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庆安县水稻产业集群发展的策略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夯实基础放大优势加快推进水稻产业集群发展——关于庆安县水稻产业集群发展的策略研究按照省委开展为期三年的“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要求,庆安县立足水稻种植基础好、产业化程度高、发展前景广阔的实际,根据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区域差异性和比较优势原理,把发展水稻产业作为产业项目建设年的重头戏,强势推进,加快水稻产业集群,促进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一、产业集群的简单理解1、基本内涵。所谓产业集群就是以某种专业产品为主导,以某个区域为聚集地,相当数量的企业按产业链条的联系,纵横交织,相互渗透,不断繁衍,成群聚集在一起的一种经济发展现象,是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缩小区域差距,实现落后地区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捷径。2、主要模式。综观国内产业集群发展轨迹,突出表现为五种模式,一是依靠当地工商业传统及众多的企业家发展起来的特色集群。如浙江的“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二是依靠历史传统产业基础和文化传统发展起来的产业集群。如河北清河的羊绒加工,吉林通化药业产业群;三是依靠引进外资形成的外向型加工产业集群。如,深圳、东莞的计算机设备加工产业群;四是围绕大型企业配套形成的产业集群。如在长春一汽等大型企业附近都有相关企业繁殖和衍生,进而2形成产业群;五是政府规划下的产业集群。如北京的中关村。3、形成要素。产业集群不是一个量化概念,而是一个定性的概念。产业集群可以有不同的起点、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规模、不同的发展模式。产业集群进入门槛很低,集群内的企业数量可以是数十家,也可以是几百家直至数千家。但不意味着什么地方都能够真正形成产业集群。产业集群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经济现象,虽然产业集群大量存在,但理论上至今还不十分成熟。通过观察和分析众多产业集群发展历程,以及吸纳当前各方集群理论研究人员普遍认同的观点,总结出以下几个产业集群形成的必要条件。一是要有特色产业存在。产业集群的起步萌芽阶段绝大多数是在特色产业基础上,经过政府和市场作用互推发展起来的。所谓的特色产业就是在一个区域内,经过市场自发或多年打造形成的支撑一地经济的优势产业,是这个地方赖以生存的产业,同时也是其它区域很难效仿和超越的产业。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特色就是优势,如同一个巨大的吸收器,吸引更多的同类企业集聚、弥漫和滋生。二是要有一定的龙头企业为依托。一个地方产业集群的形成,特别是产业集群形成初期阶段,往往是龙头企业拉动作用的结果。并且随着龙头企业的不断壮大,滋生众多的中小企业,通过分工协作,搞配套加工,从而不断云集壮大,进而带动产业升级,最后形成产业集群。三是此产业要有一定的产业链。产业集群是各企业之间通过产业链上各个环节分工协作,纵横交织,形成一种更为紧密的经3济群落。所以发展产业集群必须研究产业链,没有产业链就没有产业集群。只有拉长产业链,通过纵横集聚,才能使整个产业迅速活跃、升级。而且产业链条越长,整个集群系统就越为牢固。四是经济外向度要高。外向度就是对外开放程度,是一个地方经济加快发展的关键性要素,只有对外开放程度高,市场经济发展才会活跃,才能使更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经济发展要素集聚,进而发展为产业集群。作为我们欠发达地区发展产业集群,必须善于借势、造势,特别是要抓住国家政策机遇,努力提高经济的外向度。此外,配套功能、文化传统、行业协会、优惠政策、市场建设,等等,也是关乎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因素。二、水稻产业发展现状庆安县水稻产业发展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水稻特色产业区域突出,比较优势明显。从上个世纪30年代开始有水稻种植,历时80余年的不断探索实践,水稻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从单纯生产种植,到精深加工,实现了水稻吃干榨尽,逐步发展成一个重要产业,并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从“产业集群”的要素看,水稻产业已经具备了集群发展的一定基础。突出表现为四大因素:一是资源特色优势明显。