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的祈祷篇目:遭遇战争《一个人的遭遇(节选)》《流浪人,你若到斯巴……》黑暗中的心迹《安妮日记(节选)》历史画外音《图片两组》一个人的遭遇(节选)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①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②白雪归青冢③,万里黄河绕黑山。注释:①金河: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②三春:春季。③青冢:汉代王昭君的坟墓,在内蒙古自治区。鉴赏:这首诗意在写征夫长期守边,转战东西不能还乡的怨情。诗的首句写守边时间延续,地点转换;第二句写天天战争不息,生活单调凄苦;第三句写边塞气候恶劣,暗隐生还无望(归青冢);第四句写边塞环境,点明生涯之不定。以怨为题,却无一“怨”字,用叠字和名词,浑成对偶反复,回肠荡气,虽无“怨”字,怨情自生。甘地名言名句1.人作为动物是残暴的,而作为精神存在是非暴力的,他一旦在精神上觉醒就不能够再使用暴力。2.勇敢在于赴死,而不在于杀戮。3.在非暴力反抗中,手段和目的是同样正义和纯洁的。4.人类只能通过非暴力来摆脱暴力,通过爱来克服恨。5.一个纯洁的人所能给予的最宝贵的东西就是他的生命。一、音形辨识1.注字音和睦.()军衔.()狙.()击瓦砾.()丝绒.()嗳.()嗜.()好呢喃.()活塞.()窒.()息胡诌.()呐.()喊邂逅..()()泥泞.()衣襟.()耽搁.()雏.()儿梗.()概障.碍獐.子蜚.声斐.然漆.黑膝.盖捷.径睫.毛刹刹车刹那勾勾引勾当弄弄巧成拙里弄吓吓唬恐吓模模型模样累累赘日积月累劳累翘翘尾巴翘首答案:mùxiánjūlìrónɡǎishìnánsāizhìzhōunàxièhòunìnɡjīnɡechúɡěnɡzhànɡzhānɡfēifěiqīxījiéjiéshāchàɡōuɡòunònɡlònɡxiàhèmómúléilěilèiqiàoqiáo2.辨字形俘莩桴蜉孚饿深众望蚍鼓相应战狙俎沮诅咀击嚼咒丧刀拙咄绌黜逼人罢百家相形见弄巧成泺铄砾烁众口金闪石水虐虏谑戏俘待颊狭挟脸要窄答案:莩孚蜉桴俘狙咀诅沮俎咄黜绌拙铄烁砾泺谑虏虐颊挟狭二、词语辨用1.美国这次航天飞机的发射,因技术故障已推迟了两次,如果在8月29日前,不能完成发射,就会错过这次发射窗口,如果再发射,只能________(推衍、推延)到今年10月份。辨析:“推衍”在原有基础上发挥、发展;“推延”推迟(时间)。2.巴以冲突持续了许多年,冲突所造成的裂痕,在短期内很难________(弥补、弥合),但如果双方都抱有和平愿望,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局面是可能的。辨析:“弥补”补偿、补上,“弥合”弥补缝隙,使愈合。3.温总理的话音刚落,会场就________(暴发、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辨析:这两个词都是动词,都含有“突然发作”的意思,但又有细微区别,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辨析:在感情色彩上,“暴发”多含贬义,有讽刺味,如:此人穷困潦倒,一夜之间暴发了。“爆发”多为中性词,可用于地理现象,如:火山爆发。在表达的意义上,“暴发”是突然发作的意思,如:山洪暴发。“爆发”多指事件突然发生。答案:1.推延2.弥合3.爆发三、熟语积累1.萍水相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神气活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狼吞虎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小心翼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不屈不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喜气洋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2.自以为优越而表现出得意的样子。3.形容吃东西又急又猛。4.形容严肃虔敬的样子,也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5.