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人若没读过《红楼梦》的话,简直罪不可恕,理由很简单,只有看过《红楼梦》,才会明白原来女人可以这样哀婉动人,这样仪态万方,这样楚楚可怜,这样冰雪聪明……身为女人,不可不读《红楼梦》。一卷在手,曹雪芹会熏陶你如何成为女人中的女人。豪迈如史湘云,也有醉卧芍药的娇憨;聪慧如薛宝钗,也有花间扑蝶的雅气;也惟有幽怨如林黛玉,才有掩埋落花的闲情……《红楼梦》让我们真正看到女人的精彩,领略什么叫做水做的骨肉。即使势利狠毒如王熙凤,她的八面玲珑、处变不惊还是值得今天的女性学习的。﹃林黛玉进贾府﹄之黛玉形象分析请找出课文对林黛玉的有关描写,谈一谈你感觉中的黛玉形象。可叹停机德,堪叹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第1段: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第4段: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第5段:“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第7段:邢夫人苦留吃过晚饭去,黛玉笑回道:“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谅。”第9段:老嬷嬷们让黛玉炕上坐,炕沿上却有两个锦褥对设,黛玉度其位次,便不上炕,只向东边椅子上坐了。第10段:王夫人却坐在西边下首……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黛玉心中料定这是贾政之位。因见挨炕一溜三张椅子上,也搭着半旧的弹墨椅袱,黛玉便向椅上坐了。王夫人再四携他上炕,她方挨王夫人坐了。第12段:熙凤忙拉了黛玉在左边第一张椅上坐了,黛玉十分推让。贾母笑道:“你舅母你嫂子们不在这里吃饭。你是客,原应如此坐的。”黛玉方告了座,坐了。第14段: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第12段关于读书的回贾母的话: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第14段关于读书的回宝玉的话: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黛玉——美貌多情,体弱多病,聪颖灵秀,态度谨慎。在百花斗妍的女儿国大观园里,有妩媚丰美的薛宝钗,有风流娇艳的史湘云,有文采精华的贾探春……黛玉的魅力在哪里?喜欢黛玉的人说黛玉纯真;不喜欢黛玉的人说黛玉小性儿;喜欢黛玉的人说黛玉飘逸;不喜欢黛玉的人说黛玉病态;喜欢黛玉的人说黛玉清高;不喜欢黛玉的人说黛玉伤感;……一万个人心中有一万种林妹妹。如何看待林黛玉?愚以为,黛玉之美美在其貌,美在其才,美在其思,美在其纯,美在其情,美在其愁。曹雪芹把中华民族的审美积淀进行新的熔铸和创造,把杨贵妃式的丰美赋予了薛宝钗,而把更富有魅力的西施式的清瘦之美给了林黛玉,从而使林黛玉的形象具有一种娇花照水、弱柳扶风绝美;曹雪芹笔下的黛玉,是一个诗化了的才女;她博览群书,学识渊博——不但读《四书》,而且读脚本杂剧《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等;对李、杜、王、孟以及李商隐、陆游等人的作品,不仅熟读成诵,且有研究体会。她善鼓琴,且亦识谱。曹雪芹似乎是有意将历代才女如薛涛、李清照、叶琼章、李双卿等的某些特点,融进林黛玉的性格。别人写诗,总是苦思冥想,而她却“一挥而就”;每次赛诗,她的诗作往往为众人所推崇,所激赏,因而不断夺魁。有才必有思,黛玉的心思机巧在大观园里是有名的,她善于触景生情,借题发挥。宝玉看宝钗,正“识金锁”、“认通灵”,黛玉摇摇摆摆的一进来,便笑道:“哎哟!我来的不巧了!”宝钗笑问“这是怎么说?”黛玉道:“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宝钗又问“这是什么意思?”黛玉道:“什么意思呢,来呢一齐来,不来一个也不来;今儿他来;明儿我来,间错开了来,岂不天天有人来呢?也不至太冷落,也不至太热闹。”宝玉听宝钗说吃冷酒对身体有害放下酒杯,正巧雪雁送手炉来,黛玉又一语双关地说:“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那里就冷死我了呢!”