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加入WTO与中国零售商业发展战略研究姓名:王同贵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指导教师:侯铁珊20020301加入WTO与中国零售商业发展战略研究作者:王同贵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侯晓燕入世后企业选择何种战略实现规模增长-现代管理科学2004,(4)入世之后,随着贸易自由化和国内市场的国际化,中国企业遇到了来自于跨国大企业的激烈挑战,仅从规模上看,中国企业处于绝对的劣势.这种情况不仅不能适应未来更加自由化的竞争形势,而且将从根本上动摇企业的竞争地位.出于这一考虑,企业有必要选择战略来扩大企业的规模.企业要实现规模增长,可以考虑一体化战略、多元化战略、国际化战略、战略联盟和连锁经营等.2.学位论文王耀龙入世初期河北省利用外资战略研究2004本篇论文首先在综述河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入世对利用外资的影响,指出了入世初期河北省利用外资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进而从规模、形式、投向和效率四个方面入手,重点研究探讨了面对入世这个契机,河北省如何转变其利用外资的战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通过哈罗德--多马模型、双缺口模型、收益成本分析理论以及灰色GM(1,1)模型和多元现行回归模型来研究河北省利用外资的规模,运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来研究利用外资的主要形式,以优化产业结构为目的加强对利用外资投向的引导,调整外资行政管理组织以提高利用外资的效率.3.期刊论文卢进勇入世与中国企业的走出去战略-国际贸易问题2001,(6)实施走出去战略是中国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实施走出去战略与入世有着密切的联系,入世进一步强化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必要性,同时,入世也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和条件.4.期刊论文徐茜入世后跨国公司人才招聘战略的调整及启示-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9(2)随着跨国公司在中国经营战略的调整,人才招聘战略也由过去的民族中心型逐渐转换为多中心型,人才本土化进程不断加快.而跨国公司的这种人才战略的调整必然会对我国的人才市场产生影响,对我国企业的人力资源造成冲击,从而促使人力资源政策适时变化.同时,这对我国的有关政策法规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也提出了跨国公司有关中国员工的人力资源政策的社会责任.5.学位论文隽广昌入世后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战略的变化及对策2002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论述了世界范围内跨国公司的发展现状,分析了跨国公司的六大最新发展趋势,以及跨国公司为适应新环境、提高竞争能力而采取的九种发展战略.第二章四个阶段介绍了跨国公司在华发展的过程,分析了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第三章着重介绍入世对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环境的影响.第四章首先分析了影响跨国公司制定在华投资战略的因素,指出跨国公司必须抓住时机,密切关注中国市场,研究中国政府的新战略、新政策,加快在华投资战略的调整,同时结合跨国公司目前在华投资的状况,提出了跨国公司应采取的投资战略.6.期刊论文宋维佳入世与我国利用外资战略的调整-财经问题研究2002,(12)入世对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产生的多方面影响,利用外资的战略也将根据新的情况进行调整。本文通过分析外商在华投资策略的转变,进而从投资结构、投资地区、投资方式、投资环境、投资法规五个方面提出了我国应对这种变化的调整举措。7.学位论文羊绍武WTO背景下中国的产业转移战略研究2006一、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方法;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用了20多年的时间,实现了经济的起飞,步入了工业化进程的中期,迈入了世界制造大国的行列。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结果;同时也得益于80年代以来对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把握,得益于对国际产业转移的承接。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为我国进一步参与经济全球化和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提供了机制保障。入世之后,中国在获得WTO赋予的相应权利的同时,也必须在制造业承接、服务业开放、国内产业区域转移以及其他领域中,遵守WTO规则的要求,履行入世承诺的义务。应对入世对中国产业转移的影响和入世之后中国产业转移环境的变化,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的战略机遇期内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的实现,有必要研究WTO背景下中国的产业转移战略。本文力求在这一方面做一尝试。本文以经济全球化趋势为大背景,以中国入世为切入点,结合中国产业转移的历史与现实,研究WTO背景下的中国的产业转移战略。本文根据入世对中国不同产业影响的差异,研究制造业的承接战略和服务业的承接战略;根据WTO对政府行为规范的要求,研究入世之后国内产业区域转移的新战略;根据国内产业发展对产业创新的要求,研究产业转移的战略重点;根据统筹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要求,研究WTO背景下中国产业适度外移的战略。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在理论上发展产业转移理论,在实践中落实科学发展观制定产业转移的战略,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为指导,特别是以科学发展观来研究产业转移问题。首先是从实际出发,以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机遇期的实际为出发点,以WTO背景下的新机遇为切入点,在开放经济的范式下,来研究中国的产业转移问题。本文还针对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不同特点,作不同的具体分析。文章在广泛吸收国际国内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力求有所创新。二、本文研究的内容和结构本文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第一章至第二章),为概论篇。该篇界定产业转移的有关范畴,概述WTO背景下中国的产业转移战略的主要内容,分析入世背景对中国的产业转移战略的影响。第一章,WTO背景下中国的产业转移战略概述。界定产业转移的含义及分类,是探讨中国的产业转移战略首先要回答的一个问题。产业转移有两种含义,一是指生产要素的产业间转移,二是指产业的区域间转移。