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家长与孩子沟通的艺术家长和孩子的沟通,实际是两个生命的碰撞。应该说,碰撞所产生的内容是无限丰富的,它所达到的高度也是没有止境的。每一位家长在和孩子沟通上,不要满足于初见成效,而应该学习教育的艺术,不断提高沟通的层次,使亲子关系达到更高的境界。一、什么是心理沟通?心理沟通——指相互之间的理解与默契,爱的充分表达与深切感受到,是情感的相通与情绪的共振。家长——爱的充分表达,孩子——爱的深切感受到。沟通是思考的互动,是意见的交流。听、说、看、问、写是沟通的手段,社会关系和人际交往都需要沟通作桥梁。那什么是有效的沟通呢?学会倾听倾听——就是不但要努力地听进去,而且要思考,注重发现孩子谈话中的闪光点。发现孩子第一次正确运用成语,要给予赞赏;第一次引用了一首古诗,要表示受到感动。与孩子沟通失败的原因,就是“恨铁不成钢”,“哪壶水不开就提哪一壶”。其实沟通成功的艺术就在于“哪壶水先开就提哪一壶”。案例一:有个平时动作总是慢腾腾的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对父亲说:爸爸,今天体育课上我跑了第一名!父亲有点纳闷,但还是说:“小冠军,快把比赛的实况给爸爸描述一下吧!”原来是上体育课的时候,全班同学分成四组比赛,这个孩子在小组跑了最后一名。然后每组最后一名同学再比赛一次,这个孩子就是这次“安慰赛”的冠军。孩子明明是小组比赛的最后一名,只是可怜的败将中的冠军,还值得高兴吗?但是通过谈话父亲发现的是孩子可贵的自尊心,于是决定和孩子一起庆祝“过五关斩六将”,闭口不谈“败走麦城”。许多家长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孩子小时候喜欢跟家长说些学校里的事———谁惹老师生气了,谁和谁打架了等等,可孩子上了中学后,话就变少了,家长问起学校的事,孩子也只有简单的两个字:“还行!”或者用英语回答你。为什么到了中学之后,家长和孩子之间就好像有了一条鸿沟?怎样才能走近孩子呢?调查发现:1、调查时让学生用五分钟时间写出家长常说的话,出现频率高的是:“快起床!都快6点了!”,“你真不争气!”,“上课注意听讲!”,“嘴皮子都磨破了,你怎么还记不住!”,“别2磨蹭了!快写作业!”,“现在不好好学,将来怎么办!”,“怎么又考这么点分数!”,“不是这道题错就是那道题错,就没有全对的时候!”,“把电视关了!有什么好看的!”家长可能觉得这些话都是必须要叮嘱的,但却忽略了孩子的心情。这种简单的说教在内心世界日益丰富的孩子面前显得苍白无力,天天讲,月月讲,不把孩子说烦才怪呢!2、孩子们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请给我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因为我长大了!”“别整天唠叨我!”“严格要求,我没意见,可太严了我受不了!”“请支持我做些我喜欢做的事!”“让我有点自己的小秘密,好吗?”“我希望得到鼓励,别总是责备。”“别老当着别人的面指责我,我也有自尊心!”对于家长来说,要教育好孩子,必须要了解他们,要接纳他们已经长大的事实,否则只会增加家长和孩子之间的矛盾。下面是几个实际可操作的方法:和孩子平视———蹲下来看与孩子商量———相互尊重让孩子决定———学会选择给孩子写信———巧妙地表达替孩子着想———留点面子放孩子出去———认识社会向孩子道歉———说声“对不起”向孩子学习———能者为师二、家长和孩子沟通的误区案例二(一位班主任老师从学生日记本上记载下来的日记)[日记一]妈妈,我恨你今天下午,我突然发烧了,是38度。为此,遭了妈妈一顿骂。事情是这样;昨天下午,我觉得自己感冒了,到了晚上妈妈让我洗完澡后吃药,不料,我洗完澡后,竟忘了吃药。第二天,体温逐渐升高了,爸爸帮我量完了体温后,就告诉了妈妈。妈妈听后,非常恼火,走到我身边破口就骂:“你昨天晚上为什么不吃药,每次发烧的都是你,(因为我快开学时发过烧,39度一连挂了四瓶葡萄糖)相不相信我把你踢飞找不到,你这个孩子不是我们家的孩子,你真讨厌。”之后,妈妈又说了一些不文明的话,我听了,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流了下来。我坐着反省了好久,这件事我也有错,可妈妈没有必要说那些话来伤我的心啊。3晚上,我翻来覆去,怎么也是睡不着,一阵风吹来,我觉得好冷,但我的心更冷。