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印发三明市十一五科技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明政办〔2007〕109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单位:经市政府同意,现将《三明市“十一五”科技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二〇〇七年九月四日三明市十一五科技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专项规划为进一步加快我市的科技进步,提高科技持续创新能力,实现科技的跨越式发展,增强三明经济发展的后劲,特制定《三明市“十一五”科技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专项规划》。一、发展现状与重大需求(一)科技发展现状“十五”期间,我市科技工作紧紧围绕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点,组织科技攻关、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发展科技产业,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实现“强市富民、发展三明”的目标提供科技支撑和动力。1.实施科技项目带动战略取得重大突破,经济增长质量明显提升。“十五”期间通过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科技较好地融入经济,为经济建设提供了有效的支撑。2五年中,全市列入国家、省、市科技计划项目近500项、获得科技经费近8000万元。通过实施科技项目,带动产业发展,提升经济增长质量。据市企调队对32家企业调查结果显示,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新产品产值、新产品销售收入、实现新产品利润都增加120%以上。全市共获得福建省科学技术奖52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37项。2.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区域试点工作取得较好成效,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通过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区域试点工作,我市建立了技术创新三级管理体系,健全了企业创新组织体系,完善了企业创新机制,进一步激发了企业职工的创新意识;开展产学研联合活动,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全市有127家规模以上企业分别与179所高校、科研单位进行合作,已开发项目192项,产学研结合推进知识创新体系的形成,推动规模以上企业建立了31家研发机构;制造业信息化工程运行顺利,重点企业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有较大的突破,企业管理进一步优化,生产自动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成效显著,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先进适用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应用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高新技术园区建设进展迅速,带动了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和科技产业的发展;技术创新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服务功能不断增强,三明市生产力促进中心、三明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三明金沙创业园、三明市星火信息网等四个平台建设已初见成效,为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的发展,作了大量的服务工作。3.农业技术创新取得长足的进展,重点工程项目产业链不断延伸。沙溪沿岸星火技术产业带建设不断推进,加快了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进一步提高了我市农业科技水平。全市已建成50个科技示范乡镇、1个星火密集区、32个重3点星火产业基地、19个星火创新龙头企业和13个农作物优良种苗基地。4.社会发展科技工作受到人们的关注,进一步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科学普及工作取得较好的成效,通过抓社区科普、青少年科普、科技宣传周、科技下乡等活动,使广大市民受到深刻的科普教育,进一步提高了干部、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的科技素质;为推进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积极推广城市大气污染综合整治技术,加强清洁生产、节能降耗、绿色环保、废弃物利用、城市垃圾无公害化处理等公共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取得很好的效果。5.科技发展环境不断改善,科技实力明显增强。市、县逐步强化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制定了各种推动科技进步的对策和措施,不断加大科技投入,进一步改善科技工作条件,科技设施不断更新,科技服务力度进一步增强。我市坚持邓小平的人才理论,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方针,在各类人才的培养上取得了显著成绩。到2005年末,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14.40万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0.49万人,其中拥有高中级技术职称的3.1万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2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54人、省优秀专家4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18人、市管拔尖人才88人。(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科技的需求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发展,国民经济对科技的需求日益旺盛,科技长入经济,从而形成产业的内在动力也日益高涨。因此,切实找准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需要科技解决的关键问题,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要支撑地位,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就成为未来科技经济发展的首要前提。“十一五”期间我市国民经济发展对科技的总体需求:4“十一五”期间,三明将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现代加工业、现代农业为主体的三明特色的现代产业新体系。高新技术产业以生物技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精细化工四大产业为重点;冶金与压延加工业、机械及汽车零配件、林产加工、纺织、化工、建材等传统支柱产业将通过高新技术提升为现代制造业;旅游、商贸、交通、通信、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等第三产业的知识含量和信息化水平将得到很大提高;以粮食、畜牧业、林业、无公害种植业为主导的现代农业体系逐步建立。这一经济发展趋势,对科技提出了以下需求:——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需求。要求使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适应消费变化与生产发展的需要,使经济增长由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提高,要求大力开发生产高质量产品和先进技术设备。——产业技术升级,提高创新能力的需求。产业技术升级将引起较大规模的设备更新,形成对先进制造技术的大量需求;要求建立和完善创新机制,提高技术创新和自主开发能力;要求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速传统产业高新技术化,增强国际竞争力。——产业集聚,提高竞争能力的需求。充分发挥大中型企业、名牌产品和重点项目的龙头作用,促进产业集聚、产业整合、产业升级,培育发展产业集群,要求围绕“3+1”产业集群大力开展产业科技工作,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产业技术进步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内容。“十一五”期间,三明市主要产业发展对科技的需求是:——农业的科技需求是农业基因工程、农业生物资源、动植物品种选育及种质改良、农业资源高效利用、优良农作物种苗、农产品安全检测技术、农产品保鲜技术、农产品储运加工技术、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技术等。