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对策与展望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日渐崛起,环境问题也日渐突出,尤其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同时,农村地区还存在着人口问题、资源困境以及制度约束,这些都不利于农村地区的长远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提示我们,实行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三农”问题最终解决的唯一途径。本文首先揭露了中国农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试图提出一个解决方案,最后,笔者展示了乌海市与北京市怀柔区怀北镇成功实施农业循环经济的例子。通过本文的论述,笔者想让读者明白,只有立足国情、综合考虑,既要发展也要环保,才能将可持续发展变为现实,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关键词: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同样众所周知的是,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前进,中国的生态环境也一步步恶化。而且,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原本还拥有方寸净土的广大农村,也逐渐被污染所侵蚀,若山清水秀的农村也不再适居,中国人又能向何方去寻找安家之处呢?同时,中国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还有许多别的问题也严重的制约着中国农村的发展。如何打破这些瓶颈?胡锦涛总书记适时地提出了要实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这是中国农业的唯一出路。1、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现状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难题有环境问题、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和制度问题等,下面就将这些问题作一简要介绍。因为只有了解了问题之所在,才能对症下药,事半功倍。1.1环境问题不合理的使用化肥、农药造成污染我国是农业大国,化肥是农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生产资料,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化肥施用量50年代每公顷农田(按播种面积计算)用量不到4kg/hm2;到90年代初增加为150~240kg/hm2,化肥用量日趋加大。农药也是目前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的有机化学药品,农药的大量使用不仅对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平衡带来严重影响,而且也对农产品和环境带来严重污染。化肥、农药的使用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破坏了生态平衡。不仅造成了土壤的污染,同时也造成了水环境的污染,不仅使地表水(河流、湖泊等)水质不断恶化,更严重的是造成地下水污染,而且这种污染一般是长期的、不易被发现的,即使发现并查明了污染原因,消除了污染来源,但地下水水质仍然不能短期得到恢复,这是由于地层中被截留的污染物质还会源源不断的释放到地下水中,这些都会长期直接影响着人类的身体健康。农膜污染目前,农膜覆盖技术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农膜覆盖栽培已成为我国农业生产中增产、增收的重要措施之一。但由于局部使用量大、部分使用方法不当等原因,其所产生的环境问题也日趋严重。农膜对环境的污染主要是两方面的,一方面是薄膜残片在空中漂浮,使大气中固体残留物量增加,致使农村的白色垃圾污染不断增加。二是农膜焚烧在我国多数地区均有发生,其所产生的化合物不仅污染大气环境,而且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极大。生活垃圾污染生活垃圾也是农村不容忽视的污染源,随着工业产品农民生活中不断增多,农村的生活垃圾已由过去的菜叶、瓜果皮逐渐被塑料袋、废旧电池、农药瓶等所代替,垃圾中的难降解有机物质迅速增加。据测算,农村人均年产生活垃圾约300kg左右,而且还在逐年递增。这些垃圾包含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但在农村既不能及时回收又得不到有效处理,只能随意找个空地如公路旁、江河边、沟壑里等倾倒,任其在自然条件下分化和分解,这些垃圾长期露天堆放产生大量的氨、硫化物等有害气体,不仅严重污染了大气;而且在堆论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2放腐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酸性和碱性有机污染物及重金属会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严重污染,致使环境受到较大污染.生活污水及养殖废水由于多年的生活习惯,农村的人畜粪便、各种生活污水往往是任意排放,夏季里臭气熏天,污水横流,苍蝇、蚊子大量滋生,这也是造成农村传染病高发的主要原因。同时各类养殖业产生的废水也是不经过处理直接排放,据统计,养殖一只猪产生的污水相当于7个人生活产生的废水,而近几年,农村已出现许多规模大、集约化的禽畜养殖,禽畜粪便污染大幅度增加,成为一个重要的污染源,这些都会对地下水和地表水造成很大的污染。外来的工业企业污染就空气质量而言,目前农村优于城市,但农村的空气质量也呈现出逐步恶化的趋势。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不少城市将污染型企业转移到环境保护薄弱的郊区或农村,同时由于经济、技术的原因,一些乡镇企业在环保方面的投入太少,根本没有采取有力的环境保护措施,废气、废水等随意排放现象屡禁不止,即使出现被环保部门查处的企业,当地政府往往出于发展经济的考虑依然没有对其进行停产停业等治理。这些都造成了农村大气与水体环境污染不断增加,环境质量不断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环境脆弱盲目城镇化带来生态退化问题,在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必然有一些生物物种被迁移,原有的生存环境改变,不利于其继续生长,致使许多生物物种灭绝,破坏了生物多样性。1.2人口问题人口作为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指标,其人口因素对农村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农村人口素质低影响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不利于农业科技进步,人口上增长过快构成了农村贫困的恶性循环。因此,我国必须实施农村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人口对策,促进农业和农村全面发展。人口素质低,影响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起到阻滞作用。在目前的农村经济中,封闭型、自给自足的单一结构仍占有一定优势,这种单一结构限制了其他产业部门的发展,也阻碍了农村的全面振兴。农村很大比重的劳动力集中在农业,使农业劳动力处于不充分就业状态,实际存在着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制约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所以,农业劳动力的产业转移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关键,而农业劳动力的产业转移又直接受到人口素质的制约。由于农业劳动力科学文化素质低,一般只能从事简单劳动,使产业转移受到限制。人口素质低,不利于农村科技进步,阻滞了农村经济发展。发展可持续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农业科技进步。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使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更加完善地结合起来,从而使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不仅使农业生产有一个飞跃,而且也会推动农村工业、商业和其他事业的发展,将使农村经济步入一个新的阶段。