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六单元教材分析:本组教材是综合实践活动“难忘小学生活”分成“成长足迹”和“依依惜别”两大板块。每个板块的主体是“活动建议”“阅读材料”,供学生在开展活动时阅读,可以激起对六年小学的回忆,激发对老师、同学和学校的感情。同时在写演讲稿、给母校老师写信,写临别赠言等方面得到借鉴和启发。学情分析:在五、六年级,学生已开展过三次这种任务、活动贯穿始终的综合性学习,也具备了一些综合性学习的基础。目标导向:知识与技能:1.通过读“阅读材料”中的文章,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怀念,对母校、老师、同学的感情。2.回顾个人和集体的成长经历,懂得成长需要自己的努力,也离不开学校的关怀、老师的教导和同学的帮助。3.用多种形式表达对老师和同学、对母校依依不舍的感情,并立下美好的志向。4.会写临别赠言,简单的倡议书、建议书和演讲稿。(选做)5.能在教师的帮助下,与同学一起组织策划联欢活动。(选做)过程与方法:“综合性学习”要以学生自己的活动为主。“成长足迹”板块可以以制作“班级纪念册”为中心开展活动。为了制作好“班级纪念册”,可以做以下几件事:1.读“阅读材辑”中的文章。2.回忆和说说自己成长的故事,共同寻找班级“成长的足迹”。3.收集个人和集体“成长的足迹”,写写小学生活中难忘的人和事。最后制作成班级纪念册。“依依惜别”板块可以有选择地开展下面的活动:1.为老师和同学写临别赠言。2.为母校做点事,留作纪念。3.举办一台毕业联欢会,在联欢会上回忆成长经历,表达惜别之情,互相赠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表达对老师和同学、对母校依依不舍的感情,并立下美好的志向。教法与学法:本单元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小学生活,表达自己的情感,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组织、策划能力。教学中围绕本单元综合性学习,读“阅读材料”,自主、合作、探究,开展活动。课时安排: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成长足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五篇课文的内容。2.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深厚感情,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3.用习作的形式表达自己对母校、老师、同学依依不舍的感情。4.制作班级纪念册。过程与方法:1.阅读《难忘的启蒙》《老师领进门》《新来的王老师》《忘不了的笑声》和《作文上的红双圈》。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深厚感情,学习作者是怎么表达这种情感的。2.回忆小学生活,写写自己难忘的老师和同学、难忘的校园生活、难忘的一节课或难忘的一次活动等。3.和同学一起畅谈自己的成长故事,共同寻找班级“成长的足迹”,收集材料。4.同学合作,制作班级纪念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深厚感情,懂得成长需要自己的努力,也离不开学校的关怀、老师的教导和同学的帮助。重难点:重点:学会表达自己对母校、老师、同学的依依惜别之情。i难点:制作班级纪念册。教法与学法:教法:放手让学生自主活动,督促指导。学法:自主开展活动,分工协作。教学准备:1.读“阅读材料”。2.收集班级“成长的足迹”的材料。3.回忆小学生活。课时安排:6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了解活动主题,制订和交流活动计划。教具准备:收集班级及本人照片教学过程:一、谈话,激发兴趣。二、读题,了解活动内容。1、学生自由读题目,了解本次活动的主要内容。2、指名反馈,教师小结。(1)阅读“阅读材料”里的文章。(2)写写难忘的人或事。(3)畅谈自己的成长故事。(4)共同寻找班级成长的足迹。(5)制作班级纪念册。三、讨论,制定活动计划。1、教师:这么多项的活动内容,要在短时间内完成,我们必须进行合理的安排。请同学们先讨论一下,我们应该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干什么?2、指名反馈。(1)利用课余时间搜集班级的照片,以及自己成长的照片,搜集制作班级纪念册的插图等。(2)说说自己的成长故事。(3)课前自读“阅读材料”的文章,课堂上来交流。(4)写一写难忘的人或事。(5)集体反馈寻找到的班级“成长的足迹”,然后合作制作班级纪念册。四、课堂小结,鼓励积极参与活动。五、布置作业。1、搜集活动中需要的相关图片以及资料。2、阅读“阅读材料”的文章。3、选用课时作业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畅谈自己的成长故事。教具准备:收集相关的纪念材料。教学过程:一、老师导入,激发兴趣。二、老师引入,明确方向。三、自由说,拓展思维。