雪雁说是紫鹃叫送来的,她马上又说:“也亏了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呢!”巧思的颦儿,把她的妒意表达得锋利而又含蓄,机带双敲而又点滴不漏。大观园里有几张“名嘴”,如凤姐的“嘴”,贾母的“嘴”,晴雯的“嘴”,尤三姐的“嘴”,红玉的“嘴”;黛玉有一张更利害的“嘴”。但黛玉的“嘴”与凤姐等人的“嘴”又有文野之分:凤姐多是“世俗取笑”;黛玉则显得典雅俊则。正如薛宝钗所说:“更有颦儿这促狭嘴,他用‘春秋’的法子、把市俗粗话、撮其要、删其繁、比方出来,一句是一句。”由于巧思,又由于寄人篱下的处境,她非常敏感。周瑞家的送宫花,最后送到她那里,她疑心是别人挑剩下才给她的;她叫怡红院的门,晴雯没听出是她的声音,没开门,气得怔在门外;听到园子里的老婆子骂人,认为是骂自己,气得昏厥过去。别人开一句玩笑,她认为是对自己的轻侮。她确是个“小性儿”,甚至有些“病态”。但是,我们想到她的身世处境,想到她的极强的自尊心,就会觉得这是非常自然的吗?林黛玉不像宝钗世故、城府深,她对人坦率纯真,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对紫鹃,亲如姐妹。香菱学诗,宝钗讥讽、厌烦;黛玉却热诚相接,“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为师”。纯真透明如一泓清泉。湘云把她比作戏子伤了她的自尊,她有点不忿,可一会儿便携了宝玉的“寄生草”回房,“与湘云同看”。与宝钗本为情敌,但宝钗对她略表关怀,她便开诚布公,肝胆相照,掏出心窝子的话,引咎自责:“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此后她待宝钗如亲姐姐一般,连宝玉也感到惊奇。从小就缺少母爱的林黛玉,渴望在茫茫人海中有一个心灵的依傍、情感的依托。可是,贾母高高在上;王夫人与凤姐,是宝钗的靠山;要好的史湘云定亲远嫁;李纨与探春只能与她泛泛相处。她只能将全部的情、全部的爱寄托在宝玉身上。可是,宝哥哥迷恋过宝钗那肥润柔美的手,受过鸳鸯粉嫩脖子的诱惑,对于林妹妹,只在初次见面时注意过黛玉微微颦锁的眉头,此后说得更多的却是“神仙似的妹妹”。为什么?被珠光宝气腻绿肥红包围着的贾宝玉,追求的是超现实的灵感,向往的是超俗的生活。黛玉忧郁的神态,奇逸的文思,超脱的性情,给了宝玉别人所不能给的满足,给了宝玉别人所不能给的寄托。所以,在宝玉眼中,黛玉疲弱的身材就是脱俗,黛玉含愁的眉眼就是深刻,而黛玉也就成了宝玉心中的“万王之王”。于是,孤独无助的黛玉只能用诗和哭来抒发,来倾泄自己被压抑的燃烧着的爱情。诗,是她的寄托;哭,是林黛玉的发泄。著名文学家蒋和森先生说:“你是眼泪的化身,你是多愁的别名!”于是,林黛玉的眼泪从秋流到冬,从春流到夏,从生命的开端延伸到生命的尽头,绵绵不断的泪河浸泡了她的一生,那短暂而曲折的一生。只因当年这个石头,娲皇未用,自己却也落得逍遥自在,各处去游玩。一日来到警幻仙子处,那仙子知他有些来历,因留他在赤霞宫中,名他为赤霞宫神瑛侍者。他却常在西方灵河岸上行走,看见那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棵绛珠仙草,十分娇娜可爱,遂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甘露滋养,遂脱了草木之胎,幻化人形,仅仅修成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餐秘情果,渴饮灌愁水。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甚至五内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常说:‘自己受了他雨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若下世为人,我也同去走一遭,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还得过了。(第一回)可叹停机德,堪叹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黛玉的一生,是视情为唯一的一生;黛玉的一世,是以泪洗面的一世!著名红学研究家王昆仑说:“黛玉之前,中国原有着千千万万的局部的林黛玉;到了黛玉出现,那许多不完整的人物之情、之才、之貌、之思,就都汇流在这一个人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