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行业分析报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保险行业分析报告保险行业分析小组基本结论:我国的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与国际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保险市场发展前景看好,保险市场业务收入将继续增长,但增长速度将放缓,一方面是因为经营方式的转变,另一方面缘于宏观调控的影响。虽然中资保险公司凭借地理优势,在国内保险市场上占有领导地位,但随着我国保险市场开放程度的加大,外资比重将不断增加,会逐步蚕食中资保险公司的市场份额。就经营方面来看,目前我国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不理想,在投资渠道放宽的背景下,有较多的改善机会。目前产险处于亏损的边缘,经营费用支出需要压缩,主要寿险公司的经营状态尚可。当前我国保险公司的资本充足率偏紧,但整体偿付能力尚处于正常状态。保险市场的整体格局一、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近年来,我国保险密度(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保费收入)和保险深度(保费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整体呈现上升趋势。2004年我国保险密度为332.19元,北京、上海、天津分别以2490元、1763元和791元的保险密度位列全国前3位。当前我国保险密度总体上呈东、中、西递减之势,与当地的经济实力成正向关系。2004年我国保险深度为3.16%。全国约三分之二的省份的保险深度在2%?3%之间,超过3%的有北京、上海、山西、新疆、辽宁5个地区。就代表保险业整体水平的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指标而言,我国与世界发达水平差距很大。2003年发达国家保险密度平均为2764美元,约为我国的68.9倍,保险深度平均水平为9.2%,大约是我国的2.7倍。正是由于差距很大,也表明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前景令人看好。表1:近几年我国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指标年度保险密度(元)保险深度1999年110.651.70%2000年126.211.78%2001年109.162.20%2002年237.642.98%2003年287.443.33%2004年332.193.16%资料来源:保监会资料和鹏元资信保险业数据二、产险和寿险的市场份额对比2005年1至7月间,我国保费行业实现业务收入3022.03亿元,其中寿险业务收入2225.99亿元,产险业务收入796.04亿元,分别占总保费收入的73.66%和26.34%,寿险业务占有显然的主导地位,但产险业务收入的增长率高于人身险。表2:2005年7月底我国保险行业收入构成险种收入(亿元)市场份额同比增长寿险2225.9973.66%12.93%产险796.0426.34%14.52%合计3022.03100.00%13.33%资料来源:保监会资料和鹏元资信保险业数据实际上,寿险在我国保险业发展历程中起步较晚,1982年才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恢复开办,当年的保费收入159万元,不过该业务的发展速度很快,在整个保险市场份额的比例也不断增加,目前已稳定在75%左右的市场份额。同时,寿险业务的种类也不断趋于多样化,已经由80年代的几十种增加到目前的数百种。2000年以前,我国寿险市场上以传统储蓄型产品(非分红险、意外伤害险、健康险以及补充医疗险)为主。为应对降息对寿险业务的影响,2000年后,我国寿险市场中的投资连结保险、分红产品以及万能寿险等投资险种相继上市,并取得了快速增长。相对而言,我国产险险种单一,主要险种包括财产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证保险和农业保险,其中财产保险约占到产险总收入的95%,财产保险中又以机动车辆保险和企业财产保险为主。2005年1至7月,我国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3.32%,但增长幅度正逐步放缓。从直观数据来看,2005年1至7月,全国寿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2.93%,但若扣除中意保险200亿元的大单因素后,其业务收入的实际增长是0.94%,没有改变自2004年以来寿险业务增长低迷的状态。2005年1至7月份虽然我国产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速有所放缓,但并没有改变今年以来财险成为保险业增长的主要拉动力的趋势。三、内、外(合)资保险公司对业务的争夺1992年我国在上海进行保险开放试点,1995年扩大到广州,1999年进一步扩大到深圳。根据入世承诺,中国对国内保险公司的保护已经于2004年12月彻底终止,中国将允许外资寿险公司向中国居民提供健康保险、团体保险和养老金年金保险服务,并不再限制其经营地域。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境内保险公司有75家,再保险公司5家,外资、合资保险公司37家,中资保险公司33家,外资、合资保险公司在数量上已经超过中资。与外资、合资保险在数量上的优势相比,其在市场份额上仍远远落后于中资保险公司,其中以财产保险表现尤为突出。不过由于中意保险一笔200亿元的大单业务,外资在人身险这块业务收入的比例,已由2004年底的2.64%上升到2005年7月的12%,市场份额明显增加。需要指出的是,中意人寿的200亿元大单业务为一次性缴费,不具有持续性。表3:2005年7月底内、外(合)资保险收入对比公司背景收入(亿元)市场份额市场份额(2004年底)寿险内资1958.9388.00%97.36%寿险外、合资267.0612.00%2.64%产险内资786.3798.79%98.79%产险外、合资9.671.21%1.21%合计3022.03????资料来源:保监会资料和鹏元资信保险业数据四、目前保险市场份额分布1、寿险的市场份额在全部寿险公司中,中国人寿股份、平安寿险、太保寿险、中意人寿和国寿续存排名前五位,五家公司共占据市场份额的85.76%,而2004年底,前五位公司的市场份额的合计为89.02%。在2005年1-7月间,收入排名十位当中有两家外资(含合资)保险公司,分别为中意人寿和友邦保险。中意人寿排名的迅速上升主要归功于中石油集团的一笔200亿元的团险保单。综合而言,目前我国寿险市场仍然为寡头垄断格局,但垄断力度呈下降趋势,市场的竞争程度逐渐加大。