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数学解三角形》PPT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章末整合提升•一、本章的主要内容和思路•本章主要内容包括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及应用举例两部分内容.教材采用由特殊到一般的呈现方式,以直角三角形为例证明了正弦定理,然后在一般三角形中证明了正弦定理,再用几何法,通过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证明了余弦定理,接着,利用坐标法,借助于三角函数的定义推导出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探索与研究部分).教材通过例题说明了解三角形在测量建筑物的高度,求两点间的距离,以及求力的大小等方面的应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揭示了任意三角形边角之间的客观规律,是解三角形的重要工具.•本章内容与已学过的关于三角形的定性研究的结论相联系,与三角函数知识相联系,同时也体现了向量及其运算的应用,高考中常与三角函数、向量知识进行综合考查.•本章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如天文测量、航海测量、地理测量以及日常生活中的距离,高度、角度的测量等,解三角形的理论被用于解决许多测量问题.因此,通过本章的学习,可提高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二、知识结构•三、方法技巧•1.解三角形常见类型及解法.•在三角形的6个元素中,要知道三个已知量(除三角外)才能求解,常见类型及其解法见下表:已知条件应用定理一般解法一边和两角(如a,B,C)正弦定理由A+B+C=180°,求角A;由正弦定理求出b与c.在有解时只有一解两边和夹角(如a,b,C)余弦定理正弦定理由余弦定理求第三边c;由正弦定理求出小边所对的角;再由A+B+C=180°求出另一角.在有解时只有一解已知条件应用定理一般解法三边(如a,b,c)余弦定理由余弦定理求出角A、B;再利用A+B+C=180°,求出角C.在有解时只有一解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如a,b,A)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由正弦定理求出角B;由A+B+C=180°,求出角C;再利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求c.可有两解,一解或无解•2.三角形中解的个数的确定.•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不能惟一确定三角形的形状,解这类三角形问题可能出现一解、两解、无解的情况,这时应结合“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及几何图形帮助理解,此时一般用正弦定理,但也可用余弦定理.(1)利用正弦定理讨论:若已知a、b、A,由正弦定理:asinA=bsinB,得sinB=bsinAa.若sinB1,无解;若sinB=1,当A90°且ab时,有一解,其余情况均无解;若sinB1,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大边对大角知,当ab时,B有一解,是锐角,当a=b且A90°时,B有一解是锐角,当ab且A90°时,B有两解,其余情况均无解.归纳结果如下表所示:•(2)利用余弦定理讨论:已知a、b、A,由余弦定理有a2=c2+b2-2cbcosA,即c2-(2bcosA)c+b2-a2=0,这是关于c的一元二次方程.若方程无解或无正数解,则三角形无解;若方程有惟一正数解,则三角形有一解;若方程有两个不同正数解,则三角形有两解.•(3)注意一种重要关系.•在△ABC中,给定A、B的正弦或余弦值,则C有解,即存在的条件是cosA+cosB0,反之亦成立.简证如下:•C有解⇔A+B有解⇔0A+Bπ⇔0Aπ-Bπ⇔cosAcos(π-B)⇔cosA-cosB⇔cosA+cosB0,因此判断C是否有解,只需考虑cosA+cosB的符号即可.了解这一结论,对做选择题或填空题来说,将十分简便.•3.三角形形状的判定方法.•欲判断三角形的形状特征,必须深入研究边与边的大小关系:是否两边相等?是否三边相等?是否符合勾股定理?还要研究角与角的大小关系:是否两角相等?是否三个角相等?有无直角?有无钝角?