1、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倾诉对象,说一说自己的成长故事。2、推荐个别说得好的同学上台说一说。3、集体评议好在哪里?4、教师小结:说事,不仅要说出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还应该按照一定的顺序把事情说清楚、说具体,最关键的是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真切地流露自己的思想感情。四、小组说,回味生活。1、学生明确要点后,在小组内自由地说一说。(有搜集到有关照片的,可以结合照片说一说)2、小组推荐,集体反馈。3、指名反馈:听同学的成长故事,你们有什么感受呢?4、教师小结:是呀,时间过得真快,马上就要毕业了,可昨天发生的事情仿佛还在眼前。五、布置作业。1、把你今天和同学交流的成长故事简单地记录下来,再好好地找一找是否有留下相关的纪念材料。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第三课时教学目标:反馈自读“阅读材料”中的文章情况。教具准备:展示“阅读材料”。教学过程:一、检查,了解学生自读的情况。1、指名反馈:“阅读材料”中一共为我们提供了几篇文章,题目分别是什么?2、教师:通过自读,你们都了解这几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了吧,谁愿意来说一说?《难忘的启蒙》是一篇回忆启蒙老师的文章。作者沙健孙。文章重点回忆了抗日讲演比赛、老师对“我”的两次批评、对日语课的抵制等三件事,表现了启蒙老师强烈的爱国精神和严谨的教学作风,表达了作者对启蒙老师的崇敬、感激和怀念。课文是按照“我”对启蒙老师的感激和怀念对启蒙老师的回忆启蒙老师对“我”的影响这样的顺序写的,其中回忆部分的三件事是全文的重点。阅读这一课,先要了解“启蒙”的意思,在此基础上理解“我”的启蒙老师使“我”受到了哪些启蒙教育?如,热爱自己的祖国,严格要求学生,写作要实事求是,学习要认真。要让学生体会“从这种宽严之间,我们这些小学生也领悟到了老师们没有明说的某些道理”这句话,明白在课文中“宽”指的是什么,“严”指的是什么,老师为什么对作文、写字那样严格,而对日语课却那么宽容,从而进一步感悟到老师们的爱国精神和严谨认真的教学态度。《老师领进门》是当代作家刘绍棠的作品。这是一篇回忆录,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在启蒙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从小受到文学感染,在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表达作者尊敬老师,热爱老师,对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阅读时要体会文章通过哪些具体事例的叙述,表达出对田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文章重点写了田老师教一首小诗,他以诗为内容,编了一段故事,娓娓动听的讲述,让孩子“听得入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的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入地,在作者心中播下了文学的种子。让我们深深感到,启蒙老师对人一生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文末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是全文的点睛之笔,作者用格言式的语句,说明了教育对人的巨大影响,感谢老师对自己的启蒙教育。文章用深情的回忆、具体的事例说明田老师“很有口才,文笔也好”,一个优秀老师的形象跃然纸上。叙述生动,行文简洁,是本文的特色。《新来的王老师》是一篇小说。写了一位新上任的王老师在第一节语文课上提问“差生”蔡林,引起哄堂大笑,放学后王老师送给蔡林一份“差生档案”,鼓励蔡林好好学习的事。蔡林的想法很有代表性:他认为自己是“差生”,“没人提问我的”,“大家这么认为。我,我自己也承认。”所谓的“差生”首先是失去了自信心。针对蔡林的这种心态,王老师对症下药,送给蔡林一份“差生档案”。其实这个“差生档案”是一个个名人小时候的“缺点”,他们的成就今天已经人所共知,他们是用自己的努力克服了自身的不足。这份“差生档案”激发了蔡林的信心,我们相信他在王老师的教育下一定会有大的进步。很多学生虽然没有像蔡林那样被判为“差生”,但六年的学习和生活中也有不顺利的时候,所以这篇文章很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回忆老师帮助、鼓励自己进步的点滴往事。《忘不了的笑声》是一篇描写同学的文章。文章围绕“小队的同学都爱笑,各人的笑声不一样”,写出了小队同学别具一格的笑声,通过笑声表现出同学的特点。字里行间洋溢着同学之间的亲切情谊,写作角度别出心裁。阅读时要注意文章选择的写作角度,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自己班同学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角度把他们写下来。