比喻在困难和压力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6.形容非常欢乐的样子。1.走近作者肖洛霍夫(1905~1984),苏联当代著名小说家,生于顿河地区的一个磨坊主家庭。代表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顿河故事》《浅蓝的原野》,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被开垦的处女地》《他们为祖国而战》(未完成),短篇小说《学会仇恨》《一个人的遭遇》等。1965年,肖洛霍夫“由于他在描绘顿河的史诗式的作品中,以艺术家的力量和正直,表现了俄国人民生活中的具有历史意义的面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2.背景链接卫国战争时期,肖洛霍夫作为随军记者到前线采访,先后担任《真理报》和《红星报》记者,写下了不少战地通讯和以战争为题材的短篇小说。在四年的战斗和采访生涯中,肖洛霍夫耳闻目睹了战争的残酷、人民的苦难、战士英勇崇高的情怀。同时肖洛霍夫更深入的思考了战争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痛苦。在战争结束时,肖洛霍夫遇见过一位家破人亡的军人,听他讲述的不幸遭遇,形成了小说的创作雏形,经过十多年的酝酿构思,创作出了这部震撼人心的小说。小说从战争给人带来的苦难和心灵的创伤的角度来写,对战争进行反思,开拓了战争文学的新领域,引起了强烈的反响。3.结构分析4.主旨把握本文通过索科洛夫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的遭遇和生活,表现了战争给普通人及其家庭带来的沉重灾难,揭露了战争的罪恶,同时表现了索科洛夫的善良以及人民对战争的憎恶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二、难点探究1.索科洛夫领养凡尼亚这一部分为什么写得特别细?参考答案:索科洛夫领养凡尼亚这一部分场面和人物实在令人心酸,有着极强的震撼力。这件事是索科洛夫从战争创伤中走出来的重要转机。两个饱受战争创痛的人就像被飓风卷到一起的树叶,凡尼亚是索科洛夫余生的精神慰藉。“看到他睡在我的胳肢窝下,好像一只麻雀栖在屋檐下,我的心里快乐极了,简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夜里,他睡熟了,我一会儿摸摸他的身体,一会儿闻闻他的头发,我的心就轻松了,变软了,要不它简直要被忧伤压得像石头一样了……”索科洛夫此刻像是又找到了家的感觉,他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这个可怜的孤儿身上了,凡尼亚成了他生存的全部意义。2.《一个人的遭遇》中,索科洛夫的命运是悲惨的,他在向陌生的“我”口述自己的经历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通过他的叙述,你能概括出他的性格特点吗?参考答案:索科洛夫有着不屈不挠的意志,也有过惊恐和胆怯,顽强地忍受了命运带来的苦难,同时又富有同情心。这一形象是现实世界中有血有肉的人物。索科洛夫饱受战争痛苦,他的叙述始终是伤感的,然而又流露出逆来顺受、几近麻木的心情,他忠厚朴实,在苦难中他坚忍不拔,受尽摧残而心地依旧善良。3.索科洛夫收养凡尼亚看上去像是一时冲动,其实这中间有着一定的必然性,试从人物性格的角度作简要分析。参考答案:索科洛夫虽然屡遭打击,但俄罗斯人不屈不挠的意志,顽强刚毅和吃苦耐劳的品格,善良和同情之心,决定了他不会失去希望,失去对未来的向往,失去对爱的渴求。遇上凡尼亚是偶然的,收养流浪儿是必然的。4.课文最后一节文字有何意义?对小说主题的表达有什么样的作用?参考答案:读懂了最后一节,就会明白它的震撼力。在战争中,最不幸的不是失去生命的战士,而是无助的孤儿寡妇。凡尼亚是战争孤儿,小小年纪的他还不明白命运的悲惨,不明白战争的苦难,不理解别人的同情与怜悯,因此也不理解索科洛夫的房东女主人为什么会哭。索科洛夫的悲惨遭遇震撼了读者的心灵,而凡尼亚的挥动着的小手触动了有良知者的悲悯之心。索科洛夫与凡尼亚和“我”告别后,“我”的感慨是作品主题的升华。在听完索科洛夫的叙述后,“我”被索科洛夫的叙述打动了。战争的灾难给人带来了不幸,可是俄罗斯人不屈不挠的意志能够直面一切苦难。