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苏州城市经济空间现状与发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分析苏州城市经济空间现状与发展城市规划2班张毅学号:060121210要点介绍空间经济(spaceeconomy)空间经济指经济的空间结构。在经济地理学中,这一概念有时用于经济景观的研究。早期的古典经济学中,用它来描述产业区位的形成和发展,认为空间经济是经济活动复杂的空间型式,有时对应于特殊的资源和人口结构以及特殊的生产和运输技术。对它的研究着重于投入-产出的地理分布和价格-费用的地理变化,以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对这一定义进行了改革,认为空间经济是构成社会结构的社会经济关系存在的物质形式。另一种观点进一步把空间经济当作占支配地位的生产方式的空间表述,它的空间结构决定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即社会生产方式决定生产布局。空间经济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生产力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地理学分析空间经济所包含的各种物质要素有规律的分布,以及表现在各个部门与地区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空间经济分布的形式空间经济分布的形式一般有3种:①经济密度,即生产力要素在空间范围内表现出来的数量关系;②空间布局,指一定地域范围内经济部门的集聚和分布;③布局形式,指空间经济的地区表现形式,是经济密度和空间布局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地域布局类型。一般说来,空间经济主要表现在区域经济的集聚区,即工业化集中的城市区域。空间经济主要内容是研究空间经济结构、布局因素、形成条件及这些因素间的相互联系,寻求合理的、布局协调的经济建设模式。空间经济组合的效果,表现在生产力布局最合理的区域,数量和质量处于最佳状态时产生的效应,即经济效益。位于江苏南部的苏州,是“世界工厂”最繁忙的车间之一,经济实力远超省会南京,在“长三角”地区是仅次于上海的另一制造业中心。占据当地经济总量半壁江山的外资,不仅把这位昔日“苏南病人”变成中国经济总量最大的地级市,同时也成为国内诸多城市学习的样板。然而,今年一系列经济数据系显示,苏州的经济前景不容乐观。苏南模式苏南模式,通常是指江苏省苏州、无锡和常州(有时也包括南京和镇江)等地区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实现非农化发展的方式。由费孝通在20世纪80年代初率先提出。其主要特征是:农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乡镇企业;乡镇企业的所有制结构以集体经济为主;乡镇政府主导乡镇企业的发展。苏南模式是“地方政府公司主义模式”、“能人经济模式”和“政绩经济模式”,本质上是“政府超强干预模式”。正文苏州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工业总产值同比下降了2个百分点以上,用电量不到去年同期的9成。这主要受累于两项指标下滑:外贸出口只相当于去年同期的四分之三,外商投资则持续第9个月负增长。由于外资主导的出口加工经济从未如此虚弱,以至于当地政府对经济前景的预测也相当谨慎:苏州市统计局在“2009年一季度苏州经济运行情况”报告中称,“回升迹象渐显,基础尚待夯实”。对政府来说,除了希望经济数据更好看之外,更大的挑战则在于:苏州继20年前成功摆脱不断衰败的乡镇企业主导的“苏南模式”之后,当下的外资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似乎也走到了尽头。外资开始撤离最先传来坏消息的,是成立还不到三年的缤特力通讯科技苏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缤特力苏州公司)。这家总部位于美国、全球最大的蓝牙耳机研发制造企业,在今年3月宣布关闭位于苏州工业园的工厂。地处苏州工业园的缤特力苏州公司,占地超过2万平方米,鼎盛时拥有近千名员工。苏州工业园管委会甚至还以这家企业的名称命名了一条当地的街道。眼下,这座被美国人抛弃的工厂寂静无声。资本逐利的本性,暴露了苏州作为全球制造业链条最末端的“制造中心”地位的脆弱。外商一旦发现成本更低的地方,就会毫不犹豫地转投别处。经济危机时期更是如此。不仅仅是缤特力,整个苏州工业园的半导体产业都陷入了困境,撤资成为外商“断臂求生”的最便捷选择。同样在今年3月,世界半导体巨头——美国国家半导体也宣布从苏州撤资,位于苏州工业园的芯片封装和测试工厂将在10月关闭。所有的机械设备将被运往位于马来西亚马六甲的美国国家半导体的另一家工厂。6年前,美国国家半导体在苏州工业园开工建立工厂之初,选择中国区的运营总部时,就舍弃了苏州,选择了100多公里之外的上海。而事关苏州工厂的重要决策,又几乎全部来自位于香港的亚太区总部。美国国家半导体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各拥有一家工厂,来苏州建厂,主要是看中这里的土地便宜和税收减免。更多外资半导体厂商在最终决定是否撤资之前,选择了相对温和的裁员和降薪,以作观望。此外,苏州工业园的大批外商投资企业,如库力-索法半导体、艾佩斯、欧瑞康、和硕、飞思卡尔、奇梦达等均传出裁员消息。在苏州工业园总投资超过18亿美元、拥有1.5万名雇员的三星苏州公司,没有选择撤资和裁员。