本文所研究的产业转移是产业转移的第二种含义。根据本文研究的需要,依据产业转移的范围、产业转移的动机、产业链转移的程度和产业转移的产业构成,对产业转移进行了分类。本文将产业转移的路径分为投资型产业转移、贸易型产业转移和契约型产业转移三种。在此基础之上,讨论WTO背景下中国的产业转移战略。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在WTO的特定背景下,本文认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机遇期内,中国的产业转移战略,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产业结构优化、基本实现工业化、力争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化,即“三化”为战略目标,以推进产业转移创新向自主创新演进为战略重点,以中国的产业转移要走产业转移的创新之路、国际制造业承接的节约环保高效之路、国际现代服务业的有序承接之路、中国产业的适度外移之路和国内产业区域转移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之路,即“五条道路”为战略措施。第二章,中国的产业转移战略的背景分析。研究中国的产业转移战略,其背景选择,可以从经济全球化的背景来分析,也可以从中国加入WTO的背景来分析。两者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本文认为,经济全球化是研究中国的产业转移的大背景,WTO则是本文研究中国的产业转移战略的特定背景。基于WTO背景研究中国的产业转移战略,必须符合四个原则:市场经济原则、接受WTO规则约束的原则、体现国民待遇的原则、有产业差别的市场准入原则。入世之后,中国的产业转移已经呈现出五大变化:一是制度环境更加优化,二是政府行为更加规范,三是跨国公司的动因更趋市场化,四是产业转移的规模、方式和结构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五是产业转移创新的研发投入大幅度增加。第二部分(第三章至第七章),为战略篇。该篇分析WTO背景下中国的产业转移战略的战略措施和战略重点。该篇探讨了三大战略:国际产业承接战略、中国产业外移战略和中国国内产业区域转移战略。第三章和第四章探讨了WTO背景下中国的国际产业承接战略。WTO对成员方的国际产业的承接实行的是有产业差别的市场准入原则,因此,WTO背景下中国的产业承接战略也应该是有产业差别的。本文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两大产业的产业承接为重点研究对象,探讨了这两大产业的国际承接战略。第三章,WTO背景下中国的国际产业承接战略(上)——国际制造业承接战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化,国际制造业转移趋势呈现出两大变化:一是制造业转移对象的变化。制造业国际转移由早期的边际产业转移为主转变为产业边际价值链的转移为主。产业边际价值链转移代替边际产业转移成为国际制造业转移的主要趋势,为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加入国际制造业产业链,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创造了难得的机遇。二是制造业转移的产业类型的变化。制造业国际转移的产业类型由早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电子、化工等中间产品和零部件产品的生产转化。改革开放以来,国际制造业的承接已经对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在中国的制造业发展和对国际制造业的承接中,也存在着“三高一低”的问题,表现为:产量虽高附加价值低;增速虽快差距大;出口虽多品牌少;资源虽缺消耗高;承接虽多污染重。这些问题是研究我国制造业发展和制造业承接战略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大问题。该章最后围绕解决制造业存在的“三高一低”问题,本文提出了WTO背景下中国的国际制造业承接战略的四大措施:(1)实施制造业承接的节约型战略;(2)严格控制制造业承接中的污染转移;(3)推动制造业承接由低端向中高端延伸;(4)妥善处理国际贸易中的贸易纠纷。第四章,WTO背景下中国的国际产业承接战略(下)——国际现代服务业有序承接战略。服务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服务的生产和交换不同于物质产品的生产和交换,这一差异决定了服务业转移与制造业转移的不同。服务业承接对东道国会产生正面的影响,也会产生负面影响。正面影响包括可以给东道国注入资金、创造就业、开辟新的技术来源,推动东道国制造业的发展等。负面影响主要是对东道国就业产生的挤出效应、对东道国的国际收支以及经济安全和政治安全(可能的)的消极影响。由于服务业承接可能给东道国带来不同于制造业承接的负面效应,因此,世界各国尤其是后发展国家对国际服务业的承接均较为审慎。当今国际服务业转移趋势呈现出规模大、方式多样化和转移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的特点。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服务业的发展明显滞后,表现在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低、服务业内部结构不合理和服务业的效率低、成本高。产业承接中,中国对国际现代服务业的承接明显不足,表现在:承接的国际现代服务业数量偏少、承接的生产者服务业偏少、以离岸外包的方式承接的服务业偏少。面对未来,从解决中国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出发,WTO背景下中国的服务业承接战略,应该是对国际现代服务业的有序承接战略。要做到对国际现代服务业的有序承接,应该坚持两大原则:一是确保国家经济安全的原则,二是履行入世承诺、继续开放服务市场的原则。为此,本文认为,WTO背景下中国的国际现代服务业承接战略应该哦做到:(1)提高民族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2)加强对国际现代服务业承接的宏观调控;(3)审慎承接敏感部门的国际现代服务业;(4)积极承接其他国际现代服务业;(5)大力拓展国际现代服务业承接的离岸外包方式。第五章,WTO背景下中国产业的适度外移战略。“走出去”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概念,本文所研究的产业外移是指国内某一产业向海外转移。中国是产业承接大国,但却是产业外移小国。目前,中国的产业外移具有四大特点:产业外移规模小;外移产业服务化偏向明显;采掘业对外投资已经成为中国产业外移的新领域;海外并购正在成为入世之后中国产业外移方式的新亮点。中国产业需要外移,但产业外移必须适度。决定产业外移“度”的原则是:符合国家安全和国际关系准则的原则;符合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原则;符合产业结构优化的原则。入世为中国产业的适度外移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将因此可以获得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中国产业也有适度外移的必要。产业适度外移,是分享经济全球化成果的需要,是应对国际间贸易摩擦的需要,是推动国内产业结构优化的需要,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推动国内产业成长的需要。WTO背景下,推动中国产业适度外移,应该从五个方面着手:一要制定和完善中国产业外移的法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