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技期刊“科学发展观”的思考肖宏(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200031,上海)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旋律。“科学发展观”作为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又一次理论飞跃,标志着我们党在执政理念和治国方略上的成熟。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性发展这一科学发展观,说到底,是国家、地方、企业发展的本质,是对全局的总体认识和基本观点,它决定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对发展实践将产生根本影响。——杨沛霆.谈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意义和背景.《科技术语研究》[J],2004,(3):10-13.同国外相比,我们的期刊落后的状况主要表现在:发表的文章质量较低,原创性相对薄弱,覆盖学科的能力较低,不能全面反映学科的前沿进展。论文的国际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普遍较小;发表能力较低,周刊、半月刊很少,普遍发表的总页码和总论文数也不多,发表周期也较长,发表形式也较单一,网络化发表尚未普遍实现;发行量较小,发行范围局限,发行方式普遍单一,发行增长率低甚至副增长;集约化出版能力较低,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市场占有率较低,广告能力也较差;同行业期刊品种重复建设现象突出,缺乏行业权威品牌期刊,缺乏国际性知名大刊;高素质编辑人员紧缺,队伍稳定性差,经营管理人才短缺,市场开拓活力不足。对科技期刊来说,如何应对挑战,走好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是摆在面前的一个当务之急。为此,有必要在现有的刊物状况下,思考与探讨科技期刊发展的战略,以采取恰当的措施,提升办刊能力,适应科技发展与市场竞争的需求,在新形势下得以发展。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无疑为科技期刊的发展提供了深入思考其生存和发展的契机,其内涵无疑为期刊的发展思维注入了全新的思想力量。1关于“人本”的思考——科技期刊的发展,必须以人为本,以实施人才战略来保障期刊的发展。其核心是编辑队伍的建设。(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刘备)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出发点。对期刊来讲,没有一流的人才队伍建设,期刊的发展就无从谈起。科学技术,作为推动当今社会前进的第一生产力,其根本要素,是必须具有一流的科技人才。世界发达国家均把争夺、培养一流人才作为科技发展的人才战略来实施。同样,科技期刊,作为科技成果公之于众、使之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载体,要成为一流,既离不开一流的成果的供给者——专家学术队伍的支持,也离不开一流的产品生产者——科技编辑的努力。当然,许多成功的期刊,还必须有记者、经营管理人员和市场营销人员的参与,通过多种经营,共同推动期刊的发展。一般来讲,科技编辑队伍,主要分成三个层次:主编、编委会成员和编辑部人员。国内外的经验表明,要办好一本期刊,要想使期刊能长期发展,最重要的人才是期刊的领军人物-—主编。好的主编可以决定办刊的方向,组织得力的编委会和编辑人员,扩大稿源,争取经费,开拓市场,把好刊物的质量关。好的主编至少需要具备以下素质:(1)最好是全职办刊人,或者全职做科学工作、但仍然能抽出相当的时间兼职做期刊的工作。国内有不少期刊的主编虽然是公认的科学家,或者是主办单位的领导,但只挂名,并不具体负责期刊的工作,很少有时间来关心期刊具体的情况,这对于期刊的发展其实非常不利。(2)必须在国际该专业领域享有盛名,最好是学科的带头人,能精通该领域科学进展的状况、前沿的研究方向,认识领域里最优秀的人,能组织和保证期刊发表最优秀的论文,把握期刊的学术发展方向。当然,年富力强的主编更好,更能适应月刊、半月刊、周刊等出版周期短、来稿多的刊物的需要。