产业集群发展必须依附一定的特色产业。庆安位于小兴安岭与松嫩平原交汇地带,“寒地黑土”核心区域,境内三山环绕、七河发源、九河汇聚,自然资源得天独厚,盛产优质水稻。现有水稻种植面积130万亩,4占耕地总面积的二分之一,特别是近年来,在国家和省大力支持下,不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持续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先后实施了“庆北绥”200万亩高标准水田建设、平安镇5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区等水田综合开发项目,以及实施一大批农田水利工程项目,水稻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同时,以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为引领,加快新技术推广应用,全力打造现代农业,水稻产量连年增高。2010年全县水稻总产达14亿斤,是全省水稻生产大县,特色资源主导优势明显。二是产业化发展程度较高。多年来,依托丰富的水稻资源,大力推进水稻产业化,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链不断膨胀延伸。到目前,水稻加工企业发展到200多家,规模较大的龙头企业有83户,米业加工能力200万吨以上,年加工5万吨以上企业达8家。鑫利达米业被评为“国家级产业化龙头企业”,双洁米业、清青米业等3户企业被评为“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丰龙泉米业、铁丰米业等8户企业被评为“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产业链条关联食品加工、化工原料、生物制药、生物质发电、环保造纸、有机肥料六大系列,产品集精洁米、米糠油、稻壳棒、稻草造纸、生物质发电、有机肥料等。同时还带动了仓储、塑料编织、印刷、包装等相关配套产业发展。特别是鑫利达30万吨有机米加工、双洁25万吨有机米加工、热电厂燃生物质发电、鑫利达米糠油等大项目相继投产,以及在建的银泉秸秆造5纸项目,龙头企业牵动能力增强,为进一步推动水稻产业升级,促进集群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三是行业市场体系初步形成。产业化推进初期,为确保水稻产业健康发展,县委、县政府组织相关企业组建了米业协会,从基地种植、生产加工,到市场销售,建立了一整套行业规范。各生产企业都能按照规范自律,共同开辟外埠市场,建立了完整的市场销售网络和销售体系,创造了一大批知名品牌,也维护了“庆安”大米品牌形象。特别是连续举办五届“庆安绿色食品节”,以及连年组织企业参加哈洽会等大型展览,展示庆安绿色水稻产品,进一步提升了庆安水稻的知名度,水稻产业实现健康有序发展。大米、大米酒等产品畅销国内30多个省市,并出口到俄罗斯和一些非洲国家,形成稳定的销售网络,特别是高端精洁米成功打入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超市,七河源牌大米在北京超市大米销量上占有三分之一份额,辐射整个华北地区,双洁牌大米与清华、北大等名校及驻京部队签定长期供货合同。源升河牌大米酒、庆鑫牌大米、双洁牌大米等被命名为省级名牌产品,“庆安大米”品牌跻身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百强,价值评估达34亿元,2009年庆安县被国家发改委等七部委评为“中国绿色名县”。规范完善的市场体系,极高的品牌价值,为集群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四是配套服务功能日趋完备。从最初筹建元宝工业开发小区开始,经过多年不断建设完善,目前已建成规划面积336平方公里,中心区域实际利用土地面积达到1000公顷,园区水、路、电等基础设施较为完备,2004年工业园区又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全国首批、全省第一家国家级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载体功能不断增强,为产业集群发展起到“孵化器”作用。近年来,投资兴建了生资批发市场、大豆批发市场、木材批发市场等几处专业市场,投资5000万元,建立了长庆现代物流中心,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发展迅猛。同时,哈佳铁路、鸡讷、伊绥高速公路贯穿全境,这些都为促进水稻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三、存在问题产业集群不是简单的企业聚集,而是产业链上所有企业之间相互依存、协调发展。水稻产业虽然集群化趋势明显,但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企业规模总量不够。到目前全县规模较大的水稻加工企业不足百家,特别是大型龙头企业相对较少,带动能力不足,成为集群发展的一大瓶颈。