[反思]班主任老师在日记中写道:也许妈妈是太忙了、太累了,你的生病又让她担心。才会说出这样的话。把你的想法和妈妈沟通一下,不要难过,相信妈妈是爱你的。第二天,班主任老师观察到这位学生的反映,发现他的情绪仍然无精打采。并与他交流:每一个人都有承担责任的义务。你已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应该要为自己身体负责。而不是事事依赖妈妈。当然,妈妈这样说,也是不对的。我会找机会和你妈妈谈谈。这位敏感的小男孩点点头。事后,他妈妈不好意思地承认了自己不对之处,表明回家后和孩子聊聊。[日记二]记旧帐我的妈妈老是记旧帐,我不知道为什么,她每次骂我都是以前的事,记得有一次,我穿错了鞋,我知道妈妈要骂我。在回家的路上,妈妈倒骂起我以前作业没写的事,一点也没有说到鞋子的事。还有今天,我作业没写留在学校补,到六点半妈妈才接我回家,我知道晚上又要被打了。路上妈妈倒说起了以前我顶嘴的事。回到家,又把一些旧帐记了上去。只要我一干了什么不好的事,妈妈就会把一些算过的旧帐加上去,把我多骂几下,这些旧帐有的被提过好几次了。有时妈妈只算旧账,正事都不算,有时新旧事一起算,我不希望妈妈算旧账。[反思]在这个孩子眼中,妈妈的爱是无理的。妈妈为什么不能就事论事,而是喜欢算旧账。在我们大人看来,老账新账一起算是天经地义的事。这个学生是属于懒惰、不懂事、经常不完成作业的一类人。可是,他却是一个思维敏捷、喜欢阅读的男孩子。在六年级时,还获得全国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一等奖。评价一个孩子是否是个好孩子,仅仅是每天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仅仅是听从父母的教导?仅仅是考试得到好成绩?做父母的应该找一下孩子为什么不爱学习的原因。多关注孩子的内在兴趣和需要。多关注他学习的感受。多关注他内心对父母、老师的理解。忽视了他生命的个性,把他和别的孩子等同起来,这样的家庭教育自然是失败的。[日记三]我挨打了今天,老师把第二单元的试卷发下来了,我一看,只有80分,心想,惨了,妈妈可能要打我屁股了。果然,我回到家,妈妈接过试卷一看,就铁青着脸,随手拿起鸡毛掸子,打起我的屁股来,边打边说:“我看你是骨头硬了,要修整修整。”妈妈,我是考得不好,可你为什么看不到我别的长处呢?[反思]面对这位家长,我应该做些什么呢?在教育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在一些家长眼里,分数成了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日记中的这个小女孩,生性活泼开朗,爱好广泛。4文艺活动中,有她优美的舞姿。体育比赛中,有她骄健的身影。课堂回答时,也总少不了她的发言。可是,她的成绩一直都是处于班级中下游水平。她妈妈是一位下岗工人,平时对她的期望值过高,总想把自己未了的心愿都转移到孩子的身上。这反而挫伤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其实,家长自身的成功,自身良好的品德是给孩子留下的最宝贵的财富。在孩子的发展问题上,要顺从孩子的自然发展而不要揠苗助长。要尊重孩子对发展的自我选择。作为家长,要在孩子发展中帮助他们正确地认识自我,找准自己的位置和发展的方向。不能让孩子成为自己不切实际的理想的牺牲品。这位妈妈懂这个教育理念吗?在如今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教育也变得急功近利。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这三则日记只是许多承受错爱之重的孩子呼声的冰山一角。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家长没有一个不爱自己的孩子。因为家长爱子女这是天经地义的,爱子女是教育子女的前提。父母只有爱子女,才有教育子女的积极性、主动性,只有子女切身体会到父母的爱,才会从情感上和行动上接受父母的教育,才会朝着父母期望的方向努力发展。所以爱本身就是一种教育,但只有从孩子长远利益发展而考虑的爱,才是一种正确的爱。因此爱必须恰如其分。可是,我们从上面的几则案例中看到了失败的表达方式。而不成功的家庭教育往往是由于爱陷入了以下几种误区。误区一:多说教,少倾听。