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信息技术[新课标]教学设计模块一:数据与计算第一单元:数据与信息第一课时:数据与信息的特征授课内容师生活动课堂记录一、师生自我介绍二、学科介绍三、话题探讨四、课堂要求五、新知学习【一】概念学习1、数据(data)是事实或观察的结果,是对客观事物的逻辑归纳,是用于表示客观事物的未经加工的的原始素材。数据可以是连续的值,比如声音、图像,称为模拟数据。也可以是离散的,如符号、文字,称为数字数据。在计算机系统中,数据以二进制信息单元0,1的形式表示。按表现形式分为①数字数据,如各种统计或量测数据。数字数据在某个区间内是离散的值;②模拟数据,由连续函数组成,是指在某个区间连续变化的物理量,又可以分为图形数据(如点、线、面)、符号数据、文字数据和图像数据等,如声音的大小和温度的变化等。教师利用喀秋莎软件进行自我介绍录制进行播放,学生听获取老师相关的信息,体会数字化工具的使用通过介绍学科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数据以及数据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相关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的回顾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目的让学生回顾和整理所学。2、信息,指音讯、消息、通讯系统传输和处理的对象,泛指人类社会传播的一切内容。人通过获得、识别自然界和社会的不同信息来区别不同事物,得以认识和改造世界。在一切通讯和控制系统中,信息是一种普遍联系的形式。3、信息的特征案例分析:案例1:某公司为了提高销售人员的推销人员的推销策略和销售技巧,希望业务人员能够把各自在销售实践中的经验和技巧贡献出来让大家分享,便特别设立了每季度一次的销售方案评奖。每个销售人员都拿出自己的得意之作参加评奖。公司最后把所有的方案汇集起来装订成册,发给大家学习参考。几个回合下来,这个公司各大区的销售就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公司也形成了很好的学习和探讨业务的风气。案例2:你有一个远方的朋友来青岛,不巧你很忙没有办法去接她,你想给他一张电子地图,好让她下机后就能找到你所在的地点。有1949年和2017年的两张网上地图,你应该用哪张?为什么?1949年的地图还有用吗?干什么用?案例3:李明很喜欢下象棋。一天,他在网站上看到一则在关“象为新学习的学习提出要求信息其他定义补充:利用信息技术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使数据之间建立相互联系,形成回答了某个特定问题的文本,以及被解释具有某些意义的数字、事实、图像等形式的信息。它包含了某种类型可能的因果关系的理解,回答“why(谁)”、“what(什么)”、“where(哪里)”或“when(何时)”等问题。棋比赛”的通知,可赛事早已结束了。他后悔没有及时上网知道这个消息。案例4:空城计【知识检测:】信息经过加工价值上升信息有真有假一传十,十传百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交换会有多种思想。【讨论分析】数据、信息、知识之间的关系数据、信息和知识之间不存在绝对的界限,从数据到信息再到知识的过程,是一个数据不断变得有序、不断得到验证,并最终揭示了事实之中所存在固有逻辑规律的过程。数据与信息、知识的区别主要在于它是原始的,彼此分散孤立的、未被加工处理过的记录,它不能回答特定的问题。知识与信息的区别主要在于它们回答的是不同层次的问题,信息可以由电脑处理而获取,知识不是由电脑创造出来,是人在实践中获得的经验。【小结展望】播放互联网时代,提及信息技术的双面性。要求: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小结。其他讨论结果:数据、信息、知识三者都是对事实的描述,被统一到了对事实的认识过程中。首先,由于人们认识能力的有限性或者所采用的工具的低级性,导致了数据只是对事实的初步认识,甚至存在错误;然后,借助人的思维或者信息技术对上述数据进行处理,经过处理,人们进一步揭示了事实中事物之间的关系,形成信息;最后,在实践中,经过不断的处理和反复验证,事实中事物之间的关系被正确揭示,形成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