度和效度。俩者之间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观察研究效度很高的话,它的观察信度必然很高;但是如果观察信度高的话,不一定观察效度高。1、观察信度(一)观察信度定义信度是指“研究所测得结果的可靠性与稳定性”。在幼儿行为观察研究中,观察信度是指观察研究的精确程度及稳定程度,即观察者在观察记录或评估中对观察对象把握的精确程度和稳定程度。(二)观察信度的种类在教育测验中,信度主要形式包括:重测信度、复本信度、内在一致性信度及评分者信度。幼儿行为观察信度主要有两种形式:一致性系数和稳定系数。一致性系数:不同观察者在同一情景中观察同一观察对象的一致性情况;稳定系数:同一观察者在同一情镜中观察不同观察对象的稳定程度,或同一观察者在同一情境中多次观察同一观察对象的稳定程度。(三)观察信度影响因素从观察者的主客观角度分析,信度主要受观察者个人因素及观察设计的影响。从观察者的主观角度而言:(1)观察者要理解观察目的、掌握观察方法及操作流程,能将观察所基于的理论灵活地运用在观察中。这样,即使观察现象比较复杂,观察者也能准确地进行记录和判断,从而提高观察的精确程度和稳定程度;(2)观察者的观察状态(身体和心里)也会影响观察信度;(3)观察者对观察对象持有的原有观点的摒弃。eg:晕轮效应和定势效应:也就是指个体对其他人产生较好或较差的印象时,在观察中,容易将这种好印象或坏印象带入对观察事实的描述或形成结论中。(四)提高观察信度方法第一,开展正式观察前,需要对观察者进行适当的培训;包括对观察目的的理解、方法的掌握、观察过程的熟悉、观察基于理论的掌握等等;第二,观察方案设计时,需尽量提供具体的、明确的观察行为的操作定义。这样可以保证观察者在模棱两可的行为及现象面前,进行准确判断;使不同观察者在面临同一个复杂行为时,作出一致的选择,从而提高观察信度;第三,不同观察者,由于体力不同,持续注意时间也不尽相同,注意力的降低,会大大降低观察信度;长时期观察会使观察者产生疲劳感,也会降低观察的信度。2、观察效度(一)效度定义效度是指研究结论与现实的符合程度。或指测验结果与所要测得事物属性之间的符合程度。在教育测验中,效度是一项测量是否有效性的最重要的考察指标。(二)效度类型(1)内容效度:只要适用于观察的量的研究。在行为观察中,内容效度主要指利用观察工具(观察表)收集的内容对所要观察主题的了解程度,即观察工具的有效性。判断观察内容效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观察表中所需要观察记录的行为项目是否与观察目标符合,是否将重要的、具有代表性的行为项目都罗列出来了;列举的行为项目是否合理、合乎逻辑等。(2)描述型效度:是指对外在可观察到的现象

1 / 7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