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南丹经济发展蒋维忠[内容提要]改革开放20多年来,南丹小城镇建设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小城镇建设不仅直接拉动生活消费和相关产业的生产消费,而且以其巨大的投资需求,对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及“三农”问题的解决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清醒认识到当前小城镇建设面临的机遇和存在的问题,深化改革,树立产业观念,加快实施以城镇化拉动经济增长的战略。[关键词]南丹小城镇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小城镇是一种正在从乡村性的社会向着多种产业并存的现代城市转变中的过渡性社区,是“农村之首、城市之尾”,包括20万人口以下的小城市、国家批准的建制镇、尚未设镇建制的乡政府所在地的集镇(乡集镇)和纯属集市贸易的集镇。党的十七大会议指出:“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发展小城镇,提高农村城市化水平,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是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推动农村经济乃至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是实现富民强县的重要举措。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小城镇建设对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及“三农”问题的解决起到的巨大作用,认清当前小城镇发展形势与发展机遇,找出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因地制宜,深化改革,树立产业观念,统筹兼顾,循序渐进,多方融资,建管并重,科学发展小城镇,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一、当前南丹小城镇建设情况南丹县地处大石山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北部,管辖城关、2大厂、车河、六寨、罗富、吾隘、芒场、月里、中堡、八圩、里湖等4个乡7个镇,总面积3916平方公里,7.8万户,28.3万人,城镇人口7万人,农业人口21.3万人。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因地制宜,依托资源与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矿产业和相关产业及第三产业,社会经济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脱掉了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2005年国民生产总值23.4亿元,财政收3.7亿元,位于广西第八位,全县城镇化率达到36.5%,城镇道路硬化率达86.7%,城镇供水普及率达98.8%,城镇绿化覆盖率达32.9%,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1平方米,小城镇建设取得了较快发展,小城镇数量增多,规模扩大,规划布局逐步规范合理,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镇功能逐步配套完善,小城镇的吸引力和辐射能力逐步增强。二、当前南丹县小城镇建设面临的机遇和存在的问题当前,南丹县小城镇建设面临许多新的机遇。一是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广大农民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有了一定的物质积累,改善居住条件,提高生活水平是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正确引导农民建房,搞好基础设施建设,顺民心,合民意,必将大大加快经济增长的步伐。二是经济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在更广阔的领域展开。南丹以其资源和区位两大优势将为发展以东盟为导向的有色金属加工制造、农副产品加工、商贸物流提供商机,为小城镇建设提供更大的动力。三是南丹县改革开放以来,全县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投资环境逐步优化,加快发展的承载能力不断提高,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综合实力逐年增强,为下一步发展小城镇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乘势而上,必将推动小城镇的经济再上新台阶。四是我国经济增长进入新一轮上升期,产业结构将快速变动,城市化进程加快,消费结构升级,冶金、化工、建材、能源等重工业快速增长,将为我县发展有色金属工业、加快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为小城镇建设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五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向纵深推进,西南出海大通3道开通。南丹在区位、交通、地缘等方面比较优势突出,必将优势互补,拓宽空间,加快发展,尤其是发挥地缘优势,自觉接受沿海发达地区经济辐射和产业转移,为城镇建设提供新的发展平台。对于这些机遇,大多数乡镇认识是清醒的,行动是及时的,但也有少数地方不够重视,在小城镇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1、小城镇建设与经济建设结合不够紧密,就小城镇抓小城镇和就经济抓经济的情况比较多。对小城镇拉动经济的作用认识不足,在经济建设尤其是在推进乡镇企业二次创业、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发挥小城镇建设的载体作用不力。如,大厂镇抓经济建设较好,每年的工业总产值都有十多亿元,财政收入上亿元,但城镇的建设却是缺乏长远的规划,没有适时调整,城区的功能布置较乱,基础设施配套不及时,阻障了乡镇企业进一步发展,已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要求。2、政策措施不到位,小城镇建设资金严重匮乏。在前一阶段,绝大多数乡镇在小城镇建设中倾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由于南丹县大多数乡镇是吃饭财政,财政缺乏调节手段,地方财政拿不出更多的资金用于小城镇建设的发展,加上收入较低的农民进镇打工的难度比较大,因此依靠农民大规模建城的潜力不大。近几年来,国家、省、县为加快小城镇的发展,出台了很多文件,对县财政每年安排400万元的小城镇建设专项资金,乡镇征收小城镇建设维护税返还和乡镇向单位和个人收取3%的基础设施配套费以及城镇国有土地出让金的70%,工商部门在乡镇征收的市场管理费要保证50-70%用于当地基础设施建设或市场建设等等都有明文规定,但这些好的政策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使村镇建设资金紧缺与加快小城镇建设、拉动经济增长的需求矛盾更加突出。3、部分乡镇村镇规划滞后,不适应当前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小城镇建设发展的需要。市政设施及公用设施配套不完善;城镇发展缺乏个性,特色不明显;城镇规模小,聚集效应差,城镇综合服务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小城镇详细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以及优秀的农村住宅设计方案编制不及时,导致建筑形式单调,农村建房千村一面的现象仍然存在。44、小城镇建设发展不平衡,经济总量小,不能很好地发挥经济支撑,产业带动的作用,不能很好地解决农村富余劳力。