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定语域中的语式再现问题Halliday认为,语篇功能是元功能的核心,它使语言与语境发生联系,使说话人只能生成与情景一致和相称的语篇。每一特定语境的语篇都有各自不同的文体风格特征、各自特殊的词语、句式和结构等等,比如,非正式的语境导致人们使用非正式的语言,而正式的语境则要求人们使用正式的语言。因此,Halliday等针对情景语境而创立的语域理论(egisterTheory)将语言功能与语言形式紧密地结合起来,对翻译实践及翻译质量评估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翻译中的语域分析直接关系到源语篇类型与功能的再现。对译者而言,充分考虑源语中的语域,是译文成功的保证。根据这一认识,本文提出了以语篇类型为基础的翻译对等的分析模式,重点分析语式变量制约问题,探讨在特定语域的语篇翻译中如何再现切合其语言应用范围的语式。一、语式与语篇翻译语式是语域理论中情景语境三个变量之一。Halliday&Hasan(1976)认为,语域是语言“使用中的变异(variationinuse)。语篇体裁受到语域变量――语场(field)、语旨(tenor)和语式(mode)的制约。语场指语篇内容所属的社会活动的领域,它是判断语篇体裁的决定因素,并影响词汇和话语结构的选择和使用,体现了语言的概念功能;语旨是指交际行为的参与者在不同的交际场合,以不同的身份出现,担任着不同的交际“角色”,从而形成不同的“角色关系”,体现了语言的人际功能;语式是语言交际活动的渠道或媒介、形式,包括修辞方式,即口语体和书面语体、非正式语体和正式语体。语式是语篇功能的具体体现。情景语境中这三个变量的变化会引起语言的变异,产生不同类型的语域。在实际语言交际中,语体的选择与语域密切相关。无论是英语还是汉语,非正式的语体一般较为随便,接近自然口语,语法简单,结构不那么严格,词汇也相应的选择生活常用的小词,常用于同学、朋友之间的非正式场合的交谈。正式的书面语体通常注重语言使用的规范性及其条理性,结构严谨,句子冗长,文法规范,语气严肃,词汇更趋向于使用复杂深奥的大词,多用于各种较重要的典礼、场合和较严肃的主题。作为语篇的再生产,翻译的目的在于准确再现原文的含义,让译入语的读者容易明白;翻译的过程在于保持和源语篇相同的风格和语体,使译文符合译入语的语篇类型规范。所以,语篇翻译应寻求两种语言的语篇在同一整体情景语境中具有相同的意义和相同的功能,译语(targetlanguage)必须要反映源语(sourcelanguage)的语域特征。国内外不少学者运用了语域理论进行翻译研究及评估译文的质量,如豪斯(House,1997);哈提姆和梅森(Hatim&Mason,1997);郭著章(1985);张美芳、黄国文等(2002);李运兴(2001);刘泽权(2003),周俊清(1996):吴群(2002);唐述宗(2002);刘庆元(2005);仲晓娟(2008)等。纵观各个时期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语域理论与翻译的研究得到了充分发展,从最初的语言形式扩展到语言意义和功能层面上、从评价翻译质量到描述翻译过程、从微观翻译功能扩展到宏观翻译功能层面上,研究步步深入,为后来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财富。特定语篇的词汇、句法特征产生于特定情景中语域变量的交互作用。语式分析的基本目的就是揭示制约语言变体的通用原则,也就是说,发现“何种因素决定何种语言特征”。语式特征决定译者在特定的语篇类型翻泽时如何选词组句。因此,对比更多不同语篇类型的原文和译文的语式特征,分析这些特征是怎样进行再现的,才有可能对翻译研究与实践提供现实意义。然而,笔者通过查阅国内外大量文献资料,尚未发现对信仰文化这一特定语篇的语式再现有过较细致的研究。二、语料分析妈祖,又称娘妈、天妃、天后、天上圣母等,是我国宋代以来的民间神祗。一千多年来,朝廷的累累封赐,最终树立了妈祖作为唯一海神的至高无上地位,也使妈祖这一民间信仰的传播范围愈益扩大,几乎遍及中国全境,已成为一种跨国界、跨地区的民间信仰,成为世界性的文化现象。简言之,妈祖信仰文化已经逐渐演化成为一种以民间信仰为核心的内容广泛极具特色的文化形态。湄洲岛作为妈祖出生地、妈祖信仰文化发祥地,被誉为天下妈祖的“娘家”,也是妈祖祖庙和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所在地。随着妈祖信俗列入“世遗”的成功,为了提升妈祖信仰文化品位,弘扬妈祖信仰文化,目前,许多相关资料已被译成英语发布在相关的网站上,或刻印成石碑立在祖庙朝拜圣地,成为对外宣传妈祖信仰文化的重要媒介。但是,综观这些英译语篇,即便撇去译文中的拼写错误、大小写混乱及误刻等问题不说,不规范、不正确的翻译及中国式的英语(Chinese-styledEnglish)随处可见,令人担忧。笔者认为其中造成失范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译者忽略了语域中的语式特征,产生了望文生义的错误。为此,笔者仅选数例重点对比分析原文和译文的语式特征。(一)原文译例例1:妈祖,原名林默娘(960~987),湄洲岛人。生前博爱无垠、救苦救难。殁后,人们敬其德、仰其灵,于987年在岛上她羽化之处(“升天古迹”)建庙奉祀,这乃世界首座妈祖庙,故名“祖庙”。……原译文:Mazu,oldnameLinMoniang(A.D.960-987),wasborninMeizhouIsland.Beforeherdeath,shelovedforhumanityandheartstring,afterherdying,legendsaidthatsheascendedtoheavenandbecomeimmortalontheIsland(thesideforraisingtotheskies)peoplebuiltatemplebywayofmemorytoworshipherin987.ThisistheoriginalMazuTempleintheworld.alsoisworshipedasAncestralTemple…例2:灵慈殿:LingCiPalaceHall为本宫之后殿。