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世界与精神家园为了使更多读者能够分享这一精神盛宴,本版分两期刊发孙正聿教授报告摘要,本期刊发报告的上半部分内容,以飨读者。大家好!今天是“构建精神家园、享受智慧人生”系列讲座的第一讲,题目是“生活世界与精神家园”。我想从三个方面和大家来交流一下我自己的体会。第一个我想谈一下“幸福、梦想与生活”,第二个我想谈一下“人的生活世界”,第三个我来谈一下“人的精神家园”。首先,我来和大家谈第一个方面:幸福、梦想与生活。大家都知道,这两年有两个非常流行的问题、话题。去年,2012年,是问“你幸福吗?”今年,2013年,我们经常问“你的梦想是什么?”应当说,“你幸福吗?”“你的梦想是什么?”这两个问题都非常重要,同时也非常亲切。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能过上一种幸福的生活,都希望自己能够梦想成真。所以幸福的问题、梦想的问题,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既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亲切的。但是,如果我们认真地去想这两个问题,其实是很难回答的。究竟什么是幸福?怎样才能梦想成真?这确实不是很好回答的。所以,我下面想分别来说“幸福”和“梦想”。首先我们来说“幸福”。什么是幸福?有人说,吃得饱、穿得暖、住得好、要什么有什么就是幸福。还有人说,高高兴兴每一天就是幸福,所以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叫做“高官不如高薪,高薪不如高寿,高寿不如高兴”。还有人说,幸福就是能够活得很平淡,很和谐,很祥和,和大家相处得都很愉快,痛苦的时候有人来分担,快乐的时候有人能够和我分享。我想可能大家会对幸福作出这样的一些回答。通过这些回答,我不是给幸福下一个定义,而是给出一个说法。我说什么是幸福呢?幸福就是对人的生活状态的一种肯定性的总体评价。幸福是同人的生活联系在一起的。如果具体地去分析幸福的话,我想从我们人自身出发。人是一种生理的、心理的和伦理的存在。从这样一个角度看,什么是幸福?幸福就是对人的生理需要、心理需要和伦理需要的满足。所以,一般而言,什么是幸福呢?幸福应当是富裕的物质生活对人的生理需要的满足,充实的精神生活对人的心理需要的满足,和谐的社会生活对人的伦理需要的满足。有了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伦理生活三个方面的满足,我们才会有一种真实的幸福感。我觉得有些人可能是把幸福说得过于抽象了,过于神秘了,他把幸福归结为一个字——感。幸福是一种感,但这种“感”是对我们生理的、心理的、伦理的需要的满足。这种满足不是相互割裂的,不是某个单一方面的满足,而是三者融为一体的满足。所以我想如果叫做幸福感的话,它应该是一种安心、顺心、放心的感觉,而不是一种担心、操心、烦心的感觉。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是“穿布衣,吃粗粮,住平房,骑自行车”,可是我们现在呢?“穿时尚,吃细粮,住楼房,开私家车”了。这不是我们生活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吗?应当说我们中国13亿人不仅仅是一般地解决了温饱的问题,而且开始走向了一种富裕的物质生活的道路,我们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在这样的一个物质生活不断丰富的过程当中,我们可能还有两个非常强烈的渴望:一个是一种充实的、健康的心理生活、精神生活的满足;一个是一种和谐的、平和的社会生活对伦理需要的满足。现在报纸、广播、各种新闻媒体、网络中,我们经常都看到这样的报道,说开车开了“缺陷车”,住楼住了“倒塌楼”,穿衣服穿了“致癌服”,今天被人骗了,明天被人“忽悠”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有一个报告,说中国人现在对陌生人的信任度已经低到了一个基本的底线以下。这就是我们今天所有人感到迫切需要回答和解决的问题,也就是我们怎么构建我们的精神家园,我们怎样通过文化建设使我们有一种健康的精神生活和一种和谐的伦理生活,能够使我们更好地去享受越来越丰富的物质生活。从人的生活说,幸福是对于人的这三个方面的满足,而这三个方面的满足是相辅相成的。在这三个方面当中,可能是我们的人民在富裕起来之后更加迫切地需要去充实自己的精神家园,能够更加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这就是我和大家谈的幸福,我们怎么样来理解幸福,当别人问“你幸福吗?”