《作文上的红双圈》的作者是当代作家黄蓓佳。文中提到的《补考》一文是她的处女作,由于这篇作文的成功,给了作者自信和力量,至此以后陆续发表文学作品,最终成为知名作家。所以作文《补考》可以说是她成长中的一块里程碑,而老师的九十八个红双圈,则开启了她文学创作的大门。有时候,成功就来自于一点小小的鼓励。文章以小见大,从一篇作文上的红双圈,赞颂老师对自己人生的引领作用。阅读时要让学生体悟这一点,同时也要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成长故事倾诉出来。二、再读,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三、总结,鼓励所学文法运用于习作。四、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这五篇课文。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五、第三课时作业设计。第四、五课时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写一写难忘的人或事。教具准备:收集相关材料。教学过程:一、谈话,明确习作内容。二、交流,说难忘的人或事。三、指导,引导表达方法。1、引导学生回忆“阅读材料”文章的内容,说说主要内容。2、指名反馈:你觉得这些文章的习作方法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呢?(学生自由地说一说)3、教师小结。(1)首尾呼应,结构严谨。(2)通过具体事例体现人物的品质。(3)注意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等方面的细腻描写,也注意到了细节的描写。(4)叙事具体,清楚。(5)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思想感情。4、教师小结:同学们,不管你们写的是人,是物,是事,只要你们用心写,用情写,把平时学到的习作方法巧妙地运用到自己习作中,相信你们都能写出优秀的习作来。四、学生创作,教师巡视辅导。五、集体评议,修改习作。六、布置作业。选用课时作业设计。七、第四、五课时作业设计。第六课时教学目标:共同寻找班级“成长的足迹”,制作班级纪念册。教具准备:收集相关材料。教学过程:一、交流,回忆班级成长的足迹。二、讨论,研究制作班级纪念册。三、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制作纪念册。四、展示纪念册。五、布置作业。依依惜别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五篇课文的内容。2.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深厚感情。3.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用多种形式表达自己对母校、老师、同学依依不舍的感情。过程与方法:1.阅读《给老师的一封信》、《在小学毕业典礼上的讲话》、《给校长的建议》、《同学录》、《毕业赠言》,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深厚感情,学习作者是怎么表达这种情感的。2.写临别赠言,送上真情与祝福。3.为母校做点事。4.策划一场毕业联欢会,排练节目,进行联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深厚感情,学会表达自己对母校、老师、同学的依依惜别之情。重难点:重点:学会表达自己对母校、老师、同学的依依惜别之情。i难点:策划一场毕业联欢会,排练节目。教法与学法:教法:放手让学生自主活动,促使学生全员参与。学法:自主活动,自己策划、主持、布置环境。教学准备:1.读“阅读材料”。2.收集毕业留言。3.为联欢会做好各项准备。课时安排:6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阅读“活动建议”,了解活动内容。2、阅读“阅读材料”中的《给老师的一封信》、《同学录》、《毕业赠言》。教学教程:一、阅读“活动建议”,了解活动内容。二、阅读《同学录》。三、阅读《毕业赠言》。四、阅读《给老师的一封信》。五、课堂小结。教师小结:同学们,《毕业赠言》包含了学生对老师的赞扬和爱戴之情,《给老师的一封信》赞扬了老师无私奉献的精神。这一篇饱含深情的文章,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师生情谊是爱筑起来的,这样的情谊,我们怎能不难舍难分呢?六、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给老师的一封信》、《同学录》、《毕业赠言》2、背诵《同学录》。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为老师和同学写临别赠言。教具准备:收集毕业赠言。教学过程:一、复习,谈话引入。二、谈话,拓展思维。1、教师:你觉得,我们可以给老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