全县仅有车河、大厂、城关3个建制镇的经济总量相对较大,车河镇的河池·南丹有色金属工业园区2006年就实现工业总产值20多亿元,但其它8个乡镇经济总量相对较小,有些乡镇的全乡镇工业产值不足200万元,基本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三、浅析小城镇建设对经济增长的巨大拉动作用小城镇建设不仅直接拉动生活消费和相关产业的生产消费,而且以其巨大的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表现在投资和消费两个方面。小城镇建设首先具有投资功能,又能营造一种新的消费环境,两者交互作用,对经济增长产生了巨大的拉力。1、小城镇建设作为一种投资行为来看,直接拉动建筑、建材、装潢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小城镇的道路、桥梁、房屋建设,可创造建筑工人的大量就业需求,进而拉动建材、冶金、机电等成千上万种相关产品的需求。2005年,南丹县小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达9多亿元,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25%,占地方固定资产投入的50%。其中销售商品房20万平方米,价值1亿多元,建楼房100万平方米,投资4.5亿元,基础设施投资3.5亿元,共修建28公里街道、25公里供水管道、12公里下水管道、15座公厕、142个街景花坛。这些需求共吸纳2.8万人从事建筑业,消耗水泥60万吨、钢材6万吨、砖100亿块。去年,车河镇仅用于工业园区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入超过1000万元,一下子带动了建筑、建材方面的需求,周边4个砖瓦厂满负荷生产仍然供不应求,红砖价格上涨30%;水泥预制板上涨10~20%,21户建筑企业家家红红火火。2、小城镇建设改善了消费环境,改变了村镇居民的消费观念,提高了消费水平。小城镇建设改变了传统农业社会形态,自然村落被城镇取代,小农消费观念(如自给自足、量入为出)被市场经济冲淡,农民5进城后,消费观念和水平向前迈了一大步,现代家具、电器、电话乃至汽车走入寻常百姓之家。2005年全县小城镇拥有各类市场45个,消费品销售总额达13.52亿元,其中小城镇居民消费6.4亿元。小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水平达2200元,比农村居民高30%,购买彩电、冰箱、摩托车等高档消费品2.8亿元,电话、彩电、摩托车的普及率达53%、73%和26%,分别比农村高32、58和19个百分点。随着消费结构中住和用的比例提高,小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由2000年的47%降为2005年的40%,比当地农村居民低8个百分点。3、小城镇建设加快了人口从农业中分离的步伐,为实行农业产业化创造了条件。小城镇建设不仅转移了大量的农村人口,而且为农业的规模经营、集约管理创造了条件,农业人口的减少,提高了农民人均土地占有面积,相应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拉动了农民的消费。到2005年底,全县城镇人口6.99万人,其中有3.2万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进入城镇从事非农业生产,占农村总人口的28%,转出耕地2.3万多亩,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13%。“农民进城”数量的增加,使本地农民有条件、有可能扩大农业生产规模。据统计,目前全县农村种植10亩以上的农户增加到0.8万户,占总户数的1/10,专业村由3个增加到37个,推动形成了1/8的种植业大户,用占耕地1/7的面积,创造了1/4的种植业产值;1/4的养殖业大户,创造了1/2的养殖业产值。4、小城镇建设推动了乡镇企业的集中,通过规模经营,招商引资等方式拉动了经济增长。小城镇建设使村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乡镇企业的二次创业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城镇交通、通信、商贸、学校、文化娱乐等服务设施的逐步配套,城镇功能的日趋完善,为乡镇企业提供了服务保障体系,促进了工业园区的形成。南丹县在加快小城镇建设的过程中,科学规划,规划兴建了12平方公里的河池南丹有色金属高新材料工业区和3平方公里的小场加工工业区,先后投资6500多万元兴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对企业实行专线供电,吸引了21家工业企业进驻,形成聚合优势,集结发展。目前区内形成了选矿、矿产品深加工、化工、造洒、生物工程等多支柱产业,培植了10家年产值过千6万元的企业。此外,小城镇整体素质的提高和环境的优化,使之成为招商引资的聚宝盆。5、小城镇建设促进了现代文明。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和现代文明之风的熏陶,人们不再局限于培养普通的体力劳动者,而是着眼于长远目标,迎接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因此文化教育发展资料的消费悄然膨胀。2005年底,全县城镇拥有各类中小学校178所,在校学生5.3万人,教职员工3250人,家庭对学生的教育开支达0.15亿元。与此同时,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对文化娱乐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到2005年,全县各乡镇各类文化娱乐设施建筑面积达9万平方米,每年用于文化娱乐的开支达5000万元。小城镇建设的历程表明,小城镇建设可拉动建筑材料的消费需求(占投资额40-60%),建筑工人的生活消费(占投资额30-40%);住宅建设可拉动装饰装潢及家庭生活必需品的消费(占投资额70-150%);小城镇建设本身还包括生产类投资,这些经济支撑系统的正常运行又拉动大量生产资料的消费,这种投资消费之比十分显著(从1∶1到1∶10之间);小城镇建设完善了市场体系,拉动商品交易量的扩大(其弹性系数接近1);小城镇建设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其建设主体提出更高的要求,拉动居民的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消费(可达投资额1/10),可谓小城镇建设牵一发而动全身,关联度高,影响面大,显示了强大的经济拉动力。四、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南丹经济发展小城镇不仅是发展经济的载体,而且本身就是一种生产力,对经济增长起作巨大的拉动作用。小城镇建设就是产业建设,必须转变视小城镇建设投入为非生产性投入的观念,把小城镇建设作为重要的产业来抓,象抓产业建设一样搞城镇建设。因此,我们必须提高认识,实施以城镇拉动经济增长的战略,树立产业观念,把握机遇,深化改革,多方融资,建管并重,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南丹经济发展。71、必须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加快小城镇建设的紧迫感和历史责任感。从宏观经济发展上看,南丹县的城市化水平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已经成为制约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按照国际通行的发展模型,我们现有的经济水平应当与47%的人口城市化率相匹配,而实际上只有38%。因此,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摒弃计划经济、短缺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生产决定消费的传统思维定式,牢固树立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和消费拉动经济发展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生产的新观念,从经济市场化、农村城市化、贸易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