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背影优秀教案设计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背影》教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习用截取法,构建文章,体会父子情深,品味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从而提高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和从写作中精选材料、谋篇布局的能力。☆过程与方法这是一篇叙事纪实散文。学习本文,阅读方法上以朗读训练为重点;内容探究上,以学生自学为主,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在写作练习上,学习运用截取法来叙事抒情的训练。引导学生用“整体感知、重点研读、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模式来掌握内容,领悟内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文中血浓于水的浓浓亲情,从感情的聚焦点——背影中发掘深深的父爱,陶冶学生爱我亲人、爱我生活的高尚情感。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体会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感悟作者由感情的聚焦点背影抒发的真挚亲情。☆难点:明确文章“背影”与“父子深情”和谐统一的结构特点;体会文章余音袅袅、情思绵绵的意蕴。教学准备教师制作CAI课件(含动画歌曲《背影》,CCTV-3电视散文诗《背影》,歌曲《父亲》)教学流程设计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欣赏动画歌曲《背影》,感受父子深情。二、作家作品(教师讲授)(一)朱自清介绍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有诗文集《踪迹》、《欧旅杂记》,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朱自清: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作家、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1916年中学毕业后,朱自清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2月写的《睡罢,小小的人》是他的新诗处女作。他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参加者,受五四浪潮的影响走上文学道路。毛泽东曾赞扬过朱自清的骨气,说他“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粮’”。1925年8月到清华大学任教,开始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创作则以散文为主。1927年写的《背影》、《荷塘月色》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1931年留学英国,漫游欧洲,回国后写成《欧游杂记》。1932年9月任清华大学中2文系主任。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随校南迁至昆明,任西南联大教授,讲授《宋诗》、《文辞研究》等课程。这一时期曾写过散文《语义影》。1946年由昆明返回北京,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背影》是记实散文,写于1925年。作者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是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述的那一回,想起来跟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只是写实,……”(二)《背影》介绍《背影》,一篇娓娓道来的文字,何以在文坛不朽?正在于它是一记情感的重锤,重重地敲击在人的心灵共鸣点上。父子亲情,罄竹难书。但在这里,背影的一瞬化作了永恒,一个背影力敌万语千言的倾诉。背影,恰似一道情感的闪电,照彻千千万万颗赤子之心。前提测评(前面让同学们提前预习了文章,检查一下同学们是否已经扫除了文字障碍。)正音练习:给加底线的词注音交卸(xiè)差使(chāi)奔丧(sāng)簌簌(sù)狼藉(jí)踌躇(chóngchú)迂腐(yū)琐屑(suǒxiè)拭干(shì)蹒跚(pánshān)颓唐(tuí)举箸(zhù)(下面我们来进行课文的学习。)三、整体感知。(师生互动)(一)思考问题1、请找出本文的文眼。(文眼就是文章的字眼儿,读出了文眼,就读出了中心。文眼常常出现在开头或结尾。)我最不有忘记的是他的背影。2、“我”与父亲最后一次相见于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当时见面时的背景如何?二年前的冬天,徐州。a、祖母死了b、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祸不单行,家境惨淡)3、作者是通过“背影”这一特殊角度来表达“父爱”的,那么文中一共写了父亲几个背影?