额名“灵慈”,本为元文宗所赐,今用以彰妈袒灵应慈济之懿德。殿内主祀便装湄洲妈祖。据《陔余丛考》:“徜遇风浪危急,呼妈祖则神披发而来,其效立应;若呼天妃,则神必冠帔而至,恐稽时刻。”两边二侍女手上之红灯和黄雀,为妈祖救海导航之主要象征物。原译文:Itisbackhallofthepalace.ItsLingCiwasawardedbyWenzongofYuandynasty;nowadays;peoplenormallyregardthatthisnanleisusedtodemonstratebenefitingofMazu.MajorgodinthepalaceisMeizhouMazuinnormalclothes.asGaiyuCongkan:“whenthereisriskanddanger,ifonecall“Mazu,thenthegodwillcomewithherhairdisheveledtosave;ifonecall“Tianfei,thenthegodwillcomewithcoronalandgownimmediately.TwohandmaidsonthetwosidesholdredlightandcarduelisspinuswhicharesymbolforMazu'ssavingandnavigation.例3:钟鼓楼BellandDrumTower钟鼓楼是所有妈祖庙的必配建筑,东西对峙。平时,晨钟暮鼓,昭示风调雨顺,物阜民丰。而每逢节庆祭祀活动,以鸣鼓三通开始,以敲钟表示礼终。其时,钟鼓和鸣,声震海陬,庄严肃穆,蔚为壮观。原译文:Bell-towerandDrum-towerstandfacingeachotherineastandwest.whichareabsolutelynecessaryina11Mazutemples.Atordinarytimes.strikingthebellinthemorningandbeatingthedrumintheevening,thesoundsdeclaregoodweatherforthecrops,andabundantproductandfolkrich.Whenthesacrificecelebrationisgoingon.beatingdrumforthreetimesatthebeginningandstrikingbellintheend.Thechoresofthebellanddrumshakescoastalareasandterritorialseas;thereissolemnandrespectful,preseming(二)语式变量分析妈祖信仰文化多为祖庙沿革及妈祖神迹的叙述,以碑文的形式出现在朝拜圣地。碑文是一种刻于碑石上或建筑物显眼之处的纪念性文字。碑记的内容、作用及其特殊的“发表”方式,决定了它在词语选择、句法结构和篇章建构等方面的独特性、逻辑性、规范性和稳定性,因而它属于一种独特的语域。从语式上看,源语篇是通过文字将妈祖神迹传播给信众或游客,其交际信道为视觉信道,交际媒介为书面媒介。原文叙事赅要,语言庄重规范、简练精当,较多采用文言词语,大量采用敬辞、尊称和雅称;结构严谨,句式错落有致,韵律和谐,语体严肃正式。那么,要使译文适切地再现原文的语式,就要根据源语篇体现在词、句、段等多个层面上的语域标记来识别语式,并将它成功地移植到译文中,翻译时应该探求适当的句式和词序来传递源语信息和表达感情。可是,以上译例译者忽略了语式的这些特征,只考虑语篇的表层意义,没有真正理解它的深层含义以及语体特征,因而出现词对词、句对句(wordforwordandlineforline)的死译或硬译。译例用词普通随便,语篇缺乏连贯与衔接,结构松散,给人留下一种不正式、随意的印象,在语式上无法实现与源语篇对等,因而不符合源语类特征。1.语词逐字硬译随意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指出:一个人语言掌握得好坏,不仅仅在于他能否造出合乎语法的句子,还包括他能否恰当地使用语言的能力。语言的意义通常是根据语境来确定的,同一个语言单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意义。因此,语式对语篇类型的两种基本方式――“口语语体”与“书面语体”和“正式语体”与“非正式语体”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异。译例原文措词严谨、规范、正式,显得极为“文气”(literary),属于正式书面语体。首先,例l中的“垠”、“殁”、“乃”等都是正式书面语,但是,译者没有充分考虑原文的语式特征,即碑记形式,因而用词通俗、随便。萨丕尔说过:“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存在,所谓文化,就是社会遗传的习惯和信仰的总和,由它可以决定我们的组织生活。”由此可以看出语言是文化的反映,而文化又在某种程度上决定语言的使用。“羽化(升天)”为道教徒死亡的婉辞,道教徒迷信说仙人能飞升变化,把成仙称为羽化。英语中同样有许多相应的委婉表达语。例如,人们常用passawaydepartgotoheaven等词来代替die,所以,译例“殁”“羽化(升天)”可改译为其次,例2“懿德”为正式书面语,译例简单地按白话形式翻译,尽管符合意义,但不得体,建议把‘‘懿德”译为exemplaryconduct。而该例中的“披发”译为withherhairdisheveled完全属于胡乱翻译,笔者已另文评析。此外,还有两处明显属于语义信息传递失误:“其效立应”与“恐稽时刻”。译者不但没有译出“其效立应”,反而把“恐稽时刻”误译为immediately。事实上,“恐”在原文中是副词,表示“估计、也许”(probably);“稽”是“停留;迟延”之意,为书面语言,在翻译该词时应该用比较正式的语言,如procrastinate一词为正式书面语,可实现语式对等。再者,例3的“震”译成shake等,从字面看似乎对应,然而,译者忽略了一个语境问题:语境制约着搭配。在原文语境中,“声震海陬”是指妈祖祭祀活动时钟鼓和鸣声可传遍四海的盛况与大气,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