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共武功县委武功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非农产业发展的意见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要求和市委五届十一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进一步提高我县非农产业规模、质量和水平,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结合我县实际,特提出如下意见。一、深刻认识加快发展非农产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感非农产业是农民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加快非农产业发展,对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统筹城乡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1.非农产业是我县农民收入的主要增长因素。近年来,随着二、三产业的加快发展,农民从非农产业中获得的收入逐年上升,非农产业收入已成为我县农民增收的亮点和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推动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力量,成为缩小与发达地区收入差距的重要突破口。2010年全县农业生产总值32.795亿元,其中非农产业产值达到17.69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3.9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592元,其中非农纯收入达到4597.8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2.22%。今后在全县农民增收中的主体地位将会更加突出。2、非农产业发展是工业化城镇化的必然过程。武功为农业2大县,全县42万人口,28万在农村,农村是县域经济最基本的空间载体。加快发展非农产业,成倍地提高生产效率,并就地转移、吸收从农业和农村分离出来的剩余劳动力,对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县域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各级各部门要站在全县发展的战略高度,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把发展非农产业放在事关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来认识、来谋划,进一步把非农产业作为农村发展的重点资源来开发,不断促进农民增收,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二、我县非农产业发展的基础和优势1、农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为非农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产业比较优势明显,一村一品、手工布艺、劳动力转移、建筑业、非公经济等已经成为武功非农产业的品牌。3、区位优势和人力资源优势明显,在未来发展中的潜力巨大。4、近年来,农民群众从发展非农产业上得到了较大的实惠,发展热情高涨,为我们进一步加快非农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三、明确非农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一)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大县、新兴工业强县、旅游商贸名县”的目标,抢抓“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西咸国际化大都市建设、杨凌示范区新一轮产业发展”三大机遇,依托历史文化、地缘区位、人力资源和产业优势,进3一步挖掘非农产业的增长潜力,以调整农业内部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加农民收入为主线,以手工布艺、劳务经济、乡村旅游、建筑业、物流冷藏及农产品深加工为重心,以重大产业项目为支撑,以产业推进体系建设为载体,用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改造传统经营生产方式,推动非农产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系统化、综合化发展,形成特色品牌产业链条,全力打造手工布艺大县、人力资源大县、建筑业大县、商贸旅游名县及农产品生产加工物流大县。通过3—5年的不懈努力,把武功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独具风格,全省著名,享誉全国的非农产业大县,农民收入水平位居全市前列。(二)目标任务按照上述总体思路,今后3—5年,全县非农产业发展要在优化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基础上,依托“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的基础和优势,重点发展以手织布、刺绣、手工布艺工艺制品、家纺制品等为代表的手工布艺产业;依托毗邻杨凌科技优势,突出发展商贸物流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依托历史文化资源、区位及自然环境优势,突出发展乡村旅游和三产服务业;依托人力资源和建筑行业优势,突出发展建筑业,不断壮大展劳务经济,加快县域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力争到“十二五”末,建成全国有名、省内一流的手工布艺大县,全省著名的建筑业及人力资源大县,形成在西北有影响的农副产品加工储运及物流中心,全县非农产业总产值达到亿元,人均非农产业收入达到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成为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社会和谐的强力支撑。4三、突出抓好五项重点工作(一)大力发展手工布艺及“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紧紧围绕“一村一品”专业县建设这一目标,打响文化品牌,加大扶持力度,多渠道融资,成立产业协会,加快农民创业技能培训、产品研发与推荐,促进一村一品向多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特别是以木楠、馨绣、苏绘手工布艺专业合作社为依托,以南可为示范基地,在全县大力发展手织布专业村和专业镇,推动手工布艺产业迅猛发展。到2013年,手工布艺产品种类由80多种扩展到100种,农户织机由原来1.5万台发展到2.5万台,创建10个以上陕西名优产品和5个以上全国著名品牌;手工布艺和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由原来的年总收入2.8亿元增加到4.97亿元,人均年收入由现在的4846元提高到7150元。到2015年,产品由100个品种增加至210个,专利产品由50个扩展到150个,陕西省名优产品30以上个,全国著名品牌15个以上,手工布艺年产值达到7.86亿元,人均收入达到12100元/年,打造名符其实的全国手工布艺大县。(二)继续壮大劳务经济充分依托我县全国劳务输出工作先进县优势,进一步健全完善劳务输出网络,加大用工信息收集和劳务人员的维权力度,加强培训基地建设,打造武功劳务输出品牌,不断提升劳务输出规模和档次。坚持外输与内创并举,积极出台返乡农民工创业优惠扶持政策,加快创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引导外出农民工回乡产业,指导帮助创业者选准、选好创业项目,优先5立项审批回乡创业农民工申报的项目,不断激发全社会的创业热情,以创业促就业、促增收,建设全国返乡农民工创业示范县,力争到2015年,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达到20万人,比2010年的127328人增加72672万人,其中,新增就地转移就业4万人,劳务输出32672人,农村劳务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5%以上。