表4:我国寿险市场前十名市场份额情况单位:万元公司名称保费收入市场份额(2005年7月)市场份额(2004年12月)市场份额变动国寿股份999.8944.92%46.87%-1.95%平安寿342.3715.38%17.18%-1.80%太保寿232.3610.44%10.80%-0.36%中意203.289.13%0.10%9.03%国寿存续131.175.89%8.29%-2.40%新华108.904.89%5.87%-0.98%泰康87.463.93%5.54%-1.61%太平人寿35.481.59%2.03%-0.44%友邦35.121.58%0.39%1.19%生命人寿16.430.74%1.51%-0.77%合计2192.4698.49%98.59%-0.10%资料来源:保监会资料和鹏元资信保险业数据2、财险的市场份额在非寿险市场上,人保股份、太保财险、平安财险、中华联合仍然是非寿险市场的前五位,五家共占据市场份额的87.72%,与2004年底的90.26%明显下降。在市场份额下降的公司当中,以人保股份的5.08%最大,其市场垄断力度的减弱已是不争的事实。在市场份额增加的公司中,以中华联合的表现较好,2005年1?7月间,中华联合以58.92亿元的保费收入占据了非寿险市场的第四位,保费规模相当于第三位平安财险的78.2%,与第五位天安有18亿元的收入领先优势。同时,成立不长的大地保险取得21.2亿元的保费规模,排名非寿险市场的第六位也值得关注。在前产险前十位公司排名当中,无一家外资保险公司。综合来看,目前产险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弱于寿险,但正呈现加剧趋势。表5:我国财险市场前十名市场份额情况单位:亿元公司名称保费收入市场份额(2005年7月)市场份额(2004年12月)市场份额变动人保股份421.9653.01%58.09%-5.08%太保财101.6712.77%12.32%0.45%平安财75.359.47%9.46%0.01%中华联合58.927.40%5.83%1.57%天安40.375.07%4.56%0.51%大地财产21.22.66%1.36%1.30%永安20.842.62%1.87%0.75%华安12.391.56%1.29%0.27%出口信用9.371.18%1.43%-0.25%太平保险8.021.01%0.85%0.16%合计770.0996.75%97.06%-0.31%资料来源:保监会资料和鹏元资信保险业数据五、再保险市场概况再保险是对保险的保险,当直接保险公司对其承保的巨大或特殊的风险承受有困难时,就有必要通过再保险进一步分散风险,从而扩大承保能力,保障巨灾损失的有效分散。虽然1980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就办理再保险业务,但在1996年以前,我国境内没有一家专业再保险公司。国内各家保险公司虽然都设有再保险部门,但一般都只有分出业务,基本上不接受国内的分入业务,很多商业分保业务不能在国内得到妥善安排,导致我国保险业务贸易体现为逆差,与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保险大国地位极不相称。整体而言,我国的再保险市场属初级阶段。1、再保险市场前景较好。随着保险业的发展,保险监管部门对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没有再保险作后盾,单个保险公司无法承受巨额的累积责任。因此,我国再保险市场的潜在需求很大。2、再保险市场有效需求不足。再保险有效需求与自留保费比例密切相关,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的自留保费在90.6%,而发达国家的平均自留保费率在80%左右,多数发展中国际的自留保费率在50?70%间。3、再保险业务可能面临调整。我国再保险业务也存在着很强的政策因素,保险法规定20%的再保险比例,目前我国法定再保险收入占再保险收入的比例超过90%。根据入世协议,我国将逐步降低法定再保险比例,直至取消法定再保险业务。由此,在法定再保险收入下降之际,若各家保险公司的再保险意识没有明显增加,则我国的再保险业务可能面监短期调整。保险行业影响因素一、经济周期的变动经济周期的变动将使保险行业出现现金流和偿付能力变化,诸如:经济衰退、失业率增加、通货膨胀率上升都会给保险经营带来压力。目前我国正处于加快发展的关键期,经济处于起飞阶段,保险需求日益增加,整体经济环境有利于保险业务的快速增长。以1999年??2004年的GDP数值与保险行业收入为基础,计算得出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达0.96,属于高度相关。显示宏观经济增长对保险行业收入的重要影响,但随着经济总量的持续增加,经济增长的质量已被有关部门所重视,宏观调控政策因此出台。我们认为,随着这一调控政策的持续实施,保险市场的增长速度将不可避免受到影响,保险公司也必须注重自身业务增长的质量,才能具备持久的竞争力。二、利率变动2004年10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上调利率,显示自1996年以来的降息周期结束,我国进入新一轮加息周期。在这种情形下,如何应付利率上升对保险业务的影响已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利率变动对保险公司经营的影响主要在于两个方面:1、对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影响我国保险公司目前的投资资产主要包括银行存款、债券和证券投资基金等,这几项资产受利率变动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对于短期银行存款和浮动利率存款而言,若利率提高将增加其收益;对于存在银行的长期固定利率存款而言,升息将导致资金的实际收益率缩水;对于以固定利率为主的债券投资而言,升息将导致债券价格出现下跌,负面影响很大;对于基金投资而言,其收益率主要取决于证券市场的大环境和相关基金的投资水平,升息影响较为间接。综合而言,利率变动与保险公司投资收益呈反向关系。2、对保险公司经营产品的影响对于以前签署的保单,升息将缓解以往给保险公司造成重大亏损的利差损,这将有助于保险公司收益的提高;对于在央行降息后处于低利率时期出售的传统寿险产品而言,由于保单预定的固定收益率较低且期限较长,升息后保户可能转而投资其它具备更高收益率的金融产品从而造成新投保率的下降和退保率的上升;对于分红险、万能险和投连险等投资险而言,升息不产生直接影响。三、税收政策目前,我国对保险行业主要征收两大税种,分别是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营业税方面,我国保险行业的营业税率为5%,与国外2%??3%的营业税税率水平相比,税负明显较重。企业所得税方面,在我国境内的外资保险公司享受着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