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老师--《了凡四训》学习分享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了凡四训》学习分享(第一集)蔡礼旭老师2012/3/5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档名:07-045-001尊敬的诸位长辈、诸位朋友,大家晚安。今天是我们过完春节,第一次跟大家分享《了凡四训》这个课程。这个年大家过得如何?很好!很充实,还是睡得很好、吃得很好?更好的是福慧增长,智慧增长。尤其人生最值得爱惜的是光阴,我们早一天珍惜光阴,有智慧就可以利益家庭、利益身边的人。所以应该珍惜有限的光阴,不断提升自己的智慧。像现在晚上很多人都在看连续剧,大家不只自己好学,带着孩子一起来学习。《格言别录》当中有提到“诗书为起家之本”,一个家庭的父母、长者,懂得让孩子从小知书达理,明白做人的道理,这个家的家道就要兴起,就要兴旺了。所以“诗书为起家之本”。我们第一堂课一起来学习《了凡四训》,学习首先要立志。我学这一部《了凡四训》的目的是什么?目标是什么?我们的目的,这一本是家庭四训,明朝袁了凡先生传给孩子的,所以是一本很好的家训。有这么好的家训教诲,只要我们肯深入学习、肯去奉行,那我们的家道一定可以兴旺。所以要有志气,从自己自身能够建立起千年不衰的家道。大家有没有这个志气?你们都没什么反应,我戏都快唱不下去了。人常说“诚则灵”,至诚则感通。您现在发的这一份至诚的心,要护佑后代子孙,这是真心。千年之后的子孙都会感应到,都会受到你的庇荫跟教诲。所以千年不衰的家道确实有,是发真心的祖先能感得的。在宋朝,北宋时期,范仲淹先生在世的时候,他家门口种了两棵树,松树。我们一想到松树就知道,松柏后凋于岁寒,“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松树跟柏树在冬天的时候都不会枯萎,这个是比喻,比喻有德行的人,有德行的君子在任何恶劣的环境,都不会改变他的气节,所以代表君子。种了两棵君子树,也是期许他的后世子孙,个个都是有气节的读书人。而且在这个树上写到“清荫大庇,期与千年”,他的德行风范,能够让千年之后的子孙还以他为榜样。范公的后代一定都效法他的教诲、他的榜样,他确实做到了。那大家现在发这样的真心,一千年之后你所留下来的风范,你的后代也会学习。请大家把今天这个日子记下来,二○一二年三月五号,挺好的日子。有了这一份志向、使命,学习就有动力,更积极。不只对自己的家庭如此。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我们也期许在这个伦理道德缺失的大时代,自己认真去奉行这些教诲,自己的家庭是社会的好榜样。有了好的榜样,人对伦理道德才有信心,有信心他就肯去学。所以对家庭以至于对社会民族,都应该有一份使命。我记得整个社会缺乏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风气,都是功利比较强。我自身也是二十五岁的时候才有这个机缘,跟着师长学习中华文化。很遗憾,都成年以后才开始学,所以基础就很不好。现在看到小朋友学就很高兴,因为他们会学得比我们更好,这是我们欢喜看到的。我们二十几岁都不懂事,做了很多事情终身都遗憾。比方跟父母顶嘴,做了一些事让父母晚上都睡不着,这些事情都是很不应该,也很折福。这些孩子能先学了,我们就很安慰。但现在社会当中,还有很多人是觉得那个是落伍的东西,那是过去的东西。您亲戚朋友有没有这个说法?有。你听了之后什么反应?“你真是没有智慧、没有眼光,五千年这么好的东西你都看不懂!”这个时代没人教了,不能责怪任何人,所以先人不善、先人无知,上一代人不懂,上上一代人不懂。我现在说上一代人不懂,你们承不承认?你们的定功很强。不承认就不算了?还得承认,不然现在社会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忽略了伦理道德就是现在的乱象,这不是偶然的。看起来好像没有忽略,事实上我们不知不觉,都把孩子的价值观引向功利去了。比方说他一进考场,公布成绩一回来,一踏进来,“你考几分?考第几名?”你从小都是在乎这些东西的,而不是在乎他的心态、在乎他的德行。