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师范大学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整改方案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2006年11月19日至24日,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对我校本科教学工作进行了实地考察与评估,形成了考察意见。学校高度重视专家组的考察意见,本着“以评促改”的原则,制定了《河南师范大学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整改方案》。特此报告附件:《河南师范大学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整改方案》二○○六年十二月二十日河南师范大学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整改方案2006年11月19日至24日,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一行11人本着对国家教育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以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通过听取汇报、查阅材料、座谈走访、随机听课、技能测试等形式,全面认真地考察了我校本科教学工作,形成了考察意见。专家组对我校本科教学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一是学校高度重视评建工作,以评促建成效显著。二是本科教学工作扎实,成绩突出,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1)办学思路明确,学校定位准确;(2)师资队伍建设得到加强,整体素质显著提高;(3)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办学条件满足需要;(4)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教学质量稳步提高;(5)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形成了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三是办学特色鲜明,坚持“尚诚朴、勤学问”的教育理念,培育了大批优秀师资,服务河南基础教育成效显著。同时,专家组也客观地指出了我校本科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主要是:应加大对青年教师培养力度,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加强毕业论文(设计)指导,不断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此外,专家组还从将学校建成国内影响较大的具有教师教育特色的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战略高度,就进一步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创新教师教育等提出了希望和建议。学校高度重视专家组的意见,本着以评促改的原则,制定了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整改方案,现汇报如下。一、整改工作的指导思想与基本思路全面贯彻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周济部长在第二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以教育部专家组对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进行考察和评估为契机,继续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立足学校长远发展,认真总结评建工作经验,巩固评建所取得的各项成果,进一步突出教学工作中心地位,切实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长效机制,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建设国内影响较大的具有教师教育特色的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大学奠定坚实基础。二、整改工作的基本内容与主要措施(一)针对不足之处,积极进行整改1、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提升师资队伍整体水平(1)坚持新教师岗前培训制度。每年暑期举办为期一周的岗前培训班,主要就教育教学改革、内部管理、师德师风、教学技能、英语口语、多媒体技术等对新教师进行培训,使他们尽快熟悉工作,进入角色。(2)全面落实青年教师导师制。修订《关于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的实施意见》,选拔更多师德高尚、教学科研水平高的中老年教师担任青年教师的导师,从教学科研等方面进行全面具体指导。对于指导有方的导师和进步显著的青年教师,学校给予表彰奖励。(3)加快实施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修订《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每年选拔60名左右教学科研能力突出或有较大潜能的优秀青年教师进行重点资助和培养,支持他们参与精品课程建设,申报各类教学、科研项目,使他们尽快成为学校的教学、科研骨干力量。(4)完善青年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坚持师德修养与业务能力并重,每年资助10%左右的优秀青年教师到国内外访学,进行合作研究,支持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促使他们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2、加强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1)优化导师队伍。进一步强调教授、副教授和教学科研成绩突出的中青年教师担任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组建精干的导师队伍,充分发挥其集体指导和相互促进作用。引导、支持、鼓励青年教师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在科研实践中不断提高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评选表彰优秀指导教师,激励他们认真履行职责。(2)加大指导力度。加强对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指导,由导师组和学院学术委员会对学生选题进行把关,提高选题质量。加强对学生研究过程的指导,重点把握制定研究方案、掌握实验技术方法、分析研究结果等方面,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学术水平。加强对毕业论文(设计)撰写指导,注重提高学生对于参考文献的搜集、分析和利用能力。同时,通过进一步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教师的科学研究,广泛开展大学生课外科研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为切实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奠定坚实基础。(3)强化质量监控。继续推行和完善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和奖惩制度。坚持毕业论文(设计)前期选题、开题,中期汇报以及后期评阅、答辩、成绩评定的全过程监控。(二)巩固评建成果,促进改革发展1、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提升学科专业建设水平(1)调整学科专业布局。按照“凝炼方向、巩固优势、强化内涵、提高效益”的思路,根据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原则,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合理配置校内教育资源,在继续保持理科优势的基础上,加快文科尤其是教育学科的发展,促进学科专业快速协调发展。进一步提高10个省级、22个校级重点学科的建设水平,以优势学科为支撑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强力发展优势专业,继续开展各级名牌专业遴选、建设和验收工作,加大经费资助力度,确保每年投入200万元左右的建设经费,建设10—15个省级以上名牌专业,打造本科教育质量品牌。进一步加大对新办专业的扶持力度,投入1000万元建设经费,重点用于师资队伍建设,改善图书资料、仪器设备等办学条件。(2)实施教学改革工程。继续保持每年20万元的校级教学研究基金项目投入力度,着力解决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继续加大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培育力度,提高研究层次、水平和成果的应用价值。