这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高新农业技术的应用,要求农业劳动者必须熟悉、掌握现代化机械装置的特性和工艺流程,具备一定的科技素质和企业管理才能。人口素质低,势必会延缓农业高新技术的应用,进而阻碍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人口增长过快构成农村贫困的恶性循环。贫困地区往往也是人口增长过快,自然条件恶劣和耕地极为贫乏的地区,由于人口增长过快,人均耕地面积减少,过剩劳动力增加,迫于生活需要,不得不强行超坡种植、毁林开荒。为满足烧柴需要,又乱砍滥伐,造成对森林植被的严重破坏,加剧水土流失,自然灾害频繁,大量耕地因灾废弃,人均耕地面积愈趋减少,贫困愈趋加剧。贫困地区由于人口增长过快,土地资源有限,大量劳动力处于不能充分就业状态,甚至劳动生产率随人口增长而下降,进一步加剧贫困地区的贫困程度。这两种因素构成如下的恶性循环(见下图):论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3图1人口增长与农村贫困的恶性循环11.3资源问题我国的资源问题一是自然资源总量较多,但人均较少;二是开发强度大,储备存量少。同时,污染十分严重,使得本已不多的资源更加短缺。因此,可持续发展必须兼顾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环境的保护。我国目前农村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资源困境主要有:(1)农村人力资源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①农村人口的增长使人均农业资源量减少,人口对自然资源的压力增大;②农村人口的过快增长将会产生更多的剩余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多,直接影响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③农村人口的过快增长不利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④农村人口的过快增长不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2)人均耕地资源少且利用中存在许多问题①人均耕地资源较少。我国耕地只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3%,人均耕地只有1.43亩,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40%;②优质耕地少。我国水资源充沛、热量充足的优质耕地仅占全国耕地的1/3,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地区,而这些地区多是经济发展快,建设占地最多、最快的地方;③污染和退化严重。全国每年因水土流失、土壤盐碱化和沙化损失的耕地面积仍在增加;④土地后备资源不足。全国耕地后备资源总潜力为2亿亩,而耕地后备资源60%以上分布在水资源不足和水土流失、沙化、盐碱化严重的地区;⑤耕地流失严重。近几年全国各地兴起一股“开发区热”,占用了大量耕地。(3)人均水资源少且污染严重①水资源短缺。我国人均拥有水资源2200立方米,为世界人均量的1/4,是全球13个贫水国家之一。目前全国农村有7000万人、6000万头牲畜饮水困难,3亿亩耕地受干旱威胁;②水资源分布不均,南多北少;③水污染严重。全国75%的湖泊出现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1.4制度问题导致以上问题产生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而不合理的制度安排无疑助长了人们对资源环境的漠视。如无条件的鼓励开发、增加GDP,导致政府和开发商无视对环境的破坏,强行上马。还有制度上的不公平,比如户口政策、教育歧视,也导致农村地区推行教育的困难。国家对于农村基础科研和设施的投入,虽有所增加,但相对于需求,还是远远不足的。只有改善了这些制度上的缺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农业。2、发展可持续农业策略探索在认识了众多问题之后,我们必须提出一些能克服这些问题的方案,也许这些提议并不实际或不健全,但是,如果全社会认识到这个问题,集思广益,最终定能找到最佳方案的。2.1控制农村人口增长与提高人口素质(1)要完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调控体系和相关社会经济政策。加强计划生育工作的法制建设,逐步建立健全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制体制,使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全面走上法制轨道。(2)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管理体制。采取经济、法律、1来自陈湘满:《论人口与农村可持续发展》论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4行政、教育、科技等综合措施,把计划生育工作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结合起来。(3)尽快普及农村九年义务教育。今后计划生育的重点和难点仍在农村,一般情况下,地区越偏僻,生活越贫困,人口文化素质越低,生育率越居高不下。(4)大力发展教育和卫生事业,提高人口素质首先。①加强基础教育和扫盲教育。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科技人才的培养,更离不开生产在第一线广大劳动者素质的提高。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适用型科技人才。(5)认真实施农科教结合,促进农村人才开发和科技进步。农科教结合以农村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提高农民素质和推广科学技术为重点,以教育为基础,以科技为动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2.2合理开发和利用农村自然资源(1)加强农村资源市场建设,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运作的自然资源配置新机制,实现资源利用方式和资源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达到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2)搞好农村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合理配置与水源保护。发展农村节水产业,建立节水型社会。根据中国农村水资源特点和需求趋势,必须充分利用地表水,适度开发地下水,搞好节水。(3)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正确处理保护耕地与满足建设用地需求的关系。紧紧围绕粮食安全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2.3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1)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保障环境安全。强化重点河流水污染防治,提高污水处理率,提升整体产业水平和水污染治理水平。(2)实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国土安全屏障。(3)加强小城镇绿化,建设生态城镇,实现生态防护、绿化、美化的协调统一。(4)搞好农村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生态示范区工作。2.4大力发展农村循环经济发展农村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调整经济结构为主线,以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强化节约意识,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措施,建立长效机制,以资源的高效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为此,要坚持节约循环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着力构建节约循环型的产业结构,走节约循环型的城镇化发展道路,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