你看现在的大学生在网络当中写什么?他说:考试不作弊,明年当学弟;另外一边写到:宁可没人格,不可不及格。现在在大学里面不作弊的孩子都不多了,大学都作弊,他以后能保证他有德行吗?你们该笑的时候可以笑,该严肃的时候……大家想一想这句话严不严重?严重。这一句话是告诉大家,现在的大学生读了十七八年的书,读成什么样子?读成他的人生当中,他的人生有一把秤,一个天平,左边叫分数,右边叫人格,他读了十七八年的书,读出来的人生态度是什么?把分数跟人格放在天平秤,哪一个东西重?分数。这个书读得值得反思。所以功利之后,人随时随地都可以把这个道德给舍掉。既然是这个样子,那我们还能相信下一代能够把这个社会带到更好的未来去吗?所以大家不重视道德、不重视诚信,人与人相处很累,不守信义就很累。那大家看现在这些商业场上,黑心食品很多,有没有?现在人家拿东西给我们吃,首先不是说谢谢了,是说什么?这个哪里生产的?哪里做的?吃什么东西现在都不安心,都是道德丧失了。然后一看,这个地方上一次做什么还不好。所以一个地方信义丧失了,连带整个地区人家都不相信了。“德有伤,贻亲羞”,你读哪一间大学的,你的品性很不好,全世界都知道、社会都知道,以后人家说那个大学的学生不能用。所以我们的行为是代表家庭、代表我们的团体,甚至代表我们的国家。尤其当华人要更自爱一点,行为不好造的罪业很大,是吧?你是华人,做得不好,人家说那个就是Chinese,是不是?那十几亿人都被我们拖下水。告诉大家,当华人积功累德也容易。你德行很好,人家说华人就是这样的品质,那十几亿人都沾光。所以恭喜大家,当华人只能勇往直前,没有后路可以走。对于道德来讲,一定要成就自己才好。我自己小的时候的印象,好像长辈他们很在乎我们读的科系,“你读这个科系的很好,出去赚很多钱”。然后长辈有时候在谈话的时候,“你看那个隔壁,那个巷子,那个阿明当了医生以后,一个月赚多少钱,你知不知道?”医生最重要的工作是干什么?救人?我从小到大都没听过。谁负责任?这个社会风气谁负责任?你曾经问过人家“你一个月赚多少”都有责任。人生以服务为目的,各个行业高贵在哪?高贵它能服务人,那是它的价值。钱是什么?是感恩每一个行业的付出,表达一份感恩。而人那份服务人、那份救人、那份成就人,这不是用钱去衡量的。所以“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喻”是明了做人的道义;小人,他的心思都放在怎么去谋到自己的私利,自我为中心。大家冷静看,我们现在的孩子是时时知道提起道义,还是时时只想到自己?从这个现象看,我们到底是在用君子之道教孩子,还是用小人之道在教孩子?这教育没有偶然的,没有侥幸的,你用什么思想教他,出来就是这个结果。我自己在跟家长们交流传统文化的时候,我是越讲越庆幸父母给我的教育。我自己没有成家,没有当过父亲,当然当老师的时候,我们还是很用心在学校教小朋友。自己没有经验,可是我是我父母的孩子,就讲啊讲啊,就想到整个人生几十年,父母是怎么把我们教育长大的。突然感觉得到,父母从来没教我们要自私自利,从来没有。我印象很深,我爸爸特别讲道义,家里爷爷奶奶跟着我们,我爸是长子。哪有什么“四个兄弟轮流住,一个人住多长,在那轮流”。好不好?好不好不是看表面,好不好是要父母讲。“爸,现在都是轮流住,你看着办吧。”你要孝顺父母当然要感受他们的心。假如我来想,我觉得换来换去挺辛苦的,人年纪大了就怕麻烦,有没有?对啊。他假如四个儿子换四个地方住,那个邻居才比较熟了,我明天又要走了。你看那老人家每天在那里是不是要搬?真孝顺的人是时时以父母的心来思考,以父母的感受来思考,这才尽孝,尽孝不是做表面给人家看的。我爷爷那个时候的人都觉得:长子嘛,住在长子家。我们从小跟爷爷奶奶处很好,特别幸福。爷爷奶奶的事情,我父亲是从来没有说还要所有兄弟都要一起协助,一起出钱才能做,爷爷奶奶的事自己能承担的就承担了。往往都是弟弟们发现了:不行,不能你一个人孝顺父亲母亲,我们也应该要尽一份力。不谈这些利的东西,该承担的哪怕自己压力再大,都勇于去把它承担下来。所以孩子从小到大就没有自私自利的念头。请问大家,一个人不自私自利是快乐还是痛苦?快乐的声音好像……不大像是这样。你们有没有过过不为自己想的日子?你假如过过了,你就知道那个个中的味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你都不为自己想的时候,身心特别轻松。