NatureNeuroscience的主编只有40来岁,这在中国极少见。(3)一定要对办刊有自发的热情和强烈的责任感,能关心同行业期刊领域的状况,有能力把握期刊的出版发展方向。(4)作为英文科技期刊的主编,除了需要强大的专业背景,还必须精通英语(包括专业英语),能对每篇文章的语言进行把关。好的编委应该具备的素质有:(1)必须关心期刊事业,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责任心,对办好期刊、发展期刊有热情,愿意自觉出力,能服从主编的分工。(2)必须是在职的国内外该领域公认的优秀专家,能掌握某一学科深厚的专业知识,并做出相当有影响的专业研究工作,有优秀的发表论文的经验,有鉴定同行业研究工作水平的能力。(3)能够组织或提供稿件,并在任期内多方面直接或间接支持刊物的发展,愿意为刊物承担一定的审稿工作。对处在相对低水平的发展中的期刊来说,编委会的作用还是非常重要的。一流的编委会专家群体,对期刊发展的促进作用是非常显著的。许多期刊高质量的组稿、审稿都是通过国际化的富有实效的编委会实现的。但目前,不少期刊约请编委,虽然是国内外知名的专家,主要考虑的是其名誉、名声,不少专家成为挂名编委,却未必对期刊发展发生过作用。编辑部的人才队伍建设,是许多期刊关注的人才基本建设任务。1学术素质:针对高水平的学术期刊,有一定专业学术素质的高学历编辑人员也是办好期刊的重要因素。他们对学科进展和专家队伍相对了解多些,能协助主编初步识别稿件的学术质量,直接对稿件进行初筛;能直接对专业语言进行加工;跟国内外专家的沟通也更容易些,对计算机等应用也更熟练些,处理编辑事务效率就更高。2品质素质:好的编辑还必须具备守德敬业、团结利人的品质素质,能把期刊的发展放在首要位置,不计较个人得失,能耐受的住常规出版工作的繁琐和寂寞,能尊重主编、尊重专家,遵守编辑道德规范,保持勤奋的学习心态。3能力素质:要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乐于同作者读者沟通,并能虚心接受作者读者的建设性意见;善于借鉴其他期刊的成功经验,不墨守成规,勇于开拓创新。具备这样品质素质和能力素质的编辑,就是没有高学历,也一样能将刊物办好。实施科技期刊的人才发展战略,就要在各个层次上创造条件,营造环境,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引进、培养和造就学术、品质和能力俱佳的各类编辑人才,通过政策倾斜和机制改革,鼓励人才稳定、自主地发挥应有的能力,用发展的事业留住人、用好人,通过人的发展来更好地发展事业。哪个刊物重视了编辑人才队伍的建设,哪个刊物才真正夯实了发展的基础。只有一流的人才才会给刊物带来真正的“智力增值”。当然,对于一个刊物来讲,人才结构也不能单一化,“同质人才”过于密集,都做某一部分事情,就会有另外一些事情没人做,效率反而低。这也是人才资源的浪费,不利于刊物的发展。要强调团队化建设,高、中、低人才,老、中、青人才要有机结合,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整体活力才会更大。要注意各类编辑人才的在岗培养。编辑出版工作有其特有的规律,并不是有了专业经验就能取代有编辑经验的。从主编到编辑,都必须认真掌握编辑出版的知识和技能。据报道,如果说社会总体的知识更新周期为3年的话,那么,新闻传播领域的知识淘汰周期可能仅为一年左右。编辑只有不断学习提高,与时俱进,才能适应科技期刊发展形势的需要。所以,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建设好德、能、才兼备的科技编辑队伍,是科技期刊发展的根本保障。也只有通过一流的编辑队伍,才能吸引一流的专家学者构成的审者、作者队伍,才能提供一流的发表服务,提供一流的编辑产品,获得一流的读者支持,让刊物真正得以发展。2关于“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思考——科技期刊的发展,必须摆脱长期计划管理下造成的单一经营思维与经营状况,面向市场经济,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宏观的问题:体制上,计划管理色彩浓厚,事业管制条件太多,不少期刊处在既有名义上的多头管理而又实际上无人管理的状态;机制上,公办事业单位主办单一财政经营为主,适应市场机制的多元化经营尚未放开,办刊者或支持者的长远利益难以保障。在管理体系方面,科技期刊统在科技部管理,科技部却没有专门的出版管理部门和全职的人员;新闻出版署在管理全国的出版事业,却没有具体的科技期刊的直接管理功能,总体管理是模糊的。