5——机械、化工、原材料等基础产业要求对一些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关联带动作用大的技术和装备,组织联合攻关、创新和推广,大幅度提高工业技术装备水平,重点是制造业信息化技术、新产品新材料开发和节能降耗技术等。——加工工业的发展关键要依靠技术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特别是要加强大中型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建设、中小企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加工工业的科技需求主要是机电一体化技术、光电子技术、冶金、机械、化工的制造相关技术;汽车零部件自主制造和设计技术。——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特别是以网络和信息技术为手段的服务业是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十一五”期间要努力提高服务业的科技含量,增强服务业的竞争力,大力推动电子商务、远程教育、电子媒体等新兴服务业的发展,加快高新技术在通讯、商贸、金融、咨询、文化等服务领域的应用。——高新技术产业的科技需求。要求选择具有相对比较优势的生物技术、新材料、光电子等领域开发新技术、新产品,要集中人力,加大投入,加快产业化进程,有效地带动产业技术进步和结构升级。总之,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科技的需求,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大科技体制改革力度,健全技术创新机制;大力加强企业技术创新,推动产业技术进步;加强高新技术开发和推广,推动产业化;构建创新环境,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和科学普及工作。二、发展思路与目标(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6面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指导方针,深入实施“工业立市、生态兴市、科教强市”的发展战略,进一步创新体制,扩大开放,优化结构,完善政策,营造环境,加快发展科技事业,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大力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切实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推动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三明市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加快崛起和更大跨越提供科技支撑。(二)基本原则1.超前发展原则。以我市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加快崛起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把科技进步与创新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重点实施,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2.政府引导原则。各级党委、政府加大对科技的领导力度,树立“第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发展意识,加强对科教兴市政策措施的研究和规划、指导、协调、服务。以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产业科技进步为重点,加强优势集成,集中力量抓好一批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化、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星火龙头企业、科技型企业等科技示范工作。3.市场运作原则。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在市场经济逐步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科技资源、引导科技活动的基础性作用,推动科技力量进入市场,促进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4.突出创新原则。技术创新是动力,体制创新是保障。以改革为动力,推动科技体制创新,以体制创新促进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知识创新和观念创新。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高起点、高标准地开展科技创新,实现在较高水平上的7技术跨越。5.以人为本原则。树立科学人才观,大力实施人才战略,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建立健全育才、引才、用才的新机制。强化集成创新和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后的再创新,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保持技术发展的后劲。(三)发展目标到2010年初步构建具有三明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有较大提高;三明产业技术水平和产业结构层次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依靠科技进步实现了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三明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有了明显增强。到2020年,科技与经济实现有机结合,三明市基本建成为经济繁荣、科技发达、创新人才聚集、社会文明、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创新型城市。具体目标是:——建立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推动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和以科研机构、高校为主的知识创新体系以及社会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和健全,“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精干高效、纵深配置”的三明区域创新体系初步形成。——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推广应用生物技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精细化工等高新技术,大力发展环保和新能源高新技术产品,到2010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超过15%,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50%。——办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聚智集力抓好金沙园和尼葛园建设,把高新技术园区建设成为科技创新、产业孵化、人才引进和对外开放的基地,引导高新技8术园区逐步实现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转变,从招商引资和优惠政策聚集为主向依靠自主创新的内涵式发展与招商引资的外延式发展并重的科技工业园的方向转变;引导高新技术园区结合现有的产业基础,明确更加细分的产业定位,营造良好的产业配套环境,加快产业聚集,建设独具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重点推进三个层面的产业集群的发展:一是园区自身形成以区内优势产业为核心的产业群和产业链;二是以园区为核心联系区域内传统产业形成区域特色产业群;三是跨地区特色产业集群联结形成带状产业集群。——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注重高新技术与传统技术的融合,推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开发利用。重点开发和推广农林植物优良新品种与优质高效安全生产技术、畜禽水产健康安全养殖技术和检测技术、动物重大疫病防治技术、农产品加工与物流配送技术、植物病虫害预测预报与综合防治技术、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与防灾减灾、农业资源高效利用与节水农业技术、农业信息化技术与数字农业、农业生物技术及产品。——增加科技投入。市财政科技投入的年增长速度高于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年增长速度。到2010年,全社会研究与发展经费(R&D)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5%以上,其中企业的研究与发展(R&D)投入占全社会研究与发展(R&D)投入60%以上,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