索科洛夫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却默默地接受了命运。这是作者对索科洛夫这种普通战士的高度赞扬。小说的主题在这里也得到了升华:通过二战造成的家庭的悲剧,揭露了战争给人的生活、心灵造成的巨大伤痛,控诉了战争的罪恶。小说的环境描写小说的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驱使其行动的特定场所。小说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环境决定和影响人物的性格,同时人物性格也对环境有一定影响,二者互相统一。社会环境即人物活动、事件发生发展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社会环境的表现形式为:直接交待;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进行暗示;要注意家居环境,以及室内环境的描写和介绍也当属于此列。社会环境的作用是交代人物性格形成的背景或者用以衬托人物性格特征。自然环境是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时令、气候、地理风貌等,小说中的自然环境描写往往成为命题重点。命题角度一般为景物特点(清新幽静;凄清悲凉萧瑟……),写景方法(动与静、衬托及各种修辞等),景物描写的作用等。关于景物描写的作用可从以下几方面思考切入:1.渲染气氛,增强真实性2.衬托人物心理,烘托人物形象3.推动情节发展4.暗示社会背景5.深化作品主题练习: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问题。魔盒[英]大卫·洛契韦特在一抹缠绵而又朦胧的夕照的映衬下,我四周高耸着的伦敦城的房顶和烟囱,似乎就像监狱围墙上的雉堞。从我三楼的窗户鸟瞰,景色并不令人怡然自得——庭院满目萧条,死气沉沉的秃树刺破了暮色。远处,有口钟正在铮铮报时。这每一下钟声仿佛都在提醒我:我是初次远离家乡。这一年,我刚从爱尔兰的克尔克兰来伦敦碰运气。眼下,一阵乡愁流遍了我全身——这是一种被重负压得喘不过气来的伤心的感觉。这是我一生中最沮丧的时刻。接着突然响起了敲门声。来人是女房东贝格斯太太。刚才她带我上楼看房时,我们只是匆匆见过一面。她身材纤细,银丝满头;我开门时她举目望了望我,又冲没有灯光的房间扫了一眼。“就坐在这样一片漆黑中,是吗?”我这才想起,我居然懒得开灯。“瞧,还套着那件沉甸甸的外衣!”她带着母亲般的慈爱拉了拉我的衣袖,一边嗔怪着,“你就下楼来喝杯热茶吧。噢,我看你是喜欢喝茶的。”贝格斯太太的客厅活像狄更斯笔下的某一场景。……她一边准备茶具一边说:“你进屋时我注意到了你手提箱上的标签。我这一辈子都在接待旅客。我看得出你心境不佳。”当我坐下和这位旅客的贴心人交谈时,我的忧郁感渐渐被她那不断殷勤献上的热茶驱散了。随后,我告诉贝格斯太太我必须告辞了。然而她却坚持临走前给我看一样东西。她在桌上放了一只模样破旧的纸板盒——有鞋盒一半那么大小,显然十分“年迈”了,还用磨损的麻绳捆着。“这就是我最宝贵的财产了,”她一边向我解释,一边几乎是带着敬意地抚摸着盒子,“对我来说,它比皇冠上的钻石更为宝贵。真的!”我估计,这破盒里也许装有什么珍贵的纪念品。是的,连我自己的手提箱里也藏有几件小玩意儿——它们是感情上的无价之宝。“这盒子是我亲爱的母亲赠给我的,”她告诉我,“那是在1912年的某个早上,那天是我第一次离家。妈妈嘱咐我要永远珍惜它——对我来说,它比什么都珍贵。……这盒子已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了,”贝格斯太太继续说,“1917年恺撒的空袭,后来德国法西斯的轰炸……我都把它随身带到防空洞里。房屋损失了我并不在乎——我就怕失去这盒子。”我感到十分好奇,贝格斯太太仍然津津乐道地说:“此外,我从来没有揭开过盖子。”她的目光越过镜片好笑地打量着我:“您能猜出里面有什么吗?”我困惑地摇了摇头。无疑,她最珍惜的财产当然是非凡之物。她望着又给我倒了点热气腾腾的茶,接着端坐在安乐椅上,默默地注视着我——似乎在思索着如何选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然而,她的回答却简单得令人吃惊——“什么也没有,”她说,“这里头空空如也,什么也没有!”一个空盒!天啊,究竟为啥将这么一个玩意儿当做宝贝珍藏,而且珍藏达40年之久呢?我隐隐约约地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