(三)加快发展乡村旅游抢抓《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政策机遇,以龙王沟自然风光、武功镇文物旅游、渭惠渠休闲资源、渭河生态景观园旅游资源为依托,以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为目标,坚持“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富农”,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优化乡村旅游发展环境,创新机制、整合资源,丰富品类、突出特色,把乡村旅游业培植成为农村经济发展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新亮点。①充分发挥武功镇文物资源优势,加快开发后稷教稼台、苏武墓、城隍庙、报本寺塔等独具魅力的历史文化资源,恢复古镇风貌,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打造“中国农都”,形成垄断性旅游品牌,提升我县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②充分利用龙王沟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毗邻杨凌农科城的独特优势,建设现代化高科技育种、栽培、繁育、观赏基地,打造集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垂钓、水上娱乐、休闲观光、特色农业体验等一条龙度假村,形成独具一格的生态观光和休闲娱乐一体化旅游休闲度假胜地。③以渭河近堤绿化工程为依托,开发建设渭河生态观光园和户外竞技场,积极开发跑马场、赛车场、射击场、拓展训练基地等项目,综合开发渭惠渠休闲6娱乐一条街,打造旅游新亮点。④充分利用大庄现代农业示范园和手工布艺等“一村一品”专业村的优势,积极发展果品采摘体验游和乡村农耕文化“一村一品”特色加工体验游,建设一批具有武功特色的“一村一品”、“一户一园”、“一园一景”农家乐,发展一批具有武功特色、健康文明的文化展示区,打造西咸大都市后花园和休闲娱乐度假基地。到2015年,全县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以上,旅游门票收入达到1000万元,年创旅游综合收入8500万元,形成县域经济新的增长极。(四)提升建筑业发展水平依托全省建筑业“十强县”优势,加快建筑业转方式、调结构步伐,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促进建筑业平稳较快发展。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思路,将做大做强建筑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鼓励建筑企业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科学地制定出适合自身长期发展的经营战略,着力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企业自身优势和占有市场份额,实施以专补缺,以小补大,专精制胜的发展战略,推动我县建筑业不断做大做强。积极整合各类资源,加大对建筑业人才的教育培训力度,打造一批具有武功特色的建筑业专业人才队伍,进一步提升我县建筑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力争到2015年,建筑业产值超过3亿元的企业达到2家以上,超过1.7亿元的企业达到2家以上;全县建筑业总产值突破8亿元,年均增长率保持在15%左右;施工总承包一级企业达到2家以上,二级企业达到4家以上,全县建筑从业人数稳定在6万人。全县建筑7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5%以上,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率和信息技术应用率均达到60%以上。(五)着力发展三产服务、物流及农产品深加工按照“建设大市场、搞活大流通、发展大贸易”的思路,加强宏观调控,加大现有商业资源的整合力度,积极引进现代商业经营理念和服务方式,加快发展新型业态,规范有形市场,完善无形市场,形成大中小相结合、链接城市和农村的商业网络,培育商品流通集散功能较强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商贸企业,把武功建成区域性物流中心和综合服务中心。加快城镇建设步伐,增强城镇聚集功能,搭建三产服务业发展平台,大力发展商贸餐饮、批发零售、运输、会展、冷藏贮存、典当租赁、邮电通讯、信息、金融保险、电子商务、房地产开发、社区服务等服务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依托铁路货场,规划建设武功现代物流园区,进一步提升武功物流业的规模和档次。特别是立足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依托南仁冷库群,重点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业和农产品农资物流业。加快汉唐一条街、李大综合批发市场以及各类专业市场建设步伐,着力打造关中物资集散重地,促进商贸流通,活跃城乡经济,建设特色鲜明的关中商贸名县。同时,依托农业大县优势,积极引进雨润、蒙牛及新西兰环球园艺公司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在我县建立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基地,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力争到2015年,全县大型商贸流通企业达到20家,知名餐饮企业达到20户,新建、改建综合市场8个,新增农产品深8加工企业家,发展物流运输企业家,促进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四、强化工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四大家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县非农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全县非农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下设8个重点工作推进组,按照“一个工作组、一名县级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实现县级领导和牵头部门包抓,在全县形成齐抓共管共建、协调推进的良好的非农产业发展工作格局,强力推动非农产业发展,不断促进农民增收。(二)加大政策扶持。用足用好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县财政通过以奖代补加大非农产业的资金投入力度,每年列支农业发展基金不少于1000万,其中用于非农产业发展的奖补资金不少于50%,确保非农产业健康有序推进。完善非农产业人才引入机制,加大乡土人才培养和农民技术培训,为全县非农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制定全县发农产业发展品牌战略扶持政策,对重点非农产业进行品牌包装、宣传、推介,提高市场竞争力。积极探索并逐步取消非农产业与农业之间在土地使用、供水供电、资金融通、费用征收等方面的差别,放宽市场准入,鼓励和引导民营资本投入,实现非农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三)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网站等媒介的宣传渠道作用,大力宣传加快发展非农产业的重要意义和县委、县政府推动非农产业的优惠扶持政策,提高社会各界对发9展非农产业重要性的认识,为非农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四)强化督查考核。坚持把非农产业发展作为对乡镇(三农服务中心)和涉农部门进行目标考核的关键环节,进一步加大考核力度。非农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县联合督查室、两办督查室要强化督促检查,实行周督查、月考核、季讲评,并将考核结果备案。县委、县政府坚持每半年组织一次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加的非农产业发展现场评比观摩会,加强对非农产业发展的视察和监督。对非农产业发展成绩突出、农民收入增长幅度名列全县前列的镇(三农服务中心),予以表彰奖励;对工作滞后,初次评比排在倒数第一的单位,给予主要负责人通报批评;连续两次排在倒数第一的单位,给予主要负责人戒勉谈话和经济处罚;连续三次排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