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解放思想与改革开放对促进贫困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思考——以“东巴凤”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的实践为例●龙永秉【摘要】本文以“东巴凤”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的成功实践为例,从解放思想与改革开放的视角,对促进贫困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提出了肤浅的见解。文章认为,从解放思想与改革开发进程上看,贫困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问题必须得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着力解决现阶段国家对贫困地区发展的扶贫与地方政府在贫困地区发展上的各种努力——脱贫致富的关系,继续解放思想,推动改革开放,走一条符合地区区情的贫困地区发展之路。【关键词】“东巴凤”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解放思想;改革开放;贫困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贫困可以划分为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前者指劳动者只能进行萎缩再生产,并由此决定的那种不得温饱的生活状况。后者表现为人与人之间收入的相对差异。贫困概念的提出和公开使用,表明在东西差距不断扩大的背景下,政府对中西部贫困问题的重视。当前中西部贫困问题主要表现为乡村社会的区域性绝对贫困,所以贫困的概念更多的表明政府对当前经济增长中个人和家庭生活状况的重视。绝对贫困问题主要集中表现为群众的温饱问题,这是贫困地区发展问题中最急迫的问题,也是中央政府最关注的问题;相对贫困问题主要指一个发展问题,是一个稳定地(而不是暂时地)消除绝对贫困问题并使地区进一步发展的问题。中国贫困地区并不等于西部地区(尽管那里的贫困人口约占全国贫困人口的80%),中部和东部的山区,同样聚积着贫困人口。从更为急迫和事关全局的角度看,解决贫困地区发展问题,无疑应主要针对西部贫困地区。西部是指西南的云南、贵州、四川、西藏,西北的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华北的内蒙古与中南的广西共11个省区。“东巴凤”革命老区是全广西最贫困的县,又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那么,如何尽快改善贫困地区尤其是“东巴凤”革命老区人民生产生活的落后状况呢?笔者认为,从解放思想与改革开发进程上看,贫困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问题必须得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着力解决现阶段国家对贫困地区发展的扶贫与地方政府在贫困地区发展上的各种努力——脱贫致富的关系,继续解放思想,推动改革开放,走一条符合地区区情的贫困地区发展之路。一、“东巴凤”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的实践2003年4月开始的东兰、巴马、凤山三县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以下简称“东巴凤”大会战),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所有75312个项目全部竣工,大会战已经胜利告捷。大会战建设项目投入使用后逐步显出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实践证明,采用大会战的方式解决老区基础设施建设2的突出问题,对提升老区自我发展能力,促进老区经济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加快老区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等方面,是有重要意义的。(一)“东巴凤”大会战从根本上改善了三县的经济基础设施,为革命老区快速发展夯实了牢固的基础大会战解决了长期制约当地发展的交通、水电、道路、通信等突出问题。一是实施交通项目。根本改善了三县的交通条件。大会战项目中有189个交通项目,投资达16亿多元,占总投资的三分之二,项目实施后使三县实现了县县通二级路、乡乡通油路的目标;三级路使受益村由72个增加到292个,整个交通项目受益群众达40多万人。二是兴建沼气池,解决生态建设问题。大会战新建60000个沼气池,加上原来在扶贫攻坚中建成的28658个,从而使三县的沼气池增加到88658个,沼气池人户率由原来的22.5%提高到69.66%,覆盖三县3了个乡(镇)8万多农户近40万人。三是建设建成地头水柜和其他水利工程,解决人畜饮水难题。大会战新建1.4万个地头水柜和31处乡(镇)供水、109个村屯的饮水工程,加上扶贫攻坚时期建成的49733个地头水柜,三县地头水柜达到63733个,受益人口达21万多人。