我想,我们对于幸福应该有一个初步的这样一种领悟体会和理解。下面我来说“梦想”。梦想是我们今年问的最多的问题,因为总书记提出来了中国梦。我们大家都在学习、研究、宣传中国梦。那么怎么来理解中国梦?首先怎么来理解梦想呢?梦想是一种追求,梦想不是抽象的,不是空洞的,中国梦更不是一个抽象的口号和一个空洞的套话。在我们思考梦想的时候,起码要想到四个方面:第一,梦想是历史性的;第二,梦想是分层次的;第三,梦想是有具体内涵的;第四,梦想是有现实基础的。我们现在都在说中国梦,各种媒体铺天盖地,但是我们说梦想,特别是中国梦,绝不是一个抽象的口号和空洞的套话,而是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的。第一,梦想是历史性的。在封建社会,帝王们的梦想是什么?是把自家的统治传至千秋万代,所以叫万岁。知识分子是“朝为田野郎,暮登天子堂”,“学而优则仕”。而起义的农民是“帝王将相宁有种乎”。在资本主义社会,马克思说过,资本家就是资本的人格化。什么是资本呢?资本的本性就是不断地去形成更多利润,所以资本家追求超额利润,而工人追求挣脱资本家对他的奴役、剥削和压迫。我们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候,我们的梦想是推翻“三座大山”,在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的梦想是什么?总书记说的非常明确,“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所以梦想是有历史性的。第二,梦想是有层次性的。我们每个人的梦想都是有层次的,个人、群体、国家,它的梦想也是有层次的。我们每个人心里有梦想,而且你的梦想是分成不同层次的。西方心理学家马斯洛曾经提出人的层次需要理论。他把人的层次需要分为生存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尊重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人的这种需要层次的满足,体现了梦想的不同的层次。韩国女总统朴槿惠说在她人生最苦难的时候有一个力量支撑着她,她就是读了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冯先生在这部书中提出了著名的人生四境界说:最低是自然境界,高一点是功利境界,再高一点是道德境界,最高是天地境界。我们今天讲和大自然交朋友,其实就是天地境界。人源于自然,又在更高的层次上和大自然合而为一,这是一种天地境界。冯先生讲的真漂亮。我们人作为人当然和动物一样有自然境界,食色,性也,你要保持自己的存在,延续种族后代的存在,当然有自然境界。可这个基础之上人都有对功名的追求,谁不希望建功立业呢?这是第二个境界。冯先生说光有这个境界,没有达到人作为人的一种伦理的道德境界,你不仅仅要知道你自己好,还要知道为别人好,这是道德境界。冯先生说这还不够,你还要达到更高的境界,那就是你要和大自然融为一体。所以中国传统哲学是很有意义的,对于人的追求是很有意义的。总书记不讲了嘛,我们必须坚持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其中的中国精神,中国哲学最强调的“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是一种人生的境界,是一种追求和梦想。同每个人一样,每个群体也有自己的梦想。在吉林大学,以及我所在的哲学学科,我们希望这个学科成为国家的最好的重点学科,希望我们吉林大学能够真正成为一个世界一流的大学,希望我们吉林省有一个跨越式的发展。我们国家呢?我们民族呢?总书记说,“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这是我们共同的梦想和追求。第三,梦想是有具体内涵的。梦想反映的是一种追求,它要实现的是一种我们的理想,我们的目标。所以在梦想里面,它最深刻的内涵是我们的国家要成为什么样的国家,我们的国家要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我们的民族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民族,要在整个世界的人类文明史中树立一种什么样的形象。所以,我们的梦想必须具有这样两个方面的力量:对内它要具有一种强大的凝聚的力量,能够引导我们全体人民走什么路,要达到什么样的发展;对外它要能够自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作为一个世界的大国能够为整个人类文明作出更大的贡献。