二是产业链条发展不均衡。在整个产业链条上,企业过多集中在上游稻米加工上,下游秸秆、稻壳、米糠等深加工仍然相对单一,链条缺少长度和规模。三是企业之间关联度不高。虽然集群化趋势明显,有的已经形成了分工协作关系,但大多还停留在一种依附的关系,企业集而不群,难以形成合力。四是基地建设有待加强。基地是产业链最上游、最初级阶段,第一关口作用突出,但由于农田水利建设历史欠账过多,农业基础设施仍然落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总体不强,影响了7进一步提高水稻总产和品质。五是相关配套产业还不完善。与水稻产业相关的仓储、物流、信息、包装、印刷等配套产业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发展相对滞后。三、发展对策水稻产业是庆安的富民产业,也是最优势产业,已经呈现集群发展的良好势头,必须抢抓机遇,大干快上,加快水稻产业集群化。(一)总体思路。以省、市开展为期三年“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为契机,立足本县水稻资源特色和产业基础,按照区域集中、开发集约、产业集群、能量集合的原则,坚持以集群化为方向,以绿色基地为依托,以上下游产业链为纽带,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以招商引资为手段,围绕“米、糠、杆、壳”深度开发,围绕“包装、彩印、仓贮、物流”配套建设,大上产业龙头,扩充企业总量,壮大企业规模,培育知名品牌,加速人才、资金、技术和产业的集中度,全面推进企业集聚、产业集群,力争用五年时间,把庆安水稻产业建设成为全省水稻产业化发展第一县。(二)发展目标。总体设想要五年三步走:2011-2013年,企业集聚阶段。坚持大小齐上、龙蛇共舞原则,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大上项目,全力攻坚龙头企业。每年至少突破1个亿元大项目,引进一批中小项目,使全县水稻产业化企业达到300家以上,实现规模总量扩张。2013-2015年,产业膨胀阶段。扶强壮大一批产业龙头企业,加速水稻深度开发,8酝酿一批科技含高、牵动力大的水稻产业项目,实现水稻产业链纵、横延长加宽。围绕水稻深加工产品达20个以上,相关企业达300家以上。2015-2016年,产业提升阶段。着力打造一批知名企业、知名产品、知名品牌。水稻产品获省级驰名商标10个以上,获国家级知名品牌2个以上。同时,以包装、仓贮、印刷、物流、信息等相关配套产业完善,水稻产业对全县经济的牵动力进一步提升,庆安水稻产业开发成为全省的旗帜,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三)保证措施。产业集群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综合各方因素,聚集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合力推进。1、制定科学规划,稳步实施推进。科学的规划是发展的前提,产业集群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按照经济发展规律逐步实现。建议由发展改革局牵头,行业协会、相关企业、农委、工信局、招商局、大项目办、金融单位等多部门参加,制定一个总体发展规划。并且制定包括基地建设规划、龙头企业发展规划、工业园区载体建设规划、水稻产业招商规划、配套体系建设规划等若干子规划。规划应坚持远期规划和近期建设相结合,并将整个规划纳入到“十二五”发展规划中,保持推进的延续性,举全县之力推进。2、成立专门组织,统筹产业发展。为了加速水稻集群化,建议成立由县级主要领导亲自挂帅,主管工业副县长亲自主抓,从各部门后备干部中挑选精干力量,组建水稻产业化办公室。办公室下设四个推进组。即基地建设推进组,建议由9农委牵头,水务局、农业开发办、发改局、国土资源局、水田乡镇等相关部门参加,重点承担基地建设,打造现代农业;项目招商推进组,由商务局牵头,发改局、工信局、大项目办、粮食局等主要经济职能部门参加,重点承担项目对外招商;载体建设推进组,由商务局牵头,国土资源局、建设局、财政局、工商局、国税局、地税局等相关部门参加,承担工业园区、专业批发市场、物流市场等建设,以及出台相关产业政策;行业协会推进组,由原米业协会牵头,相关企业参加,重点承担对外招商、产业市场调研、新产品开发、行业规章制定、加强行业自律等。3、强力招商引资,加速企业集聚。加快企业聚集,促进产业延伸,带动配套产业发展,是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关键。所以,必须把大上项目作为推动水稻产业集群发展的首要任务,坚持大小齐上,全面扩充企业总量,壮大群体规模。围绕产业巨头招商,一个大型产业龙头可以带动一个产业发展,必须千方百计引进国内知名大企业安家落户,增强产业牵动能力;围绕延伸产业链招商,没有产业链无所谓产业群,必须深度研究“米、糠、杆、壳”综合利用,挖掘新产品,实现产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