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徐州港口企业发展的若干思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水运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为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徐州市凭借着京杭大运河这条“黄金水道”,为江苏乃至周边地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与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相比,港口生产能力过剩、结构布局不合理和装卸运输组织程度低等问题,已经影响了港口企业的发展后劲。结合徐州地区港口特点,本人认为规范经营,发展集团化、现代化港口是徐州港口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一、目前徐州港口企业存在的问题徐州是江苏乃至华东沿海地区的能源建材基地,凭借着我国仅次于长江的京杭大运河这条“黄金水道”,多数大宗货物及煤炭运输均通过港口中转完成,因此水运市场相当繁荣。但是八十年代初,在“谁投资、谁建设、谁受益”利益的驱动下,一些当地政府、企业纷纷投资建港,致使徐州地区港口经济腹地交叉,布局过密,导致一系列问题出现。1、港口建设布局不合理,造成资源严重浪费由于在港口建设方面缺乏长期规划,致使一些港口低水平重复建设。据统计,徐州约有港口、码头138个,这些港口分布在京杭运河徐州段沿线上,仅蔺家坝至邳州港287公里的运河沿线上就有大小港口、码头94个,平均0.9公里就有1个;而万寨港至孟家沟港仅2公里的岸线上,分布着12个港口、码头,平均166米就有1个。另外,在徐州市区的丁万河、徐运新河两条总长11.2公里的沿线上分布着22个小港口、小码头,平均0.5公里就有1个。更有甚者,在徐运新河南端一直径约300米的水塘内共有6家小码头,平均150米就有一个。这些港口的总堆场面积为:1806874平方米,年设计吞吐能力约在5500万吨左右,而徐州段运河的水上货物运输实际起运量仅在2000—2500万吨左右,仅为设计吞吐能力的42%。四个大港口以仅占全市地方港口、码头总堆场面积的16.85%,完成总吞吐量的84.92%,其余小港口、小码头的堆场面积约占徐州有证港口堆场面积的83%,而其年吞吐量仅为设计总吞吐能力的15%,土地资源浪费严重,过密的港口布局不但远远超过了内河水运作业的规范要求,而且显示出港口企业生产能力严重过剩。2、管理方式滞后,竞争无序由于对港口的管理缺乏行之有效的法律依据,仅靠当地行政管理部门阶段性的集中整治和行政处罚,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港口装卸运输市场的发展需要,尤其对经营者经营行为的动态管理缺乏相应的措施和手段,导致一些小港口、小码头的业主采用一些非法竞争手段。例如,市物价部门3规定港口费8元/吨,而小港口、小码头则普遍执行4-5元/吨,有的甚至降为2.5元/吨。更有甚者,在如此低的价格上还要再给货主回扣,照此这些小港口、小码头还有什么经济效益可言。港口业主为了获取利润,则想方设法采取“堤内损失堤外补”即或偷卖货主煤炭,或往煤里注水,或掺混粉碎的矸石等从中牟利。中转百杂货的小港口多数也是如此。由于小港口过多,而货源总量又基本保持不变,所以小港口与国有港口、小港口与小港口之间形成了恶性竞争的局面。既损害了港口之间的利益,也损害了货主的利益,更损害了国家的利益,造成正常的规费大量流失。由于小港口、小码头多数在财务管理上不健全,加上还有一些非法港口,致使正常的税收难以保证,按最保守的测算,仅徐州一地每年大约少收5000万元左右的装卸费,各种税费流失约1000万元左右。3、装卸工艺落后,竞争乏力徐州地区港口企业的硬件、软件设施大都存在设备简陋、机械化作业水平低等问题,徐州地区除四个大港口装卸机械化程度较高外,普遍小港口、小码头在装卸工艺方面都有待改进,大多数采用流动机械装卸作业,有的小港口甚至没有皮带输送机,直接用流动机械往船上装煤。在货物进出港方面存在计量手段不完善、不准确等问题,条件好一点的港口,货物进港时有计量,但落地后出港则无4科学公证的计量手段,一般靠丈量船舶吃水线来测量煤炭装运量,计量简单。多数港口规模小,且码头停泊吨位低,大吨位船泊根本无法靠港,从内河港口的发展趋势来看,根本没有竞争力。4、小船舶普遍超载,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小港口靠小船保证运力,小船靠小港口超载多赚钱,两者互为依托,相互利用,以达到互惠互利的目的。同时小港口、小码头也是非法船舶理想去处。