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荷塘月色》的导入(案例20例)案例一:“我们以前有没有学到过有关写夜色的文章,或赞美或抒情的?”学生背出已学过的李白、杜甫等诗人描绘夜色的著名诗句。“那么这些是不是给我们许多美好的想象,好似一幅优美的夜色图展现在眼前?但是这些都是绝句,容量有限,往往是选取一个景物或两三个景物来描写夜色的,今天学的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写的景物可多了,有水,有草,有树,有荷叶,有月光,有小径等等,他把描写荷塘和描写月色巧妙地结合起来。荷塘,是月下的荷塘;月色,是荷塘上的月色,突出了优雅、朦胧、幽静之美。那么是怎样描绘的呢?我们平时有没有注意到,好,我们细读课文,加以领略。”案例二:“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是我们在初中时学过的《爱莲说》,作者是?周敦颐。莲就是荷花。周敦颐笔下的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跟荷花有关文章——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看看朱自清笔下的荷花、荷塘又是如何的。案例三:朱自清的作品我们读过哪些呢?《春》、《背影》。大家能不能谈谈自己的体会,他的文章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地方打动你?文章的语言朴实、清新、淡雅,充满诗意,感情真挚、动人。我们来看看他的《荷塘月色》是不是也是这样的。案例四:2“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多年以后,我们依然能记起《春》的美丽;“父亲穿着青布棉袍,黑布马褂,蹒跚地爬过月台”为我买橘子,多年以后,我们依然会看到那伟大的背影,那浓浓的父子深情。今天,我们就来欣赏朱自清先生的另一篇散文佳作《荷塘月色》。案例五:荷塘月色(板书)是朱自清的早期散文作品之一。荷塘,是指作者任教的北京清华大学清华园里的荷花池,表明作者所要描绘的特定处所。月色是文章描绘的中心,它是作者心目中向往、追求的和谐宁静的境界。朱自清在青年时代曾参加过“五四”运动,向往过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来也投身过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中国革命处于低潮,朱自清陷入苦闷之中。他既对现实不满,又不敢投入火热的革命斗争中去,因而借赏景来排遣苦闷。本文中所反映出来的憎恶现实,想找一个安宁的所在而不得的苦闷心情,在当时一部分正直的知识分子中很有代表性。案例六:在繁华的扬州街市中心有一座寂静的院落。它隐没于寻常的民居之中一点都不起眼。但是在这里曾经生活过一位著名的诗人、学者,他就是朱自清先生。走进这座民居,中间的厅堂上悬挂着一幅山水画,旁边是一副对联,曰:“开张天岸马,奇异人中龙”。对联为书法家康有为所书。“开张”,形容词,指雄伟开阔之貌。“天岸”,天之涯。“天岸马”,一跃而至天涯之马,天下良马之最佳者。“人中龙”,人中之俊杰也。用这两句话来形容朱自清,足见他是何等杰出的人才啊。古语说:“文如其人”,今天我们就来领略一下朱自清先生的文章的风采。案例七:荷花以其高洁的形象为人喜爱,无数的文人墨客为之留下了千古名作。“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3可以说,荷花已成为中国文学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其意蕴可谓深远,其意境可谓独特。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荷塘月色》是一篇经典散文,它结构精致,意境优美,语言清新,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案例八:童话,有的时候不仅仅写给小孩子看的,等长大之后回过头再来看童话,里面包含了一些梦想和追求。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大家在小学的时候就学习过朱自清的文章——《匆匆》,还能不能回忆起里面的句子。初中的时候还学过《春》、《背影》“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就像我们以前学习的朱自清的作品一样,朱自清的散文以他的这种典雅的美深深地打动着我们的读者。今天我们来看一篇《荷塘月色》,是他的一篇经典文章,同时也是入选了我们中学语文课本,可以说几十年来都没有把它删去过的一篇保留篇目。也许不仅仅在于它典雅的语言风格,我们今天试着来从中读出一点其他的东西出来。案例九:在现代散文的长卷中,朱自清散文独树一格,引人注目,“建立了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这源于他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对世情精细的观察和体验及朴素、忠厚、平淡、刚正的性格。他以优美动人的篇章扩大了新文学的影响,想必那至诚至深的亲情、那生机勃发的自然景象已永驻你美好的记忆中了吧!那就请同学们谈一谈你所了解的朱自清。朱自清(1898——1948年),字佩弦,是毛泽东称颂的“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的作家、学者。生于江苏东海县,祖籍浙江绍兴,自祖父以来定居扬州,所以自称扬州人。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在江浙等地的中学任教,参加文学研究会。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作品有散文与诗合集《踪迹》,散文集《背影》、《你我》、《欧游杂记》、《伦敦杂记》,杂文集《论雅俗共赏》、《标准与尺度》等。初中学过他的《背影》、《春》。4这节课学习朱先生一篇情文并茂的名作《荷塘月色》。(板书文题)案例十:教师:大家有没有看见过荷塘?能不能联想到有关描写荷塘或荷花的诗文?学生明确回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教师:月亮呢,大家喜不喜欢?说说有关描写月亮或月色的诗文。学生明确回答: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教师:那么大家见过荷塘月色没有?那么让我们走近朱自清,一起来欣赏他笔下的荷塘月色。案例十一: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出了一位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的能“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毛泽东语)的诗人、散文家兼学者——朱自清。他原名自华,串佩弦,号秋实,生于光绪二十四年十月初(1898年11月22日),卒于1948年8月12日。原籍浙江绍兴。因三代人定居扬州,自己又毕业于当时设在扬州的江苏第八中学高中,且在扬州做过教师,故自称“扬州人”。他是现代著名的作家和学者。