但是苏州工业园的一家三星电子液晶显示器工厂的工人说,从去年12月开始,工厂就减少工人加班时间,实际的工资水平下降了三分之一。目前,该工厂的月平均产量尚未恢复到经济危机前的80%。经济陷入停滞撤资的阴云笼罩在整个苏州工业园区的上空。成立于1994年的苏州工业园,由中国和新加坡政府合作建立,被视为苏州经济的样板。目前,这个工业园吸纳了1万多家工厂入驻,其中79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的126个项目,其产出占整个工业园产值的四分之三,IT、家电、汽车航空零配件成为园区三大支柱行业。2008年,整个苏州工业园的生产总值接近1000亿元,占苏州全市的地区生产总值、税收和固定资产投资的15%以上。目前园区中的确有些企业暂时关停工厂、减少产能。经济危机给苏州工业园区带来的最大问题是订单的减少和外部市场的萎缩。同时,金融危机促使企业进行重组、洗牌,竞争力差的企业在此过程中逐渐被淘汰,从而逐步达到产能平衡。此前,苏州工业园区今年1月1日推出《关于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披露,去年11月开始,园区内企业的订单下降了3到5成。受累于苏州工业园的颓势,整个苏州经济增长乏力。整个苏州的经济,实际就是建立在包括苏州工业园在内的四大经济开发区基础之上。除了苏州工业园,另外三家国家级的经济开发区——苏州高新开发区、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张家港保税区也都是年产值超过数百亿元的经济巨人,这四大由外资投资主导的经济开发区贡献了苏州三分二以上的经济总量。与广东、浙江相比,苏州两三万家外资企业问题暴露得要晚,但可能影响更深、恢复周期更长。苏州市市长阎立在出席今年全国“两会”时坦言,截至2月底,该市有三分之一企业由于受到金融危机影响开工不足。苏州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外商直接投资比减少了近20%,投资额不到164亿元。种种迹象表明,如果经济持续低迷,外资撤离苏州极有可能从个别现象演变为一股巨大浪潮。苏州向何处去如果外资“退潮”,羸弱的民营经济也一时难以接过发展的接力棒。目前,苏州本地民营经济主要以纺织服装、化纤、钢铁和机械加工为主,抗风险能力差。事实上,曾经是“苏南模式”发源地之一的苏州,民营经济天生弱小,而后来以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主导的输入型的经济模式下,政策和资金长期倾向外资,苏州民营经济因此羸弱。苏州过去的发展模式过度依赖廉价资源。随着本地土地成本和人力成本的上升,优惠条件不复存在,企业大规模外迁是迟早的事,就像当年很多外资企业从广东迁到苏州一样。但政府仍试图强化上述优惠政策,以留住外资。以苏州工业园为例,从今年1月开始,工业园区管委会下调园区公积金缴费比例2个百分点,企业因此每年减负3亿元左右;接着,放宽企业注册资本不能按期出资的处罚;管委会甚至还在年初帮助一台资企业从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等国有银行那里获取贷款。当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撤离苏州时,政府选择了软件外包业,作为填补未来产业空心的后备军。早在5年前,苏州就和大连、广州、上海、深圳一同入选“中国软件欧美出口工程”试点基地,成为软件外包的“国家队”成员,并成立了以苏州国际科技园为主体的苏州高新软件园承接外来投资。目前,苏州高新软件园由大连软件园股份有限公司运营管理。园区内企业仍然以日本富士通软件、印度NIIT软件培训、法国欧陆分析技术、韩国易当网络等外资企业为主导。但是,苏州软件业要取得与制造业中心同样的地位,尚需时日。今年6月19日,第七届中国软交会发布的《2009中国软件自主创新报告》认为,北京、上海和深圳市是软件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最强的城市,而苏州则处于“第二梯队”。转型年代的苏州苏州经济,缺少地标型企业,苏州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在于它把发展的重点移向了微笑曲线的两端。企业常面临这样一条“微笑曲线”:中间是制造,左边是研发和技术,右边是品牌和服务。在其所揭示的曲线奥秘中,附加值更多体现在研发和品牌两端。在金融危机过后,外向型经济影响下的苏州,开始加大“曲线”的比重。曾经靠制造业起家的苏州,已悄然翘起优雅的“微笑曲线”。跃向产业价值链高端,让创新由企业到产业集群再扩展到整个城市,是一个由点到面的发展过程,也是以大力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推动创新型经济发展,进而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必由之路。追求核心技术的自主产权是经济迈向更高层次的必须手段。苏州曾经的经济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从增长动力看,高度依赖国际市场,以外需出口为主的增长模式难以为继;高校和科研院所相对贫瘠,使得产业层次上,目前苏州在国际分工中仍处于低位,总体尚未形成核心竞争力。在苏州科技城――苏州高新区的最西边最荒芜、最贫瘠的土地上,中科院医工所的拔地而起,宛如一首激情澎湃的诗歌――追求核心技术的自主产权,拥抱高新技术编织的明天。这里虽然是一片空白,但像白纸能绘出美丽图画一样,苏州注定会有更加精彩的未来。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