围绕学分制改革,继续推行弹性学制、选课制、导师制和主辅修制等教学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多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不同学科、专业以及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全面推进主修专业加辅修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如生物科学+计算机、行政管理+法律、国际经济与贸易+英语等。构建突出学生能力培养、素质拓展和人格健全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3)提升课程建设水平。在原有课程建设基础上,继续按照每年不少于30万元的标准,利用3-5年的时间,再分批建设200门左右的精品课程、网络课程、优秀课程和优秀系列课程,积极培育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使之成为师资梯队合理、教学资源丰富、教材和教学大纲科学、教学参考资料完备、教学方法灵活、教学手段先进的示范性课程。(4)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继续推行由“实践教学基础、实践教学主线、实践教学拓展”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保证每个专业有4?D5个稳定且有明显示范和辐射作用的实习基地,进一步建设好10个左右大学生科研训练基地,有效拓宽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渠道,促进学生创新能力提高。进一步整合实践教学资源,加强各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大力改善实验教学条件,扩大实验室开放的时间、内容和范围。加强实验教学管理工作,扩大选做实验和研究性实验数量,每学期对各专业所开设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进行验收,确保实验效果。进一步丰富实践教学的方法和途径,推进实践课程多样化、设计化、科研化进程,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2、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水平(1)重点引进高层次拔尖人才。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做好人才引进规划,把人才工作的重心放在选拔和吸引学科学术带头人上来。进一步提高高层次拔尖人才待遇,在工作、生活条件和待遇方面实行一人一策、一事一议,吸引两院院士、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员等高层次人才来校工作。坚持引才引智并举,继续推行柔性引进制度,积极探索核心人才带动引进、创业引进、智力引进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吸引高层次人才与我校开展形式多样的合作,借助高层次拔尖人才的带动作用,加快我校中青年教师的成长步伐。(2)建设高水平人才队伍。设立教学关键岗,加大教学名师奖奖励力度,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带动影响全体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扎实推进“183”人才计划(五年内选拔10名省特聘教授、聘任80名校特聘教授、培养300名省校级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实施进程,加快学科建设步伐和创新团队建设。完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动态管理制度,扩大对外合作交流,在学术竞争中不断提高教学科研水平。(3)营造高绩效工作环境。强化教师在学校的主体地位,完善“重业绩、重贡献”的分配机制,实现由岗位管理转向业绩管理,强化业绩考核机制,重点改善骨干教师的待遇,从机制上保证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进一步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激发广大教师创新创业的积极性。3、进一步加强教育科学研究,深化教师教育改革(1)深入开展教师教育理论研究。以教育科学学院为主组织研究队伍,瞄准研究前沿,发挥团队攻关优势,就教师教育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专业设置和模式建构等方面展开深层次研究,形成一批具有前瞻性和推广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引领教师教育和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2)高效益重组教育学科和教师教育资源。突出教育学科的地位和作用,依托教育科学学院整合校内教育学科资源,使之成为强势学科;整合校内教师教育资源,组建教师教育学院。加强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教育队伍。在经费投入和条件保障等方面向教师教育改革倾斜,推进教师教育优先发展。通过中学校长培训基地、教育科学研究基地和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立与基础教育更加密切的沟通、衔接与合作机制,为河南教师教育水平提高和基础教育振兴提供服务。(3)不断探索教师教育实践模式。顺应当前教师教育发展趋势,不断进行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科学论证、重新构建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方案。加强教师教育师资教学技能培训,逐步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鉴定纳入到教师职务评聘体系,将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措施落到实处。继续实施以反思为主线,职业技能培养贯穿学习全程,高等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相互支撑、协调推进的新型教师培养体系,全面提高师范生的教师专业发展潜质。4、进一步加强长效机制建设,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升(1)加强规章制度建设。按照“坚持有效的、完善不足的、补充急需的”思路,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从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开设、任课教师、教材选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成绩考核、毕业论文(设计)等主要环节着手,加强教学管理的行为规范、工作规范、设施规范和激励机制、制约机制、保障机制建设。围绕加强教学建设管理、教学改革管理和教学过程管理,不断创新教学管理制度,使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与本科教学评估体系相衔接。督促指导各教学单位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二级管理的规章制度和实施细则,并加大教学管理制度在各学院执行落实的检查力度。(2)建立常设机构和工作队伍。建立常设性教学督导与评估机构,使教学督导与评价工作制度化、经常化和专门化。建立较为稳定、专业化的教学督导与评估专家队伍,规划和组织实施经常性校内教学评估。加强学生教学信息员队伍建设,及时搜集教学信息,为加强教学管理提供重要参考。坚持教学质量责任人制度,完善校党委书记、校长为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为直接责任人,教学单位党政一把手为具体责任人的责任体系,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高。(3)强化教学质量监控。开展校内教学评估,以学院教学工作状态评估为主导,深入开展专业、课程、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习、考试管理等单项教学评估。通过专家评教、学生评教、领导听课和日常教学检查等措施,强化教学质量监控。评教和教学检查结果在全校范围内公布,并与教师评先评优、职称晋升、岗位聘任直接挂钩,对评教不合格的实行教学质量一票否决。三、整改工作的组织领导与时间安排(一)组织领导由学校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主管教学副校长为常务副组长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评建创优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和统筹协调学校的本科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