根据对徐州地区调查情况表明,小港口、小码头装船的船舶,95%以上都严重超载,加之水上安全监管部门对港口超载现象的管理不到位,基本处于管航不管港的状态,对超载船舶的处理办法如同以往车辆超载的处理办法罚款放行,致使超载现象愈演愈烈,给航行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航行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二、影响徐州地区港口企业发展的原因港口不仅对经济发展具有拉动作用,而且还可以增强城市的辐射能力。所以港口企业的发展对城市整体经济发展和面貌的改变起着直接的主导作用,但是由以上港口企业间存在的问题,我们不难看出,影响港口企业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港口建设方面缺乏论证和统一规划。八十年代初,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各路商家纷纷投资5建港,受“有路大家走,有水大家行”的口号影响,认为只要建港,就能赚钱,忽视了港口的整体发展规划。在港口申请建设时,各级政府的相关部门均有审批建港的权力,尤其是县、区为了地方财政的收入盲目投资建港,导致港口建设无序,对于港口管理方面过于宽泛,仅靠《江苏省内河港口管理条例》已经不够,且可操作性不强,政府对于港口监管的部门不尽一致,职责不清,存在以收费代监管等情况。2、港口基础设施差,多数港口码头停泊吨位偏小,且航道水深不足,专业化泊位码头很少,有些小港口则直接平整一块土地,在堤岸上挖掘一个码头,利用航道作港池,直接从事煤炭装卸作业,装卸设备相当落后,这些小港口、码头已不能适应船舶大型化、专业化发展的需要。3、港口经营不成规模由上文数据可以看出,徐州地区港口、码头众多,且私人承包经营居多,为了自己港口的利益,港口之间相互挖墙角,拉货源,各个港口各自为政,恶性竞争问题比较严重,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港口企业无论是资金实力、技术水平和管理人才等诸多方面与发达国家企业相比存在一定差距,总体竞争能力不强。4、港口经营结构单一。目前徐州港口企业大多数从事煤炭中转运输,大一点6的百杂货港口只有一个,少数小码头从事黄沙、水泥运输,经营结构相对单一,港口的持续发展与城市化建设的衔接矛盾日益突出,建设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中心已成为发展重点。三、对徐州港口企业今后发展的思考21世纪是一个全新的世纪,全球化大潮的涌动,催促着新的国际体制的加速形成,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迅猛发展,高集成度、智能化、数字化、综合化、网络化有可能把知识经济推向一个新的时代,也为港口企业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国家“西气东输”工程的启动,将直接把塔里木的天然气供应到长江三角洲;徐州地区小煤矿关停并转,落地煤日渐萎缩;新长铁路的全线通,将直接沟通广大苏北腹地与苏南的联系,届时替代运输将对水路运输产生极大的影响,诸多外在因素将直接影响到徐州地区港口的煤炭中转量,结合徐州地区港口企业的特点,本人认为发展徐州地区港口企业应着重从以下几点做起。1、合理配置资源,规范港口企业运作市场,遏制无序竞争现象。经济越是发展,越应该注意区域间的分工与协作。例如美国早在1940年就成立了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制定了完整的流域开发规划;德国对于新港口的建设更是讲求严格7的计划性,每个沿河的城市通常只允许建设一个港口,港口分布错落有致,既有助于调整、平衡市场供求关系,又可避免重复建设;我国2001年在山东威海召开的“全国首次中小港口发展座谈会”中也提出,要从完善综合交通网络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重视中小港口的现代化建设,加快其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政企分开,实现一城一港一政策。由此可见政府部门应适当引导中小港口逐步向规范经营发展,提高产业的集中度,通过提高中小港口“进入门槛”的标准,限制过多、过滥不符合标准小港口、小码头的存在,以避免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减少安全隐患。并且根据中小港口的特殊情况,制定比较完善的中小港口的相关法规条例和切实可行的实施细则,从而明确中小港口市场的准入机制,并将中小港口的建设和发展纳入本区域中长期发展规划,重点是对其进行统一规划;明确中小港口建设项目的审批权限、监管职责和政府的监管部门;限制过度竞争,尤其是港口装卸价格的限制,严禁超低限价格的恶性竞争,以保障国家、地方和中小港口利益不受侵害,对中小港口的装卸质量进行监督,重点是控制超装超载现象,以保障航运安全和货主的财产不受损失,使中小港口的建设和发展步入法制化轨道。