四是退耕还林项目使三县大石山区的石漠化得到了较好治理,森林覆盖率大幅度提高,其中东兰县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4.9%,凤山县森林覆盖率达40%。五是电力、电信项目的实施,使三县的电力运行网络和通信网络更趋完善,质量得到了保证。(二)“东巴凤”大会战极大改善了三县的社会发展条件,有力推动了三县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大会战实施的教育、卫生、计生、文化、广电、政法、民政、村民委办公用房等一系列社会发展项目近1000个,大大改善了三县社会发展条件,有力促进子老区各项社会事业的巨大变化。一是教育项目的实施,三县高中、乡镇初中、乡镇中心校、村完小项目的建设,使三县新增中小学校舍面积达130946平方米,基本解决了学校危房问题,项目学校的生均校舍面积基本达到“十五”期末“普九”要求,从而解决了三县适龄儿童上学难问题,提高了入学率,降低了辍学率。二是大会战卫生、计生项目的实施,三县医疗业务用房面积增加29360平方米,每干人口有床位数上升到1:1.5,各种医疗设备也得到进一步完善。三是三县文化、广电项目的实施,极大丰富了老区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乡镇文化站为广大群众提供了文化娱乐场所,成为农民群众获取科普信息、致富信息的主要窗口和重要渠道。村村通广播电视使三县电视覆盖率由会战前的10%分别提高到49%、50%、53%,广大农户更便捷地了解到更多的国家政策、法律法规以及各种商业信息,拓宽了视野,更新了观念。四是政法项目的实施,结束了三县无乡镇司法所专门业务用房的历史,为乡镇调解处理农村“三大纠纷”提供了方便;县法院、检察院业务用房的建成,彻底改变了三县以往办公用房和审判庭严重不足的状况。三县公检法司基础设施落后状况得到根本改善,有效保障了老区群众的权益,促进了老区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五是大会战乡镇敬老3院项目的建成使用,使三县实现乡乡有敬老院,可同时安排550多位孤寡老人、五保户入住,供养率大幅度提高。(三)“东巴凤”大会战带动了三县经济的快速增长,使老区呈现出崭新的良好发展态势一是三县的投资环境改善,外地资本投资出现热潮。大会战使三县改变最大的就是交通条件和其他基础设施,更令人注目的是三县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各县在招商引资的态度、措施、渠道等方面各有特色,招商引资实现了历史性突破。2004年,三县共签订项目216个,总投资14亿多元,创历史新高。二是有效推动三县特色产业的形成和发展。目前,三县都在充分利用大会战创造的环境和成果,努力构建县域经济特色主导产业。“中国板栗之乡”东兰县,以种植板栗和药用喜树为主,板栗基地由9万亩扩大到了23万亩,药用喜树也由原来的零星分散种植到基地化生产,已连片种植近4万亩。“世界长寿之乡”巴马县,是全区主要油茶生产基地之一,实施退耕还林后,全县油茶面积增加到32万亩。而以八角闻名的凤山县,八角基地由原来的17万亩扩大到了24万亩,另外还新增核桃种植面积6万亩。三是大会战带动了三县经济的快速增长。大会战使三县的投资、消费快速增长,带动了建材、能源等一批相关产业的发展,有效促进了三县经济的发展。据统计,2004年,东兰、巴马、凤山三县GDP分别达69349万元、79210万元、48279万元,分别比会战前的2002年增长41.68%、26.6%、49.52%:财政收入分别达7883万元、6508万元、2406万元,分别比会战前的2002年增长37.92%、61.57%、48.24%: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分别达1458元、1449元、1357元,分别比会战前的2002年增长25.58%、13.66%、23.69%。(四)“东巴凤”大会战锤炼和提高了当地党委、政府的执政能力和各级干部的领导水平一是进一步提高了当地党委、政府组织大规模经济建设的水平和能力。东巴凤建设大会战投资20多亿元,实施12大类34项共7.5万多个建设项目,是河池市和三县解放以来一次性投资规模最大的经济建设,这对一个经济基础薄弱、大规模经济建设经验比较欠缺的老区来说,无疑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河池市委、市政府和东兰、巴马、凤山三县党委、政府,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诚心诚意为老区人民谋福利的政治高度出发,把大会战当作头等重要的经济任务和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对健全专门机构、项目调查准备、分级负责、目标管理、突破重点难点、严格督查等每一项工作,都做得精益求精、有条不紊,确保了大会战的顺利完成,在实际工作中组织协调能力和领导经济的综合水平得到了进一步锤炼和提高。二是进一步提高了突破难关、解决难题的水平和能力。东巴凤建设大会战工作量大,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尤其是涉农项。