各是在什么情景下的背影?用简洁的语言概述出来。4、背影为题,谁的背影,本文出现了几次背影,背影在文中的作用?5.梳理情节思背影——望背影——别背影——念背影思念父亲,惦记背影(1)父子深情望父买橘,刻画背影(6)父子分手,惜别背影(6)3别后思念,再现背影(7)(二)朗读并分析、重点研讨(围绕背影,重点写了什么事)买橘送别1.在送行过程中,父亲为儿子做了哪些事?①亲自送行②照看行李③讲定价钱④送子上车⑤拣定座位⑥叮嘱儿子⑦嘱咐茶房⑧为子买橘2.①其中哪一件事最让你感动?为什么?买橘送别。因为最能表现父子深情。②有感情地朗读买橘子的背影,分析作者是怎样细致刻画这一“背影”的?父亲的穿戴:黑深青.穿着朴素心情沉重。走路的姿势:蹒跚.年纪较大腿脚不便。爬月台动作:攀缩.行动不便步履艰难。3.父亲对儿子的关怀,除了为儿子做了这么多细小繁琐的事,用了外貌和动作描写以外,还用什么描写方式表达这种关爱?语言描写:(1)、不要紧,他们去不好!(2)、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3)、我走了,到那边来信!(4)、进去吧,里面没人。1、(“不要紧”是就他自己而言,再忙也无关紧要;“他们去不好”是就儿子而言,别人去送难以放心,还是自己去好。儿子在他心目中高于一切。父亲爱儿子,远远超过了爱护自己。)2、(父亲怕儿子车上口渴,不顾自己年老体弱,亲自去为儿子买橘子。同时还担心儿子跟着出来忘了行李,父亲的关怀真是无微不至。)3、(关心儿子旅途是否平安,要等儿子回到北京来信报平安才能放心。)4、(父亲走了几步就回头,可见心里还是惦记着儿子,依依不舍。他又想到儿子带的行李一刻也不能疏忽,叫儿子小心,什么都为儿子着想。)小结:在父亲的眼中,儿子永远都是个孩子,父亲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但简短朴实的话语中,无不透露着他对孩子的怜惜、体贴、依依不舍的情感。)通过父亲对儿子一点一滴的付出,我们可以感受到父亲是疼爱儿子的;儿子面对父亲的爱,又是如何表现的呢,探究文中几处我的流泪:四、合作探究(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你认为父亲为儿子做的这些事普通吗?为何儿子会多次流泪?a:祖母死了。特定的情境:b: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祸不单行,家境惨淡)C:为父亲的所为而感动。4五、拓展延伸(一)歌曲欣赏感受父爱崔京浩演唱的《父亲》那是我小时侯/常坐在父亲肩头/父亲是儿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忘不了粗茶淡饭/将我养大/忘不了一声长叹/半壶老酒等我长大后/山里的孩子往外走/想儿时一封家书/千里写叮嘱/盼儿归一袋闷烟/满天数星斗都说养儿能防老/可儿山高水远他乡留/都说养儿为防老/可你再苦再累不张口/儿只有轻歌一曲/和泪唱/愿天下父母平安度春秋!(二)话题作文导写(教师讲授)《蜡烛》中写道:南斯拉夫老太太“把她的黑色大围巾拉直了,颤巍巍的走了…红军战士们目送着她走远了。”这位平凡的母亲的背影已定格在战士们的心中;《背影》中写道:“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这位朴实的父亲的背影,也已深深铭记在儿子的心中;《老王》一文中也写道:“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这位微不足道的普通人的背影已镌刻在作者乃至诸多读者的心中。你心中最深刻的背影是谁留下的?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请以“背影”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导写】:作文要在我们的生活中选取某一个事件,从中截取能感动人的背影,进行细致的勾勒或描画,表现积极的价值取向,即立意要正确,能引起读者的感情共鸣。例如:《背影》选取了父子在车站送别事件中,截取父为子买橘子时的背影,抒发父子深情。《蜡烛》截取了南斯拉夫老太太埋葬苏联战士后离去的背影,表现人民反对战争,呼唤和平的良好意愿。《老王》截取了老王送给作者香油与鸡蛋后下楼梯时背影,表达了作者关爱不幸者的善良品格。附板书设计:1惦记背影(思念父亲)2刻画背影(望父买橘)父亲疼爱儿子3惜别背影(父子分手)儿子怜爱父亲4再现背影(别后怀念)父子情深5(背影作线,贯串始终)六、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学习中,语言的感悟和品味是文章学习的最大切入点,我在教学中注重通过学生的品味、领悟和体验,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生活中有句俗语叫“不下田,怎会耕田”,要让学生学会独立学习,就要给他们自由驰骋的天空。针对于新课程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在课堂中遵循“以学代教”的原则,让学生在小组交流中寻找到自己的学习定位,有一方自我展示的平台。这种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思想上由被动变主动,学生的智慧在短短的课堂45分钟得以充分施展,能力提升的同时,情感也得以升华。同时互联网的“百度搜索”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潜能,让孩子们真正爱上了学习。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