所以,梦想是有非常深刻的内涵的,而不是抽象的和空洞的。第四,梦想是有现实基础的。马克思曾经说过,“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我们今天能够凝练成这样一种“中国梦”,既是百年来中华民族这样一种抗争的过程、革命的过程、建设的过程、改革的过程所凝练形成的,同时它也深刻地体现了我们整个民族的这样一种追求所达成的现实条件。所以,我们才能够在今天提出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梦想。应当像总书记所讲的那样,我们深刻地去理解中国梦的实现途径和现实基础,必须有三个坚持:第一坚持中国道路,第二坚持中国精神,第三凝聚中国力量。这样,我们的梦想才能够不仅仅是一个鼓舞人心的口号,而且是一种真实的、现实的力量,能够引导我们在两个一百年的时候真正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下面我和大家谈第二个问题——人的生活世界。这就是从我们人本身出发来深刻地理解什么是我们的人生,什么是人生的幸福,什么才是值得我们去追求和实现的梦想。所以,我来和大家交流第二个问题,关于人的生活世界。为什么起名叫做生活世界呢?我想借用马克思的一些论述来谈论这个问题。这个系列讲座的第二讲,我要和大家讲理论自信与精神家园。精神家园说到底是四个字——学习理论,离开学习理论就没有充实的精神家园。如果我们能多读一点马克思主义的书,我们的精神家园就会充实起来。马克思非常自信地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我们的理论自信来自哪里?我们的理论自信就来自于马克思主义本身。我们从马克思主义来理解人,才会深刻地理解人的生活世界、人的精神家园。马克思在讨论人同动物的区别的时候,曾做了这样一个论述,他说人和动物都是一种生命活动,但这是两种不同的生命活动,动物是一种生存的生命活动,而人是一种生活的生命活动。动物按照它的本能的生命活动就叫做生存,而人是一种有意识的、有目的的生命活动,就叫做生活。这种区别在什么地方?马克思讲两个尺度,说动物之所以只能按照自己的本能生存,因为动物只有属于它自己的物种的那一个尺度,而人有两种尺度,人既能够按照任何物种的尺度去生产,又按照人的内在的本质的、固有的尺度去进行生产。动物只有一个尺度,马就是吃草,老虎就是吃肉,马和老虎都要死了,你把一盆肉放在马的跟前,把一捆草放在老虎跟前,马和老虎全饿死,是不是?因为动物只有它所属的物种的一个尺度。而人有两种尺度。第一有任何物种的尺度。古人渴望有千里眼、顺风耳、能上天、能入地,现在人都做到了,我们神七、神八、神九、神十都上天了。我们为什么能做到?因为人能够按照任何物种的尺度生产。但是同时人又按自己内在固有的尺度,也就是按照人的目的、要求来进行生产,所以人有两种尺度,既有任何物种的尺度,又有人自身内在的固有的尺度。马克思接着又说了,人是怎样一种存在呢?人是一种实践的存在。那么什么是实践呢?实践就是一种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活动,这就是我们人的存在。一方面我们要合规律地按照任何物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而另一方面我们按照自己的目的性要求来进行生产。所以,列宁说,人给自己构成世界的客观图画,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心用自己的行动让世界满足自己。他说得很漂亮,这才是我们人嘛,人是一种有目的的、有意识的、有理想的、有梦想的、创造性的存在。这才是人的存在,这才是人的生活。人的生活不是凝固的,而是历史的,人和动物是两种不同的遗传方式。动物的遗传方式看起来很神奇,各种动物生产的幼崽很快能适应它的生存环境。我昨天看《人与自然》,说虹鳟鱼能从各个海域回归到一个地方产卵,这个很神奇,但再神奇的动物没有历史和文化,只能是一代又一代的复制自己,只能按照它自己的本能来进行生存的生命活动。而我们人是双重的遗传,我们既是自然的遗传,又是社会的、历史的、文化的遗传,所以人不是抽象自然的存在,而是历史的、文化的存在。理解这一点我们才能更深刻理解什么叫做幸福,什么叫做梦想。梦想是一种历史文化,是有历史文化价值内涵的。为什么每个人的梦想不一样呢?为什么每个人的追求不一样呢?就是因为人是历史文化的存在,而历史文化的遗传机制是教育。我本人是搞教育的,前几天我在吉大附中讲座,我谈的正标题叫做“放飞理想的摇篮”,副标题是“与吉大附中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