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卜生《玩偶之家》讲课稿一、作家简介易卜生(1828——1906),挪威人,世界近代社会问题剧的始祖和最著名的作家,商人家庭出身。一生共写剧本26部。《觊觎王位的人》、《厄斯特洛的英格夫人》等早期剧作,大多以历史题材表现爱国主义思想,浪漫色彩浓郁;中期创作就有意识地揭示当时的各种社会问题,有《培尔·金特》、《社会支柱》、《玩偶之家》、《群鬼》、《国民公敌》等剧作。代表作《玩偶之家》(1879)通过娜拉形象的塑造,提出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伦理和妇女地位等社会问题,对现实的批判深刻有力。晚期的《野鸭》、《罗斯莫庄》、《海上夫人》、《咱们死人再生时》等剧作转向心理描写和精神分析,象征主义色彩浓厚。其剧作以鲜明的主题、生动的情节、严谨的结构、优美的语言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对世界近现代戏剧的发展有广泛、深刻的影响。他是挪威人民引以自豪的戏剧大师、欧洲近代戏剧新纪元的开创者,他在戏剧史上享有同莎士比亚和莫里哀一样不朽的声誉。从二十年代起,我国读者就熟知这个伟大的名字;当时在我国的反封建斗争和争取妇女解放的斗争中,他的一些名著曾经起过不少的促进作用。易卜生出生于挪威海滨一个小城斯基恩。少年时期,因父亲破产,家道中落,没有进成大学,不满十六岁就到一家药店当学徒。社会的势利,生活的艰辛,培养了他的愤世嫉俗的性格和个人奋斗的意志。在繁重而琐碎的学徒工作之余,他刻苦读书求知,并学习文艺写作。1848年欧洲的革命浪潮和挪威国内的民族解放运动,激发了青年易卜生的政治热情和民族意识,他开始写了一些歌颂历史英雄的富有浪漫色彩的剧作。接着,他先后在卑尔根和奥斯陆被剧院聘为导演和经理,达十余年之久。这段经历加深了他对挪威社会政治的失望,于是愤而出国,在意大利和德国度过二十七年(1863-1891)的侨居生活,同时在创作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晚年才回奥斯陆。易卜生一生共写了二十多部剧作,除早期那些浪漫抒情诗剧外,主要是现实主义的散文剧即话剧。这些散文剧大都以习见而又重大的社会问题为题材,通常被称为“社会问题剧”。《社会支柱》(1877)、《玩偶之家》(1879)、《群鬼》(1881)和《人民公敌》(1882)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二、作品简介(一)创作背景易卜生的整个创作生涯恰值十九世纪后半叶。在他的笔下,欧洲资产阶级的形象比在莎士比亚、莫里哀笔下显得更腐烂、更丑恶,也更令人憎恨,这是很自然的。他的犀利的笔锋饱含着愤激的热情,戳穿了资产阶级在道德、法律、宗教、教育以及家庭关系多方面的假面具,揭露了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虚伪和荒谬。《玩偶之家》就是对于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的婚姻关系、对于资产阶级的男权中心思想的一篇义正辞严的控诉书。《玩偶之家》是易卜生根据他的亲身经历写成。女主人公原型劳拉·皮德生的经历与娜拉非常相似,她对丈夫基勒感情深厚,为了给丈夫治病,偷偷借债,到期还不上,伪造保人签字。事情暴露后,基勒暴跳如雷,责怪劳拉败坏了他的名誉,毁灭了他的前途。劳拉看到丈夫如此绝情,大出意外,精神受到打击,得了精神病,被送进了精神病院。基勒提出离婚,幸福家庭从此宣告完结。但易卜生在以劳拉生活为原型创作《玩偶之家》时,融进了更深、更广社会内容,戏剧的结局也大不相同。【那么下面我们就跟着戏剧的发展来梳理一下故事情节。】(二)剧情梳理《玩偶之家》所讲的“事情发生在克里斯替阿尼遏海尔茂的家里。”其中一共出现了五个主要人物,分别是海尔茂、娜拉、阮克医生、林丹太太、尼尔·柯洛克斯泰。每一幕中主要人物都悉数出场。第一幕时间:圣诞节前一天主要情节:娜拉兴冲冲地赶回家准备过节,她与孩子们玩游戏。娜拉的老同学林丹太太来找她。林丹太太为生活所迫,她急需找个工作。娜拉同情林丹太太的遭遇,并尽力相助,说服丈夫海尔茂答应在银行里为林丹太太安排个职位。