因此,判定三角形的形状通常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化边为角,利用三角变换得出三角形内角之间的关系进行判断;二是利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化角为边,通过代数恒等变换,求出三条边之间的关系进行判断.•4.应用解三角形知识解实际问题的步骤:•(1)准确理解题意,分清已知和所求,尤其理解应用中的有关名词和术语,如仰角、俯角、视角、方位角等;•(2)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将已知条件在图形中标出;•(3)将已知问题化归到一个或几个三角形中,并弄清该三角形的已知量和未知量;•(4)合理选用正、余弦定理并作答;(5)与其他知识的综合运用.在解三角形中应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时,还要注意与三角形的其他知识的综合应用.①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A+B+C=180°;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S=12ah,S=12absinC=12acsinB=12bcsinA;③大边对大角,等边对等角;•④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⑤三角函数中的诱导公式、和角公式、倍角公式等;•⑥与向量知识、解析几何、立体几何知识的联系.•专题一用正、余弦定理处理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思维突破:在解三角形时,常常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结合在一起运用,要注意恰当的选用定理,简化运算过程,提高解题速度.同时,要注意与平面几何中的有关性质、定理结合起来,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例1]在△ABC中,已知AC=2,BC=3,cosA=-45.(1)求sinB的值;(2)求sin(2B+π6)的值.分析:已知三角形两边及一边对角的余弦值,也就是知道一边的对角,首先应考虑到用正弦定理.至于求sin(2B+π6),由公式可知只要知道cosB即可.解析:(1)在△ABC中,sinA=1-cos2A=1--452=35.由正弦定理得BCsinA=ACsinB,所以sinB=ACBCsinA=23×35=25.(2)因为cosA=-45,所以角A为钝角,从而角B为锐角,于是cosB=1-sin2B=1-252=215,cos2B=2cos2B-1=2×2125-1=1725,sin2B=2sinBcosB=2×25×215=42125,sin(2B+π6)=sin2Bcosπ6+cos2Bsinπ6=42125×32+1725×12=17+12750.•专题二三角形形状的判断问题•思维突破:判断三角形的形状问题,通常将角转化为边,或将边转化为角,通过三角或代数变形运算,转化为反映三角形类型特征的数量关系(如边的相等关系、勾股关系、角的相等关系、角的三角函数值的大小等),然后作出判定,这样要特别注意不要随便约掉等式两边的共同因式,这样很容易丢解.•[例2]已知方程x2-(bcosA)x+acosB=0的两根之积等于两根之和,且a,b为△ABC的两边,∠A、∠B为相应两内角,试判断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分析:先由已知条件得出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要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只需将边角关系转化为边边或角角的关系即可判定.解析:解法1:设方程的两根为x1,x2,由韦达定理知x1+x2=bcosA,x1x2=acosB.由题意得bcosA=acosB,根据余弦定理得b·b2+c2-a22bc=a·a2+c2-b22ac,∴b2+c2-a2=a2+c2-b2,化简得a=b.∴△ABC为等腰三角形.•解法2:由题意得bcosA=acosB,•由正弦定理得2RsinBcosA=2RsinAcosB,•∴sinAcosB-cosAsinB=0,即sin(A-B)=0.•∵0∠Aπ,0∠Bπ,•∴-π∠A-∠Bπ.•∴∠A-∠B=0,即∠A=∠B.•故△ABC为等腰三角形.•专题三与面积有关的问题•思维突破:解与三角形面积有关的问题,常与三角函数、正弦、余弦定理结合在一起,解题时要注意各个量之间的关系,灵活运用公式是解题的关键.•[例3]如图,公园内有一块边长为2a的等边△ABC形状的三角地.现修成草坪,图中DE把草坪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D在AB上,E在AC上.