许多家长和孩子交谈时,只顾自己“畅所欲言”,这其实是在堵塞孩子的耳朵或让他们闭嘴,发展下去就演变成为最常见的错误——说教。时间一长,孩子渴望交流的愿望便会被压抑住。误区二:喜欢使用强硬的措辞。许多家长总是难以忘记自己“教育者”的角色,以致于和孩子沟通时总是难以保持平静,“你要……”“你应该……”“你不能……”等词语常常挂在嘴边,结果是家长谈得越多,就越可能说一些不该说的话,这样,孩子就渐渐失去了与家长交流的愿望。误区三:不给孩子解释的机会。许多家长往往不明白“孩子的观点往往与大人是不同的”这个道理,所以和孩子交谈时缺乏足够的耐心,他们往往在未听完孩子的话就发火,或者把孩子对某事的态度或看法说成是小题大做,这样,得不到理解的孩子就很难对父母的苦心加以理解。误区四:不懂得把握教育时机。许多家长不懂得把握和孩子交谈的时机,例如,当孩子专注地做一件事的时候,家长就插进去打开话匣子,或者孩子刚受了批评,心情还未平静,家长就想“趁热打铁”去与孩子沟通等,这样的结果,只会导致孩子的抗拒和不满。5误区五:漠视孩子的自尊。家长在某些问题和决定上有自己的原则,并坚持自己的意见是对的,但这并非意味着要忽视孩子的意见。无论孩子的意见如何,让他发表出来起码有两大好处:一是孩子至少被征求过意见,他会更易于接受最后的决定;二是这会使孩子的自尊心得到满足。许多家长在“关键”问题上总喜欢“封杀”孩子的意见,这就抑制了孩子与父母进行交流的欲望。三、心理沟通的方法1、不定时沟通——我们知道,家长为一家生计奔波忙碌确实不易,但孩子毕竟是家长的未来,自己生命的延续,就算再忙也应该挤出时间与孩子沟通,时间可以不用很长,关键要有质量。有些交流需要全家一起,欢快热闹;而有些沟通则需要有一个温馨恬静的角落。一次艰苦的远足,常常可以增进彼此的理解;而一段在山林的度假,往往又可以有新的发现。肯花时间、亲密接触——任何父母感觉与孩子相处愉快和谐是因为他们肯花时间与孩子在一起,玩、做游戏、画画、运动、听音乐、家务劳动、制做手工、旅游、聊天、探讨问题等等。通过与孩子的亲密接触,方可了解孩子在不同年龄段的心理需求。案例三:美国前总统布什夫人在美国一所著名的私立学校的一次毕业典礼上深情地说:年轻的女士们,有一天当你们到了我这样年纪的时候(她当时70岁),你们回顾你们的一生,决不会因为曾经错过一次赚钱的机会,一笔生意的交易而感到后悔,你们却会因为没有好好花时间和你们的孩子,和你们的丈夫,和你们所爱的人建立美好的关系而感到后悔不已。布什夫人的肺腑之言,或许能够给大家一些启迪。有的父母虽然与孩子常年在一起,但不一定经常沟通。大多数父母都是以忙为理由,忽视亲子教育。还有的父母,虽然与孩子不在一起,但是缺少其他的沟通方式(面对面、娱乐式、会议式、写信式、聊天式、短信式等)。家长需要加强沟通意识。2、密切配合学校。望子成龙是普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当父母为子女成龙而不惜一切地付出心血和辛劳的时候,子女是否领悟到家长的用心良苦呢?孩子的大部分学习时间是在学校度过,因此家长要经常与老师,特别是班主任的联系(电话就可以了),了解孩子在学校表现,同时向老师反映孩子在家情况,取得老师对家庭教育的了解和支持。只有家庭和学校密切配合,双管齐下,共同促进孩子,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如:孩子的学习成绩,在学校犯错,参加学校活动等。63、身教重于言教。家长首先要注重自身的修养,树立自己的威信,一个不爱学习只顾自己吃喝玩乐的家长,一问三不知的家长,品行恶劣,行为庸俗,自私自利,不孝敬老人的家长是不会培养出好孩子的。4、沟通因人而异。沟通没有模式,与一个孩子的沟通方式并不一定适合另外一个孩子,因此,家长必须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创造自己的沟通方式。如一个孩子性格内向,沉默寡言,一般的方法难以有效沟通。父母根据孩子喜欢听音乐,写作和阅读的特点,经常与孩子一起听音乐,做孩子作品的第一个读者,不断进行鼓励,这样的孩子慢慢就活跃开朗起来。家长只有是有心人,就能够找到合适的沟通方法。5、创造交谈机会。与孩子沟通需要有恰当的机会,青少年不学会预约的谈话,你想谈话的时候,他们可能没有兴趣。只有他们想谈话的时候,沟通才能有可能顺利进行。有的父母可能学会在吃晚饭桌子上或者睡觉前与孩子沟通,有的父母常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