阮克医生是海尔茂的朋友,极度消沉的他常常到海尔茂家来寻找精神寄托,并暗恋着活泼热情的娜拉。品行不正的银行小职员柯洛克斯泰曾冒犯过新升任银行经理的海尔茂的尊严,海尔茂便抓住他的过错,想借此把他辞退。作为曾经借钱给娜拉帮助她挽救丈夫生命的债主,柯洛克斯泰为了保住自己的职位,以揭露娜拉背着海尔茂假冒父亲签名借款来要挟娜拉在丈夫面前为他说情,但海尔茂并不听娜拉的劝说。第二幕时间:圣诞节主要情节:被海尔茂辞退了职位的柯洛克斯泰终于把揭露真情的信件投进了邮筒,再次对娜拉进行威胁、恐吓,娜拉内心掀起了不安的波涛,但她对海尔茂还存在幻想,她相信一旦海尔茂知道了真情,必定会出现奇迹:他将主动承担全部责任。但她又作好准备,宁肯牺牲自己也不愿丈夫的名誉受到损害,于是她想到自杀。得知真相的林丹太太决定帮助娜拉摆脱柯洛克斯泰的威胁,同时鼓励娜拉将偷偷借钱给丈夫养病与假冒父亲签名的事情告诉丈夫海尔茂。第三幕时间:圣诞节第二天主要情节:海尔茂表面上也很爱娜拉,装出一副愿意为妻子牺牲一切的模样,然而,当他看到柯洛克斯泰的信,得知自己的名誉地位受到威胁时,便暴跳如雷,辱骂娜拉“犯罪”葬送了他一生的幸福,却丝毫不考虑娜拉那样做正是为了给他治病,不得已而为之的。柯洛克斯泰在旧日情人林丹太太的劝告下,为了自己的生计,把娜拉签了字的借据退还给了海尔茂。当海尔茂看到这第二封信时又化悲为喜,快活地叫起来:“没事了,我没事了。”冷酷的现实教育了娜拉,使她看透了海尔茂自私、卑劣、虚伪的灵魂,也认识了现实社会的不合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宗教、道德等问题,她根海尔茂的见解完全不同,她最终和海尔茂决裂,毅然离开了那个“玩偶之家”。剧本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妇女在家庭中所处的从属地位,是具有深刻意义的。而易卜生对戏剧结尾的情节处理,又使这种意义得到很大提高。娜拉的爱情虽然破灭了,但她不脆弱,而是觉悟了出走。因此这个形象的塑造比起原型来更高、更集中、更具有典型性。【表面看起来戏剧中的主要矛盾主要出现在第三幕,出现在娜拉与丈夫海尔茂之间,但实际上剧中人物关系与剧情设置比我们想象中更为复杂。我们首先对文中的几个主要人物做一下分析。】三、人物分析(一)主要人物:娜拉娜拉出身在挪威一个中产阶级家庭里。她的父亲是个比较讲究实际,忙于谋生的人,但他并不富裕。娜拉从小就是父亲的玩偶——“小宝贝儿”。她受过资产阶级学校的教育,能歌善舞,天真烂漫。她嫁给最初是政府职员后来当了律师的海尔茂后,又成了丈夫的玩偶。她起初满足与平庸的家庭生活,处处顺从丈夫的意志。在丈夫生了重病后,为了使丈夫能去国外治病,娜拉瞒着丈夫,以父亲的名义向柯洛克斯泰借了一笔数目不小的贷款。她不让丈夫知道是因为一向反对向别人借钱,而得不到丈夫的同意她是不能去借钱的。同时为了不给病危的父亲增添烦恼,她在借据上假造了父亲的签名。缺乏社会经验的娜拉并不了解冒名签字在法律上会影起严重的后果。父亲死后,娜拉一个人挑起债务的重担。为了还债,她一直省吃简用,为了补贴家庭费用,她做针织、绣花、抄写之类的工作虽然累得不得了,但心里很痛快。八年后,海尔茂当了合资股份银行经理。丈夫的晋升使娜拉很高兴,她看到了生活的转机,认为苦日子过完了总是件痛快的事,以后的日子可就发不相同了。但借钱事件的揭露让娜拉看清了生活的现实。在柯洛克斯泰的要挟下,娜拉希望奇迹出现(丈夫海尔茂主动把罪名揽到自己身上),甚至想到自杀来挽回丈夫的名誉。但海尔茂前后判若两人的表现使她看透了丈夫自私、卑劣、虚伪的灵魂,她所幻想的奇迹根本不可能在丈夫的身上出现,她认识到自己在家庭中处于不平等的地位,她再也不能忍受这种耻辱的处境。她决定出走。为了保住自己的夫权地位和维护自己的权利,海尔茂搬出了资产阶级的一套法律、宗教、道德来责问娜拉,企图阻挠她出走的行动。娜拉不仅认清了海尔茂的丑恶灵魂,而且也认识了现实社会的不合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宗教、道德等问题,她根海尔茂的见解完全不同,她意识到她面前摆着一个“社会正确,还是我正确”的严重问题。觉醒了娜拉要争取做一个独立、平等的人,这种思想支持她勇往直前。她终于和海尔茂决裂,毅然离开了那个“玩偶之家”。分析:娜拉的性格起初表现为无忧无虑、单纯任性。