制度方面,笔者接触过许多国际科技期刊出版单位,他们对我们科技期刊连出增刊的期数都要申请、控制的做法很不理解,对我们无法对外联合办刊、期刊版权共建共享也很不理解。这样的管理体系和制度不改革,如何谈得上面向科研提供全面的服务?所以从政府管理角度,必须全面思考科技期刊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定位,科学地、实事求是地给科技期刊创造应有的地位、发展空间和发展条件。关于“全面”,就是要充分地、全方位地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文化价值等方面综合考虑影响期刊的发展因素,充分思考期刊自身的发展道路。既要“抓策划”,办出期刊特色来,还要加强质量控制,“抓精品生产”;既要“抓管理”,提高工作效率,还要“抓服务”,提高刊物在作者和读者心目中的满意度;还要“抓市场营销”、“抓内部文化建设”等,让期刊面向市场经济充满发展活力。决不能光埋头在稿件堆中,只顾具体的稿件编辑工作,片面追求某些“影响因子”的增长,“一叶障目”,忽略了刊物的全面、健康发展。关于“协调”,就是要处理好刊物的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作者利益与读者利益,质量要求与效率要求,管理意识与服务意识等各种影响自身发展的矛盾的双方面的关系。例如,期刊的生命是质量,但过分加强质控,把太多的时间花在审稿过程和编辑标准化加工过程上,就会影响论文发表的时间效率。须知,对编辑的结果来讲,质量是产品,效率也是产品。编辑的效率不高,内容质量虽然完美,可科学发现的新知识成了旧知识,发表的效益就大打折扣了。在为作者考虑深化服务的同时,还要兼顾考虑为读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这样的产品才会有市场。关于“可持续”,就是要认清科技期刊的历史性作用,把握机遇,把现实目标同长远发展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期刊的“创新跨越,持续发展”。当前,人类社会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推动着科技期刊的发展。科技期刊工作者需要进一步提高对知识经济与科技期刊关系的认识,提高科技期刊与知识经济共生存共发展的自觉性,使科技期刊真正成为知识创新、知识传播和知识转化的不可或缺的载体,通过为社会、经济发展做贡献,来谋求自身的长远持续发展。Nature杂志创办于1869年,跨越135年的时光而经久不衰,持续保持世界科技期刊界领头羊的地位,其品牌战略始终坚持于为科学家做桌面上最好的科学报道,并能不断地与时俱进。1992,当人类进入越来越关注生命自身问题的时代,Nature创办了其第一份报道原创研究成果的子刊——NatureGenetics(《自然遗传学》),随后,随着生命科学的蓬勃发展,Nature又相继开出NatureStructuralBiology(1994),NatureMedicine(1995),NatureBiotechnology(1996),NatureNeuroscience(1998),NatureCellBiology(1999),NatureReviewsNeuroscience(1999),NatureReviewsMolecularCellBiology(1999),NatureReviewsGenetics(1999),NatureImmunology(2000),NatureReviewsCancer(2001),NatureReviewsImmunology(2001),NatureReviewsDrugDiscovery(2002),NatureMaterials(2002),NatureReviewsMicrobiology(2003)等一系列密切配合前沿热门学科发展需求的专业子刊,形成一个专业期刊的出版集团(NaturePublishingGroup,NPG)。就在2004年10月7日,NPG又正式创办了一份面向生物、医药、化学等领域尖端实验方法研究的新刊——NatureMethods(《自然方法学》)。所有这些子刊的编辑质量和出版标准均达到和母刊Nature一样,以成为该领域内的权威期刊为目标,形成了国际科技期刊界一道独特的风景。Science杂志创办于1880年,之所以124年历久弥新,其让科学家掌握科学前沿发展动态、紧跟科技发展趋势的办刊宗旨一直本色不变,始终保持了刊物的科学性、先进性和普及性。他们非常重视编辑人才建设,视质量与效率为生命,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