•(1)设AD=x(x≥a),ED=y,求用x表示y的函数关系式;•(2)如果DE是灌溉水管,为节约成本希望它最短,DE的位置应该在哪里?如果DE是参观线路,则希望它最长,DE的位置又在哪里?请给予证明.•分析:(1)要用x表示y,可由面积相等用x表示出AE,然后用余弦定理表示y.•(2)DE的最值即是y=f(x)的最值,常借助y=f(x)的单调性求解.解析:(1)△ABC的边长为2a,D在AB上,则a≤x≤2a,∵S△ADE=12S△ABC=12·34·(2a)2=12x·AE·sin60°,∴AE=2a2x.在△ADE中,由余弦定理得y2=x2+4a4x2-2x·2a2x·cos60°,∴y2=x2+4a4x2-2a2.∴y=x2+4a4x2-2a2(a≤x≤2a).(2)令x2=t,则a2≤t≤4a2.设f(t)=t+4a4t.f(t)在[a2,2a2]上是减函数,在[2a2,4a2]上是增函数.∴当t=2a2时,f(t)有最小值,即x=2a时,ymin=2a,此时DE∥BC且AD=2a;当t=a2或4a2时,f(t)有最大值,即x=a或2a时,ymax=3a,此时DE为AB或AC上的中线.•评析:此题关键是利用面积公式和余弦定理找到x与y的关系.•专题四与三角形有关的综合问题•1.与三角函数有关的问题.•思维突破: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决几何计算问题时,要抓住条件、待求式子的特点,恰当地选择定理.运用正弦定理一般是将边转化为角,而条件中若给出三边的关系,往往考虑用余弦定理求解.[例4]在△ABC中,∠A、∠B、∠C所对的边长分别为a、b、c.设a、b、c满足条件b2+c2-bc=a2和cb=12+3,求∠A和tanB的值.分析:要求∠A的大小,由条件b2+c2-bc=a2知,可用余弦定理,而要求tanB的值,利用条件cb=12+3用正弦定理即可求解.解析:解法1:由余弦定理,得cosA=b2+c2-a22bc=12,因此,∠A=60°.在△ABC中,∠C=180°-∠A-∠B=120°-∠B.由已知条件,应用正弦定理,得12+3=cb=sinCsinB=sin120°-BsinB=sin120°cosB-cos120°sinBsinB=32cotB+12,解得cotB=2,从而tanB=12.解法2:由余弦定理,得cosA=b2+c2-a22bc=12,因此,∠A=60°.由b2+c2-bc=a2,得(ab)2=1+(cb)2-cb=1+14+3+3-12-3=154.所以ab=152.由正弦定理,得sinB=basinA=215×32=15.由①式知ab,故∠B∠A,因此∠B为锐角,于是cosB=1-sin2B=25,从而tanB=sinBcosB=12.2.与平面向量有关的问题.[例5]已知△ABC的面积为3,且满足0≤AB→·AC→≤6,设AB→和AC→的夹角为θ.(1)求θ的取值范围;(2)求函数f(θ)=2sin2(π4+θ)-3cos2θ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分析:本题由向量引出,考查了三角公式的变形与函数思想的应用.解析:(1)设△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则由已知条件可得12bcsinθ=3,0≤bccosθ≤6,即0≤bccosθ≤6,bcsinθ=6,两式相比可得0≤cotθ≤1,∴θ∈[π4,π2].(2)f(θ)=2sin2(π4+θ)-3cos2θ=[1-cos(π2+2θ)]-3cos2θ=(1+sin2θ)-3cos2θ=sin2θ-3cos2θ+1=2sin(2θ-π3)+1.∵θ∈[π4,π2],2θ-π3∈[π6,2π3],∴12≤sin(2θ-π3)≤1,∴2≤2sin(2θ-π3)+1≤3.即当θ=5π12时,f(θ)max=3;当θ=π4时,f(θ)min=2.•专题五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题•思维突破:解决应用题可分两步:第一步,先分析问题,抓住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将其转化成一般数学问题;第二步,利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这个数学问题,其中的关键在于如何将实际问题数学化,也就是说如何将实际问题等价转化成一个数学问题.•[例6]如图所示,甲船以每小时30海里的速度向正北方向航行,乙船按固定方向匀速直线航行.当甲船位于A1处时,乙船位于甲船的北偏西105°方向的B1处,此时两船相距20海里.当甲船航行20分钟

1 / 4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