从剧作开始她瞒着丈夫偷吃杏仁饼干的细节中,就体现出她十足的孩子气。但随着剧情的发展,娜拉的形象不断发生变化,最后在观众面前的是一位性格坚定、意志坚强、吃苦耐劳的女性。在借债为丈夫治病,伪造保人签字、靠自己的努力按期偿还债务,在债权人的要挟和丈夫的管制夹缝中周旋的过程中,她表现得镇定、有主见,在还债过程中,她能够吃苦受罪,这些显然才是娜拉真正的性格。从品行方面看,娜拉是一个善良、诚恳的女性。她伪造保人签字是为了拯救丈夫的性命,对处于困境的林丹太太,她竭尽全力给予帮助;即使是用人和保姆,她也以平等关系相待。善良的心地使娜拉行为做事有自己的道德标准,而这个标准又与无情的律法产生冲突,“父亲病得快死了,法律不许女儿给他省去烦恼。丈夫病得快死了,法律不许老婆想办法救他的性命!我不信世界上有这样不讲理的法律。”而这种法律却是她的丈夫那一流人竭力维护的,是他所在的社会阶层得以安定、平稳存在的保障。在爱情观念上,娜拉爱情的最高理想就是为所爱的人甘愿舍弃一切,甚至生命。她主观地把她与海尔茂的相爱想象成这种理想的实现。她对丈夫已无条件、无保留的付出实践着爱情的理想。因此,当考虑到伪造保人签字一事将要威胁到丈夫的前程时,她宁愿自己承担全部罪名,甚至想到自杀。正是因为娜拉的性格及观念、理想与丈夫及其时代产生很大的差异,所以她才能有毅然离家出走的行为。离家出走显示出娜拉坚决摆脱玩偶之家的决心。此前她瞒着丈夫借债治病的行为就是不自觉行使自主权利的表现,对男权法则已构成了侵犯;如今,她勇敢地在身后关闭玩偶之家的大门,是思想上自觉向男性权威的宣战。她要以自己在社会上寻找到位置证明女性应有的权利,更证明女性具有行使权利的能力。(二)海尔茂海尔茂原为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在和娜拉结婚后辞去了工作。那时候他的位置并不高,升不上去,薪水不多,只好想办法额外多赚几个钱。为了要多点收入,海尔茂起早熬夜不休息,日子长了支持不住,就害了重病。后在娜拉的照料下得以恢复。八年后,海尔茂当了合资股份银行经理。稳固的地位和丰富的收入使他感到满足和快活,他把追求金钱和地位看作唯一的生活目的。升任银行经理后,海尔茂便利用手中的权利要辞退银行的小职员,同时也就是娜拉的债权人——柯洛克斯泰,受到柯洛克斯泰要挟的娜拉劝阻丈夫,但刚愎自用的海尔茂根本不听信娜拉的劝告,反而提前发出辞退信。他拒绝保留柯洛克斯泰在银行的职位,是因为柯洛克斯泰是他的大学同学,知道他的根底,随便在别人面前乱叫他的小名。海尔茂有一套自己行为准则,并用之于娜拉身上,他几乎是决定并安排着娜拉的日常生活,不允许娜拉吃杏仁甜饼干之类的东西,不允许娜拉对他有一点点的隐瞒,当然更不允许娜拉去做他认为的有损他名誉,有损他面子的事情。娜拉瞒着他借钱这件事无疑打破了他的准则。他丝毫不考虑妻子这样做是为了不给已经病重的父亲增添烦恼,是为了挽救他的性命,反而对妻子破口大骂。而当柯洛克斯泰把借据送来,他首先考虑到自己没事了,对妻子的态度立马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变,却没有想到妻子有没有事。当娜拉觉醒后要离开这个家时,他为了保住自己的夫权地位和维护自己的权利,海尔茂又搬出了资产阶级的一套法律、宗教、道德来责问娜拉,企图阻挠她出走的行动。分析:他是作为男权社会的典型人物出现的。从表面上看,他是一位无可挑剔的人。他既不酗酒,也不赌博,更无寻花问柳的恶习,在家是个好丈夫、好父亲,在外是个奉公守法的公民、一个颇为“敬业”的职员。然而,撇开起形式上易于迷惑他人的举动,他的自私、卑劣的品行无论在重大考验面前还是面对生活中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人都毫无遗漏地暴露出来。林丹太太多次来到他家,他便露出不耐烦的神色;与他们一家过从甚密的阮克医生病入膏肓,并未引起他丝毫怜悯,他却以尽快打发掉他以便与妻子独享温情为满足;对妻子的态度前后不一致。生活安定时,他说:“我常常盼望有桩危险事情威胁你,好让我拼着命,牺牲一切去救你”,但一旦妻子的所作所为对他的名誉、地位、利益构成威胁时,他便翻脸无情,根本不顾及妻子的行为完全是为了他。甚至训斥娜拉下贱无耻,是个罪人,撒谎的人,毁了他前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