而且你会感来一个很好的人生境界,就是“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我感觉现在社会很多说法似是而非,因为我要出社会的时候,我很多同学都说,我出去会被人家欺负。你们看我像出去会被人家欺负的人吗?他们一、二十年前这样预言,我今年中国岁(虚岁)也四十岁了,我也没被什么人欺负。所以人还是厚道好,肯吃亏好,不要去计较。其实爱计较的人不管他拥有多少,他随时的心态都在计较,他怎么会是一个快乐的人?不可能。难怪现在忧郁症的人、吃安眠药的人越来越多了。大家都在那里争,都在那里计较,会有这个结果出来。所以希望后代幸福,就要有一个非常健康的人格、正确的处世心境,心境是幸不幸福的关键所在。所以这个时代大家对传统文化有不少误解,我们也有一份使命,从我学好,我做出好的样子,让大家对于学中华文化的人,都竖起这一只指头来。说到这里我有点心虚,可是诸位朋友,你们的修养、度量比较大。你们听人家讲得对,纵使他没有做好你们都相信,因为你们善根深厚,没有苛刻。我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过年前,我刚好有这个幸运,就到师长身边去亲近他老人家,多听他的教诲。不然我远在马来西亚,师长在香港,平常都没有办法教训我,我这个年轻人还是挺危险,像教我这样的年轻人,特别不容易是什么?离得远,见面也不好骂,骂了又怕不高兴,“不然我不干了!”又怕耍脾气,又怕你难受,可是有一些问题又不得不讲。所以像我们这些没有跟在身边的学生,很重要的一个态度,就听师父讲经的时候,句句是在讲自己,才能有收获。而天地之间没有一件事是偶然的,都能给人生启示。结果我去听老人家讲课,从第一节课到最后一节,过年前,这么多节课,只讲一个主题,真准。哪一个主题?“三十二相”。这个“三十二相”就是人,他很善良、很有福报,常常积功累德,他的相貌就是富贵相。师长好几次跟我们马来西亚的,或者跟一些宗教的领袖,不同宗教的一起,像到梵蒂冈、到埃及,他们出去参观旅游,老人家的年龄最大,其他的宗教代表年龄都没有师长大。结果几天下来,老人家拿着扇子,走起步伐非常潇洒,都没有疲惫的样子。那些小他一二十岁的人,呼……(喘气的样子)。人家马上问:你的气色这么好,您是怎么保养的?这个时候就可以劝他要有慈悲心、要吃素、要断恶修善,人家就能接受。所以刚刚才跟大家讲,我们学传统文化要让人家竖大拇指,首先要容光焕发。人家一看马上,“你的气色很不一样,你最近是在忙什么?”你马上说学中华文化,他就有兴趣了,你的相貌就变成中华文化的招牌。大家冷静去观察,二○○七年,胡小林老师第一次到马来西亚来,可能有一些朋友有见过,他刚开始学,现在五年过去了。你看他每一段时间都不一样,那个相貌越来越圆满。二○○七年来的时候还比较瘦,现在整个人,脸是圆的。他帮助了很多人,那福报很大。包含中医界的彭鑫医师,大家注意看他们,他们隔几个月录出来的光碟你注意去看,那相貌变得非常大,那是真正的圣贤弟子。像我相貌都没怎么变,今年一开始道德要提升,首先要打破自欺一关,不可以自欺。还有什么执著放不下,才会造成这个相貌不圆满?这个得要先认知清楚。所以修行就是改个性,个性一定要改掉。德行能上去,命运才能转,量大福才会大。所以我感谢师长,我们这些古圣先贤冥冥当中还是很疼爱我,都在提醒我。过年前第一节课到最后一节课,全部三十二相的课,就告诉我你今年不把这个脸好好修一修是不行的。所以我是过年前听三十二相,过年后去了还听,所以这一课是必修的。我们一开始,对于家庭、对于国家社会,以至于对于圣教、中华文化我们都有一份使命,我们把它好好学好。那我们接着进入《了凡四训》的经文,一开始就是:【立命之学】这一本书在日本,天皇奉为治国宝典。而在日本商业界、企业界经营之圣,有这样的称谓的,现在只有剩稻盛和夫一人,其他的年龄大的都已经过世了。我们熟悉的松下幸之助,这些企业家都已经过世了。稻盛和夫八十几岁,他还在,而且身体还非常好。他推荐给世界,尤其推荐给下一代年轻人,你的人生要幸福必读的第一本书,就是《了凡四训》。我很佩服这一位长者,他不只自己的命运改变了,他还尽心尽力要改变下一代的命运,改变地球

1 / 7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