朱自清有著作27种,共约190万言,包括诗歌、散文、文艺批评、学术研究等。大多收入1953年开明书店出版的4卷《朱自清文集》。1988年,江苏教育出版社对朱自清著作又一次全面地搜集、整理,出版了6册《朱自清全集》。朱自清虽在五四运动后开始新诗创作,但是,1923年发表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却显示出他在散文创作方面的才能。从此以后他致力于散文创作,取得了引入注目的成就。1928年出版的散文集《背影》,使朱自清成为当时负有盛名的散文作家。5朱自清在青年时代曾参加过“五四”运动,向往过俄国十月革命,后来也投身过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中国革命处于低潮,蒋介石、汪精卫的法西斯暴行激起中共党人和广大革命人民的奋起反抗,同时引起一部分正直的知识分子的不满和谴责。朱自清是一位有正义感的作家。他不满于反动派的血腥屠杀,但因受阶级的局限,没勇气正视血淋淋的现实,只能用消极态度表示不满和反抗。正是在这种情形下,他写下了《荷塘月色》,通过“我”在荷塘月夜的独步、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在时代的政治低下寂寞、苦闷、彷徨无路的情绪和出污不染、洁身自好的情操。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朱先生的这篇情文并茂的名作——《荷塘月色》。案例十二:一开始便提问,让学生谈谈自己所知道和了解的有关朱自清的一些情况,再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并概述作者朱自清的相关情况。由此扩展到《荷塘月色》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展现朱自清先生的人格魅力,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由此,将学生引入到本篇课文之中。板书课题及作者:荷塘月色朱自清案例十三:印第安人行走的速度很快,不过每走过一段距离,它都要停下来看看天空悠悠的云,跳跳舞,他们说:我们慢下来,是因为我们在等待灵魂赶上来。由印第安人前行途中常常停下等待灵魂跟上来引入,切入“慢慢走,欣赏啊”的主题,交待学生,对于一篇优美的散文来说,我们更需要慢慢欣赏。如何才能慢慢欣赏呢?我们以朱先生的《荷塘月色》为示范。案例十四:同学们,高中语文学习的第一课就是大家熟悉的著名散文家、诗人、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朱自清先生的作品,初中时,大家学过他的散文《春》《背影》等。对于朱自清,大家应当记住他有四个值得自豪、令人羡慕的闪光点:(1)19岁考入北大哲学系;(2)27岁任清华大学教授;(3)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高度6赞扬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4)朱自清的散文秀丽朴素,他一人入选中学课本的散文就达六篇——《春》《背影》《荷塘月色》《绿》《匆匆》《威尼斯》。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朱先生的优美散文《荷塘月色》,看看作者是怎样用他的生花妙笔为我们描绘这“荷塘月色”的美景的。案例十五:中国古诗中“月”的意象及其含义。1、李白《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在这里,“月”成了诗人排遣内心深处的孤独寂寞的一种载体。2、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这里,“月”成了词人表达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的一种载体。3、.那么,在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里,“月”又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案例十六:朱自清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和人主人士。只要学校选讲范文,或编文学史,谈到现代散文的语言、文体之完美,朱自清必被提及。我们已经学过他的朱自清的《背影》,相信大家对朱自清父亲的背影还记忆犹新,“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引导学生7集体回忆《背影》的精彩段落),以及父亲肥胖的身子艰难爬过月台的样子。朱自清的叙事散文《背影》《给亡妇》感人至深,他的写景文章同样非常出色,清新自然,意境优美。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荷塘月色》。案例十七: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我们先一起来看看看题目,“荷塘月色”是什么短语,偏正还是并列呢?由此我们猜想文章是描写荷塘和月色的写景散文,那全文仅仅是在写景色吗?你认为文章还写了什么?快速浏览文章并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案例十八:春兰,秋菊,冬梅,夏?→荷,请说出有关写荷的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宋)《小池》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宋)《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宋)《爱莲说》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杜牧(唐)《齐安郡中偶题》描写同一事物却反差如此之大,正印证了王国维先生的那句话“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是为了抒情,客观事物都深深地打上了作者主观情感的烙印!今天我们就跟随朱自清的脚步,看一看他给我们描写了怎样的荷塘美景,抒发了怎样的独特情怀!(板书课题)案例十九:我们对朱自清这个名字并不陌生了,初中语言教材选了他的散文名篇《春》、《背影》,这两篇文章都给同学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朱自清先生不愧为散文大家,关于他的生平经历,同学们还知道些什么?(教师引导学生口述,最后教师概述)朱自清由一位小资产阶级出身的知识分子锻炼成长为“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的著名诗人、作家、学者,经历了艰难曲折,走过了坎坷不平的道路。今天,我们要学习他的代表作品《荷塘月色》,从中可以看到他在大革命失败的8日子悲愤、彷徨的复杂心情和了解他为什么要在对美好景色的描摹中排遣哀愁的原委。这对全面、正确评价朱自清也是很有必要的。当然,我们的教学重点还是应该放在对结构、语言技法的分析理解上,抓不住这些,对作品主旨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