目的实施,更是重中之重、难中之难。当地党委、政府突出重点,主攻难点,层层分解落实,而且市领导用三分之一的力量抓会战,三县领导用三分之二的力量抓会战,市级涉及项目的主管部门用三分之二的力量抓会战,协作部门用三分之一的力量抓会战,使这些重点难点项目一一得以攻克,各级领导干部的克难攻坚能力得到了考验和加强。三是进一步提高了动员群众、引4导群众和保护群众积极性的水平和能力。在这一点上,河池市委、市政府特别是东巴凤三县党委、政府充分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动员老区的广大干部群众全力投身大会战,对群众的积极性给予了有效保护,两年多来,三县群众累计投工投劳达640万多个工日,为完成大会战任务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二、从“东巴凤”大会战的成功实践来看,地方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贫困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问题是继续解放思想推动改革开放的具体表现“东巴凤”革命老区是全广西最贫困的县,又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为尽快改善老区人民生产生活的落后状况,2003年2月,自治区党委书记曹伯纯深入“东巴凤”考察调研后,自治区党委、政府做出开展“东巴凤”三县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的重大决策,集中资金重点解决阻碍三县经济社会发展中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的突出问题。这一决策,给加快东巴凤革命老区建设步伐带来极好的机遇。河池市和东巴凤三县党委、政府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出发,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自治区指挥部的直接指挥下,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决战决胜大会战。可见,贫困地区发展问题之所以能够得到国家越来越多重视并予以明确提出,除了建设社会主义所要求的共同富裕的根本原因外,我认为有两条现实的原因。一是随着十几年来国力的不断增强,国家有了一定能力可以更多地兼顾西北地区的发展问题,特别是有能力首先解决比较急迫的绝对贫困问题。之前相对国家整体不发展或缓慢发展来讲那时绝对贫困问题也不似今日这样显得急迫。二是由于我国东西发展速度的不同,东西差距逐渐加大,受制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稳定、持续和健康发展战略的需要,国家也必须对贫困地区的发展予以更多的重视,以解决随着东西差距加大而不断加剧的种种矛盾和问题。我国东部、西部和内地的发展差异早已在历史上形成。1978年改革开发以来,“先富”政策使经济、技术和人才基础比较好的东部沿海地区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国家的特殊政策,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高速增长地区,从而在使中国经济整体上迈上一个大台阶的同时,也拉大了东部与西北、沿海与内陆的差距,并且差距在持续扩大。成为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必须予以重视的问题。正因为这个差距是发展中的差距,所以也只能在发展中予以最后解决。但当中这个差距扩大到影响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时。甚至在某些方面已表现为阻碍发展时,就应突出地提出和予以解决。这个差距的副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的持续扩大,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讲,资源富集而开发程度低下的贫困地区与数千万人口的长期落后,不可避免地以其萎缩的资源功给以及日益狭小的市场容量反作用与全国经济全局,势必对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协调地发展产生强烈地拖曳作业。从目前已产生的诸侯经济、市场分割、地区封锁看,已经使东西间经济交流受阻,区域矛盾呈现激化。另一方面东西差距不但是个解决问题,也是个社会问题、政治问题、民族问题。东西差距的持续扩大,会造成公众心里的失衡,由此可能触发社会不稳定,民族不团结等一系列问题,关系到国家的统一和长治久安。古今中外,5因贫富不均,发展不平衡造成和引发的矛盾层出不穷,错综复杂。保证一个稳定的国内局面,是我国进一步改革开放,在未来的二十一世纪社会经济全面持续发展之必须,必然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三、继续解放思想,推动改革开放,解决了现阶段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