2、夯实港口基础设施港口设施建设是一项投资大,建设周期长,资金回笼慢8的社会基础设施,因此,一些发展不成规模的小港口不愿为此做大的投入,他们注重的只是眼前利益的满足。但随着WTO的加入,港口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港口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看港口是否适应航运业发展的要求。从内河航运的发展趋势来看,船舶大型化、码头专业化、装卸设备大型化已是今后发展重点,未来港口的运输将向集装箱化运输转化,而徐州地区港口的集装箱码头建设特别滞后,没有配套的现代化集装箱运输系统,现有的一些原始的、简陋的百杂货码头吨级偏小,装备陈旧落后,已不能适应未来航运发展的趋势,因此应依靠现有港口资源,加快开发集装箱码头和深水泊位码头,把徐州港口建设成为周边大型海港的喂给港,充分调动港口对腹地经济的发展带动作用,同时使腹地经济的发展对港口形成有力的支撑和保障。3、促使港港合作、港航联盟,走集团经营之路我国已经加入WTO,按照国际规则,本着公平、公开、合理和非歧视性的原则,外资企业获准以某种形式进入我国内河运输市场,外国先进的管理经验、管理模式必将对内河港口企业产生影响;另外从水运业的发展趋势来看,徐州众多的小港口、小码头建设随意、设备简陋,根本无竞争力,且不成规模,面对内部、外部的诸多因素,做大做强港口企业,联合航方,走强强联合之路是必然趋势。9目前,徐州港口企业之间已有两个大港口实现了港口之间的联合,从运行的结果来看,港与港联盟,有效地增强了港口企业的竞争实力,对于控制无序竞争导致的劣果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从而促成业内优胜劣汰,获得了良好的规模经济效益。本人认为下一步应逐步实现港航之间的联盟,并且结合京杭运河航运特点,大力研究开发节能、低耗、高效、安全和环保性能好的新船型,在促进京杭运河运输装备不断提高的同时,有力地促进港口货运量的拓展,从而更好地提高企业间的整体竞争优势,实现资源的优化组合,减少单一经营风险,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之路。4、港口经营坚持主业为先,多种经营的发展思路我国加入WTO后,企业普遍面临的最大危机就是管理,而市场对港口的服务功能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港口装卸功能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港口功能将面临多元化发展,港口服务呈现多式联运、贸易、存储、分拨、信息服务等功能,因此,以大港为依托,利用现有港口的优势同周边开发区配合,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利用港口的区位优势,盘活存量资产,改制创新,发挥黄金地段的级差效应,把港口发展成为集多元化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化港口,逐步将港口建设成集采购、运输、装卸、仓储、配送、信息为一体的现代综合物流中心,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实现物的合理流动,从而促进港口吞吐量的增长10与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随着洁净煤、成品煤技术的日益成熟,煤炭港口的服务功能得以进一步延伸,建立以港口为基地的现代煤炭配送中心已成为港口发展的必然趋势,港口应逐步建立起与煤矿、铁路、航运、电力等行业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环环相扣的煤炭物流供应链,在港口原有的装卸、储存、化验、掺配、经营等服务功能的基础上,开发煤炭加工、配制、信息、运输、代理等增值服务功能,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5、加快现代港口信息化建设步伐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将越来越依靠知识资本的增长,“科技兴港”已被引入多数港口企业,港口企业正从劳动密集型企业向技术密集型、信息密集型企业转变。一个港口的现代化程度如何,发展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化管理,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已对港口的建设和经营管理产生了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